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癔症概念,历史由来: Hysteria : “子宫在体内活动”(至少1000多年前)不正常的兴奋,(女人般地)情感宣泄 Hyster: 子宫(womans womb, uterus),癔症概念,弗洛伊德:癔症是一类心理疾病,起源于心理因素,并通过特定的心理,产生症状,女性多于男性。它的病因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各种不愉快的心境、愤怒、惊恐、委屈等精神因素,常是初次发病的诱因,以后因联想或重新体验初次发作的情感可再发病,且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引起。,癔症概念,典型病例:安娜O(以下简称安娜) 1880年,当安娜开始接受布洛伊尔的治疗时,弗洛伊德还在学校里准备他的期末考试。安娜的治疗几乎就是早期精神
2、分析的雏形:从布洛伊尔使用的催眠到安娜自己描述的“谈话疗法”或“扫烟囱”,还有充满象征意味的梦、治疗关系中的情感卷入等等,直到现在,对这些方面的理解和阐释也仍然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础。,癔症概念,安娜O原名Bertha Pappenheim,生于1859年2月27日,卒于1936年5月28日。她的父母都出自名门望族,历史上很出过几个智力不凡的人物,母系这一边的后裔中,其中一位就是有名的大诗人海涅。安娜的母亲长于交际,与当时许多著名的商贾、金融家和犹太社团领导有联系,其兄亦为有名望的绅士。,癔症概念,安娜幼年时期的情况所见不多。她的英语很流畅,并用法语和意大利语阅读,过着维也纳上流社会妇女的日常生
3、活,骑马,做些剌绣。1888年,她与母亲定居法兰克福,此后她写过短篇小说和戏剧小品,出版过自己的著作,并热心于社会公益方面的事情,在当地颇有影响。1954年,西德曾发行一枚印有她画像的邮票,以示纪念。,癔症概念,按照布洛伊尔的描述,安娜一直很健康,成长期并无神经症迹象。她非常聪明,对事物的领会迅速,有十分敏锐的直觉,智力极强,有很高的诗歌禀赋和想象力,“但受到严厉的和带有批判性的抑制”(癔症研究。她意志力坚强,有时显得固执,情绪上总是倾向于轻微的夸张,像是很高兴而又有些忧郁,因而有时易受心境支配,在性方面发育很差。布洛伊尔将她描绘成一位“洋溢着充沛智力”的女子。,癔症概念,1880年,安娜21
4、岁。这年7月,她深爱着的父亲患了胸膜周围脓肿。安娜竭尽全力照顾父亲,不到一个月,她自己也出现了诸多症状,如虚弱、贫血、厌食、睡眠紊乱、内斜视等。按布洛伊尔的说法,“这段时间安娜和她的母亲共同分担着护理父亲的责任。”安娜的症状迅速加重,发展为肢体的痉挛和麻木,并伴有交替出现的兴奋、抑制和失神(absences)状态。,癔症概念,12月11日,安娜卧床不起,直到次年的4月1日才第一次起床。4月5日,她父亲去世,“她爆发出异乎寻常的兴奋,在这之后,持续两天的深度昏迷”。接着她似平静了些,但仍有幻觉和“失神”、睡眠障碍和饮食障碍,出现过语言方面的错乱和强烈的自杀冲动。,癔症概念,布洛伊尔继续对她进行催
5、眠治疗,通常的顺序是: 下午(安娜)处于困倦状态,接着,在日落时分对她采用深度的催眠,对此,她发明了一个技术性的名称“云雾”,如果在这个状态下,她能讲述白天发生的幻觉,思想清醒起来,显得平静而又快活,她会坐下来非常理智地工作、写字或画画直至夜晚。约清晨4时,她上床睡觉,次日又开始重复这样的顺序(癔症研究,第1卷第40页),随着治疗的推进,安娜的一些症状消失了,但这并不完全是由于催眠的作用,因为布洛伊尔在一开始就强调说,安娜“完全不受暗示的影响,她从不受哪怕一丁点儿的断言的影响,而只是受争论的影响。”(癔症研究)所以对于安娜来说,症状的缓解不如说是自我暗示和渲泻的作用。 安娜的治疗过程几经反复,
6、对她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等都有众多学者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但其中至少有两点给弗洛伊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癔症概念,首先一点就是布洛伊尔注意到的,当安娜在治疗中说出她的某些“幻觉”其实应当包含引发症状的诱因后,她的症状就会消失。这种情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安娜曾看见一只狗从杯子里喝水的事件。文献中对这件事的描述有出入。高觉敷先生在精神分析引论译本序中提到过这个情节:,癔症概念,(安娜)还有一个特殊症候,就是有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在干渴得无法忍受时,也不能喝水。在催眠状态中,她诉述自己童年时,如何走进她不喜欢的女家庭教师的房间,看见她的狗从玻璃杯内喝水,引起了她的厌恶,但由于受尊敬师长的传统影响,只
7、好默不作声。她在催眠中,恢复了她对这个往事的回忆,尽量发泄了她的愤怒情绪,此后她不能喝水的怪病才消失。,癔症概念,从安娜的病例可以看出,“某种症状可以用交谈法治疗,这个交谈疗法要在催眠状态下实施;并且,要使之有效,需采用大声说出症状的原始起因的方式”(理查德沃雷姆:弗洛伊德,昆仑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也就是说,安娜在治疗中重新体验了以往的创伤性事件和相应的情感过程,症状由此而得以缓解。安娜自己称这种方法为“谈话疗法(talking cure)”或“扫烟囱(chimney-sweeping)”。显然,这就是弗洛伊德四年后开始对他的病人实施催眠时所用的“催眠渲泻”法 。,癔症概念,其次,
