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2.7《白居易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019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2.7《白居易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2.7《白居易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2.7《白居易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2.7《白居易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散)2.7《白居易诗四首》检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白居易诗四首后宫词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内容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宫怨诗,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生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

2、转念,犹冀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生出六层怨怅。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 ,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轻 肥常识速览识 作 者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 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 ),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生于新

3、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门,自号“香山居士” ,世称白香山。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疾,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 。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 。一生有诗近 3000 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 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

4、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探 背 景 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 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问,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朋比为奸,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知 文 意 轻肥是秦中吟十首组诗的第七首。它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不管

5、人民的死活,整天过着穷奢极欲、豪华糜烂的生活,诗中还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文本精析1本诗是如何从正面描写宦官的? 【答案】开头八句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些宦官居然都穿着朱绂和紫绶,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掌握了神策军的军权,盛气凌人, “夸赴” ,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 ,写出旁若无人的骄横。 “满” “照” “皆” “夸” “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宦官是一大帮,

6、令人触目惊心。这里语含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2.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 。 【答案】 “樽罍溢九酝”这六句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菜单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 “罗” “擘” “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 “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 ,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3 秦中吟共十首, “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答案】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

7、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揭露了悲惨的社会现实。4结尾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分析其效果。 【答案】运用对比手法。将宦官的奢华糜烂、灯红酒绿的生活与江南百姓人食人的悲惨绝望生活相对比,其用意不言而喻。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名句鉴赏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鉴赏】 这两句诗由内臣奢侈写到骄横。 “气益振”遥应首句。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 ,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花非花常识

8、速览探 背 景 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作于何时,为何而作,均无从定论,它被白居易自编于集中“感伤”部分。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文本精析1 “夜半来,天明去”是否指“梦”?“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夜半来,天明去”不是指“梦” 。 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看,“梦”是诗人在作比,用“春梦”比喻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2 “来” “去”二字在诗中有何作用?【答案】 “夜半来,天明去” ,这里“来” “去”二字,在诗情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生发出“来如” “去似”两个新鲜比喻。3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感伤”之情?【答案】 “夜半来”者如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

9、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似朝云也,朝云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样,通过如花、似雾,如春梦、似朝霞的比喻,诗歌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名句鉴赏花非花,雾非雾。【鉴赏】 这句诗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 “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 )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

10、持长久。杜陵叟常识速览探 背 景 此诗是新乐府五十首的第三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 ,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 , “以实惠及人” 。据资治通鉴唐纪宪宗纪载:“( 元和四年 )上以久旱,欲降德音。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言,以为欲令实惠及人,无如减其租税。 ”宪宗虽然颁布免税的命令,但具体执行政策的官吏们照旧谄上欺下,横征暴敛,农民们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实惠。这首诗即是通过杜陵叟在大旱之年的不幸遭遇,严加痛斥了贪官污吏们的可耻行径,替被剥削压迫者发出了不平之鸣。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

11、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 文本精析1诗的开头“杜陵叟”七句主要写了什么?特别点明“三月” “九月”两个时间有什么作用?【答案】诗的开头 “杜陵叟”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2如何理解“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两句诗的感情?【答案】这两句诗既是那些深受灾难的平民百姓在发出愤怒的呼喊,也是深刻了解人民痛苦的诗人对那些残暴官吏的强烈斥责。3诗的开始一直采用第三人称,为什么“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突然使用了第一人称“我”?【答案】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改用“杜陵叟”的口气,直接痛斥了那

12、些为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 ,同时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更能打动读者。4如何看待诗的最后“不知何人奏皇帝”八句中皇帝的“下诏免税”做法?试结合背景探究。【答案】最后八句诗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无论是官员们的“求考课” ,还是“里胥”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 ,都是统治者们惯演的把戏而已:“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5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案】白居易的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三言、五言、七言句式交错使用,而韵脚转换自然,读之朗朗上口。鉴赏古诗词

13、的语言语言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解题方法: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

