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教案2.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7153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A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 90 年代维新思想;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

2、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B 重点与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C 教学方法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D 教学

3、过程【单元分析】江单 元 线 索林 则 徐 、 魏 源 :洋 务 派 ( 洋 务 运 动 ) : 器 物维 新 派 ( 戊 戌 变 法 ) :革 命 派 ( 辛 亥 革 命 ) : 制 度资 产 阶 级 激 进 民 主 主 义 者( 新 文 化 运 动 ) : 思 想地 主阶 级资 产阶 级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师 夷 长 技 以 自 强 ”君 主 立 宪民 主 共 和 民 主 科 学【导入新课】1898 年 9 月,也就是 110 年前,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光绪帝被软禁,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亡命天涯,维新志士杨深秀等六人被捕。28 日,六君子血溅京城菜市口。悲壮就义的“戊戌六

4、君子”之中,年纪最长的杨深秀 49 岁,最年轻的林旭 24 岁。林旭,福建福州人,乃林则徐后代。近代中国上的福州林家,有太多人物已经或即将走进我们的视线,走到我们历史或语文课堂。他们中,有爱国的官员林则徐、翻译家林纾、维新志士林旭、革命党人林觉民、文学大师林语堂、国徽设计者林徽因。让我们从林旭的家世出发,走近林则徐他被毛泽东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在讲话中吟诵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讲述新课】一、 “开眼看世界”:(一) “开眼看世界”的原因【合作探究】1: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 19 世纪 40 年代

5、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妄自尊大;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而统治者对外也是一无所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致使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以后,西

6、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二) “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举措: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编译四洲志 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2)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合作探究】2:如何评价林则徐?(1)禁烟的民族英雄:在英国贩卖鸦片泛滥之际,被任命 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虎 门销烟, 维 护 了 民 族 的 尊 严 和 利 益 ,大长了中国人民反英斗志

7、;(2)抗英战争中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广州禁烟期间,着 手 加 强 和 改 善 沿 海 一 带 防 御 力 量 。专 门 从 外 国 买 来 200 多 门 新 式 大 炮 配 置 在 海口 炮 台 上 。为 了 改 进 军 事 技 术 ,又 搜 集 并 组 织 了 大 炮 瞄 准 法 ,战 船 图 书 等 资 料 。同 时 ,招 募 五 千 多 渔民 编 成 水 勇 ,屡 败 英 军 的 挑 衅 。在 1839 年 下 半 年 ,取 得 九 龙 之 役 、川 鼻 官 涌 之 役 等 反 击 战 的 胜 利 。林则 徐 抗 英 有 功 ,却 遭 投 降 派 诬 陷 ,被 道 光 帝 革 职 ,“

8、从 重 发 往 伊 犁 ,效 力 赎 罪 。”(3)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4)参 与 镇 压 农 民 起 义 :虽 然 林 则 徐 对 西 方 认 识 比 较 肤 浅 , 接 触 西 学 的 目 的 是 出 于 外 交 、 军 事 需 要 , 但 毕 竟 开 创 了 中 国 近代 学 习 和 研 究 西 方 的 风 气 , 对 中 国 近 代 维 新 思 想 起 到 启 蒙 作 用 。 至 于 镇 压 农 民 起 义 , 是 站 在 地 主 阶 级立 场 上 , 效 忠 于 清 王 朝 的 一 种 表 现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1) 海国图志 ,1842 年1842 年,魏源完成

9、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2)内容: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3)地位: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合作探究】3:怎样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1)进步性: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

10、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墙里开花墙外香海国图志一书在中日两国产生的不同结局提起日本的明治维新,人们大多不会 觉得陌生, 这场发生在 100 多年前的著名改革,让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然而人 们可能不知道,这场改变日本历史和命运的改革运动,却与一位中国思想家和他的一部著作有着很大的关系。1842 年海国图志成书后,魏源 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寄托了极大的希望,他希望人们

11、会如饥似渴地读它,研究它,通过这部书找到让国家富 强的办法。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 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 300 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腐 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 海国图志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由于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销路,于是,一些商人便打起了到日本扩大市场的主意。1851 年,一艘中国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日本海关官 员在对这艘船

