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1 课 师 说一、实词1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或师焉,或不焉:_点拨 “受”通“授” ,传授。“不”通“否” ,指不从师学习。2一词多义道Error!传Error!师Error!惑Error!无Error!点拨 道理/风尚/说/道路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流传 /传授/驿站,客舍 军队,名词/老 师,名词/ 学习,名词用作动词/乐官,乐师,名词 疑惑/迷惑,欺骗/糊涂/名词用作动词,有了疑惑 无论,连词/没有,动词3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今义:_小学而大遗古义:_今义:_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_今义
2、:_点拨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义:是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 。今义:一个词,表目的或结果。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4词类活用吾师道也:_吾从而师之:_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师道之不传也久 矣:_而耻学于师:_圣人之所以为圣:_不耻相师:_孔子师郯子: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_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_圣益圣,愚益愚:_ 11 点拨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
3、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11 二、虚词1之Error!2其Error!点拨 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 子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作代词, “他”/指示代词, “那些 ”/人称代词, “他们”/人称代词, “他”/人称代词,作定语, “他们的”/句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 “大概 ”/句中语气副词,表感叹语气, “多么”三、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2而耻学于师:_3师不必贤于弟子:_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6夫庸知其年之
4、先后生于吾乎:_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8不拘于时:_点拨 1.宾语前置句 23 介词结构后置句 4.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5.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6.省略句, “先”后省略“生于吾乎” 7.省略句, “及”后省略宾语“之” 8.被动句, “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四、名句积累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五、课文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该中心论点展开的?点拨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必有师” “唯道是学” 。文章出言破题,抓住中心,高屋建瓴,提出全篇纲领性的论题,全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反复进行论证。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派生出的“圣人犹且从师” “不耻相师” “圣人无常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等分论点,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进一步阐明中心论点的。末段看似是无关紧要的交代,实则是以李蟠为例,说明今之贤士也从师求学,是全文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紧扣文章的中心。总之,本文结构严谨,不生枝蔓;论点明确,中心突出。2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应作怎样的理解?点拨 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 , “抗颜而为师”
6、,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为如此,他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受业” “解惑” ,都与此有关:“业”即“道之文” ,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 。由此可见, “师道”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个判断就是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3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有何特点?点拨 文章第二段以“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起句,针对“耻学于师”的现象,展开了三重对比。纵比:古之圣人才智高,犹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而耻学于师。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
7、其身也,则耻师焉大遗。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 师说以其雄辩的力量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享誉文坛,被人们广为传诵。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点拨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的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 ,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
8、级的偏见。一、中心主旨本文通过阐明从师学道的重要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 ,并以孔子为例论证“圣人无常师” ,论述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表现反抗流俗、抗颜为师的态度和勇气。二、写作特色1立论鲜明,中心突出。见“要点突破”中“五、课文理解”的第 1 题答案。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文章第二段运用三组对比,揭示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心态及后果,作者主张从师的观点不言自明。第三段引用孔子的言论,增强了说服力。3以丰富的表达语气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 “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
