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415340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甜柠檬 发表于 2006-3-22 8:24:39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一、构造主义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 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 ,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 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

2、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 ,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 ,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

3、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二、行为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 20 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

4、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 。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

5、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三、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它与实用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美国。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

6、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 ;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 、杜威(18591952)和安吉尔(18691949) 。詹姆斯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

7、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四、格式塔主义格式塔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出现的反对冯特构造主义的一个学派。诞生于 1912 年,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意思为“形式” 、 “形状” ,在心理学中用这个词表示的是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格式塔也被译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的“完形” ,即“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 ,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是人的经验的先

8、决条件。人所知觉的外界事物和运动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动物的智慧行为是一种新完形的突然出现,叫做“顿悟”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18801934) 、柯勒(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 。魏特墨的主要观点:似动现象的视知觉问题实验研究,他认为似动现象就是一个格式塔,在心理现象上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的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之中。考夫卡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所谓心理物理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而这两极性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结构。他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即外部实际的环境;行为的环境,即个人心目中的环境。行为产生于行

9、为的环境。五、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 、

10、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 ,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 (2)释梦理论,

11、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 ,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 ,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六、日内瓦学派日内瓦学派心理学与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兼卢梭学院院长让皮亚杰(18961981)的名字分不开,日内瓦学派的心理研究侧重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认识活动,皮亚杰以其创造性的研究影响了当代心理学界,他以儿童心智发展为基础,进而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变化,创立了发生认识论。日内瓦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不仅不能离开生物学而且不能离开逻辑学,皮亚杰用符号逻辑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在

12、其认知心理学中引入了数理逻辑的概念,并把源于布尔代数的符号逻辑作为一种工具。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的主要观点:(1)认识结构及其动态过程,皮亚杰的几个基本概念:图式(指人的一种心理机能结构) 、同化(原生物学概念,指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过程,这里主要说明人类智力的发展也是生物的一种适应) 、顺应(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时,通过调整原来的图式建立新的图式,使认识图式发生质的变化的过程) ;(2)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提出心理发展四要素:a、机体的成熟因素;b、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时的练习和习得经验的作用;c、社会环境;d、对心理起决定作用的平衡过程(平衡过程是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在与外界物理

13、和社会的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认识结果的过程,也就是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将儿童认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岁)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 。七、人本主义人本主义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 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

14、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 。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 ,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

15、,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心理学流派甜柠檬 发表于 2006-3-22 8:26:09(一)1879 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以后,又接二连三相继出现了或反对或继承冯特的理论,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地。 这些学派,有从内在的意识去研究的,有从外在的行为研究;有从意识的表层研究,有从意识的深层研究;有从静态,有从动态;还有从生物学、数理学、几何学、物理学、拓扑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等其他不同角度去研究的。所有的学派、包括相互

16、继承的学派,在它们的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这百余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人类历史上对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总和,对心理现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心理科学的这 100 多年的历史,主要地集中体现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都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都曾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历史的发展进程的心理“大学派“的形成发展上;心理科学 100 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地反映在这些心理学大派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上。 而贯穿心理学百年史的主干线,就是十大学派形成发展的历史。这十大学派是

17、: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内容心理学派: 19 世纪 60 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0),其中 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 刺激强度; 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

18、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由于冯特的努力,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人物。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19、 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既然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抛弃内省就无法探索这种经验,这是冯特无法解决的矛盾。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创立了新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 19 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

20、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观点: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

21、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冯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 20 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

22、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评论: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1、詹姆士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提出意识流的概念。认为内省是心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但他不把内省看作受过专门训练的

23、心理学者的内省,而把它看作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迅速而确定无误地抓住实际印象的一种能力。主张心理学可以采用实验法,他还主张把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一种补充方法。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关于身心关系的终极问题,他认为乃是哲学的问题,不应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研究对象。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杜威 杜威的心理学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整个反向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 2)明确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3)还认为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

