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0152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估检测(二)(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1.A青苔/舌苔 埋葬/埋怨人 宁可/ 宁缺毋滥B漂泊/淡泊 参差/参考书 门槛/ 直栏横槛C伺候/伺机 古刹/一刹那 呜咽/ 细嚼慢咽D攒射/积攒 炮制/炮子儿 屏风/ 屏息以待解析:选 D。D 项,cu n/zn, po/po, pn/bn;A 项,ti/t i,mi/mn,nn;B项,b,cn/c n,k n/jin;C 项,c/s,ch,y /yn。.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专家指出,风驰电掣般“飞翔”的

2、高铁,给沿途的许多城市带来无限的商机。但由于沿线车站选址大多离原来的市区较远,围绕高铁沿线打造新城区,既可以带动附近区域的经济建设,又可缩小城市各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成了许多地方的必然选择。未来的高铁新城,目前虽仍只是“纸上谈兵” ,但规划中的一座座“高铁新城”正一触即发,我们从中可以一窥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A风驰电掣 B差异C纸上谈兵 D一触即发解析:选 D。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泛指极易发生。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蓄势待发”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A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

3、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C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涨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解析:选 A。本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B 项,搭配不当, “防止现象”应改为“防止出现现象” 。C 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D 项,

4、成分残缺,第二个“不可能”后应加上“养成”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转型中的社会,各种现象千奇百怪,艺术家只要多关注社会,用批评的眼光去挖掘强势人群在转型社会中人性的弱点,艺术作品就会更具力度,更受百姓喜爱。如果要取笑,也是弱者对权贵的取笑;如果要表现,也是表现那些卑微的人们,内心却有着常人难以发现的美德。然而,一些艺术作品,如 2013 年央视春晚蔡明小品和江苏台春晚赵本山的小品,枪口却对准了贫弱者,向“矮穷挫”和神经病人“开了枪” 。 人类伟大的艺术作品,甚至正常而普通的艺术作品,都是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对弱势群体表现同情心,而面对权贵保持应

5、该的距离与批评精神。艺术作品应该取笑人性的弱点,而不应该取笑人体的缺憾,这是正常艺术与恶俗艺术的分界线。A BC D解析:选 B。解答此题关键是找准该文段的第一句话,即中心语。因为里面有一些明显承接上文的关联词语,表明这两句不能做该文段的第一句话。属于结句,是对以上文段的总结,不应放于第一句。分析可知,是对的阐释,所以是全段的首句,从正面、从反面,阐释,举实例,指出当今的不良文化现象,总结全文。所以排列顺序应该为。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

6、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河南境多盗,骥

7、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 ,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摘自明史 列传一六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A寻坐事免 坐:因 犯罪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罪:问罪C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署:题写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 让:谦让解析:选 D。让:责备。下列各

8、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6.A明旦,狼死于其所臣所过屠者朱亥B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振木铎以徇之木欣欣以向荣解析:选 C。A 项,所:处所,名词;与“过”组成名词短语。B 项,而:表承接,连词;表递进,连词。C 项,于:都是“到”的意思,介词。D 项,以:来,连词;相当于“而” ,表修饰,连词。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骥“持身端恪”的一组是(3 分)( )7.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辩 又为劝教文 ,振木铎以徇之 及骥如期往 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

9、枉 晏居虽几席必正A BC D解析:选 A。是其被论罪为死刑。 说明重教育。宣宗过问案件的结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8.A李骥关心百姓生活。任户科给事中时发现市场上人们讥笑生意人随便打开他们的行李箱囊就上奏朝廷,制止了这种做法;狼咬死了寡妇的孩子,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任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为御史时,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多被采纳。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最后伊王府中的承奉、长史、典仪都被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D李骥行为端正严谨,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坐具也一

10、定摆正了。做河南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解析:选 A。A 项,错在“时关市讥商旅” ,这里“讥” 是“盘查、检查”之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9(1)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5 分)译文:_(2)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5 分)译文:_答案:(1)下命施礼和都察院共同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2)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参考译文: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

