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八) 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一粟(s) 洿池( w)鸡豚(tn) 孝悌(d)B不可胜食(shn ) 庠序(xi n)数罟(c ) 饿莩( pio)C养生丧死(sn) 颁白(bn)鱼鳖(bi ) 黎民(l)D弃甲曳兵(y) 畜牧( ch)遗憾(hn ) 发动( f)解析:选 B A 项,悌 t;C 项,丧 sn;D 项,畜 x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B B 项,都是兵器;A 项,耽搁/强行改变;C 项,回头看,环视/探望,拜访;D 项,
2、迅速/招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B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C养生丧死无憾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解析:选 D A 项, “仰望” ,依靠,指望;B 项, “引领” ,伸长脖子;C 项, “养生” ,供养活着的家人;D 项, “用心 ”,费尽心力,与现代汉语相同。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填然鼓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A BC D解析:选 A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衣”名词作动词,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罪”名词作动词,怪罪。5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
3、一句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B而良人未之知也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D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解析:选 B B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 项为状语后置句;C 项为判断句;D 项为定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然(谷物收成不好)B弃甲
5、曳兵而走(拖)C养生丧死无憾(遗憾)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查)解析:选 D D 项中的“检”意为“约束,限制”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C A 项,介词,按照;介词,把。B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C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D 项,介词,到; 介词,对于。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主要论述了如何实行 “仁政” ,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B “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 ”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劝说
6、梁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让百姓 “养生丧死无憾” ,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了。D孟子用了三组排比,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解析:选 C C 项行王道的内容除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外,还要教化民众,使百姓懂礼仪。9孟子如何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问题?答:_答案:孟子以战争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梁惠王的执政与别国统治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暴政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从而巧妙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013 题。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
7、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古 之 人 所 以 大 过 人 者 ,无 他 焉 ,善 推 其 所 为 而 已 矣 。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
8、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惩罚B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人:一般人C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统治D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攀援解析:选 A A 项,刑:通“型” ,做榜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B B
9、项,均为指示代词“这样” 。A 项,均为兼词,前者相当于“之于” ,后者相当于“之乎” ;C 项,前者是 “欤”的通假,后者是动词,等待;D 项,前者是指示代词“这样” ,后者是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 ”和“为长者折枝”两个比喻,阐明了“不能”与“不为”的区别,目的是说明齐宣王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 。B孟子指出齐宣王的“大欲 ”实际就是想用武力称霸天下。C孟子用“缘木求鱼”这个比喻,从反面进行论证,说明了齐宣王如果坚持实行霸道,将会给齐国带来巨大的灾难。D孟子一向以雄辩著称,选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读后令人感到气势磅礴,锐不可当。解析:选 C C 项,孟子用“缘木求鱼”这个比喻,说明霸道不可能实现。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译文:_(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译文:_答案:(1)古代的贤明君主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没别的,只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2)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