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称由来“台湾” (汉语拼音:Tiw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瀛州” ;三国时期称“夷洲” ;隋朝至元朝称“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 (指台湾北部) 、 “北港” (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 、“大员” 、 “台员” 、 “台窝湾” (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 ,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 ,后郑经改为“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 ,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 。 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华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 (Formosa) ,源于葡萄牙语 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 ,在 1950 年代前是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 、 “高砂国” 、 “高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