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7763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一)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阶段质量检测(一) 高考仿真检测(一)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 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几百年来,苏子提出的“诗中有画”这个观点,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我想大家读王维诗,一定像红楼梦里的香菱一样,分明是感到了一种画意,所以才会对苏东坡的见解产生共鸣,关键是对这种画意究竟该如何看待。莱辛曾说:“一幅诗的图画并不一定就可以转化为一幅物质的图画。诗人在把他的对象写得生动如在眼前,使我们意识到这对象比意识到他的语言文字还更清楚时,他所下的每一笔和许多笔的组合,都是具有画意的,

2、都是一幅图画。因为它能使我们产生逼真的幻觉,在程度上接近于物质的图画特别能产生的那种逼真的幻觉。 ”这是说,诗的语言有一种造型能力,能像画一样给人近似直观的印象。比如最典型的例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确有一种宛然在目的逼真感。但即便如此,也别忘了香菱的鉴赏经验:“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这“合上书一想”乃是调动记忆表象的过程,没有读者经验的参与,任何诗都只是一堆语词和概念,和绘画毫不相干。按克罗齐的说法, “凡是有艺术感的人,都会从一行诗句中,从诗人的一首小诗中既找到音乐性和图画,又找到雕刻力和建筑结构” 。如果说这一结论略显武断,那么我们可以将命题的外延缩小,说凡是有

3、一定美术修养的人都能从诗歌中读到画意。事实上,正像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说的, “我们看见什么,我们如何看见它,这是依影响我们的艺术而决定的” 。或者像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说的:“人们看见的总是他们所寻找的东西,而且这要求有一个长期的教育来克服天真的知觉,因为它与客体在视网膜上的反映毫无关系。 ”“诗中有画”从根本上说,乃是经受美术熏陶的读者用一种特定的欣赏方式(画家的认知框架)去读王维的结果 苏东坡并不是这种读者中最早的一位,更早还有殷璠,他已看到了王维“着壁成绘”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王维;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画面。如果读者习惯于从这种美术的角度

4、,从语言的造型能力去欣赏诗的话,那么就会像贺贻孙那样发现孟浩然“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 。浅见洋二论文征引的众多宋代诗评更表明,从曹植、陶渊明到杜甫诗都被看出画意,而且当然也可以分析其构图取景着色的特征。苏东坡不就读出了“少陵翰墨无形画”吗?朱子也曾称赞杜甫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 。只不过老杜不传画笔,无从捕风捉影;而王维兼擅丹青,遂予人以口实。其实身为画家的诗人,也有诗中无画的,比如顾况也是名画家,他的诗就缺乏造型的兴趣。对这种情形,我们将如何解释呢?看来,诗中有画无画并不取决于作者是否为画家,强调王维“诗中有画”及与绘画的关系,非但不能突出王维的独特性,某种程度上恰恰遮蔽了形成王维诗

5、风的更本质的东西。我发现当代最早的王维研究专家陈贻焮先生几乎不谈“诗中有画” ,他认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是“注意把握并描写客观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浑然一体的整个印象” 。另外,不属于汉字文化圈而对中国诗歌有良好感觉的斯蒂芬欧文教授,在盛唐诗里也只说大多数研究者“从其作品中发现了画家的眼光” ,而他本人对此未置一词,却着重分析了王维诗对某种真实性的追求不是从类型惯例中获得的普遍反应的真实性,而是直接感觉的真实性, “通过在诗中描写所见而不是诗人的观察活动,诗人将使得读者眼睛重复诗人眼睛的体验,从而直接分享其内心感受” 。两位专家的意见都很值得我们深思。(选自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 ,有删

6、改)1下列对作者关于“诗中有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王维的读者,苏东坡提出了 “诗中有画”这一观点,它引发了共鸣,并被公认为王维诗的艺术特征。B莱辛认为,诗人语言的造型能力能使人产生逼真的幻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有一种宛然在目的逼真感。C “诗中有画”是经受美术熏陶的读者用特定的欣赏方式去读诗歌所获得的认识,读者的美术修养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水平。D “诗中有画”不只是在读王维诗时会产生的感受,贺贻孙发现的“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 ,也是“诗中有画”的表现。解析:选 C “读者的美术修养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水平 ”说法有误,读者的美术修养是欣赏活动的一部分,作品的艺术水平是

7、客观存在的,不依读者的修养而改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看见什么”和“如何看见它 ”并不取决于该客体在视网膜上的反映,而是取决于影响我们的艺术和长期受到的教育。B用画家的认知框架去欣赏诗歌,可以看出画意,也可以分析诗句中构图取景着色的特征。这是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诗歌。C顾况是名画家,可他的诗就缺乏造型的兴趣,作者通过他与王维的对比来证明诗中是否有画并不取决于作者是否为画家。D王维诗歌对绘画性的追求,体现在他用画家的眼光描写自己所见到的事物,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直接分享其内心感受。解析:选 D “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直接分享其内心感受” ,这是诗歌对某种真实性的追求,而不是