9、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三、结构图解四、古今对译古 之 学 者 必 有 师 。师 者 ,所 以 传 道 受古 代 求 学 的 人 一 定 有 老 师 。老 师 ,是 用 来
10、传 授 道 理 、教 给 业 解 惑 也 。学 业 、解 释 疑 难 问 题 的 。 学 者 :求 学 的 人 。所 以 :用 来 的 、的 凭 借 。受 :通 “授 ”,传 授 。人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孰 能 无 惑 ? 惑 而 不 从人 不 是 生 下 来 就 懂 得 道 理 的 ,谁 能 没 有 疑 惑 ? 有 疑 惑 却 不 跟 老师 ,其 为 惑 也 , 终 不 解 矣 。师 学 习 ,他 所 存 在 的 疑 惑 ,就 最 终 不 能 理 解 了 。而 :承 接 。孰 :疑 问 代 词 ,谁 。生 乎 吾 前 ,其 闻 道 也 固 先 乎 吾 ,吾 从 而出 生 在 我 前
11、面 的 人 ,他 懂 得 的 道 理 本 来 就 比 我 早 ,我 跟 从 他 ,拜Error!师 之 ;生 乎 吾 后 ,其 闻 道 也 亦 先 乎 吾 ,吾他 为 老 师 ;出 生 在 我 后 面 的 人 ,他 懂 得 的 道 理 如 果 也 比 我 早 ,我 从 而 师 之 。也 应 该 跟 从 他 ,拜 他 为 老 师 。Error!吾 师 道 也 ,夫 庸 知 其 年 之我 是 向 他 学 习 道 理 ,哪 管 他 的 年 龄 比E先 后 生 于 吾 乎 ? 是 故 无 贵 无 贱 ,无 长 无 少 ,我 大 还 是 比 我 小 呢 ? 因 此 无 论 地 位 高 低 贵 贱 ,无
12、论 年 纪 大 小 , 道 之 所 存 , 师 之 所 存 也 。道 存 在 的 地 方 ,就 是 老 师 存 在 的 地 方 。rror!Error!Error!嗟 乎 ! 师 道 之 不 传 也 久 矣 ! 欲唉 ! 古 代 从 师 学 习 的 风 尚 不 流 传 已 经 很 久 了 ! 想 人 之 无 惑 也 难 矣 !要 人 们 没 有 疑 惑 很 难 啊 ! 嗟 乎 :感 叹 词 ,相 当于 “唉 ”。道 :风 尚 。古 之 圣 人 ,古 代 的 圣 人 ,其 出 人 也 远 矣 ,犹 且 从 师 而 问 焉 ;今 之他 们 超 出 一 般 人 很 多 了 ,尚 且 跟 从 老 师
13、向 老 师 求 教 ;现 在 的众 人 ,其 下 圣 人 也 亦 远 矣 ,而 耻 学 于一 般 人 ,他 们 的 才 智 低 于 圣 人 也 很 多 了 ,却 以 向 老 师 学 习 为 师 。耻 辱 。出 人 :超 出 一 般 人 。犹 且 :尚 且 ,还 。众 人 :一般 人 。下 :低 于 。耻 :意 动 用 法 ,以 为 耻 。是 故 圣因 此 圣益 圣 ,愚 益 愚 。圣 人 之 所 以 为 圣 ,愚 人 之 所人 更 加 圣 明 ,愚 人 更 加 愚 昧 。圣 人 之 所 以 成 为 圣 人 ,愚 人 之 所以 为 愚 ,其 皆 出 于 此 乎 ? 爱 其以 成 为 愚 人 ,大
14、 概 都 是 出 于 这 个 原 因 吧 ? 人 们 喜 爱 自 己 的 孩子 , 择 师 而 教 之 ; 于 其 身 也 ,则 耻 师子 ,选 择 老 师 来 教 导 他 们 ;对 于 他 自 己 ,却 以 跟 从 老 师 学 习 为 焉 ,惑 矣 。耻 辱 ,糊 涂 啊 。益 :更 加 、越 发 。身 :自 己 。耻师 :以 从 师 为 耻 。惑 :糊 涂 。彼 童 子 之 师 ,授 之 书 而 习 其 句那 些 孩 子 的 老 师 ,教 给 他 书 ,帮 助 他 学 习 其 中 的Error!读 者 ,非 吾 所 谓 传 其 道 解 其 惑 者 也 。文 句 ,不 是 我 所 说 的 传
15、 授 那 些 道 理 、解 释 那 些 疑 难 问 题 的 人 。Error!句 读 之 不 知 ,惑 之 不 解 ,或 师 焉 ,或 不 焉 ,不 明 白 句 读 ,不 能 解 决 疑 难 问 题 ,有 的 从 师 ,有 的 不 从 师 ,Error!小 学 而 大 遗 ,吾 未 见 其小 的 方 面 倒 要 学 习 ,大 的 方 面 却 放 弃 了 ,我 没 有 看 出 这 种 人 是 明 也 。明 智 的 。Error!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巫 医 乐 师 和 各 种 工 匠 这 些 人 ,Error!不 耻 相 师 。士 大 夫 之 族 , 曰 师 曰 弟 子 云不 以 相
16、 互 学 习 为 耻 。士 大 夫 这 类 人 ,听 到 称 “老 师 ”、称 “弟 子 ”者 ,则 群 聚 而 笑 之 。等 等 ,就 聚 集 到 一 起 讥 笑 人 家 。Error! 问 之 ,则 曰 :“彼 与 彼 年 相 若 也 ,道问 他 们 为 什 么 讥 笑 ,就 说 :“他 和 他 年 龄 差 不 多 ,道 德 学 问 也相 似 也 , 位 卑 则 足 羞 , 官 盛差 不 多 ,以 地 位 低 的 人 为 师 就 感 到 耻 辱 ,以 官 职 高 的则 近 谀 。” 呜 呼 ! 师 道 之人 为 师 就 近 乎 谄 媚 。”唉 ! 古 代 那 种 跟 从 老 师 学 习 的
17、 风 尚不 复 , 可 知 矣 。巫 医 乐 师 百 工不 能 恢 复 ,从 这 些 话 里 就 可 以 明 白 了 。巫 医 乐 师 和 各 种 工 匠Erro之 人 ,君 子 不 齿 , 今 其 智 乃 反这 些 人 ,君 子 们 不 屑 与 之 同 列 ,羞 与 为 伍 ,现 在 他 们 的 见 识 竟 反 不 能 及 ,其 可 怪 也 欤 !而 赶 不 上 这 些 人 ,真 是 令 人 奇 怪 啊 !r!Error!Error!圣 人 无 常 师 。孔 子 师 郯 子 、苌 弘 、师 襄 、老圣 人 没 有 固 定 的 老 师 。孔 子 曾 以 郯 子 、苌 弘 、师 襄 、老 聃 聃
18、 。为 师 。Error!郯 子 之 徒 ,其 贤 不 及 孔 子 。孔 子 曰 :三 人 行 ,则郯 子 这 些 人 ,他 们 的 德 才 不 如 孔 子 。孔 子 说 :几 个 人 同 行 ,里 面必 有 我 师 。是 故 弟 子 不 必 不 如 师 , 师 不一 定 有 可 以 当 我 老 师 的 人 。因 此 ,学 生 不 一 定 不 如 老 师 ,老 师 不Error!必 贤 于 弟 子 ,闻 道 有 先 后 ,术 业 有一 定 比 学 生 贤 能 ,懂 得 道 理 有 早 有 晚 ,学 问 和 技 艺 上 各 有 专 攻 ,如 是 而 已 。各 的 专 门 研 究 ,如 此 罢 了
19、 。Error!李 氏 子 蟠 ,年 十 七 ,好 古 文 ,六 艺 经李 家 的 孩 子 叫 蟠 的 ,年 龄 十 七 岁 ,喜 好 古 文 ,六 经 的 经 文传 皆 通 习 之 ,不 拘 于 时 ,学 于 余 。余 嘉和 传 文 都 普 遍 地 学 习 了 ,不 受 时 俗 的 限 制 ,向 我 学 习 。我 赞Error!其 能 行 古 道 ,作 师 说 以 贻 之 。许 他 能 遵 行 古 人 从 师 的 风 尚 ,写 这 篇 师 说 来 赠 送 给 他 。Error!Error!(45 分钟, 90 分)一、基础知识(21 分,14 题,每小题 3 分,第 5 题 9 分)1下列词
20、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孰(sh) 苌弘(chn) 经传(zhun) 针砭时弊(bin)B谀(y) 句读(du) 谄媚(chn) 不拘于时(j)C郯(dn) 严谨(jn) 或不焉(fu) 惑之不解(hu)D聃(dn) 贻之(y) 师襄(xin) 以资切磋(chu)答案 B解析 A 项“砭”应读 bin。C 项“郯”应读 tn,“谨”应读 jn,“否”应读 fu。D 项“磋”应读cu。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 ( 无论,不分)B小学而大遗 (丢弃)C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体)答案 D解析 身:自己。3下列各句中,加
