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兰亭集序.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37904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兰亭集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兰亭集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兰亭集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兰亭集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苍南县勤奋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兰亭集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兰亭集序 李小华教学目的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3、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程要求: 一、导入课文 1、欣赏兰亭集序书法。 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时人曾评其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从一个人的笔墨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才情和气质。王羲之的书法表现的都是一种魏晋的风度。2、魏晋的风度。真诚任性旷代风流。3

2、、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 ,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二、指明朗读第一节正音,齐读这一段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乐乐从何来?王实甫西厢记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说人生有四大乐事。良辰 请生答。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联系侍坐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一个美丽而美好的日子。适合放风筝,游玩,祈福。美景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

3、带左右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乐事 群贤毕集,少长咸集 落实“毕咸”流觞赋诗 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 与“诗“ ,“酒“ 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 ,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 “,各抒怀抱。 出示“ 流觞曲水“图片,伴白: 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

4、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请生翻译赋诗的情景句,落实字词。赏心 “仰俯“。 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 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当堂背诵。三、作业 预习疏通二三量段字词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导语“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5、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指名学生读,正音。质疑。1质疑点:“俯仰“ :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

6、短随化,“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 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 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2、梳理字词(见幻灯片)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悲“。 1、探讨: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郭沫若曾发起一场关于兰亭真伪的问题大讨论。他认为字体,文体都不是王羲之的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突然转为悲痛,是悲得太没道理了。对此你怎么看?这是一种乐极生悲的变化。请生举自身例子或历史人物说

7、明。比如汉武帝 曹操。悲从何来?而? (1)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而短暂(2)喜新厌旧,永不满足(3)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这种“悲“与上面的叙事有什么关系?这种悲哀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

8、,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引用:玩此文中段,因乐极生悲,感生死事大,见不可不随时行乐之意,乃旷达一流。或以右军非把生死看不破,为当时清谈误国者箴。看来文中原无此意,就文论文,不必深求。夫随时行乐,正是看破死生者也,乐极而悲,正见此会不可多得,乃文章反衬之法。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通篇着眼在“死生” 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吴楚材古文观止作为书序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四、小结全文: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