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建议从小学开始,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进化历程”的基本知识。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我认为应该将研究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化石”作为生命进化的证据,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比较:1、从时间角度:比较不同年代地层中的化石,可推论出“有简单到复杂,有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2、从具体物种的角度:比较不同年代的马的化石,证明该物种存在进化;3、从过渡类型化石的角度:比较始祖鸟和鸟类、爬行类动物化石等,证明生物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细胞色素 C 的知识学生很陌生,应首先简单介绍细胞色素 C 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比较。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
2、历程” ,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差异比较大,有的同学根本不需要回忆和讨论,有的学生也许还存在困难。这使课堂难于控制。可以借鉴课标推荐的 “生物进化主要历程 ”的拼图游戏,在分组合作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但学生在活动中往往只注意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加强引导和总结。本节的技能训练对学生的思维是很好的训练。 由于有很多学生对恐龙很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只注意恐龙而不注意证据与假说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我觉得不适宜出示更多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将注意力放到思维训练中来。教材分析“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的教学内容,不仅介绍了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介绍了分子生物学中细胞色素 C 比较的方法,属于当今比较先进的进化学研究方法。 “生物进化的大致途径”则简单介绍了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材中两部分的科学知识都比较简略,相反,强调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证据进行评价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进化学知识的手段和工具,而且对其基本的生物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