14、、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名句鉴赏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鉴赏】 当那些受灾的农民们典桑卖地,勉强凑够赋税以后,里胥们方才到门贴出了免税的公文。农民们受了皇帝的口头恩惠,并未得到任何实际好处。但皇帝的“恩典”毕竟还是要领的,这真是莫大的讽刺。问刘十九常识速览探 背 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因遭权贵诬陷,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从此诗人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消沉起来,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刘十九,名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

15、士” ,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文本精析1 “红泥小火炉”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分析。【答案】这句诗中的两个事物“红泥” “火炉” ,构成了一个温馨场景,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2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妙处?试赏析。【答案】最后以“能饮一杯无” 问句结尾,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3这首诗表情达意主要靠哪几个意象的组合来完成的?这些意象组合有什么效果?【答案】全诗表情达

16、意主要靠“家酒” “小火炉” “暮雪”这三个意象的组合来完成。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融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情境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名句鉴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鉴赏】 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可以想见,彼时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自然免不了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

17、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结句虽为问句,但给人盛情难却之感。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白居易体恤民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非常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喻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如杜陵叟轻肥 。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

18、;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贵 贱杂处,不成体统。 ”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应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与“爱民” “职责” “勇气” “诗言志”等话题相关的写作。2热点素材白居易清明公祭典礼在经开区白居易陵园举行 2016 年 4 月 5 日,由渭南经开区管委会、世界白氏宗亲会、世界白氏总商会、渭南白居易唐文化研究会主办的 2016 年白居易先茔清明公祭典礼活动,在渭南市经开区白居易陵园举行。 这天上午,细雨蒙蒙,来自全国各地的白氏后裔齐聚渭南市经开区白

19、居易陵园,公祭白氏先祖。盛世礼炮后,白氏后裔代表为白氏先贤敬献花篮、净手上香、敬酒、行施拜礼、恭读祭文。祭典现场肃立,共拜白氏先贤,寄托了对白氏先贤的无限敬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渭南中学学生代表集体诵读先贤诗词的朗朗声中,祭典活动进入高潮。祭典活动不仅是对先贤的一次纪念,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交流。 【媒评文摘】 此次公祭活动不仅弘扬了白居易诗歌文化精神,同时将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白氏宗亲,进园兴业投资、共同打造、共同发展,加快渭南经开区白居易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渭南侨联网佳作领悟感悟花径墨山草堂登上有“庐岳”之誉的千古名山庐山,我的心里便陡然泛起一种铭心的激动。这激动,在我踩着诗

20、的韵律走进花径的那一刻,让人想起四月的桃花春色,想起在此留下文苑佳话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恍如隔世的心情似乎在极力感受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沧桑。花径坐落在庐山西谷如琴湖畔,因白居易循径赏花而得名。怀着对一代诗坛巨子的景仰之情,我沿着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寻访着这里一个依然鲜活跳动的千古诗魂。 走进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楹联的石门,听着千年不改的蝉噪和鸟鸣,不由让人感到作为一代天才诗人所洋溢的激情及入禅的寂静。那座石拱桥静泊在那里,仿佛跨过了千年历史的阻隔,牵引着寻寻觅觅。面对矗立在眼前的白居易塑像,随着诗人塑像的目光,我的思绪漂泊到了公元9 世纪时的历史时空之中。那是一个战乱而又诗情勃勃的时代。

21、安史之乱后的晚唐时期,统治集团腐败黑暗,割据势力相互争战,面对生灵涂炭的惨烈现状,诗人纵目山河,忧心如焚,屡屡上书直言相谏,无奈诤言失听,诗人被宦官排挤,含愤谪居江州,并在庐山香炉峰构筑草堂,意欲在此终养天年。今天的花径,便是诗人当年吟咏桃花的地方。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一个清廉如水的人,一个用毕生追求诗歌与人格完美统一的人,抛开尘世的喧嚣,终于在这里领悟到返璞归真的宁静和安详,可以想象,暮春花落的四月,这里的桃花却绽放正艳,诗人是怀着何等惊喜的心情,挥笔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人间绝唱。我想,有诗歌滋养的地方是温馨的,是幸福的,它带给花径的不仅是一

