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087副本汕头)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0683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087副本汕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087副本汕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087副本汕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087副本汕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087副本汕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明天, 我们应该怎么做 以儿童心理卫生为中心,静 进(广州510080)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 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Tel:020-87330614、87563296 Email:,2,现实带来的问题,教育制度所起的“导向”升学压力与学习竞争 介入者增多医疗、教育、心理学、民间机构(年代、角度、观点上的差异),良莠不齐、鱼目混杂 社会与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同胞竞争缺少 城市化速度加快,流动人口扩增导致留守儿童增多 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高危出生史儿童增多LBW、剖宫产、脑瘫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加剧 现代物质环境生活的影响光声电磁波? 违背儿童自然发育规

2、律的某些做法 进化心理学的兴起与影响,3,面对的现实,儿童疾病谱发生改变 发育和行为疾病有递增趋势 医学模式转变的推动 社会生活和环境压力增加 儿童是社会人群中的脆弱体 儿童最容易罹患发育行为疾病 成人精神障碍大都来自于儿童时期,4,何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5,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趋严重,成为社会问题隐患。,6,问题有多严重?,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

3、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 超过半数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 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 这些儿童存在不同程度身心问题,其生存、安全和健康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7,主要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欠缺 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开始显现 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行为失范,甚至出现道德滑坡 留守儿童的人身

4、安全受到威胁 意外伤害发生率增高,8,主要问题,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

5、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9,应该了解,早期亲子分离可构成分离焦虑,为日后心理问题埋下伏笔; 任何成人期心理行为障碍都是缓慢积累发展形成的; 早年养育经历不良或创伤性体验均可增加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情感剥夺和忽视构成“心理虐待”,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其发展。,10,人类的行为模式,今天的生活环境,过去养育环境与经历,遗传,11,辍学和拒绝上学,12,物质和网络依赖,13,问题严重吗?例如:,目前国内网络成瘾者(Internet Addiction,ID)三分之一是青少

6、年(占35.8); 18岁以下网民占17.7(2869万); 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8.9%; 接近3/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都集中在城市; 农村占1/4(28.3%); 他们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年龄主要为13-16岁; 上网地点为网吧(48.4%)、家里和学校; 上网高峰时段为晚上20点22点,21点是最高峰,次高峰为上午10点左右; 平均上网时长为11.6小时/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7,18 ),14,学龄期,青春期,可以追寻的发展倾向,婴幼儿期,网络/物质依赖,寻求补偿,0岁 6岁 12岁 16岁,分离焦虑,15,父母的透支,年轻时命换钱、 付出牺牲亲情代价 失范孩子

7、的后期消耗 年老时钱换命 ,16,乳儿:信任不信任 婴儿:自主怀疑 学前:主动内疚 学龄:勤奋自卑 青春:同一混乱 青年:亲密孤独 成年:繁殖停滞 老年:完善失望,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依从和自主 探索性掌握新任务 勤奋掌握各项技能 成为我自己的能力 交往和爱的能力 关心下一代、事业 完成人生的感觉,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及其基本任务,安全感和依恋感发展期,17,儿童行为发展的四个“支柱”:感知运动 认知语言情感,父母情感投入,生活技能的培养,同胞竞争与互动,18,言语和非言语功能的发展,视线认知 产生共感 自我形成 共同注视:手指、定位操作 相应网络形成 模仿游戏 自我控制 社交技能 心

8、理理论 学习模型 自我意识确立,非言语功能,言语功能,19,儿童早期发展什么最重要?,安全的生育 亲子依恋 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非言语能力的优先发展 充足的游戏活动 充足的运动机会 积极情绪的培养 适当的同胞竞争,20,依恋(Attachment)和获得爱抚在儿童早期获得安全感和建构健康人格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恋也是儿童形成探求新奇心理的前提和保障。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基本前提之一是早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母婴情感联结),尽可能满足婴幼儿依恋(情感)需求。,21,母子依恋和母乳营养促进婴儿大脑与认知发育。,进化过程中母子依恋诱导儿童发展出语言和基本的社会认知,22,早期依恋的意义,对“早产”