8、安娜的病案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对其症状和治疗过程有不同的看法,表面看来,这只是学术上的分岐,但实际上它所涉及的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移情和反移情。布洛伊尔在叙述安娜的病史时,说她在性方面的发育极不成熟。而弗洛伊德则认为: 任何一个人,若依照过去二十多年来得到的知识来阅读布洛伊尔的病例史,将会立刻觉察到它的象征作用蛇、坚硬的、臂膀瘫痪以及在考虑到那位年轻女士在患病的父亲床边所发生的情境时,将很容易猜测对他的症状的真正解释;因此,布洛伊尔关于性欲在她的心理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意见将由此而和她的医生的意见大相径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运动史,第3卷第52页),癔症概念,按欧文斯通在
9、心灵的激情中颇具文学色彩的描绘,有一天晚上,安娜突然出现了严重的腹痛症状,布洛伊尔及时赶去,却发现安娜已经认不出他了。他问安娜怎么会突然疼起来,安娜却说:“我快要生布洛伊尔大夫的孩子了。”弗洛伊德是在布洛伊尔家里听说这件事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反复琢磨: 如果真象布洛伊尔所说,她的病没有一丁点儿性的因素,那么,她在那么多可供选择的幻觉症状中,为什么偏偏选中了马上要生出她的医生的孩子这个念头呢?她怎么又会认不出布洛伊尔医生呢?是不是因为她如果认出了他,就不可能象对一个陌生人似地对他说:“我快要生布洛伊尔大夫的孩子了?”当她捧着自己如同没发酵的面包一样平坦的肚子时,她又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奇想呢?,
10、癔症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布洛伊尔之所以放弃了对安娜的治疗,原因就在于安娜强烈的正性移情,换句话说就是他无法处理自己的反移情。这又是精神分析自圆其说的一个例证,因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Hirschmuller看来,布洛伊尔主要关心的是以心理治疗缓解某些症状,而安娜随后严重的面部疼痛和用药已成为主要的难题,这是心理治疗无法治愈的。 从治疗上讲,安娜是一个例外,她接受的既不完全是传统的催眠治疗,也不是弗洛伊德稍后有意使用的“催眠渲泻”疗法,但在她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例如她与布洛伊尔之间的治疗关系、她自己所称的“谈话疗法”等,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位天份极高、聪颖而又敏锐的女子无疑在
11、弗洛伊德创派之初助了他一臂之力。,癔症概念,癔症研究的第一章是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写的,在这一章里,他们着重阐述了癔症的病因和催眠眠疗法,也就是所谓的“宣泄”。所不同的是,传统的催眠疗法,如比弗洛伊德早近100年的梅斯梅尔的催眠和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伯恩海姆等人的催眠,都强调病人须在催眠师的诱导下进入催眠状态,并接受催眠师的暗示。而在癔症研究中,布洛伊尔认为,病人可以自发地进入一种意识朦胧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回想起很多在醒觉状态下意识不到的东西,布洛伊尔称这种状态为“类催眠状态”。在这一章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强调,仅仅回忆起遗忘的事件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治疗的关键取决于病人是否能将与这些事
12、件相伴发的情感也一并唤起出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才会取得治疗效果。其实这种方法我们今天仍然在用。,癔症概念,从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我们知道,强调情感的唤起,是因为在治疗中病人很难唤起这种情感。布洛伊尔是看到了这一点的,因此,他在第三章理论中说:“在大多数病例中,不可能用简单的询问病人的方式来说明起因,然而在执行中完全是这样的。部分是因为某些经历是病人所不喜欢讨论的,但主要是因为他们一般不愿回忆它,而这些常常无疑是促发因素与病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一般说来,有必要催眠病人,以唤起他在催眠下对他第一次所出现的症状的记忆,这样做时,就有可能最清楚和最令人信服地证实上述二者的关系。”弗洛伊德文集第一卷
