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8 期吴建华: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吴建华摘要:郑板桥与江南尤其与苏州具有深厚的渊源.郑板桥本是苏州人 ,骨子里重视源于江南的祖宗情;他不仅自称江南人,具有江南情结,而且有着独特的江南和苏州意识 :他到过江南.有着江南和苏州的感受;苏州是他眼中的江南龙头,衡量区域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郑板桥;江南;苏州中图分类号:K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6)08015709作者简介:吴建华,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苏州 215021)清代着名文学艺术家,思想家,“扬州八怪“ 主将郑燮(16931765),号板
2、桥.学术界对于他的文学,书画艺术,思想成就研究颇多,而对他与江南的交往,尤其是他与苏州的关系,还注意不够.随着江南学研究的展开,探讨板桥与江南的关系,他对江南特性的把握,既能填补板桥研究的不足,又能丰富江南学的研究.一,郑板桥本是苏州人,骨子里重视源于江南的祖宗情郑板桥祖籍江西,但先世已经久居苏州,明初洪武年间有先祖定居扬州兴化县(今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城内汪头.兴化有三支郑氏,一支为“铁郑 “,一支为“糖郑“,一支为“ 板桥郑“.郑燮出生在兴化城东 I-Jt,古板桥,属于“ 板桥郑“.因为县城东 f-Jt“有一座木板桥,“板桥郑“应该因此而得名.而郑燮的自号“板桥“, 或者“板桥道人“,就是因
3、为他喜欢这顶木板桥而得名.板桥的曾祖父新万,字长卿,庠生.祖父浞,字清之,曾任儒官.父亲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 ,成为板桥的启蒙老师.叔父之标,字省庵,生一子郑墨,字五桥,以后成为庠生.应该说,板桥生于迁居兴化后的郑姓三代儒生的书香门第,但是家境窘迫.“板桥郑“ 姓一支从明初起,后代人口繁殖很快,形成一个很大的宗族 .到清代,板桥在范收稿日期:2006-0413?本文是笔者主持的国家 “十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明清江南的教育与人口文化素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郑板桥与徽州的关系可以作为他与江南关系的观照.参见吴建华郑板桥与徽州考述,清史研究200
4、4 年第 4 期.迁居的原因不详.郑板桥集?板桥自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没提到.秦岭云扬州八家丛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52 页称:“在明代初年.他的前辈做官流落到了苏北.也不知有无依据.苏北很多姓氏确实是明初迁自苏州的,至今子孙声称老家在苏州的有不少人,家谱中也是这样写的.他们因为受到明太祖朱元璋迁徙苏州豪强政策的影响,被强行迁往苏北.苏州阊门于是成为人口迁移史上的一个中转地.子孙世代记忆的老家圣地.就像山西洪洞大槐树,福建宁化石壁,江西瓦砾坝一样.如果板桥郑姓的确不是因做官迁居的话.很可能是作为苏州或江南的豪强地主被强迁苏北的.郑板桥集? 板桥自叙 ,第
5、176 页.l57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8 期吴建华: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县做知县赠送俸金回家的时候,他嘱咐惟一的弟弟即堂弟郑墨:自己一支“ 自曾祖父至我兄弟四代亲戚,有久而不相识面者,各赠二金,以相连续,此后便好来往“,“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皆当有所分惠.骐麟小叔祖亦安在?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因为板桥深受家族的恩惠,内心深处埋藏着回报之心,所以在中进士居官后,不忘族人,认为“ 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 .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得风水力,成进士,作宦数年无恙.是众人之富贵福泽,我一人夺之也,于心安乎不安乎!可怜我东门人,
