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前后》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6996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后》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前后》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后教材分析前后这一小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本小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学难点是在活动中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师在教学这一小节内容时,首先要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位置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在教材创设的“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中,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惟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如果你在第三排,那么你的前面有两个同学。所以,如果只说 5

2、 号车在 2 号车的后面,不能确定 5 号车的位置,同时还要指出 5 号车在 3 号车的前面,那么 5 号车的位置才能被惟一确定。其次,练一练的第三题,汽车从公园出发,下一站是哪一站?如果不明确行车的方向,还不能确定下一站的位置,明白了车是往动物园方向开的,所以下一站是太平路,不是火车站。这一小节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前后的意义,不要把它作为知识点来讲解,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能力目标培养学

3、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法建议前后这一小节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 5 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书中的问题(如: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兔子跑第几?)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如:小白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乌龟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使学生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例如模拟赛车游戏,可以找几位同学进行演示,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教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我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我在谁的前面?我在谁的后面”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前、后”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