13、第22页,癔症概念,可以这样来理解:催眠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种方法,弗洛伊德看到了导致症状的那个最初的事件,比如安娜不能喝水的事。可以说,心理治疗一开始是着眼于这种催眠状态下发现的症状最初的诱发事件,并通过让病人把事件讲出来的方式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宣泄疗法。,癔症概念,在癔症研究第四章中,弗洛伊德开头仍然强调的是: 让病人清晰地回忆起事件和唤起与事件相伴发的情感,并让病人尽最大可能用言语把事件的细节和伴随的情感描述出来,如果我们成功地这样做了,那么每个癔症症状就会立刻消失,而且是永远消失。 但他接下来却认为,常见的神经症通常是“混合的”。单纯的神经衰弱和焦虑症比较容易见到,尤
14、其是在年轻人当中。而单纯的癔症和强迫症很少,这两种神经症都与焦虑症一同出现。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它们的致病因素是混合在一起,有时则是两种致病因素引发的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癔症概念,弗洛伊德举了安娜O和他自己在癔症研究中报告的几个案例来说明他上述的观点,他进而认为,区分出癔症在混合神经症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做的重要意义在于他能够由此来说明宣泄疗法的价值。他认为,宣泄疗法对于消除癔症症状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它对于神经衰弱完全无效,对于焦虑症也作用甚微,只能以某些迂曲的方式对其心理发生影响。换言之,宣泄疗法的效果取决于癔症部分与其他神经相比在疾病中占有多大的比重。 宣泄疗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不能对癔
15、症的潜在病因发生影响,因而,它无法防止新的症状代替已经消除了的症状。,癔症概念,“要通过精神分析来消除歇斯底里病人的症状,就要从一个假设出发,即这些症状是一些聚会了情感的精神历程、愿望和欲求的替代物是对它们的记录,由于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压抑),它们受到阻碍,不能通过为意识所接受的肉体活动得到宣泄。因此,这些被封闭于无意识状态的精神历程努力地要找到一种符合其情感意义的表达方式要得到宣泄;在歇斯底里的情况下,它们(通过“转化”作用)找到了一种生理现象作为其表达方式,也就是歇斯底里症状。我们(借助于一种特殊的技巧)系统地把哲学症状变回到会聚了情感的观念此时这些观念才变为有意识的心理就有可能获得最准
16、确的知识,从而了解这些一度无意识的心理构造的性质和起源。” 引自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癔症概念,症状是冲动的替代物,其力量对比来源是性本能。 我们对于歇斯底里患者病之前本性的了解这类患者可以被看做是典型的神经症患者以及对于他们患病的诱因的了解,都完全符合这种观点。歇斯底里病人的性格表现出比常人更高程度的性压抑,他们对性本能的抵制更强烈(这种抵制采取了羞耻心、厌恶感和道德的形式),而且他们似乎本能地逃避着,不让自己考虑有关性问题的知识。因此,在某些突出的病例中,病人已进入了性成熟期,然而却仍然对性的事情茫然无知。引自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癔症概念,歇斯底里这种非常典型的特征经常被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第二
17、个典型特征所掩盖,那就是性本能的过度发展。然而,精神分析总是能够揭示出这些因素之中最根本的东西,并揭开癔症所代表的迷一般的矛盾,展现出它所特有的那一对对立面:被夸大的性渴望和对性欲的过分逃避!引自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癔症概念,对任何一个容易患上歇斯底里的人来说,他患病的诱因都是由于他感到自己面临着一种真正的性需要,这也许是由于他自己的不断成熟,也许是由于他生活的外部环境。在本能的压抑和他对性欲的抗拒之间,疾病给他提供了一条逃遁之路。他不能解决他的冲突,但是却可以通过把他的原欲冲动转化成症状来寻求解脱。 例外只是表面的,有的癔症病人很可能是一个男病人因为某种感情上的琐事而患病,这种冲突并非围扰着
18、性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分析通常能够表明,是这种冲突当中的性因素使得发病成为可能,因为它阻碍了精神过程的正常发展。 引自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神经症和性变态,神经症和性变态 毫无疑问,对我的这些观点的大部分反对意见,是由于我把神经症的症状归因于性欲,而人们认为性欲与正常的性本能是一致的。但是心理分析的学说还不止于此。它表明,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是所谓正常的性本能为代价至少不完全是或者不主要是这样;它们还(通过转变)表达了可以从最广泛意义上被描述为变态的本能,如果这些本能可以直接由幻想和行动来表达,而又不脱离意识的话。因此,症状的形成一部分也是以反常的性欲为代价的;也就是说,神经症是性变态的反面。