6、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叶蕴头蒋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是美食,幼儿女争吵.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尽管风水之力究底有无,还成悬念,板桥这时宁信其有,但他是板桥郑族的进士人才,还是很难得的.从板桥的感人肺腑之言中推断,他的族中科举秀才应该不少,进士则是在他之前很少甚至还没有的.而板桥郑氏的族人已经很多,虽有一些公共事业,如族中义冢,予以救济族中孤寡贫穷,大多数人却流于农夫一类下层,生活艰难.因此板桥要急行散金救济,要堂弟“ 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大数既得;其余邻里乡党相炯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 .由己而族而宗而亲而友而乡
7、,只要板桥能做得到的,他都散金救助,可见,板桥的出发点还在家族,忘不了同从江南苏州迁往苏北兴化的荥阳郑姓同族.乾隆十年(1745 年), 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他的从祖扬州福国和尚曾去相访,临别,板桥做诗二首赠行,讲到“支持祖德留清白 ,冷落乡园愧弟昆“ ,说明板桥还是重视家族名望,与族人保持往来,并想尽量给予照应的.板桥经常自署“荥阳郑“, 以示不忘郑氏郡望 ,如在(沁园春? 恨里说:“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游焦山诗里自叹:“ 老去依然一秀才,荥阳家世旧安排.“ 板桥的印鉴存有“ 荥阳郑生“.板桥敬称南宋从福建连江县透堡乡隐居苏州城内,元代以遗民气节着称的诗人画家郑思肖(12
8、411318 年,字忆翁,号所南)为“吾家所南先生“,尊称画“兰竹之妙,始于所南翁“,其兰竹成为板桥“平生爱“ 慕崇摹之物 ,实际上崇尚的是所南翁兰竹般的品行气概 .板桥还刻了印鉴,自诩“所南翁后 “.此外,板桥自诩是郑氏先世,擅长词曲的元和公公之后.板桥创作了后世家喻户晓的(道情十首),在其首序中自豪地说:“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问,教唱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世业,措大生涯.“尾声称:“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据板桥讲,“ 是曲作于雍正
9、七年 ,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 .这经过深思熟虑公诸于世的作品,豁达自然,道味很浓重,他却要两次借重元和公公的 VI 气 ,显示板桥不仅很敬重他先世的郑氏人才,而且以此抬高了自己的身份,似乎可以在姓氏上引均见郑板桥集?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第 8-9 页.郑板桥集? 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 ),第 199 页,原载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又有破衲?为从祖福国上人作诗,见郑板桥集? 诗钞 ,第 74 页.郑板桥集? 沁园春? 恨 ,第 129 页.郑板桥集-游焦山,第 7l 页.郑板桥集-题画兰,第 221,223,225 页;印鉴见 扬州八家丛话,第 94-95 页.郑思肖着有心史等
