1、1纺织学院纺织学院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属艺术与服装学院)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全部具有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四个二级学科均拥有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设有一个“纺织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天津工业大学历史最长的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始建于 1912 年,是天津市十五、十一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之一。 “纺织工程”二级学科于 2001 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和重点学科,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 57 名、博士生导师 16
2、 名。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队伍,学术梯队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备从事纺织科学与工程高新技术研究的条件。其研究方向覆盖了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整个领域,各研究方向已深入到学科的最前沿,并逐渐向相关领域延伸和发展。在纺织材料与纺织品的结构、性能、加工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一级学科的代表性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纺织复合材料、纺织工艺理论与实践、特种纺织产品与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的染整工艺理论与实践、功能纺织纤维、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等,各研究方向已逐渐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学院在“纺织新材料新产品” 、 “纺织
3、与服装新技术新工艺” 、 “纺织复合材料” 、 “特种纺织品” 、 “非织造材料”等领域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省市部委级科研项目及各类横向科技协作项目,与国内大中型企业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纺织学院现设纺织工程系、针织与针织服装系、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轻化工程系、纺织品检验与商务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等六个学系。并设有纺织测试中心、纺织 CAD中心、纺织实验中心、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等装备现代化的教学与科研基地。近年来,在硕士、博士的培养方面,注重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相互嫁接与融合,使学科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与更新,并不断跟踪国际上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保持着良好的
4、发展势头。纺织工业所提供的产品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医疗卫生、农业、国防、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为促进这些领域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高新技术纺织品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纺织工业和纺织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进一步与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生态工程、环保工程、材料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纺织科学与工程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新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中,纺织学院将“保持特色优势,发展创新领域” 。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纺织高级专门人才,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现有在校博士、硕士
5、研究生 200 余人、本科生 1742 人、高职生 183人。专业介绍纺织工程:天津工业大学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纺织高等教育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纺织学科是我校历史最长、最具2特色的学科,拥有近百年的办学历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我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1993 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0 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 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纺织工程学科 1992 年被国家纺织工业部批准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000 年被
6、天津市列为“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2001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 年被财政部和天津市列为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学科,2004 年被天津市列为“重中之重”重点建设学科。我校从 1989 年就设置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研究体系,拥有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践教研条件,并为纺织学院其他专业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有:纺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纺织新材料与产品开发;纺织工艺理论研究;纺织生产节能与环保技术;纺织企业管理与商贸研究等。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是我校较早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隶属于纺织科学与工程一
7、级学科,多年来一直招收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中的大多数人现已成为国内纺织界的中坚力量。该方向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硕士生导师队伍,具备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和科研用房,有国内一流的“纺织测试中心”给予支撑,为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和完成毕业论文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主要研究方向有纺织材料、非织造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技术研究;纺织和非织造新材料及功能性产品的开发;针织服装的设计、工艺及性能研究;服装与面料舒适性研究;非织造加工技术与装备;产业及特种用途纺织品及非织造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等。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8、是我校首批硕士授予学科之一,具有博士授予权,也是天津市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和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专业之一。该方向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硕士生导师队伍,具备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和科研硬件条件。主要研究方向有新型纤维及其制品的染整工艺理论、生态纺织品染整工艺原理与技术、高技术纺织品、近代科技在染整中的应用等。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082101 纺织工程01 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02 纺织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究03 纺织加工理论研究04 数字化、信息化纺织的研究05 宏观纺织经济研究06 纺织与环境、能源协调发展的研究07 纺织厂空调与除尘技术的研究101 政治理论201
