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6 - 红楠采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2408182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 - 红楠采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6 - 红楠采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6 - 红楠采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6 - 红楠采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6 - 红楠采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红 楠 采 种 、 育 苗 技 术 规 程编制说明一 工 作 简 况1任务来源(1)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 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制 (修) 订项目 “红楠采 种、育苗技术规程”(2)2000 年 江 西 省 林 业 厅 跨 世 纪 学 科 带 头 人 项 目 “楠 属 、 润 楠 属 主 要 种 遗 传 多 样 性 分 析 及 资 源 培 育 技 术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 2000-01-01(3)2003 年 江 西 省 科 技 厅 山 江 湖 重 大 科 技 专 项 “闽 楠 、 红 楠 单 板 材 定 向 培 育 及 遗传改良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重大科技专项山江湖

2、生态建设项目2主要工作过程2000 年江西省林业厅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项目立项后,项目组即开始进行包 括红楠在内的润楠属主要树种系统的采种、 育苗试验, 旨在为挖掘、 利用润楠属 种质资源, 丰富我省造林树种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经过多年的试验观测和研究, 对红楠种内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表型观测和分子检测,对红楠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采种和育苗技术、 节律生长规律、 不同培育措施对红楠早期生长的影响等进行了 较系统的试验观测,发表与本标准相关的论文有:(1)红楠及其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2)红楠物候观测及采种、育苗技术,江西林业科技,2005,52004 年由本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的

3、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闽楠、 红 楠 单 板 材 遗 传 改 良 及 定 向 培 育 技 术 ”在 前 期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进 一 步 开 展 红 楠 作 为珍贵单板材树种的定向遗传改良和培育技术研究, 对红楠的采种、 育苗技术和 优良繁殖材料的早期选择技术作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为本项目开展奠定了较好 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为了满足广大造林主体对红楠育苗技术的需求, 项目组将红楠采种、 育苗技 术规程的制订作为当务之急, 因此积极向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和省林业厅申报 标 准 立 项 , 已 于 2008 年 得 到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的 批 准 , 2009 年

4、省林业厅给予经 费支持。3.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 及 承 担 的 工 作本标准起草人江香梅、 肖复明、 吴晟负责标准技术总体方案的制订、 试验设 计及研究、 试验结果的总结、 标准的执笔起草等, 龚斌、 贾贵仁、 温强、 戴小英、 叶金山、 杨刚华等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承担红楠生物、 生 态 学 特 性 观 测 , 采 种 、 育 苗 试 验 , 病 虫 害 防 治 , 苗 木 规 模 化 培 育 等 工 作 。 本 标 准 是该项目成果的重要体现。二 标 准 的 编 制 原 则 、 主 要 内 容 ( 技 术 指 标 、 参 数 、 公 式 、 性 能 要 求

5、、 试 验 方 法 、 检 验 规 则 等 ) 、 论 据 ( 含 试 验 、 统 计 数据)及修订标准时的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对比情况( 一 ) 标 准 的 编 制 原 则本标准的编制严格按照标准的编制原则进行, 充分研究了红楠繁育技术需协 调统一的各事物和概念, 力求在红楠种子采集、 处理、 大田直播育苗、 容器芽苗 移栽育苗、 苗木出圃、 包装 、 运输及检疫等方面做到全面成套、 层次恰当和划分 明确。( 二 ) 主 要 内 容1技术指标、参数和性能要求(1)技术指标和参数 采用沙藏催芽的方法, 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水、 肥、 光、 温等管理技术措施,是 培 育 红 楠 壮 苗 的 基 础

6、 。 沙 藏 催 芽 并 保 持 种 子 40%以上的含水量, 可使种子发芽 早,发芽整齐,发芽率高,其中实验室发芽率达 95%以上,床圃发芽率达 85%以上。将苗木密度控制在 20000 株/亩左右,保持合理的光照空间和强度,并适 时 、 适 量 浇 水 、 施 肥 , 则 当 年 生 苗 木 平 均 高 度 可 达 810cm, 地 径 23mm, 成 苗 率可达 80%以上。第二年底苗木出圃时苗木平均高度可达 35cm, 地 径 58mm, 一级苗率可达 6070%。(2)性能要求采 用 容 器 芽 苗 移 栽 育 苗 技 术 , 可 以 使 造 林 成 活 率 提 高 20%以 上 ,

7、 造 林 时 间 可 以延迟到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2试验方法(1)红楠繁殖方法:采用实生(种子)繁殖方法。(2)生物生态学特性观测方法:从苗期开始,定期、定株进行苗高、地径生长 量观测、 物候期观测、 节律生长观测, 对成年树进行生殖生物学特性观测、 世代更替情况调查等。(3)抽样方法:采用双随机法进行抽样。即以整个试验地为抽样对象,分别对 育苗畦和育苗行进行随机抽样, 抽样个数 4 个以上, 每样抽测 50 棵以上的 样株。( 4) 检 验 方 法 : 种 子 发 芽 率 采 用 实 验 室 和 场 圃 发 芽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按 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

