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家的猫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我们家的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如何凭借教材特点,抓住重点,找准训练点,强化朗读练习,切实加强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这应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一、走向教材要动情。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说到底,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充分发挥“愿意学”和“知道如何学”的综合作用。那么在课伊始,就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精
2、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一上课,我就利用学生上网收集的一幅幅猫的生活图编辑成猫咪写真集 ,投影给学生们欣赏。屏幕上一只只活泼稚气、天真可爱的小猫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个个瞪大了惊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呀!” “哇” “好可爱” “太逗了,像小孩!”等赞美声。他们的爱猫之情油然而生。这时顺势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我们家的猫指的是谁家的猫?他家的猫是怎样的呢?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随老舍爷爷的文章去认识他家的猫上。这样引入课文,犹如一台戏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学生的情绪,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动情地走向教材,从而为整堂课
3、定下了基调一种爱猫的情结,贴近了与作者的情感。二、走进教材重感悟,理解“古怪”要到位。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 ”这种感悟过程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轨迹。在探究大花猫的性格特点时,在学生充分读书的情况下,提出了“读了,我知道了大花猫” “读了,我觉得大花猫”这两个富有弹性的句式要求学生回答。第一句式只是检查学生在感性的层面上对课文内容掌握的信息量,学生能否通过复述或转述来反馈他们的对句子、段落的了解,难度较低。后进生也能轻松作
4、答:“我读了我们家的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知道了大花猫很古怪。 ”;“我读了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这句话,知道大花猫很老实。 ”第二个句式只是衡量学生在悟性的层面上对课文内容是否读懂。通过学生“潜心会文” 、 “切己体察”等用心用情去感悟,独立思考,然后萌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归纳、提炼、阐发的形式来反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答道:“我读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觉得大花猫等老鼠时很专心,很有耐心,非常尽职。 ”有的补充道:“从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中看出大花猫决心很大,的确很尽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在讨论中得到补充和校正。这样使不同
5、层面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轻松作答,在自信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为了使学生对大花猫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必须把他们通过细读、感悟出的大花猫的点滴印象:古怪、老实、贪玩、尽职、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子、勇猛综合起来。我请他们把目光从课本移向卡片,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特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摆一摆。学生恍然大悟, “古怪”一词统率其余,而其余又是一一相对。从这种矛盾的性格: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既胆小又勇猛中体现出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样使学生比较透彻理解了“古怪”一词,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认知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概括的特点。这样的分析切合孩
6、子的心里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教学建议:这篇课文描述的猫是学生比较熟知的小动物,它小巧可爱。文章中的语言朴实,描写细致生动,内容浅显易懂,又充满生活情趣,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猫的古怪性格特点和淘气特征。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猫的特点,也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时可以采取“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品词析句;积累词句,课后拓展”教学思路。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生交流材料,为学课文做铺垫。2、自由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二、细读课文,品词析句。要求:再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三、积累词句,课后拓展。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四、学习生字词语。五、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