19、 引自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性欲三论): 每一种性变态都可以作为无意识力量存在,它们作为导致症状的因素而表现出自身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神经症就是性变态的反面。性变态的倾向是人类性本能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倾向,在成熟的过程中,由于器官的变化和精神的压力,才发展出正常的性行为;我们希望能够表明这种基本倾向在童年期就存在了。在限制性本能方向的各种力量当中,我们强调了羞耻心、厌恶感、怜悯心和社会所树立的道德和权威体系。因此,我们认为,一切违背常态的性变异都是对发展的制止和幼儿化的结果。,精神分析的观点,通过对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分析研究,我们已经熟悉这类特殊的病例了。他们的性生活起
20、初像性变态者,而且他们童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变态的性活动,这种性活动也可能一直持续到成熟期。由于内在的原因(通常是在青春期之前,但偶尔也会在此后很久),压抑造成了倒退,此后神经症就取代了性变态,但是过去的冲动却没有完全消失。说到这里,我们会想起一句格言:“年轻的妓女会变成年老的尼姑。”性变态可以被神经症所取代。,心理冲突与神经症,心理冲突 指相互矛盾的内部需求在主体内产生对抗作用; 冲突可以发生在欲望和道德制约之间; 发生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情绪之间; 冲突是人性中的基本成分,我们可以通过各方面的观察看到它的存在:在欲望和防御之间,在不同的系统和能量之间; 冲突也可以潜伏起来,然后又极易以反常的
21、形式表现出来,如形成症状、行为问题、或个性缺陷等。,神经症性的冲突 是两种驱向力的发展:一种是试图发现释放内驱力或本能冲动的途径,另一种是试图回避释放。即:试图寻求释放与试图避免释放这两种趋势的同时发展,这种趋势被称为驱力或本能冲动。造成神经症性的冲突的两种力量和驱力是相互矛盾的和相互对抗的,(即:本我与外界的冲突必须被转化为本我与自我的冲突。),决定内驱力或本能冲动能否释放的功能单位是自我(ego)。自我必须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释放被允许,在什么情况下则否。因此说,神经症性的冲突发生于本我的内驱力(drives)和自我的防御这两者对抗的力量之间。冲突中相互对抗的力量来自于: 自我 对 本我 自我
22、+超我 对 本我 自我 对 本我+超我,如果冲突发生于本我和现实中间,自我就陷入了一种力比多的退行状态,成为精神病状态,引起妄想和兴奋。 如果冲突发生于本我和自我之间,就是神经症的范畴。在这一个范畴里,自我运用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御机制,本我欲望的表达常常通过梦、失误和各种症状来完成。本我与外界的冲突转化成本我与自我的冲突(自我即是外界现实的代表,又对外界提出期望)。 超我可以影响神经症性冲突的两个方面,它既可以影响自我,也可以影响本我,当自我在超我的指令下活动时,就会感到焦虑和罪恶感。,个体成长与心理冲突: 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开始学习拒绝危险的或不适当的冲动,在这种个体适应环境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
23、在经历心理冲突的过程中,自我(Ego)得到发展。这些学习的过程和产生心理冲突的情景有:,婴幼儿期在生物学上基本上是无助的,需要外部世界母亲和环境给他以安全和保护。在婴孩最初的内心世界里,他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共生状态),他渴望任何需求都能即刻得到满足。但是,外界(包括母亲)给婴孩的帮助并不总是随手可得的(如饿了之后并不一定即刻得到母亲的哺乳),因此这种需要不能得到即刻满足就会造成婴孩的一些创伤性体验。即母亲或父亲的暂时离开或不能满足婴孩的需求时会使孩子产生受挫的情感反应。 因此,在生命早期,个体的本能需要和不能即刻满足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婴孩的心理冲突,那么,自我的功能就是在应对这样的矛盾中逐渐
24、产生和发展起来了,最终自我要能够协调本我需求和现实环境的矛盾。,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和禁忌使孩子对本能活动及其产生的后果知道了害怕(冲突)。这些外界的因素有:自然界和客观存在的危险(如火,水,高处等);成年人的束缚和教育(使孩子知道本能的行为是要受到责骂的,有节制的行为是可以得到爱的奖赏的等)。 稍大些的时候(34岁以后),当超我逐渐形成之后,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些了。超我是外部世界和客体教育在个体精神世界内部的代表。超我使个体对自己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产生羞耻感、内疚感。 幻想也可以引起恐慌,因为幻想投射到外界去就可能引起担心被惩罚的恐慌(如潜意识中对本能欲望受到惩罚的幻想)。,神经症形成的基础是内
25、部冲突。但内部冲突本身并不是神经症,它是每个人正常精神生活中的成分。要区分正常的解决内部冲突与不适当的解决内部冲突,两者之间是没有截然界限的,它们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冲突过于强烈,或自我不能控制、协调它时,就可能通过“压抑(repression)”进入潜意识。但这种压抑只能使冲突从意识中消失,并不能使它不起作用。而且,被压抑的冲突可以用伪装的形式进入意识,从而表现出神经症的症状或其它心身症状。,也就是说,神经症的症状和行为是按照一定的内部活动方式产生的: 第一阶段:内部冲突(inner conflict),是本我的冲动(impulse)与自我(ego)之间的冲突; 第二阶段:无效压抑(unsu
