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卜算子 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docx

  • 上传人:西米老师
  • 文档编号:2380919
  • 上传时间:2018-09-1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卜算子 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docx
    资源描述:

    1、卜算子 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

    2、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 1961 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

    3、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

    4、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

    5、、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

    6、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卜算子 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238091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