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 年溧阳市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情况分析 2008、3溧阳市教研室 管婷一、 “一模试卷特点:2008 年高三“一模”试卷从总体上说题目新颖,图文并茂,选择题有些题枝的迷惑性较大,非选择题的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大。试卷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攫取信息的能力和历史的比较思维能力,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以及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新课程新高考命题的趋势。但有些选择题的题干与题枝设问不够严密,非选择题的设问较宽泛,也不够严密。二、 “一模试卷 100 份抽样得分概况:(%)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得分率 86 89 65 100 85 94
2、97 91 94 89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得分率 83 64 92 95 90 82 79 80 94 84题 号 21 22 23 24 25得分率 74 53 78 74 75三、 “一模试卷 100 份抽样主客题均分概况:题 号 选择题 21 22 23 24 25 全市均分 52.22 8.88 6.41 9.32 8.83 9.02 94.68四、 “一模考试各校均分概况:学校 省中 光华 三中 南中 戴中 埭中 竹中 全市人数 337 238 296 325 220 246 203 1870均分 99.4 100.8 91.8 95.6
3、 91.8 94.9 82.8 94.3五、历史“一模考试等级划分分数:地区 等级比例前 5%分数A+前 20%分数A前 30%分数B+前 50%分数B1前 65%分数B2前 90%分数C溧阳 历史 108 103 99 96 92 82常州 历史 105 102 86六、各校历史“一模考试等级分布情况:学校 参考人数 5%人数 20%人数 30%人数 50%人数 比例 65%人数 比例 90%人数 90%人数省中 389 40 135 215 265 68.1% 320 82.3% 382 7光华 238 32 102 164 201 84.5% 222 93.3% 234 74三中 296
4、 6 30 64 111 37.5% 168 56.8% 258 38南渡 325 10 64 129 182 56.0% 244 75.1% 306 19戴埠 220 6 20 54 77 35.0% 118 53.6% 195 25埭头 233 4 34 84 1229 52.4% 167 71.7% 220 13竹箦 203 1 6 22 39 19.2% 58 28.6% 118 85全市 1904 99 391 732 997 52.4% 1297 68.1% 1713 191七、“一模考试各选修科目组合等级分布情况(选历史)史政2A+ A+A 2A AB+ 2B+ 2B 以上(50
5、%) 2B 以上(65%)学校 参考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省中 238 7 2.9% 19 8.0% 19 8.0% 49 20.6% 9 3.8% 139 58.4% 170 72.3%光华 159 3 1.9% 11 6.9% 14 8.8% 33 20.8% 10 6.3% 100 62.9% 121 76.1%三中 144 0 0.0% 3 2.1% 1 0.7% 5 3.5% 5 3.5% 25 17.4% 45 31.3%南渡 239 2 0.8% 6 2.5% 15 6.3% 37 15.5% 18 7.5% 115 48.
6、1% 173 72.4%戴埠 95 0 0.0% 1 1.1% 0 0.0% 3 3.2% 4 4.2% 22 23.2% 40 42.1%埭头 142 0 0.0% 1 0.7% 6 4.2% 9 6.3% 9 6.3% 47 33.1% 75 52.8%竹箦 98 0 0.0% 0 0.0% 1 1.0% 2 2.0% 0 0.0% 10 10.2% 25 25.5%全市 1115 12 1.1% 41 3.7% 56 5.0% 138 12.4% 55 4.9% 458 41.1% 651 58.4%史地2A+ A+A 2A AB+ 2B+ 2B 以上(50%) 2B 以上(65%)学校
7、 参考人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省中 151 1 0.7% 8 5.3% 9 6.0% 21 13.9% 6 4.0% 76 50.3% 100 66.2%光华 79 3 3.8% 6 7.6% 50 6.3% 19 24.1% 6 7.6% 55 69.6% 68 86.1%三中 144 0 0.0% 2 1.4% 0 0.0% 5 3.5% 6 4.2% 30 20.8% 51 35.4%南渡 86 1 1.2% 1 1.2% 2 2.3% 7 8.1% 4 4.7% 26 30.2% 48 55.8%戴埠 123 0 0.0% 1 0.