12、例行检查时 ,从船上翻出三部 海国图志。在日本人看来,这三本书简直就是天照大神送 给他们的礼物,因 为此书 令他们大开眼界,使他们第一次如此详尽地了解了西洋各国。很快,这些书 便被如获至宝的日本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的几年里, 海国图志仍不断“ 偷渡”日本。由于海国图志极受欢 迎, 1854 年,日本人干脆在国内翻印了海国图志,引起了更大规模的阅读热潮。此后,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 15 版,价钱一路走高。到 1859 年,这部书的价格竟然比最初时飙升了 3 倍之多。当时日本国难当头,有识之士苦苦探 寻着解救国家的良方。 海国图志的出现,为日本维新变革人士擦亮了眼睛。当时著名的维

13、新思想家佐久 间象山在读到海国 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 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另一位维新志士横井小楠,也是在读了海国图志后得到了启发,与佐久 间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 “开国论”的思想。他们在吸收归纳海国图志的精髓后指出,日本发展之路必是 “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明治维新期间,以天皇睦仁为 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明治政府,开始着手 实行维新,推进变革,日本逐渐摆脱了西方列强的肆意欺辱,并一 跃成为东亚第一强 国。半个世 纪后,梁启超先生在

14、回顾这段明治维新的历史时,曾这样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 海国图志) 所刺激”,最 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 19 世纪 60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5、2、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肯定封建制度,以中国的纲常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2)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提出的,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奕訢认为,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筹办夷务

16、始末咸丰朝) 。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前期)以“自强” 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 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70 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60 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4、结果与评价: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社

17、会制度上,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合作探究】4: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什么贡献?(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

18、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曾纪泽等。【合作探究】51:阅读 P69【学思之窗】 ,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 。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阅读导与练 P92 思维启迪 2)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过渡:洋务运动 30 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

19、术错了?没有,但远远不够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三、维新变法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 1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它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

20、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与洋 务思潮主流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 章等人相比,早期维新思想家的眼界较为开阔,认识也有所深化。在甲午 战前,他们的思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早期 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冯桂芬、王 韬、薛福成、 马建忠、 郑观应等。这些人大部分早年都接受 过封建正统教育,涉足科 场 ,有的还获得过相应的功名,并取得一官半职。如冯桂芬 1850 年获得榜眼,曾任广西 乡试主考官。他 们不少曾到 过外国,有点甚至长期住在海外。如王韬到过英国、法国和俄国;郑观应 在外国资本企业即洋行做买办 ,并 创办过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的轮船招商局;薛福成晚年先后出任驻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使节

21、。3、思想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备注:维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 对旧事物, 这里指 发展资本主义。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4、作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5、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二)19 世纪 90 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合作探究】6:19 世纪 90 年代的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政治上:民族

22、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1)康有为: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撰写的新学伪经考 (1891 年 8 月刊行)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之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 (1898 年刊行)一书中,宣传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理论特点:借用经学的外衣和

23、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必要性,为变法寻找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合作探究】7: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3)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作用: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 “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启蒙思想第一人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

24、相是人民的公仆。2、意义:(1)实践: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时间:1898 年1897 年 11 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 ”,与慈禧太后意 见不合, 而企 图借变法,巩固与强化自己的地位与权力。1898年 1 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 资产阶级维 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 变法的施政纲领。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结果: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很快失败。

25、(2)理论:启蒙作用、解放潮流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合作探究】8:“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合作探究】9: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1)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

26、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2)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3)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4)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伦理,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结束语】1900 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这位被公认“笔间常带感情”的国学大师在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27、球则国雄于地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学们,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历史中沉思,我们在历史中预知未来,我们更应当在历史的沉思中警醒、奋起。让我们用周恩来少年读书期间回答老师的话来共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课小结】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

28、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维新变法思想19 世纪 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E 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

29、广场一、本课测评: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二、学习延伸: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实质维护清统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本题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的重点是培养组织观点、陈述观点和与他人探讨的能力。) 三、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如何。?(1)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清政府:后来被动接受,实行部分中央机构近代化 。(2)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F 板书设计:略G 教学反思:1、本课在设计上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每目能用问题带起教学的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开动脑筋的积极性;2、虽然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问题在必修 1、2 已经讲过,但学生很多已经忘记,故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要有梯度,让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同时亦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