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作者曾巩简介二、写作背景: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庆历六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庆历七年,作者 29岁。三、关于墓志铭四、文言知识:1、通假字:则必铭而见之 (“见”通“现”)至于通材达识 (“材”通“才”)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畜”通“蓄”)2、古今异义: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今义:凭自己,不依靠别人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古义:以及。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
2、示另提一事于众人则能辨焉古义:一般人。今义:大伙,大家而世之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3、一词多义:一、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相同,一样,形容词)一欲褒扬其亲(专一,一心一意,形容词)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一,数词)六王毕,四海一(同意,动词)进、且敢进其所以然(进言,动词)而先生进之(提携,推举,动词)是进亦忧,退亦忧(出仕,晋升,动词)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超过,超出,动词)见、则必铭而见之(通“现”,动词)而善人喜于见传(被,动词)事不目见而耳闻(看见,动词)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名词)得、生者得致其严(能够,动词)则人情之所不得(符合,动词)暂得于己,
3、快然自足(得意,动词)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4、重点字词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作用、意义)茍其人之恶(如果、假如)生者得致其严(致,表达。严,尊敬)则足为后法(效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作用、意义)有意奸而外淑(善良)有名侈于实(过分,超出)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美,好)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本来,固然)而先生显之(表彰)5、词类活用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名词作动词,写文章)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生者得致其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宠荣) 五、基本解读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
4、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第一段:(起承部分)第一段,首先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 ,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第二段 这一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作者提出:“立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作者在本段总的
5、提出这个论点,然后再分说, “畜道德”和“能文章” 。最后总说: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二三段为“转”最后两段为“合” ,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第 1 段: 记叙写信的缘起,以及铭志的警世作用。第 2 段:近世铭志不能行世而传后之故第 3 段:强调“立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第 4、5 段:盛赞欧阳修的贤能和深谢欧阳
6、修赐铭之恩。六、领悟重点: 1、本文实为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但却用了相当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对此,我们应怎样理解?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俟“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后者强调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碑志和史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但千百年来,在一些作者手中,碑志成了一种应
7、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金。欧阳修写碑志力求不虚美,不溢恶,这与作者提倡“公与是”的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徇私滥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影响之深。总之,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铭文的幸运。 2、文章是怎样将对欧阳修的赞誉与庆幸自己祖先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本文一方面赞誉欧阳修,宣示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另一方面慨叹自家的荣幸,并推衍欧阳修的美德。 “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 ,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 “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 ,即感谢欧阳修的
8、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墓志铭的产生和演变的分析?作者关于墓志铭的产生和演变的分析,对我们认识这一重要文体颇有帮助。他认为要写出既公正又真实,能流传后世的墓志铭,必须富于道德修养,同时要“文章兼胜” ,二者缺一不可。这实际上表明了曾巩的文学观点,也为下文对欧阳修的赞美张本。八、 写作特色1.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是最重视作文章法的,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自成一家。本文从写信缘起议论志铭传世志铭的关键盛赞欧阳深谢欧阳,内容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2.“纡徐”和“简奥”是曾文的两大风格:纡徐:作为感谢信,开头并不言谢,而是迂回曲折,慢慢道来,由古及今,从虚到实,最后才道出赞美和深谢之意。“简奥”:言简而意深,语言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