9、 英语或 203日语302 数学二801 纺织材料学联系电话:24528758联系人:王建坤3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1 纺织新材料及功能性纺织品开发02 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技术研究03 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04 产业及特种用途纺织品研究与开发05 计算机在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中的应用06 针织服装的设计、工艺及性能研究07 服装与面料舒适性研究08 非织造新型原材料的开发与研究09 非织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10 非织造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101 政治理论201 英语或 203日语302 数学二801 纺织材料学或 802 非织造布学联系电话:2452838
10、2联系人:张毅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1 染整工艺理论研究02 功能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03 环保型染整工艺及产品的研究04 高新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05 新型纤维的染整加工和产品开发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2 数学二 804 物理化学 或 805 有机化学联系电话:24528430联系人:吴赞敏复试课程设置专业代码、名称 复试笔试科目(任选一门) 同等学历加试082101 纺织工程(0101)纺纱原理(0102)织造原理(0103)国际贸易实务(0105)针织学(0106)传热学(0108)纺织材料检验(0109)现代纺纱技术联系电话:24528758联系人:王建坤0
11、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101)纺纱原理(0102)织造原理(0104)非织造性能与测试(0105)针织学(0107)织物组织与分析(0108)纺织材料检验(0110)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联系电话:24528382联系人:张毅4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111)染整工艺原理(漂整部分)(0112)染整工艺原理(印染部分)(0113) 染整理论基础联系电话:24528430联系人:吴赞敏参考书目高科技纤维概论 王曙中 等 纺织工业出版社(801)纺织材料学纺织材料学第三版 姚穆 等 中国纺织出版社(802)非织造布学 非织造布学 郭秉臣 中国纺织出版社(804)物理化学 物
12、理化学第四版 天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 高鸿宾 高等教育出版社(805)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 周科衍 高占先 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棉纺工艺原理 陆再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0101)纺纱原理纺纱原理 于修业 中国纺织出版社机织学 朱苏康 中国纺织出版社棉织原理 黄故 中国纺织出版社(0102)织造原理棉织设备 黄故 中国纺织出版社国际贸易实务 黎孝先 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0103)国际贸易实务 最新外贸实务 田飞 经济科学出版社 (0104)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非织造布的性能与测试 郭秉臣 中国纺织出版社针织 工艺与设备 许吕菘 中国纺织出版社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杨尧栋 中
13、国纺织出版社(0105)针织学针织学 龙海如 中国纺织出版社传热学第四版 章熙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106)传热学传热学第三版 杨世铭 高等教育出版社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 蔡陛霞主编 荆妙蕾 修订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0107)织物组织与分析织物组织与设计学 顾平 东华大学出版社5纺织材料学实验第二版 赵书经 中国纺织出版社(0108)纺织材料检验 纺织品基础标准 方法标准汇编 纺织标准化研究所 中国标准出版社(0109)现代纺纱技术 现代纺纱技术 杨锁廷 中国纺织出版社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杨尧栋 中国纺织出版社(0110)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针织学 龙海如 中国纺织出版社染整工艺原理
14、原理(第二册) 王菊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织物抗皱整理 陈克宁 中国纺织出版社(0111)染整工艺原理(漂整部分)染整工艺教程(第一册) 闫克路 中国纺织出版社染整工艺原理原理(第三册) 王菊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0112)染整工艺原理(印染部分)染整工艺教程(第二册) 赵涛 中国纺织出版社(0113) 染整理论基础 染整工艺原理(一、二、三册) 王菊生 中国纺织出版社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是在原纺织化学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的,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三个系,化学部、测试分析中心和学院办公室。在院本科生 1400 余人,硕士生、博士生 200 余人。学
15、院拥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博士点,膜科学与技术、纺织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成型、纺织消防与安全工程等五个自主设置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纺织消防与安全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还有材料工程和化学工程两个工程领域硕士点。其中材料学科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建有“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先后投资三千余万元购置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平台大大改善,完成了一批包括国家 863、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级课题百余项,获各级科研奖项 20 余项,获得多
16、项国家专利,与相关企业建立多项合作。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近百项,科研经费逾千万元。 材料化工学院既重视教学工作,又重视科研工作。在纺织助剂、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膜材料、变性淀粉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中取得了多项成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际水平。6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学科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学科一直是我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目前系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先后建成“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两个教育部重点实
