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419664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X 页 共 X 页-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试论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的重构论文摘要:价值多元的世界,与过去价值一元的世界截然不同,“多元”充斥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培育个体有能力的思考与做成熟的判断,建立一个成熟的社会,高校不能置身事外。许久以来,高校一直将价值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特殊年代更是等同于政治教育,忽略了个体对价值 论文摘要:价值多元的世界,与过去价值一元的世界截然不同, 多元 充斥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培育个体有能力的思考与做成熟的判断,建立一个成熟的社会,高校不能置身事外。许久以来,高校一直将价值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特殊年代更是等同于政治教育,忽略了个

2、体对价值进行自我反思和判别的自然属性。现代社会的发展处于一种加速度的状态,不同价值行为和观念也是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涌现,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和融入价值多元、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拥有符合应时社会特征的价值判断的能力,高校应该重新建构价值教育模式。论文关键词:多元价值;价值教育;重构一、价值教育什么是价值教育?西方理论界和实践界是存在着争论的,主要以英美为代表。在英国,人们倾向于将价值教育定位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这一方面;而在美国,人们多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理解价值教育;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人们一般侧重从教育促进人的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上来理解价值教育,如重视公民教育等。总体来讲,当代西方将道德教

3、育、公民教育、精神教育、人格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纳入价值教育的范围加以考虑,是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价值教育的内容确实包含了道德教育,但比道德教育有着更广泛的内容。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第 X 页 共 X 页-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但是一个全面的价值教育不仅是传输一个让人可以直接接受的社会既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在多元的社会中,价值教育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可以让每个个体进行自我判断的价值标准,加强个体价值理性的培育、协助个体建立价值信念以及将价值信念整合到日常生活之中的能力。在多元的社会中,已经没有绝对的标

4、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是相互谦让,而现代社会学则认为,相互谦让和互不相让一样会造成争执和冲突,浪费社会资源,而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既不是利他性的相互谦让,也不是自利性的互不相让,公平和正义才是调节人类利益关系的普遍原则。价值教育为完整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态度的形成、价值理性的提升、价值信念的建立以及基于正确价值原则的生活方式的形成。二、多元价值社会中的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价值的重叠我国现代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剧烈变迁,正处于生产结构和经济体制同步转型的历史时期,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以及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是在同一时空界面上进行的。在我国正

5、努力全面追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同时,并为此付出巨大的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代价时,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生产力还很低下,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有些地方还带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倾向。随着改革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深化,以及网络的普及,现代大学生有机会接触且也乐于接触不同的价值观念,并从中能够感受到多元价值带来的乐趣。在一个物质化价值成为生活重要标准的时代,大学生的理想必然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现实的、自我的和利益化的特征。市场经济讲究的是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基于对人们劳动的尊重和承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利益对等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成了合理追求,直接引发了对我国传统价值中的奉献主义、

6、集体意识等观念的冲击。新价值对旧价值的冲击,导致教育功能发生转变。教育趋向于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人们的主体性与自主性提高了,因而不再把传授的价值观-第 X 页 共 X 页-念当作理所当然的信条来接受,反而是依据个人的判断来抉择,价值判断的形成愈来愈取决于个人的抉择,使价值观念和传统规范的提供者黯然失色。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上世纪 90 年代,与前辈相比,他们成长、成熟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从而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念不再是由传统风俗和传统机构来控制和规定,而是愈来愈植根于个人选择与个人考虑之中。在多元价值社会,绝不能意味着要降低、排斥甚至贬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7、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价值交相辉映的多元价值社会中,高校价值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应该遵循怎样的价值教育范式是亟待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三、多元价值社会对高校价值教育的挑战挑战一:学科的工具理性对个体知性成长的羁绊。科技不仅征服了世界,也征服了人。高校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教育,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教育,以及可以或人们认为可以被科学化的一些学问的传授。自然科学、工程

8、、管理等学科理所当然地属于实证 分析知识的领域,因此,很自然地就变成了生产力的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本来是属于历史 解释知识的领域,现在也被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处理,因而被视为是科学的一部分。这样,人文社会科学也就变成了一种科学性的知识,因此在高校的课程中也能够占上一席之地。这些都是高校教育技术化的表现。在这种环境下,价值教育举步维艰,因为技术教育基本上是工具理性的思维,留给知性思考、判断的空间越来越小。大部分技术学科纷纷从价值领域撤退,声称只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作中性解释。商学院的目标是解释市场经济的运作;理学院的宗旨是解释经验世界的内在规律;法学院的精神是训-第 X 页 共 X 页-练学生成

9、为合格的律师。难道商学院的学生对资本主义导致的社会不公毫无反思?理学院的学生对基因工程引发的伦理问题熟视无睹?法学院的学生目标只是如何去赢取一场法庭辩论,而对捍卫人权法治漠不关心?不允许学生对社会的主流价值作出反思和批判,将严重阻碍学生价值意识的发展。挑战二:西方后现代主义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如果说挑战一是现代化征程对高校价值教育的影响,那么挑战二主要来自于西方后现代主义价值观对高校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毋庸置疑, 转变 是近 30 年来的中国社会情境的真实写照,不仅是一场社会文化的转变,而是环境、制度、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形式的共同转变;不仅是所有知识事务的转变,而根本上是人本身的转变,是人的

10、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不仅是人的实际生存的转变,更是人的生存标尺的转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十分深厚、成熟备至的伦理文化且 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的国度,带来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变迁是撕裂性的,不断冲刷传统价值观念,价值选择冲突频仍。作为每一个社会中最敏感、最真诚、最有激情、最有创造力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行为最直接、最少扭曲地展示了社会的价值冲突与危机。以传统价值标准而言,现在高校中确实存在着迥异于以往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很多过去价值标准评断显得 边缘 、 异端 的 偏差行为 ,在今日皆受到容忍,甚至可能因标榜 另类 反而得到特别注意。一些流行现象,如果依传统价值观念来判断,很可能被评价为思想败坏、素质低下的表现,但它在价值多元时代,却各自有其存在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