24、体,心理学不能把人脱离社会进行研究。 4)在心物关系上,反对构造主义所主张的心物平行论,认为意识不是副现象,它对人的生活有作用,是整个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3、安吉尔 1)认为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2)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科学类。 3)主张的内省法不限于用来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元素,还来观察心理现象对于主体适应环境所执行的机能。还主张用物理科学的客观观察法来补充内省法所得不到的材料。 4)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它们的生理基本以及外部行为,也包括儿童的、动物的、变态的心理。 4、卡尔 卡尔的机能心理学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是反向弧概念,并对这个提出了三个原则;第

25、二个是适应性行为,包括一种激发刺激,或一种感觉刺激和一种改变该情境使之能满足各种发动条件的反应。认为心理学应同时采用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他也同意采用文化产物分析法,他还主张采用日常生活的观察资料以补充系统的科学观察之不足。 以上可以说是狭义的机能心理学,通常称为芝加哥机能主义。 美国机能主义总倾向,所以归属于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它摆脱了心理学研究共同的通则的束缚,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心理测验成了它的主要方法。它摆脱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尽管没有把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似乎认为意识是没有多大功用的。于是,观念的联合便被刺激与反应的联合所代替。它摆脱了心理学只采用内省法的束缚,重视客

26、观的方法,如实验法、测验法、分等法以及统计法等。它摆脱了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的科学的束缚,认为更重要的是了解机体活动的“为什么“。 观点: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评论: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单纯主观方面扩大到心理的客观方面(外部行为 ),因此,这个学派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

27、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

28、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背景 20 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些主张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哲学背景:20 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 o 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

29、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评论: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 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派: 它 20 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魏特曼、考夫卡和苛勒。这是在冯特的本国因反对冯特的理论

30、观点而产生的一大学派。“格式塔“ 这一古怪的名称,是对形状、完形、整体等意思的德文译音。“格式塔“的涵义:格式塔(gestalt )意为形式或图形,广义的说,意为形态或要义,它是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的。中文译为“完形“。格式塔不是指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1912 年,M. 魏特曼发表了论文 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魏特曼的似动实验。 苛勒的直接经验,用“经验“为意识的同义词。苛勒用心理学和物理学相比较,认为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都离不开直

31、接经验。研究行为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互相印证。 考夫卡的行为环境 认为心理学的对象除行为外,还有所谓的心理物理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而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各有它自己的结构。考夫卡又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影响。 背景 社会历史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点有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格式塔心理学发端于 20 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妄图征服世界,称霸全球,使世界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体。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德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心理学也不例外。 哲学背

32、景,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到马赫的中立要素观点,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 L.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当时自然科学重视整体研究的趋势的影响。 观点: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评论: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

33、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

34、,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背景 社会背景,精神分析产生于 19 世纪末叶,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整个社会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精神分析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医学背景,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神经病的机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

35、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关于催眠研究是偏重生理还心理,不同的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因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 观点: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 评论:毁誉参半。 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 日内瓦学派: 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瑞士

36、,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该学派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智慧的结构和机能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他们认为,人类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主要是因为有机体内的同化和异化两种机能的协调,从而才使得有机体与环境取得了平衡的结果。在皮亚杰学派以前的各个学派,都是停留在成人正常的意识或病态的意识以及行为的横断面的研究上,而从未由儿童到老年纵向地全面地发展地去考察、去研究人类的智慧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皮亚杰学说对心理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心理史上的一个空前创举,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认识论,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背景 1、机能主义思想对皮亚杰的影响是很深的,虽然他们研究的课

37、题不一样,但总的倾向是一致的,都有生物学倾向,研究个人如何适应环境。 2、哲学思想方面,皮亚杰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他的“图式“概念渊源于康德的“先验图式“。但他不是先验论者,也不是遗传论或成熟论者,而是构成论者。 3、结构主义思潮对皮亚杰的影响也很深。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结构主义数学学派等都对皮亚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操作主义对皮亚杰也有一定的影响,他由于感到操作主义的缺陷而企图给以补充。 5、从自然科学的背景来看,他早年受生物学的影响很深,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就来自于生物学。 6、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日内瓦学派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思维心理的研究起着促进作用,特别是控制论,它为皮亚杰阐述

