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相 阁夜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重、难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利用 5 分钟时间,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一、知识链接杜甫(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歌艺术造诣为历代所推崇,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现
2、实主义的高峰,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今存其诗 1400 余首。蜀相是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篇,为杜甫游成都诸葛武侯祠时所作。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当年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 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阁夜这首诗是公元 766 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
3、,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1、培养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好习惯。1、理解文学常识;2、感受思想内涵;3、培养诗歌鉴赏能力。登岳阳楼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任务二】诵读感知,觅得诗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4、读出感情、韵味。诵读指导: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 一 X X 一 X X 一 X 和 X X 一 X X 一 X 一 X X。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阁夜是一首仄起式七律,合二二一二节拍;音长和音高,按“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宵、摇、樵、寥押“宵”韵,韵脚为i
5、ao,开口度渐大,又是平声韵,感情基调沉郁悲慨,宜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诵读。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登岳阳楼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 “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
6、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 这是全诗高潮所在。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第二课时【探究案】蜀相1、诗题为“蜀相” ,应重在写人,为何用一半笔墨写祠堂及其周围的景色?景物有什么特点?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阁夜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2.“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登岳阳楼1.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
7、 【训练案】目标三针对性训练咏 柳宋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问: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自主区】
8、【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知识点补充:高考考点诗歌“炼字”“炼 字 ”又 称 “炼 词 ”。 修 辞 方 法 之 一 。 即 根 据 内 容 和 意 境 的 需 要 , 精 心 挑 选 最 贴切 、 最 富 有 表 现 力 的 字 词 来 表 情 达 意 。 炼 字 的 目 的 在 于 以 最 恰 当 的 字 词 , 贴 切 生 动 地 表现 人 或 事 物 。据 说 宋 代 王 安 石 泊 船 瓜 州 中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的 “绿 ”, 初 作 “到 ”, 又 改为 “过 ”“入 ”“满 ”等 十 余 字 , 最 后 才 定 稿 。 古 人 作 诗 ,
9、常 常 “吟 安 一 个 字 , 捻 断 数茎 须 ”( 卢 延 让 苦 吟 )高 考 题 的 提 问 方 式 :1、 诗 中 的 某 个 词 用 得 好 不 好 ? 为 什 么 ? 或 某 字 历 来 为 人 称 道 , 你 认 为 它 好 在 哪 里 ?( 直 接 鉴 赏 关 键 词 ) 2、 诗 中 的 “诗 眼 ” “关 键 字 ”是 哪 一 个 ? 为 什 么 ? ( 找 出 关 键 词 并 鉴 赏 ) 3、 这 个 词 与 另 一 个 词 比 较 哪 个 更 好 ? 为 什 么 ? ( 比 较 鉴 赏 )“炼字”题答题步骤:1、 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2、 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3、 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或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