22、代诗人刚正不阿的千古风范,而且让今天生活在花径的庐山人和走在花径景仰诗人的当代人,无论走至天涯海角,都会常常感到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删改)【精要赏析】 作者花径徜徉,思接千载,探索了白居易谪居江州时的心路历程,在花径的四时景色中,诗人最终抛弃了个人身世际遇的无尽悲伤,成就了那个博大的胸怀和一个不朽的诗魂。基 础 巩 固 层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果擘(bi) 脍切(kui) 酒酣(hn) 恻隐(c)朱绂(f) 紫绶(shu) 急敛(lin) 九酝(yn)京畿(j) 豺狼(ci) 里胥(x) 衢州(q)【答案】 “豺”应读 chi。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陆罗八

23、珍 罗:摆B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扬花C长吏明知不申破 申破:体谅D绿蚁新醅酒 醅:酿造【解析】 申破:奏明(皇帝)。【答案】C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轻肥” ,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 ,用以概括豪奢的生活。B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蛮横霸道,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C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D诗篇只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两句写了百姓的生活,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解析】 前八句诗着重揭露宦官们“意气之骄” ,而非“蛮横霸道” 。【答案】B4请补写出下

24、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8980023】(1)食饱心自若,_。(2)来如春梦几多时,_。(3)不知何人奏皇帝,_。(4)_,能饮一杯无?【答案】(1)酒酣气益振 (2) 去似朝云无觅处(3)帝心恻隐知人弊 (4) 晚来天欲雪阅 读 提 升 层 5阅读轻肥 ,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分别分析“夸赴” “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在诗中的意思。(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跟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其所运用的手法及含意。【答案】(1)“ 夸赴”写出宦官们的耀武扬威之态。“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掌握着神策军的军权,所以盛气凌人。“走马去如云

25、”写出宦官们旁若无人的骄横。(2)该句在诗中运用了对比、讽刺的手法。前两句和这两句进行对比,前句铺叙宦官的奢靡,展现了官场的黑暗,后句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揭示了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勾勒出一幅畸形的现实社会图景,也反映出中唐时期朝政腐败、宦官当道的现象。讽刺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敏锐的洞察力,表达了作者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同情。这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18980024】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 春。过勤政楼杜 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 世已无。唯有紫苔 偏称意,年年因雨

26、上金铺 。【注】 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开元八年(720)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开元年间(713741)所种。穆宗长庆二年(822) ,其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唐开元十七年,以玄宗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百官献承露囊(相当于现在的“荷包”),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馈赠。紫苔: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勤政楼,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1)白诗

27、借景抒情,为人生迟暮而感慨,同时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杜诗移情于景,抒发昔盛今衰的深沉感喟。(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 手法。第一首诗以柳衬人,将柳树的垂老与诗人自己的迟暮进行对比。第二首今昔对比:昔日佳节隆盛,欢乐热闹;今朝苔藓称意,人去楼空。(大意如此即可)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18980025】晚桃花白居易一树红桃亚 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 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 来折一枝。【注】 亚:通“压” ,使低。校:比较,较为。白侍郎:白居易自称。(1)请结合一、二两联,简

28、要分析这株晚桃花的形象。(2)请简析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答案】(1)这株晚桃花花色红艳,开花晚,生长在被松竹遮荫的环境中,无人欣赏。(2)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晚桃花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对寒门子弟怀才不遇的同情。(答“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象征”亦可。)语 言 表 达 层 8仿照下面的例句,再仿写两个句子以组成一组排比句。屈原在汨罗江的抽泣里,痛彻心扉,借江水抒发了被逐的悲愤;_;_。【答案】杜甫在茅屋的呻吟中,心忧黎民,以悲情控诉了乱世的惨淡 白居易在琵琶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体悟了迁谪的无奈9为弘扬汉字文化,穗城中学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为配合组委会的宣传,请你根据下边的漫画,给下面的内容续写一段文字,作为大赛的宣传语。要求:语言鲜明生动,句式整齐。 【导学号:18980026】纤笔承传统,虽然书写缓慢,却能意兴悠悠;【答案】(示例) 双手变鼠标,看似输入快捷,实则尴尬重重。(表述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