8、程进行。(5) 成苗率调查: 成苗率根据样地中成苗数占发芽株数的比例计算 (=成 活 株 数/发芽株数 100%) 。(6)苗木生长量调查:按抽样方法确定的调查株,测定其苗高、地径、根系等 指 标 ; 同 时 , 根 据 样 方 面 积 和 苗 木 株 数 , 推 算 单 位 面 积 的 产 苗 量 , 一 、 二 级 苗出苗率等。3检验规则对苗木进行成批检验, 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 苗木检验允许范围为同一 批苗木中低于该等级的苗木数量不得超过 5%,检验结果超过 5%应进行复验, 并以复验结果为准,检验结束后,填写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凡出圃的苗木, 均应附苗木标签,向外县调运的苗木要经

9、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三 ) 论 据1生物、生态学特性试验观测结果项目组较系统地开展了红楠生物、 生态学特性观测, 基本了解了红楠物候期、 生殖生物学特性、天然生长环境、人工培育条件和技术等。 2红楠实生繁育体系的建立(1)红楠生殖生物学特性观测红楠开花时间为 4 月下旬到 5 月上旬,主要为风媒传粉,花两性,聚伞花序,果实成熟期 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2)红楠种子的采集时间和处理方法 红楠种子成熟起始时间较长,种子采集宜分期分批进行,采集方法以在树冠下及时捡拾自然成熟落下的种子为宜,时间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下旬。 红楠果实采回后,宜堆沤 23 天,用塑料袋隔袋挤压后,洗去果肉、杂质

10、等, 取干净种子清水湿沙贮藏或直接播种。 贮藏沙的湿度以饱和含水量的 4050%为宜,即手捏成团,手松即散即可。(3)红楠种子播种品质测定和适宜播种量的确定按照 G 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 系统测定了红楠种子的纯净 度、 发芽率、 千粒重、 含水量等, 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种源种子播种品质的差异等。 结果表明: 红楠种子属中粒种子, 正常种子与发育不全种子、 杂物较易分开, 因 此 , 种 子 净 度 一 般 可 达 98%以 上 。 风 干 状 态 下 种 子 平 均 千 粒 重 为 196g 。 红 楠 种 子发育较充分, 正常情况下实验室平均发芽率可达 85%以上。 若

11、每 667m2产苗量 按 20000 株计算,则播种量为 4.56.2 公 斤 /667m2。(4)红楠苗木质量指标 对 红 楠 圃 地 选 择 、 播 种 时 间 、 播 种 量 、 施 肥 种 类 、 施 肥 量 、 施 肥 时 间 、 水 分管理、苗木密度控制等进行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将播种量控制在 4.56.2 公 斤, 采用条播或芽苗截根移栽育苗技术, 苗木密度控制在 20000-25000 株/667m 2, 同时采用合理的水、 肥、 光、 温等管理措施, 红楠二年生苗成苗率可达 70%以上, 一级苗高度可达 30cm以 上 , 地 径 4mm以 上 , 一 级 苗 率 可 达

12、6070%。(5)红楠规模化育苗技术 红楠育苗小试成功后,进一步进行大量育苗试验。20052007 年每年培育红楠苗木 20 余万株, 20082010 年培育苗木 100 余万株 , 其中容器苗 60 余万株, 基本达到了专业化和规模化育苗的要求和标准, 为红楠资源培育奠定了较好的物 质和技术基础。3生产能力已形成年产苗木 100 万株的生产能力, 可为规模化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 支撑。( 四 ) 修 订 标 准 时 的 新 旧 标 准 主 要 技 术 指 标 对 比 情 况本标准为新制订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以本标准为准。三 主 要 试 验 或 者 验 证 的 分 析 、 综 述 报 告 、

13、 技 术 经 济 论 证 结论、预期的经济效益( 一 ) 主 要 试 验 或 者 验 证 的 分 析 、 综 述 报 告 、 技 术 经 济 论 证 结 论本标准的制订以两个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相关论证结论如下:1发表相关论文 2 篇 :(1)红楠物候观测及采种、育苗技术,江西林业科技,2005,5。(2)红楠及其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22007 年培养硕士研究生 1 名 :论文题目为 红楠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 采用 RAPD 分子标记技术对 7 个 红楠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 为红楠保护策略和遗传改良策略的 制订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全省造林绿化