9、的一种保护形式 满足和分化情绪的发展,形成自我意识 诱导和促进语言发展 依恋的人物相对不可替代,每一个依恋对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依恋可以持续至成年期,恋母(父)情结是其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23,早期依恋及其重要性,在早期亲子关系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母亲及其他养护者的态度与方式; 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母亲和父亲最具影响力,且其他角色无法取代,即使进入养护(托)中心; 连续的、社交性的和积极反应性的关照是儿童情绪、认知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基础。 依恋关系的正确建立益于儿童形成安全感,并影响其以后的人格建构。,24,父亲的角色同样重要,但在早期母亲的作用更重要。,25,依恋不足

10、的影响,早期分离事件增加 分离焦虑之伏笔 儿童缺乏同胞竞争与互动缺乏补偿 分离焦虑构成各种儿童情绪障碍的根源 早期未分化的心理功能易受不良影响泛化 构成某些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原因 依恋不足是一种“情感忽略”,26,同胞竞争的生物学意义,争宠和争夺资源 产生妒忌和竞争意识 保持警觉的唤醒注意力更集中? 激活生命活力激素和肾上腺素水平提高 排斥和妒忌心理受到“修饰” 形成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社会认知得以促进和发展 耐受性得到锻炼,27,如何界定儿童的“行为障碍”?,儿童不擅言表,极少表述不良情绪体验; 然而,儿童本人忍受着一定程度的痛苦体验,如恐惧 或悲伤、焦虑; 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能丧失,如

11、一个或多个重要功能受到损害,包括身体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行为功能等; 这些问题和功能丧失增加了儿童进一步受到损害的危害性,如死亡、痛苦、残疾、丧失自由乃至受教育的权利。,28,正常(健康),灰色带 (轻度发育障碍),异常 (疾病),正常,异常,我们应重点关注的范畴,轻,重,预防和早期诊断介入,早期治疗、干预,29,发育和行为儿科学证明,广泛性发育障碍发病率逐年递增,这类儿童的认知缺陷以社会脑损害为主 各类轻度发育障碍(LD、ADHD、情绪障碍、品行障碍、青少年违法)均以社会认知缺陷为主要特征 亲子关系发展和协调不良是儿童社会认知损害的重要诱因,30,社会认知缺陷的核心特征,缺乏共视:共

12、享社交注意缺陷或“共享注意缺陷” (joint attention disorder) ; 依恋障碍:无法与亲人或他人产生依恋关系;沟通和语言缺陷:加重社会功能的缺陷;难于“读懂”或理解他人的感受、表情:心理理论缺陷; 认知缺陷:社会-情感信息与计划性两方面显著缺陷; 社会性模仿缺陷:缺乏想象力,不理解讽刺、幽默。,31,共同注视、共享注意,两人碰面时互视对方。 幼儿期开始注视和试图理解对方的意图或想法。 婴幼儿会跟随母亲的视线,共同关注对象并聆听母亲说话。 母亲也会跟随孩子的视线,共同注视对象。 这种前言语行为中获得的客体与关系的认知,会启动和促进儿童言语功能的展开。,32,直接的负面影响,

13、儿童本身的生活和发展质量下降; 导致养育者焦虑和自责,亲子形成“不良互动”; 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受到阻碍与威胁; 未及时诊断、矫治干预者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青少年与成人期行为、精神问题; 青少年品行障碍、违法犯罪等行为等问题危害社会治安,多种反社会行为与发育行为问题有关; 传统儿科、儿保、精神卫生部门开展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服务能力和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这些问题往往影响家庭的安定和谐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校生活,到处求医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33,父母得知儿童疾病后的心理反应,34,当今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对儿童青少年开展多方位的心理卫生服务与行为干预。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必

