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癌症形势、防治规划与实施情况(2005415421 肿瘤防治宣传周)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癌症死亡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70 年代、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分别为 70 万、117 万和 150 万。目前我国癌症死亡已位居各类死因的第一位,尤以西部和农村地区增长明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20 世纪 90年代全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癌症出现了新的特点,即以发展中国家高发癌症为特点的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而以发达国家高发癌症为特点的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在我国迅速上升,尤以肺癌更为明显,男性上升了 159.0%,女性上升了122.6%,呈现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2、家高发癌谱并存的局面,从而更增加了癌症控制工作的难度。根据癌症实际负担的三个最重要因素(人口总趋势、老年人群数量和环境恶化因素)预测,如不加以控制,今后 20 年中还将上升 1 倍。癌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且疾病负担十分沉重,特别是在一些癌症高发去或聚集性地区,引起居民恐慌,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为积极应对癌症对人类的挑战,保护人民健康,在借鉴各国经验并开展了中国癌症防治策略的基础上, 2003 年 12 月卫生部颁发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年)。规划2纲要确定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为重点防治的癌症,这 8 种癌
3、症死亡约占我国癌症总死亡的 80%以上。 为确保规划纲要的落实,在设置工作目标的同时,还对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规划纲要的制定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1/3 的癌症可以预 防,1/3 的癌症可以通 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延长生命的策略为依据,结合我国多年的防治经验,特别强调公共卫生策略措施的应用,将防治工作的重心前移,从控制危险因素和早诊早治入手开展防治工作,因此,本规划纲要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强调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以提高疾病防治的总体效益。如:控烟,可减少 80%以上的肺癌和 30%以上的癌症总死亡,同时还可减少慢性肺病、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结核等疾病;控制乙肝感染,可降低肝
4、癌和肝硬化的发病率;营养干预可减少约 1/3 的癌症;消除职业危害可减少多种相关癌症。2、强调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癌症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3、重视农村,突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高发区癌症防治工作,保护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自 2003 年 12 月公布以来,已经开展了一下工作:1、 全国大部分地区制定了本省的规划。2、 组织专家制定了实施计划。3、 委托中国抗癌协会编写“抗癌宣传大 纲” 和“抗癌宣传手册” 。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编写营养与慢病 预防宣传手3册。4、 委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癌症早诊早治指南,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部分农村高发区和城镇社区开展癌
5、症的早诊早治试点工作。04 年已经筛选了河南、河北、山西的 3 个农村高发区和深圳城市社区分别建立了宫颈癌和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今后还将陆续筛选部分地区建立大肠癌、肝癌、鼻咽癌等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的筛选、实施和考核将严格按照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执行。5、 加强了癌症信息的收集工作。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依托,建立了“肿瘤登记中心” ,加 强癌症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目前已经对肿瘤登记规范进行了修订,并推动 21 个省市建立了 30 多个登记点。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筹备 21 世纪以癌症为重点的全死因回顾调查,已经初步制定了调查方案。我国曾于70 年代和
6、90 年代分别作过二次相关调查,第一次调查发现我国一些癌症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得高发现场,在这些地区建立了防治基地。20 多年来,高发现场在病因研究基本清楚的情况下开展了大量综合干预工作,目前一些高发现场的癌症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第二次调查则发现了我国4癌症的一些新特点。近 10 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我们急需了解这些变化对癌症流行特点和规律的变化,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温家宝总理就癌症问题做出重要批示,我们将认真落实领导批示精神,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癌症防治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