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朱自清,是什么深深打动了我们?是你那清俊灵秀的飘逸之风,是你那温文尔雅的莞尔一笑,是你那对父亲深沉的爱,还是你那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铮铮铁骨?读你,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洒脱,什么是风度,什么是亲情,什么是气节。想起荷塘月色 ,那静静的荷塘,那潺潺的流水,那淡淡的月光,便轻轻扣动了我们的心扉冰心,这个世纪老人,在她九十九年的人生岁月中,把一颗爱心化作澄澈、甘甜的清泉,润泽了万顷干涸的心田。九十九年的风雨历程,她始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用小说来反映、剖析社会问题;用诗歌、散文来讴歌母爱、童心、自然,思考人生;用通讯来教育儿童,抒发思乡之情,表达赤子情怀她的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素洁、
2、美丽的奇葩,穿过留痕的岁月,从世纪初一直繁荣、艳丽到今天。童年所经历的每件事就像花园里绽放的花朵,五彩斑斓,十分美丽。童年是一本相册,它凝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童年是一本书,它记录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将其汇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童年是一只风筝,它带着童年的梦想,在蓝天中飞翔人的生命异常脆弱,当灾祸猝不及防地降临,人们往往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与迷茫之中。但久病的史铁生,在荒芜的地坛中、在静穆的世界里,以自己独有的感觉、体悟、认知,对生命存在进行了本真的思索和审美的观照,获得了灵魂的升华。“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
3、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一篇沙田山居 ,倾诉了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虽说山居绿水环绕,景色醉人,但“风景虽美而乡愁难遣” 。让我们细细地去体味余光中蕴含在山水景色中的乡韵,去聆听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心声。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煤屑( ) 踱步( )霎时( ) 幽僻( )船棹( ) 鹢首( )蓊蓊郁郁( ) 敛裾( )(2)多音字曲Error! 脉Error!纤Error! 颤Error!荷Error! 娜Error!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斑驳:_
4、(2)参差:_(3)丰姿:_(4)风流:_(5)袅娜:_(6)田田:_(7)弥望:_(8)宛然:_(9)蓊蓊郁郁:_(10)妖童媛女: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王爷爷想念他的儿子,在弥望之际还念着儿子的名字。( )(3)来到这片蓊蓊郁郁的林子,我的心豁然开朗。( )辨词填空(1)风致风韵 风流风致:a.美好的容貌和举止;b.风味,风趣。风韵:a.风度神韵( 多用于女子) ;b.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风流: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指
5、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d.轻浮放荡。魏晋时期的_名士,他们的卓尔不群,他们的特立独行,很容易俘获我们的目光。林顺穿着老妈给她买的礼服站在镜子前,别有一番楚楚动人的_。阿宝演唱的信天游 ,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韵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令这首老歌别有一番_。(2)受用消受受用:a.享用,得益;b.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 。消受:a.享受,受用( 多用于否定式) ;b.忍受,禁受。奥运冠军的超长、超重训练,那可是一般人_不起的。勤学苦练,学会一门手艺,终身_不尽。三、名言警句描写“月”的古诗句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3戍鼓断人行,秋
6、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5 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迹 、 背影 、 欧游杂记等。二、背景展示荷塘月色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
7、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哪里走 )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 “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表达了他面对这一黑暗现实的悲愤、不满而又对
8、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的心情。三、文体知识散 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其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按文章的内容和性质,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
9、散文。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是全篇的文眼。原来作者深夜去荷塘欣赏月色,是要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平息心里的不宁静。B中间部分以“漫步”为线索先写月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曲折而细腻地用景色的幽美宁静来表现自己心情的宁静,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C课文第三部分着重写作者对江南采莲的乐事的惦念。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乡思,也明确地表明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D 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突然把笔锋一转,联想梁元帝采莲赋和江南采莲旧俗,这是借“惦着江南”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暗寓对现实的不满。E全
10、文反映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1为什么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这篇文章的文眼?答:_2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3第四段依次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答:_4文章第五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答:_5通感又叫“移觉” ,就是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运用通感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
11、_(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答:_6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答:_(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答:_(3)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答:_争论话题 有人说:“尽管荷塘月色写得漂亮,然而我们读后总觉得不满足,文章好像缺乏了一个东西挣扎和战斗的力量。 ”因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年代,我们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流血革命,而作者却在荷塘月色中夜游”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阐述理由。我的观点:_1课本素材点击
12、文本 1948 年,朱自清教授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12 口人吃饭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朱自清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8 月 12 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运用示例 “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顾炎武说:“国家兴亡
13、,匹夫有责。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浴血奋战。汉代使节苏武为保民族气节,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仍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宋末名将文天祥面对元军,身处“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而视“死固付之度外矣” ,其正气震古烁今;销烟英雄林则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强音;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巾帼不让须眉,为家为国“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课外素材孙天帅拒绝下跪1995 年 3 月,孙天帅打工所在公司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为惩罚这名“违规”女工的行为,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让正在
14、生产线上拼命干活的全体中国员工站队集合,大发雷霆地要求每个中国劳工双手举起做投降状,然后就地跪下,并声称若有一人不从就罚其余人“永远跪着上班” 。许多工人迫于无奈,犹豫中淌着泪水跪下了但来自河南南阳的打工仔孙天帅就在工友们一个接一个跪下时,却像青松般一动不动地挺立在原地。 “跪下!”女老板向他凶狠地咆哮。 “请问,我为什么要跪下?”孙天帅强压住心头的愤怒。 “不跪你就滚蛋!” “我是中国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孙天帅昂首挺胸,甩下每月 1 300 元的饭碗,大步从韩国女老板身边走过,并且永远离开了那块耻辱的地方。孙天帅,这位“不跪的中国人” ,从此成了千千万万“打工族”传颂的英雄,被亿万