14、然。,35,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关注的问题,早期发育障碍:PDD、早产低出生体重、脑瘫、癫痫、语障、各类脑损伤导致的问题等; 学习问题:LD、ADHD、MR、拒绝上学、动机低下等; 情绪问题:心境障碍、焦虑、强迫性障碍、抑郁、癔症、恐怖症、拒绝上学、暴怒发作、屏气发作等; 品行问题:家庭暴力、性行为、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品行障碍、物质依赖、青少年违法等; 心身疾病:神经性厌食、肥胖症、儿童消化性疾病、睡眠障碍、高血压、哮喘、头痛、关节炎等; 习性行为: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进食障碍等; 青春期行为问题:吸烟、酗酒、少女怀孕、家庭暴力、药物依赖、性传播疾病、出走、违

15、法犯罪、自杀、网络依赖、拒绝上学等。 严重的精神疾病:PDD、癫痫、精分症、躁郁症等; 健康儿童咨询: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父母指导、社区干预、随访等。,36,我国常见儿童精神神经疾病概类: 1. 精神发育迟滞 (弱智) 2.0% 2. 特殊性学习障碍 35% 3.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24% 4. 广泛性发育障碍 1/500 5. 睡眠障碍 2% 6. 心身障碍 6% 7.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 46% 8. 品行障碍 12% 9. 抽动障碍 2% 10. 精神分裂症 1/万 11. 器质性精神障碍(颅脑外伤,脑炎,癫痫等) 2% 12. 情绪障碍 6% 13. 物质滥用 吸烟13%、酗酒2%、

16、吸毒不明 14. 进食和排泄障碍 2%左右合计 (经矫正)19.6%,37,应激是如何形成的?,压力(父母期望、 早教、分离、作业、考试、 交友、攀比),应 激,亲子分离、 依恋减少,缺少同胞、 情感交流减少,38,分离应激导致儿童出现的心理状态,分离性焦虑感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焦虑或强迫倾向敌意、易激惹埋怨和仇恨父母睡眠问题躯体化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社会行为失范反叛权威、反叛社会社会适应障碍,39,一般性学习工作方面的问题,拖延和逃避工作学习、逃避责任 个人表现和效率(能力)下降,成绩下降 酗酒、吸毒或药物依赖 自我封闭、电视电脑依赖、逃避现实 为了逃避,饮食过度,导致肥胖 由于

17、胆怯,吃得少,可能伴随抑郁 冒险行为增加,包括不顾及后果攻击他人或赌博 侵犯别人,破坏公物,偷窃 与家庭和朋友关系恶化 没胃口,瘦得快 学习规律和工作完全遭破坏 自杀或企图自杀,40,我们能够控制这些影响吗?,母亲对待胎儿的排斥态度 母亲怀孕期间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如焦虑、敌 意、抑郁、恐惧等 未婚先孕、少女怀孕 父母离异或争吵 母亲父亲吸烟酗酒药物依赖 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如化学品、铅、声光电磁波影响等 产程问题的影响 早产、低出生体重问题 非医学指征剖腹产问题 母亲产后抑郁 早期母子分离,41,我们能够控制这些影响吗? (2),忽视与虐待 母乳喂养缺欠 儿童爬行经历过少 语言发育,禁止性语

18、言过多,交流少,发育迟缓问题 过早周托和寄宿 隔代养育问题,态度不一致和溺爱问题 早期教育和超负荷训练教育 母亲责任角色、性格、情绪状态对儿童的影响,42,5250名儿童家庭养育状况的分析(%)周托和寄宿学校者 25.6教养态度不一致 18.6睡眠不良、不足 33.1亲子关系建立不当 38.8早期超负荷训练 29.1打骂、训斥 34.9娇生惯养 25.7经常负面评价 45.2母亲焦虑 77.6父亲焦虑 20.0,资料来源中山大学附属三院2005,10,43,Social Brain,44,与社会脑相关的心理问题,注意功能低下、工作记忆不良 表情认知和判断不良,人际适应问题 时间和空间知觉不良,

19、方位感不良 计划制定、计划监督和执行困难 情绪控制不良 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障碍,45,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智力发展正常: 情绪稳定协调: 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 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 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适度自我控制,具有同情心:,46,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建构发育行为儿科学,运用多学科方法介入儿童发育咨询和行为治疗工作。 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开展多形式心理卫生活动,建构家庭、学校和社区相结合的干预体系。 建构建全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三级预防网络。,47,应对措施,一般卫生措施:提供优生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改进围产