17、验室和“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并具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博士点和膜科学与技术、纺织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成型等三个自主设置博士点。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在多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特种纤维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取得了一批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材料学组建起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条件,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以及材料检测等完备的实验装置,为学科发展与硕士
18、、博士生培养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学术平台。(色弱和色盲考生专业受限)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以理学与工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来识别环境污染、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行为,制定环境规划以及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等,是一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综合性学科。虽然本专业始建于 2002 年,但是以我校膜分离技术与工程在废水处理领域中所取得的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和专利为强大后盾,通过 4 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水环境保护基础与应用研究,同时兼顾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资源化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探索。此外,还将注重膜分离与现代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交叉融合
19、,努力开发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污染防治新工艺,同时加强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的相关研究。本专业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与化工等专业的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实际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学生在取得硕士学位后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污染防治、三废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环境管理等工作。应用化学:应用化学是衔接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的学科。本学科是综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工业化学等化学知识的工程技术学科,是随着应用科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主要从事近代应用化学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我校应用化学学科
20、于 1998 年批准建立。经过 10 年的建设,已有硕士生导师近 20 名,涉及化工系,化学部,以及助剂厂等多个部门,力量强大,完成国家级等课题二十余项。其中“助剂化学与应用”和“膜科学与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专业招收理工科大学的化学、化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取得硕士学位后的人员适合到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色弱和色盲考生专业受限)7化学工艺:化学工艺主要研究化工生产工艺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任务是解决化工过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包括在新型功能化学品、纺织
21、助剂的生产工艺研究、膜分离工艺研究、化学品合成环境友好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催化作用研究、计算机过程模拟优化等。本学科已形成了教学科研设施先进、人才结构优化的科研体系,并不断地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我校在功能化学品与纺织助剂制备、膜分离工艺、反应催化等方面有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化学品与助剂合成与性能研究,洁净分离技术与膜分离工艺,催化剂设计及催化作用,膜材料与催化反应器,计算机化工过程模拟等。本专业招收理工科大学的化学化工类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有实际经验的科技人员。毕业后可在化工及相关行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从事新产品开发、科研和教学工作。(色弱和色盲考生专业
22、受限)纺织消防与安全工程:纺织消防与安全工程是用安全科学及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火、爆炸灾害科学及预防工程的基本理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消防、安全与职业危害问题,是衔接消防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与职业卫生工程的学科。本学科是综合了消防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职业危害与预防工程等知识的工程技术学科,是伴随应用科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本学科专业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组成部分,主要从事消防与安全科学及工程的理论,火、爆炸灾害科学及预防工程,职业危害与预防工程,安全监测、监控及管理工程,防火防爆与性能化设计、消防工程与装备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火灾爆炸的控制与预防,纺织行业生产
23、与存储过程所涉及的工艺、设备和过程装置的安全控制,危险化学物品的热爆炸、反应危险性控制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本专业招收理工科或综合性大学各专业的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有实际经验的科技人员。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部门从事消防与安全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色弱和色盲考生专业受限)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8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01 新型纤维材料开发及成型原理研究02 新型功能材料03 生物及纺织材料04 分离膜制备及膜组件加工05 纤维成型加工技术06 金属材料及特种工艺技术07 材料结构与性能08 材料设计、
24、表征及模拟09 先进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2 数学二 803 高分子化学 或 804 物理化学 或 805 有机化学 或 806 化工原理联系电话:2452807224528074083002 环境工程01 膜技术与水处理工程02 水污染控制技术03 环境监测与技术04 环境工程材料05 大气污染控制06 环境生物技术07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08 环境规划与管理09 绿色化学与加工技术10 清洁生产技术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2 数学二 804 物理化学 或805 有机化学 或836 环境学概论联系电话:813338942452807408
25、1704 应用化学01 纳米生物技术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02 胶体表面化学03 精细化工04 纺织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05 新型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研究06 电化学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研究07 功能材料与量子化学计算08 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催化性能研究09 聚电解质以及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及应用研究10 新型色谱介质的制备开发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2 数学二 804 物理化学 或805 有机化学 或806 化工原理联系电话:8127265624528074081702 化学工艺01 新型功能化学品、助剂合成与性能研究02 洁净分离技术与膜分离工艺03 催化剂设计及催化作用04