10、作品,生平事迹考证详见陈福康井中奇书考,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2 页.郑板桥集? 道情十首 ,第 l5Ol5l 页.158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8 期吴建华: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相同,血缘相通的一线传承中找到灵气与思想相通的证据.在板桥的画画作品和题跋里,他不时流露出对家族根性的留恋和依赖之情.如“(西铭原有说,万物总同胞“,“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谓分居彼此山“,“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看“.这些都说明板桥是个注重家族传承世系,讲求姓氏文化的人.他的父亲只有兄弟两人,各有一子.板桥对比自己小 25 岁的堂弟郑墨视同嫡亲手足,尤其他在 32 岁,晚年
11、 57 岁先后经历两子夭折之痛后,深感后嗣虚凉,惶恐不安,愈加把家族延传的重任托付给郑墨.郑墨将儿子郑田过继给板桥,和板桥两房共一子,自己有孙郑銮,曾孙郑铉,也使板桥有孙郑铬,曾孙郑国璋,终于不负重托,让板桥一支的郑家子孙绵延至今.二,郑板桥具有浓厚的江南情结(一)郑板桥自称江南人在板桥的文字中,他有时自署“楚阳板桥居士郑燮“ ,有时用“淮南“楚南“的地理概念来指称其籍贯,怀念家乡,如“塞北天高鸿雁远,淮南木落楚江清.客中又念天涯客,直是相思过一生“ .但在很多场合 ,板桥喜欢自称“ 江左“江南 “人,体现出他浓厚的江南情结.雍正三年十月十九日,33 岁的板桥羁身北京忆花轩,“连宵梦寐,似越关
12、河“,“痴迷特甚,惆怅绝多.偶得乌丝,遂抄(花品.行间字里,一片乡情.墨际毫端,几多愁思“.因此在(花品跋里,落笔就写道:“仆江南逋客,塞北羁人.“ 一幅为“ 岱丁年老长兄“ 的题兰画 ,因是乡人,特感亲切, 随手写上“岱丁本吾江南人,幽兰之贞,竹箭之美,含芳植节,莫与京抗,合南北之灵秀,萃集一身“.非但道出江南同乡的一片情深,还以南北画兰的风格来盛赞岱丁的艺术融通成就.板桥用以形容自己为江南人的语言是多样的,而自然流露其思乡之心和江南情结却别无二致.在送都转运卢公诗中,板桥自称“吹嘘更不劳前辈,从此江南一梗顽“ .(二)郑板桥使用的江南概念板桥的家乡兴化在长江北滨,扬州东北,清代属于扬州府,
13、所以,板桥是大扬州人.羁旅在外,作为诗人的板桥难免多愁善感,触景生情,乡愁如水,甚至故乡时常萦绕在梦中.“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这是写实的经历.65 岁时,板桥在高邮与来访的老友织文相遇,极度兴奋,“邀归村落,流连数十日,以偿廿年饥渴“,谈诗论道 .因他酷爱板桥诗词 ,板桥书写诗词相赠,临别时赠诗,以江南杭州好友金农为名,表达因对江南之人的感情而生出对江南之地的深情厚爱:“杭州只有金农好,宦海长从李解游 .每到高山奇绝处,思君同倚树边楼.“板桥还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在山东对身在江南的织文的无穷思念:“织文世兄:别去二十余年,余在山左,常念念.君在江南,亦常想至
14、吾山左.虽不果厥志而两心相思,无一刻忘也.“江南鱼米之乡,蔬菜瓜果,十分普通,却让浪游在外的板桥时常念念不能忘情.扬州与江南郑板桥集? 题画,第 213,223223 页.郑板桥集? 扬州竹枝词序 ,第 173 页.郑板桥集? 秋夜怀友 ,第 43 贞.郑板桥集? 花品序, 第 172 页.郑板桥集? 题画兰, 第 226 页.郑板桥集? 送都转运卢公 ,第 58 页.郑板桥集? 满江红? 思家 ,第 139 页.郑板桥集? 书赠织文世兄 ,第 184 页.l59社会科学 20o6 年第 8 期吴建华: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同处扬子江下游,距离甚近,相同之处也很多,“扬州四月嫩晴天,且买樱笋鲥鱼相
15、啖食“ .扬州在历史上长期的经济文化发达使它虽然地处长江北滨,却能享有江南的地位.民国年间有人干脆说:“ 扬州人虽在江北早已江南化了!他自隋以来代表整个儿的江南民族性,说扬州是江北,真黑天冤枉!“ 因此,可以理解 ,板桥有时干脆就是借江南来怀念他的扬州 ,或者就是把扬州包括在江南里面.因为离家愈远,江南就会愈大,指称会愈泛.当然,板桥有的江南,是很明确的吴越地区的概念,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中又以苏州为代表.“懒慢从来应接疏,闭门扫地足闲居 .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索楷书.柿叶微霜千点赤,纱厨斜日半窗虚.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这是一幅江南书生闲适的家居场景,无牵无挂,鱼米蔬菜,粗茶