11、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县县令,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百姓一个接一个地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 李骥) 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县县令。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狼) 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洪熙年间,朝廷下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

12、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论罪李骥为死刑。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共同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纂

13、了劝教文 ,摇着金口木舌的大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置。李骥行为端正,平日家居即使是矮长桌和坐具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年龄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哭失声。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10.山 行杜 牧远上寒山石径

14、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相思李 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 ,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3 分)答:_(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 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 分)答:_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要结合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把握“枫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2)这是景物描写,景物可以显示时令,表现时间推移,也是词人情感的显现。答案:(1)不同。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比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

15、情;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愁苦。(2)“菊花开,菊花残” ,点明时令是秋季,抒情主人公从花开等到花残,表明相思之久;用“花残”二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主人公极其愁苦的心情。参考译文:山 行深秋的傍晚,上得山来,眼前一条石头小路,盘旋曲折地向山林深处蜿蜒伸展,在山林中升起白云的地方,隐约可见有居住的人家。山路旁大片的枫林,景色撩人,不禁停车观赏,那经历了秋霜的枫叶,比春天里的鲜花还要鲜艳。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雾之中江水寒。相思之情,看到枫叶红如丹。菊花开,菊花谢,大雁高飞,那个人还没回还。帘外风月,显得如此悠闲。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16、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11.(1)羽扇纶巾,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二十四桥仍在,_,_。( 姜夔扬州慢)(3)莫道不销魂,_,_。( 李清照醉花阴)(4)元嘉草草,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2)波心荡 冷月无声 (3)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4)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 Responsibili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

17、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第一是要有负责

18、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绝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

19、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 。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

20、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琅珰,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一向

21、称为“士”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众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 ,学林出版社,有删改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12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

22、于对知识的责任感。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解析:选 BD。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据原文第一段, “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 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但不能由此断定“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E 项,作者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任。.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 分)( )13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 “

23、指挥物质生活” ,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B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解析:选 A。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项,因果关系不当。C 项,文中说的是“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 ,如果科学家没有这样做,就不能说其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 。D 项, “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是成为知

24、识分子的有利条件,但不能说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14意思。(4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文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基础。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可以找到答题区域在第三段以及第四段。答案:第一个“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对真理的扩充和推进” 。.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的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15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

25、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4 分 )答:_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中观点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虽然此题所涉及的袁隆平的事例在文外,但答案却在文中。本文围绕知识的责任,主要讲了三点:第一,要有负责的思想;第二,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第三,知识分子要负起更大的责任。解答时要将袁隆平的事迹和这三点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袁隆平研究出水稻育种新技术,为社会提供了“负责的思想” 。他努力推广科研成果,做到了文中所说的“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他立志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为“国家民族

26、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雪 白王开岭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在我的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她使我隐约想到“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和集体意味很浓的词。那神秘无极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宽仁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了。童年时,我的心里溢满了

27、雪。比大地上的棉花多得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呵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花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洁白的相濡以沫的覆护。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雪。有时连续着,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很令人鼓舞和感动。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 ,一开头即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回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如今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的雪么?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

28、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 ,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们全笑了,连戴眼镜的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 。于是老师接着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从此学得这个成语的。老师讲“异想天开”的时候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 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家贫便辍了学。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是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儿的雪。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最难忘的一个。也是最伤感的一个。要知道当时穷人家的女儿是用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诉如泣的雪花膏。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

29、音问:我们的雪呢?从前的那些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另外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是的,我们相信,时间已悄悄印证了这点。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甚至有了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白须,被风一击,被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是死去的雪。衰败的迹象即这个时候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地温的爬升,空气的浮躁,河流、树木和鸟的稀少眯起眼睛,我

30、辨认出菜叶上的斑点,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最后,我还跟踪一只绿色的苍蝇,于是发现了第二只,第三只从前不是这样子的。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人类创造一切的同时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消解了,包括季节、生态、法则、价值、信仰和艺术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这是一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的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已经流逝和几要逝去的东西,比如童年、雪、自然和本色,比如古典、村野、