26、 膜材料与催化反应器05 计算机化工过程模拟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2 数学二 804 物理化学 或805 有机化学 或806 化工原理联系电话:81272656245280749082124 纺织消防与安全工程01 安全科学及工程理论02 火、爆炸灾害科学及预防工程03 消防与安全系统工程04 消防工程与装备05 防火防爆与性能化设计06 安全监测、监控及管理工程07 工业安全技术及工程08 职业危害与预防工程101 政治理论201 英语302 数学二804 物理化学 或805 有机化学 或806 化工原理 或837 火灾学 或838 安全学原理 或839 毒理学基础联系电话:
27、83956667复试课程设置专业代码、名称 复试笔试科目(任选一门) 同等学历加试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0201)高分子物理(0202)化学纤维工艺原理(0203)无机非金属材料)083002 环境工程(0204)水污染控制工程(0205)环境监测(0216)环境规划与管理081704 应用化学(0206)化学综合(有机、物化)(0207)有机结构波谱分析(0208)化学工程基础081702 化学工艺(0209)化学综合(0210)化工原理(与初试不同)(0211)反应工程082120 纺织消防与安全工程(0212) 消防燃烧学(0213) 消防技术基础(0214) 安全系统工程(02
28、15)卫生统计学将于复试前在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部网站上公布参考书目(803)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 潘祖仁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804)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805)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高鸿宾 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工原理(上,下) 姚玉英 天津大学出版社化工原理课程学习指导 柴诚敬 天津大学出版社(806)化工原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化工原理实验) 天津工大(837)火灾学 火灾学 陈爱平 武警学院试用教材(2005)10火灾调查 任松发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安全学原理 林伯泉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838)安全学原理安全原理 隋鹏程 化学工业出版
29、社(2005)环境学概论 (第二版) 刘培桐 高教出版社(1995)(836)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导论 (第二版) 何强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839)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第 4 版) 王心如主編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机械电子学院机械电子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办学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其前身为机电系,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已形成基础理论较为雄厚、专业面较宽,较为完整和先进的教学、科研体系。目前本学院拥有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纺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天津市属高校唯一的具有博
30、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 “工程力学”学科是天津市属院校第一个工程力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本学院“现代机电装备技术实验室”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本学院还拥有机械工程领域、工业设计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在保持原有优势研究方向基础上,从跨学科发展角度出发,在成套机电装备及远程监控技术、新型纺织机械装备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及技术、激光与光电集成制造及智能化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提出了多项新理论、新方法,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优势,取得了一批在国内领
31、先并具有实际工程价值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具有特色的新型纺织机电系统研究方面,已经处于国内前沿地位。学院现有教授 20 人,副教授 32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35 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5 人。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20 多名。目前在集成制造系统、激光加工及表面工程、新型纺织机械研究、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国内前沿地位。近年来承担科研课题 60 余项,科研经费达 2000 多万元,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5 项,其中国家、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7 项,国家发明四等奖 1 项及教学成果三等奖 1 项。根据学校的
32、总体发展规划以及我院现有条件,确定了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提高水平、扩大影响、适度扩展规模的战略。学院建设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11工程和车辆工程四个硕士点作为支撑。本学科中的 CAD/CAE/CAM/CAPP/PDM 系统及集成技术、制造系统信息集成技术 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机械系统控制及自动化等研究方向属于机械学科发展前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激光加工及表面工程的
33、研究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研制出大面积激光涂敷系统,用于机械零部件表面强化、快速修复,为机械、冶金、石化、汽车、军工等领域解决了许多关键生产技术难题。该成果 1988 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9 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新型纺织机械研究的方向上,借鉴国外同类设备的优点,自行研制开发了 TJZ206 宽幅重型多臂织机,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在由纺织机械衍生出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改造和控制系统设计应用方面取得实效,研制成功的特种缠绕机和窄带予浸机等设备应用在某型号飞机旋翼材料的制造上,首次应用变获得成功,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在特种加工技术、工业机
34、器人技术、齿轮传动、机械动态设计及动力学分析等领域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得到国家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现在本学科既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团结协作的稳定师资队伍,又有一支长期与企业合作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队伍。在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光学工程:本学科主要研究光学工程与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等学科交叉领域。再高功率激光材料相互作用理论和激光加工工业应用方面开展了系统、精深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成果。现在开展研究方向:1、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理论;2、激光加工制造理论及应用;3、光电成像及光电检测技术;4、光机电一体化;5、光通讯技术;6、微光机