16、淡饭;同样是江南人家的普通生活,一旦加上纸笔墨香,妻女添料,就格外生色.板桥广交江南友人,包括书画家,文人,官员等,对于江南友人总是耿耿于怀:.“江南渺音耗,不知君尚存. 愿书千万幅,相与寄南辕.“在浙江天台友人人京师时,板桥也以江南为对照:“天台才子侯嘉瑶,与予京师饮酒西华门 .是时长安新睛九陌净,月光烂烂升银盆,长风吹天片云邈,银台万树含烟翻,疏星远火动芳甸,迥沙细浪酷似江南村.“六月的江南已是盛夏,万木兴旺,势不可挡,临别友人南归,板桥拳拳乡思一片,溢于言表,诗中描绘的是心里羡煞的美佳风景:“先生六月江南去,敝橐秋风亦径归 .鲈脍先尝应忆我,蕨薇堪饱莫开扉.“鹤儿湾畔藕花香,龙舌津边粳稻
17、黄 .小艇雾中看日出,青钱柳下买鱼尝.村墟古庙红墙立,天末孤云白带长.借取渔家新箬笠,一竿烟雨入沧浪.“墨碟铅匙一两三,半窗画意写江南 .谁家绢素催人急,先向空中作远岚.“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舂筠.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朔北,山东沙尘漫天,以麦粟为主食,与江南风和日丽,以大米为主食,差别很大.板桥将江南的气候,风情民俗,每每与朔北相对比,实际上表明他一直难以适应北地的气候环境.“烟雨江南梦,荒寒蓟北田.“偶因烦热便思家,千里江南道路赊 .门外绿杨三十顷,西风吹满白莲花.“我来山左尘沙并,春风夜雨思乔莺 .“
18、臣家江淮间,虾螺鱼藕乡. 破书犹在架,破毡犹在床.待罪已十年,素餐何久长.秋云雁郑板桥集? 赠潘桐冈 ,第 47 页.周振鹤:释江南,钱伯城主编中华文史论丛 第 49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版,第 14t-147 页.我们也同意江南的概念有个从大变小的演变过程,不仅有自然,行政,经济,文化的含义,而且应当具有心理的价值参见吴建华明清江南人 VI 社会史研究,群言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 页.易君左:扬州的风景(上),原载闲话扬州,收入韦明铧编绿杨梦访,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94 页.郑板桥集? 闲居,第 32 页.郑板桥集? 赠图牧山 ,第 58 页.郑板桥集
19、? 送陈坤秀才人都 ,第 78 页.郑板桥集? 送职方员外孙丈归田 ,第 37 页.郑板桥集? 赠巨潭上人三首 ,第 42 页.郑板桥集? 题画? 笋竹 ,第 157 页.郑板桥集? 赠瓮山无方上人二首 *,第 36 页. 郑板桥集?燕京杂诗,第 54 页. 郑板桥集?江七姜七,第 97 页.160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8 期吴建华;郑板桥与江南的关系为伴,春雨鹤谋粱.去去好藏拙,满湖莼菜香.“,从山东罢官,回到扬州老家后,板桥还时常想起山东与江南的差别,尤其在气候,饮食方面的巨大差别.乾隆戊寅(二十三年)二月十七日画竹,板桥题道:“满目黄沙没奈何,山东只是吃馍馍.偶然画到江南竹,便想春风
20、燕笋多.“板桥毕竟家在兴化,与江南一江之隔,同苏州距离不很远,是了解吴地,苏州山川地理形势,乡土人文实情的.“吴楚咽喉横铁瓮“ ,“吴越咽喉铁瓮城“,板桥用变通的词汇形容真州铁瓮城对吴地的险要地位.“江雨初睛,宿烟收尽 ,林花碧柳 ,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娇鸟唤人,微风叠浪,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嗟乎!为文者不当如是乎!一种新鲜秀活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吴地山清水秀,与江北风景毕竟有些差别,板桥才会顿生物语,隔江对起话来.游览杭州西湖,板桥止不住比较,轻声自问:“今宵月,问江南江北,风景何如?“而“江南二月花抬价,有多少游童陌上,春衫细马“,则正在念叨江南春景宜人.板桥笔下的江南,有的是十分明确的苏州地区的印象.他用吴越对称的字眼来指称苏州.“雨过天全嫩,楼新燕有情. 江睛春浩浩,花落水平平.越女吹箫坐,吴儿拨马行.回头各含意,烟柳闸州城.“板桥套用晋朝张翰的莼鲈之思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