15、同胞称道。选材感言 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也应了孟子那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核 心 亮 点 :选 材 、用 材 一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
16、要套作,不得抄袭。先读佳作谈意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 ,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么?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而她的确做到了,她用一
17、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也许多到无法想象。可是,充满着意气的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怯?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1)(4)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他们勇往直前,他们在生命中奏出了壮烈,奏出了辉煌。人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遍地都是苦难,然后就在一个叫蕰藻浜的不起眼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碧血染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役没有一人生还,然而他们走得如此轰烈,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因此这场战役被世
18、界称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因此当我们追忆他们时仍会热泪盈眶。这群充满意气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响了生命的华章。(2)(4)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林肯会因此放弃吗?答案当然是不!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面对这些,林肯始终微笑面对,他没有气馁,他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他自信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屡败屡战,终于,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
19、的经济再次起飞。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3)(4)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思悟亮点1选材准确本文选材准确,第段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段的首句是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后,分别用一个论据进行了准确的论证。请阅读全文并思考:(1)第段选材的准确性体现在哪里?提示 分论点是“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鲁尔玛道夫“身
20、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这就是她生命中的风霜与冷雨) ,而她“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即是她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的表现。材料选取精准,能够证明观点。(2)第段选材的准确性体现在哪里?提示 八百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满煤油冲入了敌营”的表现正是分论点中所说的“勇敢不惧” ,他们的牺牲奏出了“壮烈”与“辉煌” 。(3)第段选材的准确性体现在哪里?提示 林肯“微笑面对” “自信一定能够成功”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屡败屡战”都是他“自信乐观”的表现。国家统一、经济起飞正是他“拨开云雾”见到的“明媚的阳光” 。2用材恰当(4)本文在对材料的运用上,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了多种修辞,
21、请阅读段,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提示 第段运用对比修辞, “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与站在奥运颁奖台上的对比。第段运用对偶修辞, “他们不怕牺牲,他们勇往直前” “奏出了壮烈,奏出了辉煌” “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等均运用了对偶修辞。第段运用设问修辞, “林肯会因此放弃吗?答案当然是不!”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1)xi du sh p zho y wnj(2)q q m mi xin qin chn zhn h h nu n2(1)敛裾 前倨后恭 占据 (2)惦记 掂量 踮脚 (3)船棹 悼念 泥淖 (4) 点缀 辍学 啜泣二、理解运用(1)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
22、颜色,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2)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3)美好的风度姿态。(4)文中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5)柔美的样子。(6)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7)充满视野。(8)仿佛。(9)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10)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对点小测 (1) (2) 应为“弥留” 。辨词填空(1)风流 风韵 风致 (2)消受 受用整体感知AE B 项“心情的宁静”错。C 项“ 明确地表明”错,应是“含蓄揭示”。D 项“今非昔比”于文无据。课堂互动1 “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统领全文或体现主旨的词语或句子。 荷塘月色开篇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章的文眼,因为“不宁静” ,才在月亮“升高了”
23、的夜晚独自出门去荷塘,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情去看景,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而文章就是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2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的树木蓊蓊郁郁、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天淡淡的;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作者的情绪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
24、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3先写茂密的荷叶,再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1)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2)动静结合。叶子像“舞女的裙” ,花“袅娜” 、 “羞涩” ,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叶子“有一丝的颤动” ,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 ,写出了动态美。(3)多种感官并用。荷叶、荷花、荷波是视觉形象,荷香是嗅觉形象,微风是触觉形象。4多角度、多层次描绘荷塘上的月色。(1)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 ,雾的轻飘状。(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
25、胧,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和恬静的情状。(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5(1)“缕缕清香”是嗅觉描写,写出香之可感、香味之纯;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描写,用听觉来写嗅觉,真切、新奇,给人以悠长、醉心之感。(2)运用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 ”来形容,表明了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将人带入一种幻境。6(1)人本来是感觉不到月光在动的。 “泻”字呼应“流水 ”,是喻体的自然延伸,表现月光由上而下透射的情态,月
26、光好像动起来了;再配上形容词“静静” ,更增加了月光流动的静谧感。(2)“浮”字不但表现了雾的薄和轻,而且暗示了它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悬浮着。青青的叶色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青,故称“青雾” ,这样的雾才像“轻纱” 。 “笼”字写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迷离朦胧之感。(3)“落下”显得沉重,表现出“黑影”浓重的色调和质感。 “画”字写杨柳影子的柔美线条如同美丽的图画。作者对杨柳有好感,因此用“丰姿” 、 “倩影”形容它。但作者没有忘掉月光,是月光像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荷叶上画出杨柳的倩影。因此, “画”字也是对月光的赞美。问题争鸣(示例)不同意。文学作品可以直接反应那个时代,也可间接反应那个时代。 荷塘月色正是间接反应时代的作品,它同样有“挣扎和战斗的力量” 。作者虽未直接参与革命行动,但他通过这篇文章真切而典型地体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给人的压抑和苦闷,表现了那个时代所有正直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特别体验和思考,艺术地昭告了他那坚守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节操、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人生抉择的美好信念与誓言。 7C学 科 网 , 最 大 最 全 的 中 小 学 教 育 资 源 网 站 , 教 学 资 料 详 细 分 类 下 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