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兒的頭髗骨問題嬰孩髗骨不同部位錯位的各種表徵, 雖然易被忽略 , 但只要細心留意亦不難察覺,以下是較為普遍的髗骨錯位成因:髗底骨前傾的嬰孩出生前在母體內多數時間處於面向前子宮壁(fig. C facial)的體位, 頸椎及髗底骨被逼長期過度向後屈曲形成前傾, 這些嬰孩容易患睡眠窒息症, 哭聲微弱, 體弱多病, 喜愛將前額撞向床的框架或撞向牆. 髗底骨後傾的嬰孩較普遍, 出生前在母體內多數時間處於下巴向下貼向胸部 (fig. A Vertex) 的體位, 頸椎及髗底骨被逼長期過度向前屈曲形成後傾, 這些嬰孩向前跌倒時傾向頭部垂下, 喜愛將後腦位置撞向床的框架或撞向牆 . 健康問題與髗底骨前傾的
2、嬰孩相差不多, 只是嚴重性較低. 除了影響後天發育成長, 如上圖所示, 即使同樣是頭下腳上的體位, 但只要胎兒頭部體位有異, 連帶會影響出生時的難易度, 面向下或正常頭部體位相對較易生產; 面向上令頭骨變長, 相對較難生產. 最常見的髗骨移位是重疊或前/後移位,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自然分娩的嬰兒出生時, 髗骨會不規則地重疊起來以便通過狹窄的陰道, 及後髗內壓會因嬰兒放聲大哭而上升向外擠壓, 因而令重疊的髗骨得以重回適當的位置 . 但總有例外的會無法完全返回原位, 當中尤以矢狀縫(Sagittal Suture)相連的頂骨重疊最為常見, 需逐少將重疊的頂骨推返原位; 而使用吸盤輔助出生的嬰
3、兒 , 髗骨較易移位成錐形, 需透過矯正連接頂骨和額骨的冠狀縫(Coronal Suture)使頭骨逐漸返回正常的位置. 這些情況比較難於母嬰健康院的例行檢查中發現, 因為量度頭骨大小的方法及準則有別於兒科脊醫採用的一套. 這些髗骨移位影響着髗骨和腦部的發育以及髗內血液運行, 及早檢查方為上策.另外很多人都聽說過” 兜風耳” 或 “大細超”等字眼. 但這裡所指的並不是沒有耳廓的那種, 而是當嬰兒頭骨兩側的顳骨(temporal tone)過度向內翻, 便會形成”兜風耳”, 這類嬰兒頭頂兩塊頂骨間距多屬過寬 , 增加腦部於日常生活中意外受壓的機會; 相反, 當顳骨過度向外翻, 耳後的坑紋較正常為深, 難於清潔, 而這類嬰兒整體看來面形變得過度修長, 頭頂兩塊頂骨間距多數出現重疊的現象 , 減低腦部發展的空間. 如下圖所示 , 當嬰兒左右眼窩骨前後排列不一, 便會形成“大細超”, 若向內或外翻側, 便會導致雙眼距離變得過闊或過窄, 若左右高低不一, 則會變成高低眼. 很多父母即使察覺到子女有這些問題但以為無法改變; 但其實只要能趕及在兩歲髗骨融合前及早到兒科脊醫診所接受檢查及矯正, 嬰孩的面貌該得以修正, 亦能讓血液及腦脊液於頭髗內更正常流暢地運行, 減低對腦部發育的影響 . 兒科專科脊醫吳霈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