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8 课 秦的统一内容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2能力培养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
2、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要点1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
3、机构。成为我国长达 2000 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教学分析1秦灭六国指导学生运用第 6 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
4、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 2000 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
5、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3统一措施指导学生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正确指出秦疆域四至的所在地,明确秦是当时世界上大国的概念。以“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知道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方向。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
6、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教学实录复习旧课师:第 6 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社会变革”,(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他们的地理位置在哪?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关商鞅变法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记、多看、多想。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到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 8 课 秦的统一(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
7、为板书内容)阅读教材下面给同学们 5 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补充:嬴(yng)政 郡(jn)合书布点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秦灭六国 时间 策略 顺序 意义 长平之战皇帝 阳陵虎符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郡县 李斯文字 货币 度量衡 车轨 长城 布点小结今天,几位同学对课本内容的复述,我是比较满意的。我想改变前几节课的做法,要求述点的同学,先由我来指定,其他同学注意听,中途不要随插话,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
8、,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允许后,站起来,面向全班同学和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大约 2 分钟)快速提问(5 分钟)秦灭六国的时间?(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的十年间。进一步提问:公元前 230 年是几世纪多少年代?)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灭六国的过程,概括为四句顺口溜: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二步行,打败削弱再灭亡,十年统一顺民心。)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王嬴政灭六国后,
9、自称什么?(“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孝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职权怎样?(略)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连接长城。)识图:第 43 页“秦朝疆域”,找出秦朝的都城、四至、长城的起止。处理问题(约 15 分钟)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客观条件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七
10、雄”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战争,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封建割据严重阻碍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 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因此,人民渴望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战国七雄”中谁能承担“统一”的历史重任呢? 主观条件“战国七雄”秦国实力最强。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它是各诸侯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国的肩上了
11、。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中央集权制度集权就是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个裁决,中央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和执行的命令。指导学生看第 44 页图“秦政治体制示意图”。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影响:(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相关图片)文字 小篆 隶书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是隶书。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汉字字体都呆溯源于秦。货币 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与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历史都依
12、照秦钱的样式铸行,它通用了两千多年。货币统一,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货币,解决了拾、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车道驰道,意为奔驰车马之道。直道意谓路线直、距离近、行驰快的道路。解决了交通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里?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贯通评价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和直道、连接长城等
13、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秦的统一在历史上且有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网友评价:以“秦的统一”为例试评明月老师的教案首先恭喜明月老师的帖子置顶。 (早就该置顶了嘛!)我真希望借此机会,把明月老师的这个帖子做的更好一点。把它变成初中历史教案的典范。当然这需要众多的努力。在此我愿抛砖引玉,把自己对明月老师的教案的一些看法谈一谈,以供大家的共同讨论。前面的内容由于各种原因,我暂时跳过,就从第八课秦的统一谈起。看完这一课的教案,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知识量极大。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没有漏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从考试的角度讲,我觉的做得是相当
14、不错了。但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1、如此多的内容需要安排几节课来完成呢。历史科在初中的地位我很清楚,一周一个班只有两三节课,而且绝不能占课外时间,那么你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即使勉强完成了,那么你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吗?有些内容如果书中有,何不放手让学生一看。2、就第八课而言,课标的要求是“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的意义”,从课标看这一课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一是“了解”二是“探讨” 。但我觉得在有限有教学时间里,两个要求也应有个轻重关系。不难看出,重点应该是“探讨”上。但我却没能从明月老师的教案中看出“学生”探讨的痕迹。答案多为明月老师已设定好的结论。你教案中的结
15、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是学生探讨的结论吗?学生的结论是什么呢?希望明月老师能写出来。3、我认为本教案还有一个不足,就是问题很我,但不够灵活。如在讨论“统一措施影响” 的时候,我的实践告诉我如果直接提出,多数学生会没有反应,场面冷淡,最终多为老师自问自答。 (也许本人能力有限,学生素质不够的原因吧,不知明月老师当时的情况如何)本学期,我改变了一种问法,我问学生: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假如当年秦始皇没有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话,你能合理想象一下会发生哪些事情吗?这一次无论在哪个班,学生们都是非常的勇跃,争先恐后的发言。效果不错!以上为我个人看法,希望大家猛批!我说话直,而且想说就说,请明月老师多见谅,多多指正。最后,我还要对上次,明月老师对我的提问细致的回答表示衷心的感谢!你的朋友:反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