31、棉布、美和纯净(选自精美散文读本)16本文开头写到“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 , 根据全文内容,请分条概述作者感念雪的原因。(4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根据全文内容来筛选、整合,要特别注意“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答案: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有许多与雪有关的美好想象与让人动容的记忆;如今,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17请简述“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答:_ _解析:“过渡”的作用比较好理解,即由实写(记忆中的)到虚写的过渡。综

32、观全文,由“大雪不再的遗憾”到“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的铺垫的理解,比较隐蔽。这需要考生能整体驾驭全文。答案:过渡作用(或“承上启下 ”),由上文记忆中盛大的雪况、一个贫穷的女孩关于雪像雪花膏的比喻,过渡到写梦想很快实现,但气温爬升、大雪不再的遗憾;为阐述“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这一观点作铺垫(或“埋伏笔 ”)。 18作者“感到了不安”的东西有哪些?请作简要陈述。(6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观点并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本文虽言“雪” ,却借“雪”发挥,表达了对很多内容的“感念与不安” 。这在文章的结尾,非常含蓄地点出来了。答案:感到不安的有:环境破坏严重;不再有童年的纯

33、真与幻想;人类创造一切的同时也破坏着一切,失去了做人的准则与诚信;只有物的欲望,失去了精神的信仰与追求。(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国学不会只属于小众的访国学导师傅佩荣网易读书:我看您在国学研究路上走了很多年,您曾经把国学热分为三个阶段,现在到哪个阶段了? 傅佩荣:普遍推广,透过电视、媒体、网络向所有老百姓介绍国学的特色和优点,今天经济繁荣到这个阶段为什么需要国学,这是第一个阶段,大概走了快十年了。 第二个阶段现在才开始,叫作“回归文本” ,回归经典,你不能老叫别人从电视里听点东西,你要当作桥梁带别人进入经典,经典看不懂怎么办?当然谁都看不懂,我以前也看不懂,这时你

34、就要看专家所做的注解等,白话翻译也好,专家注解也好,都是以经典为本的。我的建议是,现在很多人对国学有兴趣,他们应该开始接触原点,孔子、孟子到底怎么说,你可以看白话翻译,但原点不能忽略。这是第二个阶段,恐怕要经过十年,经典才能够普遍在国人心中打下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十年之后,叫作改善生命。国学热在十年之后怎样改善生命呢?经典和国学结合,学以致用,你学儒家学了半天不能改善你的生命那就白学了嘛,学道家学了半天没有任何道家修炼那有什么用呢?一般人学国学不是为了教书,不是为了成为学者专家,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受益。所以是三个阶段:普遍推广、回归经典、改善生命,这是我对国学的了解。 网易读书:读书国学表达

35、的大众化和学术研究中求严谨是一回事吗? 傅佩荣:基本是两回事,做学问要严谨,是我自己的要求,但跟大众讲话你要知道,任何话说出来要看对象,如果今天是学者之间谈这样的问题,一定是用不太一样的语言,大家都知道文本,每个人背几段话,看能不能够互相呼应就可以了,但今天你跟中学生谈国学,你背原文人家会问你在干什么,因为人家不太熟悉,这时你就要跟他讲生活经验,哪句话可以跟孔子、孟子的观念配合,所以这是要看对象的。国学的大众化不会妨碍它的严谨,严谨是每个人做学问的要求,大众化是你语言表达的方式,我觉得两者可以配合。 网易读书:国学发展到最后一定是小众化的吗? 傅佩荣:不会是小众,因为任何概念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36、,广义国学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偶尔用一些成语,譬如今天,我们住同一个小区,大家要“守望相助” ,这就是孟子说的。这时你就会发现这个词就有国学背景。我在北京首都机场二楼餐厅看到了四个字, “上善若水” ,昨天在一个地方,有家旅馆,它有个厅叫“若水厅” ,代表中国人都很喜欢老子的思想,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说的,这就是国学,它本来就有大众化的可能范围。小众化的东西一般来说是少数人特别有兴趣加以深入于研究的,我觉得国学应该大众化,因为国学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孔子和孟子以前是跟平常人讲话,变成经典后好像平常人都不懂这些了,其实不是的,孔子的学生中各种人才都有,孟子讲话时跟国君讲,跟大臣讲,也