26、ccessful repression),由于冲突不能采取有利于这边或有利于那边的方法加以解决,冲动就通过无意识的压抑得以解决(通过压抑进入潜意识)。 第三阶段:被压抑事物的复现(returning of the repression),由于压抑只能把冲动从意识排除出去而不能使之变为无害,因此被压抑的冲动就以伪装的形式再跑回到意识之中。 所以说,神经症性的障碍可以保护个体不至于受到更强烈的不适感,如不能忍受的焦虑、罪恶感、羞愧感等等。所有的神经症的症状都可理解为痛苦的冲动与对抗这种冲动的防御机制之间的辩证关系。,在Freud的早期工作中,他发现不少女性神经症患者在回忆早期生活经历时,都能回忆起
27、被长辈中的某一男子(父亲、叔父等)性诱惑的经历。当时在Freud的概念中,他以为是真实的,因此他认为在患者的儿童期存在着一个“性事件”,该事件在青春期表现出重要作用,使心理反应重新激发并由此产生出不同类型的神经症。但后来,Freud发现他的上述观点并不确切,一些患者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性诱惑,而是在幻想中受到成人的诱惑。他因此而重新做出结论:所谓创伤事件本身并不构成创伤刺激,而是对这一事件的回忆形成了创伤体验。它起初与儿童的性活动有关,然后在第二个阶段以联想的方式诱发出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个体无法承受的,就要引起自我的防御,由于产生了冲突,冲突导致压抑,压抑导致了症状形成。即:,第一个情境(儿童期
28、)称为诱惑,儿童受到来自成人的企图或性诱惑(真实的或幻想的),但其性兴奋并未被唤起。 第二个情境出现在青春期,儿童期的第一情境以某种联想的形式被重新唤起,它诱发出一连串的性兴奋并冲破自我的防御。第一情境通过回溯的方式变成创伤,引起内部的性兴奋从而变为致病因素。接下来自我就会启用一系列防御机制,将被压抑的念头以一种歪曲的形式转变为它的替代物神经症的症状(如强迫、恐怖)。 Freud提出了“创伤再现 (retroactive)”,和“多重决定 (overdetermination)”,意思是一个特定症状的产生是由内部交互作用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内驱力的派生和自我的防御操作等等。对病人而言症状具有
29、多重意义,包括愿望的满足,惩罚的需要和各种次级获益,病人常常并不知道这些症状的意义,直至其潜意识内容通过分析被揭示出来。,防御的概念 防御是自我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就会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趋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主要是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和攻击性。 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 防御机制的运作可能会导致现实事件的部分缺失或扭曲(如,否认)。 安娜.弗洛伊德曾著书“自我和防御机制”,她阐述到:自我为了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30、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幻想、智力活动等。自我不但可以直接对抗本能的冲动和要求,同时也可以抵抗任何可能导致焦虑的内容,包括情绪、情境、超我的要求等。,防御机制的主要类型 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psychotic denial),妄想性投射(delusional projection),歪曲作用(distortion),分裂作用(spitting)等。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
31、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如压抑(repression),退行(regression),置换(displacement),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隔离(isolation),抵消(undoing),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个性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non-psychotic projection),防御认同(identification),疑病(hypochondriacs),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见诸行动(acting out),分裂样幻想(schizoid fantasy)等。,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主义(altruism),幽默(humor),和升华(subli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