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3.4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9335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3.4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3.4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电流的热效应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能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焦耳定律的内容;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4、知道一般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用试验的方法探究焦耳定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演示:用“热得快” 烧水,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提出问题:是“谁” 给了水“ 热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流”.提出问题:第一节中电动机提升重物是将电能转化什么能?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什么能?通过类比第一节电动机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会得出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内能.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活中你一

2、定见过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请列举例子.学生举出生活中电能变成内能的例子.提出问题:电炉丝接入电路中时,电炉丝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学生回答:可能导线和灯泡的电阻不同提出问题: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能是通过导线的电流较大的原因.提出问题:点亮的灯泡过一会儿烫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可能是时间变长的原因.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进而猜想到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有关.(二)制定计划提出问题:怎样判断产生电热的

3、多少?由用“热得快”烧水的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液体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反映产生电热的多少.提出问题:要想比较不同的电热使液体温度升高的不同,液体应该做怎样的限定?学生得出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液体的种类、质量都相同.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提示:要研究导体产生电流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打算选择哪些器材?画出你的实验电路图.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步骤通过讨论交流,画出电路图,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设计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其他两个因素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三)实验探究教师通

4、过串并联电路示教板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如何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学生观察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四)分析与结论学生分析讨论实验记录,得出: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大,电流的热效应就越显著.进而猜想: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成正比.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指导思想.沿着从问题- 实验-结论的过程,得到知识,理解知识.在课堂上一方面要防止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 “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在实施课堂教学后,多数学生反映对推导公式不太理解,特别是与电功的计算公式混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要进行辨析理解.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电热和电功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认识到两者的计算公式是存在区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