21、点的“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吾未见其明也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其可怪也欤答案 D解析 A、B、 C 三项为代 词。 D 项为语气副词,用在句首,表示反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B解析 B 项益:副词,更加。A 项贤:名词,才能/形容词,高明。C 项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D 项师:名词,老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5默写。(1)古之学者必有师。_ _,_。(2)是故_,_,_,师之所存也。(3)是故_,_,_,_,如是而已。答案 (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 (2)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3)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二、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69 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23、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不拘于时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何陋之有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 C解析 C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 项为被动句。 B 项为定语后置句。D 项为判断句。7下列句子中加点“惑”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答案 D解析 A、B、C 三项指疑难问题。D 项指糊涂。8下列说法
24、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 ”,批评“今之众人” ,指出他们在学习上态度是不同的。B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 “破” ,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 “士大夫之族”和“君子” ,从反面论证了观点。答案 B解析 本段还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9翻译下列语句。(6 分)(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 分)(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 分)答案 (1)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
25、于这个原因吧?(2)不懂得文辞休止和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 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 倒要) 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不学),我没有看出这种人( 是)明智的。三、课堂延伸(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 专机
26、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 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 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 岁, 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迁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 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 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 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
27、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 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 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 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 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 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 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 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 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节选自旧唐书 韩
28、愈传)注 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容悴:兴衰。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延:延请C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 鄙:鄙陋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 间 振:传开答案 B解析 延:扩展,可引申为传布。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B解析 B 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 A 项,前者介 词,表被动;后者介词,在。C 项,前者介词,凭借;后者介词,把。D 项,前者语气 词
29、,不译;后者兼词,于此。1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 一组是(3 分)( )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愈撰平淮西碑 ,其辞多叙裴度事A B C D答案 D解析 句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是说他偏袒或疏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
30、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D本文叙述了他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答案 D解析 “高傲自大”错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 分)(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3)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答案 (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 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2)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
