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析因盐筑城、因学兴城的富顺古城研析因盐筑城、因学兴城的富顺古城摘要:本文试图依据富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景观遗迹,分析富顺城古代规划发展的特征和脉络,揭示古城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城市复兴的途径。富顺城在历史上因盐业的开采而逐渐兴起,从村镇发展成为一方经济重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逐渐重视文教事业,把城市的中心的标志从盐业开采转为文化教育,为城市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延续了千余年的繁盛。 关键词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古城沿革;古城规划;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前言 富顺古城,地处四川东南部,今为自贡市下属的一县。自贡市号称为“井盐之都” ,这个美名肇自古代的富顺县。自贡城市名称以及正式设市是在民国
2、初年,而富顺古城的建制设城则始于 1500 年前。可以说,自贡市的建设是脱胎于富顺古城。最近,自贡市将发展旅游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突破口,除了恐龙博物馆资源的再开发和清代中后期盐业历史的发掘外,应当注重开发富顺古城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富顺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史书方志记载来看,古代富顺是一个重商重学的地方名城,素有“银富顺”和“才子之乡”的美誉。 古城富顺在建制设城之前属古代江阳郡,其地盛产井盐。现知最早可查的史料是东汉文学家崔驷的博徒论 ,首次提到“江阳之盐” 。江阳,古地名,即今泸州。 富顺民间流传着关于古城产生的传说。据南宋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卷 167富顺监古迹论以及北宋元丰九域志中都记载
3、了西晋太康元年,僚族人梅泽发现盐泉,人们凿之为井、煎之成盐的故事。 在两晋时期,当地盐井出盐极多,商旅辐辏,百姓得其富饶,其中盛名者为“富世井”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以富世盐井为中心,划出江阳所辖地域东西 45 公里,南北 55 公里,以井命名设“富世”县。唐贞观二十三年,为避太宗名讳,改“富世”为“富义”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记载:江阳县有富义盐井。唐时取名本诸此。宋太平兴国元年,因避宋太宗讳,改“富义”为“富顺” 。由于盐井的发现,富顺盐业发达、经济富庶,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民间有了“金犍为,银富顺”之说。 富顺建置之初,因地处边陲,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据史料记载,从隋
4、朝开科举以来,经唐至宋约四五百年间,富顺未出过一名进士。北宋仁宗景佑三年,朝廷指派太常博士、太儒学家周延俊任富顺知监。他是北宋名儒,不仅学识丰厚、为政清廉,还努力兴教化、办书院,培育士子。六年之后,富顺出了第一名进士。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建成了文庙。历代地方官都非常重视教育,并且在从政之余经常来到文庙讲课,一时文风大开。据统计,从北宋至清代后期科举制度中止,富顺城中进士者有 238 名,文风最盛的时期算明代,两百多年中考取 135名进士,最多一次考取 7 名。故此,富顺又有了“才子之乡”的美誉。 富顺古城的规划建设特点 富顺选址建城由什么因素决定?建城之后,城市建设有哪些变化?从方志所记之城市形象,以及今日所见城市的自然山水环境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且,还看到了一座古城的生发、兴盛乃至衰落的原因,可以为制定今后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富顺城的创建体现了城市的产生源于需要的观点。一千五百年前的中国盐业并不发达,由于事关国计民生,故而盐业属于国家专营的行业。富顺城仰赖着内陆地区宝贵的盐业资源而在此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元 567 年,北周皇帝在此设县不仅表明了其地位的重要性,也标志着这个地区因盐形成的聚落在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