38、他理论提供了一种工具。 7、皮亚杰与心理学的其它学派都有一定的联系:他反对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简单的刺激-反应公式,提出了两者之间双向的关系;格式塔学派整体的思想以及精神分析理对他也有影响。 观点:“发生认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次的发展形式的规律。 评论:对其他一些学科如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重视不够,对环境,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偏低,对人类智慧的结构化有些牵强武断。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

39、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

40、,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评论: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认知心理学派: 它产生于本世纪 70 年代初,目前,正处于高潮。一般认为,奠基者是美国的耐塞和西蒙。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 50 年代中期,60 年代以后飞速发展,1967 年正式形成。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失败,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条件下产生的。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

41、主观东西- 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观点: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

42、发展有较大贡献。 评论: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电脑智能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已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而集中于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内容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发展成为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典型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观点相似,由于“内容“与“ 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内容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之间的区别: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在一些具体看法上并不尽: 1) 冯特讲统觉

43、,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除具有选择性外,还有创造性的建造功能,铁钦纳不讲统觉,用注意代替统觉这个概念,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2) 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感觉和简单的感情两种元素,铁钦钠则把它分析为感觉、意象和简单感情三种元素。 3) 冯特认为每种心理元素都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性质和强度,铁钦纳则认为心理元素的基本属性除性质和强度外,还有持久性、清晰性、广延性等。 4) 冯特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动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也就是冯特的情感三度说,铁钦纳认为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 。 5) 冯特认为实验室的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铁钦纳则把内省法应用到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想象

44、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

45、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评论: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认知心理学派: 它产生于本世纪 70 年代初,目前,正处于高潮。一般认为,奠基者是美国的耐塞和西蒙。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 50 年代中期,60 年代以后飞速发展,1967 年正式形成。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认知心理

46、学是在行为主义失败,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条件下产生的。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主观东西- 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观点: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

47、(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评论: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电脑智能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已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而集中于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内容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发展成为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典型的构造主义心理学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观点相似,由于“内容“与“ 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

48、内容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之间的区别: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在一些具体看法上并不尽: 1) 冯特讲统觉,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除具有选择性外,还有创造性的建造功能,铁钦纳不讲统觉,用注意代替统觉这个概念,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2) 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感觉和简单的感情两种元素,铁钦钠则把它分析为感觉、意象和简单感情三种元素。 3) 冯特认为每种心理元素都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性质和强度,铁钦纳则认为心理元素的基本属性除性质和强度外,还有持久性、清晰性、广延性等。 4) 冯特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动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也就是冯特的情感三度说,铁钦纳认为情感只有“愉快“和“不

49、愉快“ 。 5) 冯特认为实验室的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铁钦纳则把内省法应用到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想象等。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思想之间的差别 1、 构造主义研究意识的内容并用分析的元素来描述这些经验内容。机能主义研究意识内容怎样进行和为什么进行,并在适应的生物学过程中研究它们。 2、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不讲心理的意义和功用。机能心理学把心理过程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生物学需要的过程,因此它具有功利和实用的精神。 3、 构造主义认为这些简单和复杂的心理过程与神经系统发生的过程相平行或以神经系统发生的过程为条件。机能心理学力图把心理解释为生理过程,而且研究整个心一身功能以及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个关系。 这十大心理学派无论从其对对象、任务、范围、方法以及从其规模和波及的领域来看,对心理研究的客观推动作用都是巨大的。它们都曾经充当过心理研究过程中的主角,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史的发展。当代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主体,也主要是博采十大学派学说之长处,汲取它们的合理的有价值的部分而形成的。如今我们学习的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材,其内容实际上都是对十大学派的精华部分进行了荟集的结果,是十大学派学说的主要结晶。其中的主体理论、概念和规则几乎都可以溯源到十大学派,在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