31、的( 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3)但看到那些有 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 间投送,曾担任 过宰相的 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因此他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 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 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 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 专 一而正派,在处
32、理事务上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 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 皇帝也不接纳。 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 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 令,后来酌情 转到江陵府做掾曹。元和初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 为都官员外郎 (大概相当于什么候补委员之类)。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 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和史馆修撰( 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起草政令,
33、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属官期 间, 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 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 亲, 韩愈写了一篇赠序 给他送行,( 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又被 贬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 义军节 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 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 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 安,他凭借功 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 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 时最早 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 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
34、,李愬为此事生气。李愬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 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这两位名声没有人知道,也未曾 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 顺利。后来 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睱的时候,就( 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 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之士 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 虽然有
35、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 总是把兴起名教、弘 扬奖励仁 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曾经说道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赋体,可是 经书典籍的意旨、司 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 有振作起来的迹象呀。所以韩愈写的文章,都要回归近体 风格,抒情达意,他自称一家新 风。后来的学者,都师法韩愈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 。四、语言运用(13 分)15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班级开展了给老师制作贺卡和为老师拟写对联的活动。请你在贺卡上写一段祝福语并拟写一副对联。(4 分)(1)祝福语:_(2)对联:_答案 (1)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
36、深重的是您的恩情。我愿将我的感激和祝福,浓缩成对您的真挚祝愿,愿您的每一年、每一天都充满幸福和喜悦!祝老师节日快乐!(2)三尺讲台笔霜染白青春鬓,一片丹心热血铸就栋梁材。16毕业前夕,少不了留言赠别。请你参照例句,分别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老师的身份,给同学写一则赠言。(6 分)例句:英语老师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 ,但 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答案 (1)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能有句号。(2)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绝对没有直线。(3)物理老师人生的痛苦有裂变、聚变、衰变,但绝对没有永恒的不变。(4)化学老师人生的方程也需配平,痛苦和欢
37、乐共存,既要感谢欢乐,也要感谢痛苦。(5)历史老师曾经的辉煌,只能说明过去,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历史的改写依然要靠我们自己。(6)地理老师人生和地质勘探不一样,可以向前看、向上看、向左看、向右看,但绝对不能向后看、向下看。17阅读台湾诗人蒋勋的短诗笔 ,然后用评论性的语言阐释作者在诗中表达的观点。(3 分)笔好像我新长出的一根手指所以我总觉得出你应该流出红色的血液而不是黑色的墨汁答案 写诗(写作)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不能矫揉造作,虚情假意。 (意思对即可,但语言须“平实” 。)五、随堂练笔(20 分)18 师说中写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对这句话,你怎么看?请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400 字左右。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