35、电系统(OMEMS ) 。激光与光电制造是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它将光学、激光、精密机械、数控、机器人、信号检测与控制、机器视觉、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为一体,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诞生了种类繁多的激光与光电仪器设备,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交通,先进制造,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和国防安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项正在成长的学科,集成化和智能化是其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向。自 1990 年代以后本学术梯队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 “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多项,基于激光与光电集成制造技术,对大面积激光涂敷系统及工业应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该项研究于 2003 年通过了天津市科委鉴定。本方向目前承担的
36、“高能量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粒子流检测系统”于 2004 年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培养目标:具有光学工程领域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具有独立的科研和承担光学工程研发能力和生产应用和管理能力;培养复合型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工程力学:工程力学作为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土木、机械、能源与矿山、材料与加工等工程学科的基础,具有广泛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我校“工程力学”学科在机械振动利用、机械设备诊断与损伤检测、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与动力学、柔性体动力学建模与工程结构力学计算等领域进行研究。机械系统非线性振动及故障诊断研究:研究复杂机械故障诊断与识别的定量
37、分析。研究分形和小波分析等理论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采用分形维数方法进行故障信号特征提取,用广义维数故障诊断分类方法进行故障分类与诊断,建立一种新的故障诊断技术方法。工程结构的动力学分形特征与损伤诊断识别:本研究领域致力于工程结构损伤检测与识12别的研究,通过研究结构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形特征,研究结构损伤对分形维数的敏感程度,分析缺陷结构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形特征,依此研究其故障的敏感维数以及缺陷故障对敏感维数的影响。基于广义分形理论对复杂机械结构故障和损伤的定量诊断识别的研究是本领域的特色。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及工程结构力学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可靠性和动力学研究,柔性体动力学建模及计算分析,工程
38、结构力学计算分析,研究成果已用于压力容器与安全诊断与剩余寿命评估技术等。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080200 机械工程01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02 CAD/CAM03 现代激光加工及制造技术04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05 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06 工业机器人技术07 机械动力学与控制08 流体传动与控制09 现代纺织机械数字化装备与控制10 机械系统控制及自动化11 现代传感器技术及应用12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13 新型纺织机械设计14 机械振动与设备故障诊断15 机械传动理论及应用16 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分析17 产品造型设计18 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19 车辆动力学
39、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1 数学一 807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联系电话:2452827624528440联系人:苗乃耕13080300 光学工程01 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理论02 光电成像及光电检测技术03 光机电一体化04 微光机电系统(OMEMS)05 激光加工制造理论及应用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1 数学一 808 基础光学080104 工程力学01 工程结构动力学分析与损伤诊断02 机械系统动态设计与计算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1 数学一 809 工程力学复试科目设置专业代码、名称 复试笔试科目(任选一门) 同等学历加试080200 机械工程
40、(030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030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303)理论力学(0304)材料力学080300 光学工程 (0306)激光原理(0305)光学080104 工程力学 (0303)理论力学(0304)材料力学复试前登陆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部网站查阅参考书目机械设计 濮良贵 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原理 孙桓 高等教育出版社807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设计 陈铁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工程光学 张凤林,孙学珠 天津大学出版社物理光学 梁铨廷 机械工业出版社808 基础光学工程光学 郁道银 机械工业出版社理论力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 刘鸿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809 工程
41、力学材料力学 孙训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030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卢秉恒 等2.张士昌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030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杨叔子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0303)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 哈工大编 高教出版社14(0304)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 刘鸿文 高教出版社(0305)光学 光学 母国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0306)激光原理 激光基础 徐启阳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学院成立于 2000 年 12 月。其前身为自动化系,始建于 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硕士研究生、
42、本科生、成人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学院。学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共七个硕士点和二个工程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天津市“十五”、 “十一五”投资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天津市特聘教授 1 人,教授 15 人、副教授 18 人,其中博导 3 人,硕导 30 人。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设施,设有计算机与网络实验中心、自动化与电气
