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民族精神奥秘的新作民族审美心理学评介青觉中国民族报20041203 第 6 版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从其知识构成上说,它处于美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等多学科交汇的系统格局之中,但从学科归属上说,则主要是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而出现的。由于晚近兴起的缘故,这方面的成果并不多见。新近出版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梁一儒、官承波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版)一书无疑是这一学科领域的一项新成果。民族审美心理学一书的逻辑起点是源于客观存在着的民族心理个性与共性对立统一的一辩证法。作为理论专著,本书的着眼点不是对民族个案的心理分析,而是高屋建筑,把
2、所有民族作为关注对象,把民族审美心理作为个整体通过它同全人类普通一心理或共同美之间的比较,揭示其对立统一关系,并最终落脚在对民族审美心理特殊规律的把握上。这样一种逻辑序列旧始至终贯穿着辩证法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民族心理自身的活动方式及其类型特点。民族审美心理学一书的另一特色是对民族审美心理符号系统的精彩描绘。由于心理事实本身的内在性、虚幻性和神秘性,所以对它的认识、把握必须借助某种心灵外化的具体符号。本书首先对民族语言作了细密的分析,从语言与思维的对应关系上深入论证了民族语言的发生与发展,双语和多语世界的精妙,以及作为“美的资源”之一的民族语言的审美品格。但是,概念语言在充分揭示人的深层心理结构
3、的秘密方面(如潜意识,集体无意识)特别是在表达人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方面( 内在经验的矛盾心理,记忆、幻觉的相互作用等)都显得贫乏、粗率甚至软弱无力。所谓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都说明色彩线条、节奏旋律、动作表情等表现符号同推理符号的语言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本书作者对这类表现符号意蕴、功能的描述极富生动性与深刻性,特别是在揭示符号化审美心理的遗传密码、传授体系诸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此外有必要指出的是,学术研究的价值,关键在于它同社会现实血脉联系的广度与深度。众所周知,当今国际关系的焦点或热点,几乎无一不与民族问题(包括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纠结在一起。在这样的日寸代背景下,对民族精神的深入探求,特别是对民族深层心理结构(包括审美心理 )的揭示,其理论与实践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只有深入把握、透析民族心理的丰富内涵,并建立起民族间的互信互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对民族审美心理学一书的问世及其价值则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