20、期保健,对婴幼儿、孕妇实施计划免疫,积极防治及减少有损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疾病因素。 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教师、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时采取干预矫治措施,以获得最佳效果。 开展心理行为指导,由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儿科、精神科、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人员配合进行,重点进行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及行为问题方面的指导矫治。,48,应对措施(2),改变不良的教养态度与方式,使家长和教师充分认识到溺爱、放纵、情感忽略、简单粗暴、虐待等都有增加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性。要加强法制教育,禁止虐待儿童和歧视缺陷儿童的行为,禁止性别歧视。 逐步建立跨学科

21、的防治网,对社区和学校内儿童少年进行心理卫生普查,早期发现儿童的问题倾向,进行家访和追踪调查,以寻找造成问题的有关心理因素,并予调整解决。 培训学校专职心理指导教师,建立基层心理卫生服务队伍。 父母的咨询指导,49,今后对策,在医疗体系中建构相应的诊疗体系 拓展传统儿科学的服务内容与范围,建立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学科与专业 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相关特殊教育(援助)法案的建立与实施 建立社区干预和服务网络,多方位地促进和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界定和实施社区康复治疗中心的相关法律条文,50,一般措施,机构设置:可考虑成立发育与行为儿科诊疗科室。 诊疗医师和护士资质:掌握基本发展心理学、发育行为儿科学、医学心

22、理学、儿童精神病学、心理咨询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 提供常规发育评估、筛查、咨询、指导服务。 根据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及特点,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评估和筛查出生缺陷或有问题儿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多形式开展心理卫生活动,使家庭、学校和社会(社区)密切配合,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发展环境。,51,一般儿童行为问题的指导目标,控制破坏性行为 稳定情绪 防止继发问题 促进学习能力 应对合并症 建构“正常”行为,52,最值得做的事情,解铃还系系铃人 缺什么补什么 补偿教育先行 唤醒和告诫决策部门的介入意识 养育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教

23、育 采取必要的措施(法规、政策等),53,当前应关注的几类问题,广泛性发育障碍,尤其是Aspergers; 儿童学习相关问题,如ADHD、LD、厌学、拒校、抽动障碍等; 儿童虐待问题,包括忽视、性侵犯、情感虐待及PTSD等; 各类儿童情绪障碍,尤其是分离焦虑、抑郁和强迫性障碍等; 心身疾病,如哮喘、进食障碍、肥胖、睡眠障碍、遗尿等。,54,关于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推进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重视对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指导培训 加强相关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 针对不同年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更加扎实具体的工作 解决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的突出问题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

24、题 解决农村大龄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55,对父母的一些建议(1),避免早期分离,如托养或寄宿等。 让他去照顾年龄小的孩子,补偿同胞竞争意识。 关注关键问题即可,切忌面面俱到。 不能太快太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训练延迟满足。 让孩子适当宣泄不满的情绪,学会冷处理。 小错当场纠正,大过事后再罚,抓大放小。 避免养育焦虑、过度关注和过度干预。 时刻灌输时间概念,指令要具体,少些。 幼时鼓励爬行,消除“颈对称性反射失调”。 调动良好情绪后再学习,分解任务来学习。,56,对父母的一些建议(2),说教前要经过思考,不讲大道理。 培养基本的生活习惯,一起做家务。 作错时要使孩子自我反省,有时让其“面壁”数分钟很有效。 不将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不当别人面说孩子的毛病。 从小培养孩子具有某种爱好特长,更能培养出积极的性格。 尽可能带孩子去探望病人或参加亲朋好友的葬礼。 孩子失败时,不要轻易帮助解决,鼓励孩子从新做起。 不要培养“标准儿童”,孩子过于柔顺意味着以后缺乏主见。 让孩子遭受一些挫折,如丢失心爱的物品、冷饿、遇到下雨下雪、遭人欺负等。 超负荷训练不可取,要控制电视电脑游戏,保障充足睡眠。,57,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阳光 我们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善待他们 未雨绸缪,58,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