14、“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江西省造林绿化“ 一大四小 ”工程建设中, 红楠作为生态和观赏树种进行推广 栽培。( 二 ) 预 期 的 经 济 效 益1培育红楠资源的预期经济效益红楠分布范围广, 适应性强, 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作为我省地带性 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建群树种或重要伴生树种, 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功能。 红楠 树形优美, 枝叶森秀, 四季常青, 是重要的庭荫树和绿化美化树种, 在城市园林 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 将红楠作为彩色园林绿化树 种来大力培育,具有良好的经济预期。目前米径 5cm 的红楠大苗,其培育时间 一般为 45 年,售价一般在 4060

15、 元 /株 ; 7-8cm 的苗木在 120150 元/株左右。 在水、 肥、 光照 、 温湿度适宜的房前屋后、 山地林间栽植红楠, 充分利用自然力, 可以大大降低育苗成本, 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 , 从而获得经济、 生态、 社会 效益的多赢。2培育红楠苗木的经济效益按 照 本 标 准 要 求 培 育 红 楠 苗 木 , 每 亩 需 种 子 费 约 500 元 , 肥 料 、 农 药 费 200元, 地租费 2 年 600 元, 力资费 2500 元, 营养袋和营养土 600 元/ 亩, 设施费 (阴棚 ) 500 元 /亩 , 共 计 成 本 约 4700 元 /亩 。 以 每 亩 生 产

16、 一 级 苗 15000 株 , 每 株 苗 木售价 1.5 元计算,每亩产值约 22700 元,每亩获利两年合计约 17600 元/亩。3.其它效益将 红 楠 在 全 省 造 林 绿 化 “一 大 四 小 ” 工 程 中 应 用 , 可 以 提 高 景 观 和 树 种 的 多 样性, 发挥改善生态环境的强大功能, 并取得显著生态效益; 同时红楠还是重要 的珍贵用材树种和药用树种,能满足人们对珍贵用材和药用的需求。四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目前, 有关红楠的研究近年较多, 但还没有一套完整、 系统的繁育技术规程 和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楠作为珍贵用材树种和绿化美化树种的大力发展 和

17、推广。 本标准所依托的研究成果以项目组多年的研究积累为基础, 在系统观测、 了解红楠生物、 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展了红楠繁殖技术、 栽培技术等 试验研究, 解决了红楠繁育技术难题, 为规模化培育红楠资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 和技术基础。 总之, 本标准紧密结合实际, 以提高红楠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为 宗旨, 以降低生产成本为重要指标,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在填补相关技术空白的 同时, 为了将试验结果及时应用到生产中, 并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特制订 本标准。本标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等本标准是在我国现行法律、 法规框架下制订的, 同时注意与相

18、关法律、 法规 和强制性标准之间的衔接。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与依据无。七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废止有关标准的建议无。八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等( 一 ) 标 准 推 广 应 用 的 范 围 及 条 件1标准推广应用范围本标准可在红楠全分布区内推广应用。2标准推广应用条件种子采摘、 预处理好后, 在自然条件下较难保存, 宜随采随播或及时采用湿 砂进行贮藏,且沙藏时间以不超过 30 天为宜,以提高种子发芽率。红楠苗期对 光 照 、 水 分 、 温 度 等 条 件 要 求 较 高 , 宜 在 透 光 度 5060%, 土 壤 和 空 气 湿 润 的 环 境条件下生长, 以保证育苗成功。

19、 红楠育苗后由于当年的生长期短, 通常次年底 出圃。 加之光照对苗木的分化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因而, 要培育健壮苗木, 提高 一 级 苗 出 苗 率 , 最 主 要 的 是 要 控 制 单 位 面 积 产 苗 量 。 采 用 条 播 、 芽 苗 ( 截 根 ) 大 田或容器移栽等方法, 均需将苗木产量控制在 20000 株/667 m2左右, 以使苗木高 度达到 30cm以 上 , 地 径 达 4mm以 上 , 一 级 苗 出 苗 率 在 6070%。 相 应 地 , 苗 木 价格应遵循优质优价的原则, 既保证苗木质量, 又保护育苗者的利益, 才能实现 红楠育苗的可持续性。( 二 ) 本 标

20、准 实 施 措 施1广泛宣传红楠是一个集材用、 生态绿化、 庭院美化和药用于一体的优良阔叶树种, 但 有规模地栽培和应用的时间则仅有 10 年左右的时间。随着近年来的广泛宣传, 全省对红楠的价值和特性已有较广泛的认知,奠定了一定的群体基础。近年来, 林农、 花农纷纷要求在技术指导下培育红楠苗木。 本标准的制订也正是基于这一 要求而制订的。2作为全省红楠苗木质量检验的依据近年来红楠作为珍贵用材的绿化美化树种正在扩大造林规模, 但作为基础物 质的苗木则缺乏质量标准和检验依据。3作为育苗合同签订的依据我省社会造林已成为风尚, 苗木培育和造林公司化、 社会化已成为现实。 但 就红楠而言,作为规范苗木培育和苗木质量检验的合同签订却缺乏权威性依据。 本标准的制订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情势所催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信息管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