37、跟他的学生讲,这说明今天我们谈国学不能把它只放在学院派里,还要让它回归生活、回归大众。 .这篇访谈共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 分)19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览全文,把握住访谈的整体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这篇访谈中的一问一答便是一个层次;其次要抓住每一部分的关键词句等。如本文的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及傅佩荣所做的回答中的关键词“国学热” “阶段”等,就可以判断这个部分讨论的是国学热的三个阶段。答案:共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国学热的三个阶段,国学表达的大众化和学术研究中的严谨的关系,国学发展的小众化与大众化的问题。.根据第三段

38、的内容,简要回答傅佩荣先生为什么要强调“回归文本” 。(5 分)20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已经限定了答题范围是在第三段,学生需要抓住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如“白话翻译也好,专家注解也好,都是以经典为本的”等,然后围绕这些关键词句组织答案即可。答案:想要真正了解国学,就要回归文本,不能老是听别人的讲解,翻译和注解都是以经典为本的,只有接触原点,回归文本,才能最准确、最全面地掌握国学知识。.傅佩荣先生在回答访谈的第三个问题时提到“国学应该大众化” ,请联系实际,谈21谈你认为国学应该“大众化”还是“小众化” 。(6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39、。首先应立足文本,明确“大众化”和“小众化”的意义,联系文本抓住二者的主要特征。 “大众化”指的是国学应该普及,学生若回答“应该大众化” ,可以从其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等方面来分析。“小众化”指的是少数人特别有兴趣而加以深入研究,如果回答“应该小众化” ,可以从国学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等方面分析。其次要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来组织答案,不仅要做到立足文本,还要适当延伸,联系现实来回答。答案:(示例 1)应该大众化。国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涉及国学的知识。国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是从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当年孔子、孟子等都是跟各阶层的人讲话,面对的大多是平

40、常人。(示例 2)应该小众化。国学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变化,尽管社会上掀起了国学热,但是真正懂得国学的没有几个人。国学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它可以作为一门学问存在于讲坛、校园等处,但是在大众中难以普及。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寓意,不超过 20 个字。22一条小鱼气喘吁吁地游到一个浅滩。乌龟见了问:“小鱼儿,你从哪里来?” “我从深海来。 ”小鱼说。“深海不好吗?为什么要到这浅浅的海滩来呢?”乌龟问。“对于我们这些小鱼来说,深海真是太危险了,那儿不仅风急浪高,而且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鱼吃掉。 ”小鱼感叹地说。“这浅滩就安全

41、吗?”乌龟问。“当然。不安全,你怎么会生活在这里呢?”小鱼反驳完乌龟后,摇摇尾巴,十分悠闲地说, “这儿风平浪静,又不用担心大鱼来袭,多安逸啊!”一日,大海汹涌的浪潮冲向浅滩,一个浪涛把小鱼和乌龟拍到了沙滩上。小鱼见乌龟在沙滩上翻了一个身,慢条斯理地抖了抖身上的沙子,又若无其事地爬回了浅滩。而搁浅在沙滩上的小鱼,却永远回不去了。答:_解析: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寓意,在阅读文段时,要注意文段的内容,关注小鱼的遭遇与乌龟的遭遇不同之处,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得出寓意。注意字数要求。答案:(示例 1)他人的天堂,可能就是自己的地狱。(示例 2)一味地逃避风险,可能潜在更大的风险。. 阅读漫画,先

42、为漫画拟一个标题,再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23【注】 这幅漫画上的小字为:“放寒假了,在家里可要严加管教呀!”(1)标题:_(2 分)(2)这幅漫画形象地讽刺了_( 答案不超过 25 个字)(4 分)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漫画的讽刺性特点,标题既要直观表现主题,又要形象、醒目;二要全面理解漫画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意图。答案:(1)交接(2)升学、竞争的压力使寒假成了小学生新的牢笼。六、本大题 1 小题,共 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4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本身是地球生态系统长期进化和发展的产物,称得上自然之子,理当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