43、工程实验中心、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中心;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GIS 实验室、制造业信息化实验室、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CAD 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智能控制实验室、仪器仪表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以及 6 个校企联合研发基地,为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已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以纺、织、染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对象的智能控制系统,以纺织复合材料测试为主体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智能测量、模式识别技术,以纺织复合材料为对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等在天津市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声誉。此外,在网络信息安全、GIS 系统、纺织信息化、过程检测与控制、仪器仪表、嵌入
44、式系统、汽车电子等研究方向具有一定实力。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863”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各部委、天津市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获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多项,出版教材和专著 20 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及被三大检索收录数百篇。学院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省部级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学院在积极努力地进行学科建设,为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力争在 2010 年,拥有 10 个二级硕士点和 2 个博士点,使学院的各个专业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群,把学院建成在天津市属院校领先、部分学科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院。专业介
45、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旨在培养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该学科在 1997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被列为天津市“十五”及“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学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集成制造、计算机控制与监测、多媒体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该学科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15研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 15 人,具有博士学位 9 人,专业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活力。近年来,该学科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与大企业合作的横向应用项目,并有多个项目获得各种级别
46、奖项。目前该学科承担着多项科研课题,科研经费充足。 “十五”期间出版 15 部专著,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本学科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条件,能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开发环境和科研平台。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属的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对软件提出了巨大的社会需求,从而推进软件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水平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人才是研制我国自主创新软件的重要保证。本学科成立于 2005 年,是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学院的新建学科,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培养的硕士研究生
47、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发、计算机基础算法的研究等工作。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算法研究与应用软件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软件与信息安全、数据挖掘技术、并行算法研究、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研究对象状态信息获取与处理,根据目标和对象状态、控制和决策的规律,研究控制和决策的实施,以及研究实现控制与决策的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学院 2005 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于 198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二十年来,学院培养了近二百名高质量、高层次的专业
48、技术人才,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大部分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本学科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 15 人,具有博士学位 7 人,专业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活力。本学科承担了“863”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各部委、天津市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获得一大批科研成果。近五年来,科研经费达一千五百多万,获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多项,出版教材和专著 15 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200 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 60 余篇。本学科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条件,能为研究生提供良
49、好的学习实验研发平台。 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1 计算机网络技术0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集成制造03 计算机控制与监测04 多媒体技术05 GIS 地理信息系统0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07 计算机系统结构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或 203日语 301 数学一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联系电话:245284152452871716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1 计算机算法研究与应用软件设计02 计算机图形图像与虚拟现实技术03 网络软件与信息安全04 数据挖掘技术05 并行算法研究06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或 203日语 301 数学一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联系电话:2452841524528717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1 自动检测技术及信号处理02 调速系统理论及应用03 工业电气控制技术04 微机控制系统05 电磁技术及其应用06 复杂系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