8、8% 1 0.8% 4 3.3% 3 2.4% 27 22.0% 49 39.8%埭头 85 0 0.0% 1 1.2% 3 3.5% 5 5.9% 2 2.4% 25 29.4% 41 48.2%竹箦 104 0 0.0% 0 0.0% 0 0.0% 0 0.0% 2 1.9% 5 4.8% 11 10.6%全市 772 5 0.6% 19 2.5% 20 2.6% 61 7.9% 29 3.8% 244 31.6% 368 47.7%八、各题失分原因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覆盖面较大,整体上难度适中,题型较新颖,极其注重考查学生对新的材料情境的识读和理解(如第 2、3、
9、4、5、6、8、9、12、13、14、16、18、19、20 题) ;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第 1 题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第 2 题的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第 12 题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 17 题的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等) ;注重考查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如第 7 题有关人文主义思想表述的比较等) ,同时还考查了对图片和表格材料的识读和理解(如第 2 题“南海一号”沉船瓷器、第 11 题反映 19 世纪浪漫主义美术流派的作品、第 16题“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第 18 题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图片,第19 题欧共体和日本国民经济占
10、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第 20 题对“尼克松访华时送给毛泽东的瓷塑和平之鸟和毛泽东主席将楚辞集注赠送田中角荣图片所示历史事件评价等) ,总之是要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失分人数较多的有第 3 题、第 12 题、第 9 题、第 17 题、第 18 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的欠缺;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抓住有效信息进行解题(如第 3 题、第 12 题) ;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不清,题干的内容没有完全领会透彻,就断然下结论等。2、非选择题:21 题满分 12 分,得分率为 74%,均分为 8.88。第一问中概述罗马法作用“提高提高地位” (调动公民积极性)很
11、少有学生回答到,这一点失分较多。第二问中“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答案要点中“奠定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基础”失分较多,原因是学生对两则材料联系思考欠缺。建议:加强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最大限度地从背景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较概括的能力。22 题满分 12 分,得分率为 53.4%,均分为 6.4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层次,第一问中通过三幅图片反映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法,第二层次的信息表述不能很好地作答,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重视对此类题型的训练。其它一是因为历史概念不清,把“民国政府”写成“国民政府” ;二是审题不清, “辛亥革命带来的社会风
12、气的进步” ,写成“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二问中新中国成立以来,50 年代和 80 年代女性的服饰的变化过程,学生没有分开阐述,或者只写 80 年代服饰变化的原因。50 年代学生大多不能答到“人民生活水平低”和“高度集中的社会体制。”对穿“列宁装”原因的分析不到位,时间、阶段特征模糊不清,有答成“列宁模式” 、 “十月革命影响”等,还有对苏联国家的名称概念不清,答成“俄国”等。80 年代,大多学生不能答到“审美观念的提高” ,明显思维不开阔。建议:加强对“能力层次评分法”题型的有效训练,对图片信息的捕捉一定要关注深层次信息,教会学生掌握从现象到实质的分析表述。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表述要正确到位
13、,最好通过训练来强化。教会学生掌握答常规变化及原因的方法和技巧。23 题满分 12 分,得分率为 77.7%,均分为 9.32。第一问中为研究性学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有些学生不能正确领会材料中正确含义,对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较欠缺,有的表述成“主流思想的演变”以致造成失分。第二问中论证第二个观点时,学生依然是材料信息获取的能力和审题能力差,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表述论证对象,或只表述新文化运动,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第四问中要求概述“两次理论飞跃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贡献” ,有些学生忽略了毛泽东思想贡献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建议:教师在第三轮专题复习时一定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题型的有效训练,让
14、学生尽快地熟练此类题型的答题方式和方法。 24 题满分 12 分,得分率为 73.6%,均分为 8.83。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较差。 (第一问中的第一小问与第二问中的第一小问。 )审题能力差和提炼观点的能力差。答题的方法不规范。建议:教师要对“观点评价题型”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指导。25 题满分 12 分,得分率为 75. 2%,均分为 9.02。学生不能正确审清题意。一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和甘地二者获盛誉时有些学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去分析两人获盛誉的共同原因,泛泛而谈,缺乏史实支持。二是介绍二人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时,因设问中在“道路”后有括号指
15、导思想的提示,这一提示导致学生答成了两人的思想,也未能按要求“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来回答不同道路的原因。语言表述不正确,回答不全面,如辛亥革命中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或封建帝制) ,而有的学生却答成封建制度,对历史概念掌握不确切。建议:对历史人物的专题复习一定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人物的重大历史活动及贡献,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九、 “一模”后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建议1、继续研究分析2008 年的江苏省普高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和江苏省普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 ,把握 08 年历史高考的精髓和命题趋向。注重“考试说明”中基本题型、能力要求的示例分析及样卷分析,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悟考试说明 ,提
16、高高考题型的解题能力,熟练高考题型的解题方法,针对“一模”中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选取典型的背景材料,加强“能力层次评分法”题型、 “研究性学生”题型和“材料观点评价法”题型的强化和有效的训练,教会学生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要着力研究后一段江苏省各大市区的模拟试题,进行整合后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训练。着力研究高考试题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关注了哪些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现实问题等,什么类型的主干知识或社会热点高考反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什么样的主干知识或社会热点始终回避,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从中把握命题者的思路、考查重心和规律。注重审题和解题能力的
17、培养经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形成正确的解题思想和方法。3、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可能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评析课,要讲究有效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要将江苏省普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中的“史论共享”时时穿插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领会并牢固地记忆理解。要研究“人教版”和“人民版”两种教材知识点的重合部分,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加大力度进行教学和记忆。4、回归课本、立足基础,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的多次重复构建,正确牢固地形成主干知识网络体系,以应对不同的情景材料,要尽量把这一工作做实做好。要让学生知道若将知识体系、单元特征掌握好,再能将历史概念理解清,就能以
18、不变应万变了。5、选题时要“先立意后选题” ,要讲究新颖性、实效性和现实性。解题时要从学生的情况考虑,注重各类题型审题、解题的技巧、方法、思路的指导和训练,同时要形成学生规范化的答题方式。抓实选择题的实训,保证选择题的得分率。材料解析题中若设问要求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那一定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作答。注重文字书写的规范性、精炼性和正确性。6、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促使低分段的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关爱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们历史学习只用能用功,多看书,多梳理知识,是会有成效的,提高分数的可能性极大。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投入到积极的思维中支,参与课堂教学。
19、7、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等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认识这些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 “一模”后高三第三轮重点热点专题复习要点及各校分配任务1、政治史模块:从专制走向民主(法制建设)(三中) 祖国统一(台湾、西藏问题)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2、经济史模块: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南中)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资本文义现代化模式)3、文化史模块: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中外主流文化思想演变)4、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问题(小农经济与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光中) 奥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5、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理论创新)(竹中)6、重要时段下的中外历史之比较(省中)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