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分、秒教材分析单元学习目标1借助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白己的生活经验与操作活动,认识时、分、秒,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利用拨、数、画图等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分;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 1 分=60 秒;了解“作息时间表”
2、 ,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因此,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科书注重结合活动帮助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例如,通过拨钟面表针的活动,体会时与分之间的关系;通过“1 分能做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 1 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懂得珍惜时间。2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
3、间的关系在时、分、秒的学习过程中,教科书关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在认识钟面时,教科书安排了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借助操作和观察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教科书展示了学生不同形式的示意图;在判断经过时间时,教科书也引导学生利用画一画的方式解决问题。总之,对于时、分、 、秒的学习,教科书注重观察、操作、画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避免单一的死记硬背现象。课时安排建议内容 建议课时数奥运开幕(认识分) 11 分有多长(认识秒)淘气的作息时间(经过时间) 3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 4 课时。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知识技能评
4、价要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要点。1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并能说出钟面上从一个时刻走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说明:评价时,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关注学生对时间的体验,了解学生对时、分、秒的理解情况。求“经过时间” ,要适当控制难度,一般是借助钟面进行数或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难度控制在分针指的时间是 5 分的倍数,如 10:05 到 10:40 经过了多少分?9:00 到 9:30 经过了多少分?不要求列式计算。在一些要求学生画的题目中,二年级只要求学生画分针即可,不要求学生画时针。2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说明:要控制题目难度,单位换算所涉及数据要尽量小(建议最大不超过240) ,要特别注意降低那些换算后是复式单位的题目难度,如 110 秒=( )分( )秒。因为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时、分、秒之间的进位关系,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所以要尽量避免计算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