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401794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 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倩影 靛青 腈纶 青春靓丽B.岑寂 涔涔 参差 莘莘学子C.市侩 芦荟 刽子 脍炙人口D.瘟神 温暖 愠怒 揾英雄泪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栏竿 溘然长逝 瘦骨伶仃 化干戈为玉帛B.仓皇 寻常巷陌 气喘吁吁 牵一发而动全身C.赢得 舞谢歌台 惩一儆百 心有灵犀一点通D.蛊惑 毕恭毕敬 振 聋发聩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断鸿:失群的孤雁。作者以“断鸿”自比,显出悲凉之意。C.尽西风,

2、季鹰归未 季鹰:作者用季鹰归去的典故表达自己也将弃官归隐的心思。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作者用此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C.无人会,登临意我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D.休说鲈鱼堪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判断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Zxxk.Com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来源:Zxxk.ComB.早岁那知世事艰来源:学科网 ZXXKC.小楼一夜听春雨D.暮霭沉沉楚天阔6.

3、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封狼居胥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翰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张翰C.周瑜 刘裕 张翰 霍去病D.刘裕 周瑜 张翰 霍去病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赢得仓皇北顾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8.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9.下面诗

4、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舞榭歌台, 。(2)四十三年, , 。(3)凭谁问: , ?(4)想当年,金戈铁马, 。二、课堂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12 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来源:学+科+网 来源 :Z*xx*k.Com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

5、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11.本 词 上 阕 中 最 能 烘 托 词 人 此 时 心 境 的 意 象 是 和 ,最能表现词人此时心境的动作是 ,那此时的心境是: 12.词的下阕分别化用了几个典故?用意何在?(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4 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3.有人曾说,

6、“可堪回首”句读之足使英雄扼腕。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4.词人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三、课外拓展比较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15.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抒发上有何相同之处?16.这两首词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运用了哪种常见手法?四、语

7、言运用17.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连贯、句式整齐。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道道的河川,我们看到:辛弃疾东家种树,雄心不改; , 。他们都选择了永恒:纵然寂寞孤清,也不苟合流俗,这是坚贞的选择; , , 。18.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 (字数不得增减)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 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19.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发思古之幽情。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

8、为历史变化的象征。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来源:学科网五、攻知识点20.仿照前句的示例,根据要求,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朱自清说:美是月下荷塘上的缕缕清香、脉脉的流水和薄薄的青雾,仿佛是小提琴上的名曲。郁达夫说:美是 ,仿佛是 。苏东坡说:美是 ,仿佛是 。答案与解析1.A(A . , , , ; B. , , , ; C. , , , ; D. , , , 。 )2.B(A.竿杆;C.谢榭;D.驰弛。 )3.C(C

9、 项中季鹰的典故是从反面使用的,并未表达出自己弃官归隐的心思。 )来源:学。科。网4.B(A 项,街道/田野;B 项均指“看” ;C 项,理解/当然;D 项,正好/能够。 )来源:学科网5.A(B 项, “早岁/那知/世事艰” ;C 项, “小楼/一夜/听春雨” ;D 项, “暮霭沉沉/楚天阔” 。 )6.B(根据相关资料,逐一核对。 )7.C(赢得,是“结果落得”的意思,今义是“收获 ”的意思。 )8.D(“霜雪”比喻白色的浪涛,其他三项均为借代。)9.C(A 项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B 项应为“扬州路烽火” ;D 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 )10.(1)风流总被雨

10、打风吹去 (2)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4)气吞万里如虎11.落日 断鸿 看吴钩 拍遍栏杆 朝廷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忧愁自己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 (或:朝廷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抒发自己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来源:学#科#网 Z#X#X#K12.张翰辞官归乡的典故,作者借此反用其意,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刘备讥讽许汜的典故,借刘备的英雄气概自比,以讽刺那些只知求田问舍、谋取私利的朝士权臣;桓温叹柳的典故,借此感慨光阴无情,时光流逝,自己的济民救国之志难以实现,令人痛惜。13.“可堪”有“哪堪” “怎堪”之意,即“怎能忍

11、受”的意思。词人自南渡以来,无时无刻不思北伐中原,收复失地。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见其报效朝廷拳拳之心。然而,南宋朝廷却乐不思归,不谋求恢复,竟忙着在代表着民族耻辱的佛狸祠下热热闹闹地举办迎神赛社,怎不叫词人忧愤,这种忧愤撕心裂肺,故“可堪”一词,写出了词人的极其忧愤、郁闷之情。14.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报效朝廷和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不思北伐,忠直之士不得重用,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之情溢于言表。15.这两首词都是先进行回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贰、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之后都以沉痛的慨叹,抒发壮志难

12、酬的沉痛和怨愤之情。16.词的前面大部分篇幅回忆年轻时英勇作战或者备战的情景,后面部分急转直下,写如今词人落职闲置、不被重用的现实,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运用对比的手法形成对比:今与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烈,使得词人的沉痛和怨愤的心情体现得更为强烈。来源:Zxxk.Com17.示例:楚大夫沉吟江畔 忠心不改 纵然身沉大江 也不愿随波逐流 这是执着的选择(仿写只要符合“内容连贯、句式整齐”的要求即可。 )18.(1)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换位;(2)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3)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19.(句是总说句,所以排在第一位;句是两人面对长江 所做的事情,紧接句;句是承句中“幽情”而发;句中“不约而同”是对句的总结;句“流动”紧接句中的“长江奔流” ;句中“这”指代上文中的两位人物与长江。 )20.示例:(郁达夫说:) (美是)故都陶然亭的芦花、青天下的飞鸟和满山的佳果, (仿佛是)前门的大碗茶 (苏 东坡说:) (美是)赤壁下的皎洁的月亮、徐来的清风和辽阔的江水, (仿佛是)古典的哲理诗(应根据语境,结合具体人物,联系人物的典型事例进行仿写,同时要恰当地选好喻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