8、对绘画性的追求。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和孟浩然的诗都有画意,而王维是因兼擅丹青而被人格外关注其诗与画的关系的。B注意把握并描写客观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浑然一体的整个印象,是王维山水诗真正的独特性所在。C “诗中有画”不能突出王维的独特性,不能代表王维山水诗的精髓,所以我们无须过分强调王维诗中的画意。D斯蒂芬欧文的分析表明,他更看重王维诗对真实性的追求,而对大多数研究者的既成定论未置可否。解析:选 B 陈贻焮的观点只是对王维诗风的一种解读,作者认为“值得我们深思” ,并非肯定这种观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9、,完成 47 题。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 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 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 ,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

10、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 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间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焕之友舒璘字元质,奉化人。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 ”(节选自宋史沈焕传 ,有删改)注 长贰:指官的正副职。言路:指言官。山陵:此指营造陵墓。 并缘:相互依附勾结。4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 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B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 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 立乎/ 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C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 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 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解析:选 A 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各选项。比较四个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后可以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于” ,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 B、 D;比较 A、C, “耻也”是

12、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耻”前停顿,排除 C,选择 A。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学是古代的大学。相传庠、序、瞽宗、辟廱均为古代大学。B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C三省指地方上的行政机关。D赠此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解析:选 C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职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沈焕为官尽职,受到举荐。这年干旱,沈焕被派到上虞、余姚两县救济,再没有流亡饿死的人;任婺源知县,得到三省的推荐,于是任舒州通判。B沈焕为人正

13、直,敢于直言。营造高宗陵墓时,臣子宴饮作乐,花费很多,他认为国家有大悲,不能如此,就上奏弹劾,终使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C沈焕人品高尚,不随便宽恕自己。他曾经说白天从妻子孩子那里观察,晚上从睡梦中卜测,只有两个方面都做到问心无愧,才可以谈到学问。D沈焕去世后获得殊荣,友人多有评价。他去世后被追赠直华文阁,赐谥号为端宪;丞相周必大高度评价他,舒璘则认为自己在师道尊严上不如沈焕。解析:选 B “终使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 ”分析有误。 “使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是沈焕移送文书给御史,要求明确说明丧事本意后想达到的目的,不是事实结果。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以所躬行者淑诸

14、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5 分)译文:_(2)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5 分)译文:_参考答案:(1)身体力行善待众人,早晚接见学生( 学习的人),勤奋不懈地教诲引导,长官副长官同僚忌恨他标新立异。(得分点:“淑” “学者 ”“孜孜”各 1 分,句意 2 分)(2)追想立身朝廷不能够推举贤能称扬良善,我愧对沈叔晦,益友有三人,沈叔晦没有对不起我。(得分点:“立朝 ”“愧”及“不予愧”句式各 1 分,句意 2 分)参考译文:沈焕,字叔晦,是定海人。考进太学,开始同临川陆九龄成为朋友,跟随他学习。乾道五年考中进士,授任余姚县尉、扬州教授。被

15、召为太学录,身体力行善待众人,早晚接见学生( 学习的人),勤奋不懈地教诲引导,长官副长官同僚忌恨他标新立异。适逢充任殿试考官,唱名那天在庭下按序站立,皇帝觉得他仪表堂堂,派宦官问他的姓名,众人越发忌恨他。有人劝他姑且钻营官职,因为道尚难推行,沈焕说:“道与职能够分成两个吗?”引用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言官认为是讥刺自己,要求贬黜他,在官才八十天,调任高邮军教授而离京。后来充任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营造高宗陵墓,百官休息处所供设帷帐酒饭的花费,供给很多,沈焕急切地对安抚使郑汝谐说:“国家有大悲事,而臣子宴饮作乐自由自在,安心吗?”郑汝谐嘱托沈焕分条上奏。充修奉官,移送文书给御史,

16、要求明确说明丧事本意,使得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草屋薄膳自然安适,用不着弹劾而使勒索绝迹。于是整治相互依附勾结做坏事的,索还任意收取的,支出费用顿时减少。这年天气干旱,常平使分别选属官救济,沈焕被派到上虞、余姚两县,再没有流亡饿死的人。改任婺源县知县,三省都向皇上写推荐书,于是通判舒州。闲居时虽然抱病,仍没有中断读书,挂念母亲年迈、担忧善良之辈沦落。沈焕去世,丞相周必大听到后说:“追想立身朝廷不能够推举贤能称扬良善,我愧对沈叔晦,益友有三人,沈叔晦没有对不起我。 ”沈焕人品高尚,而他的内心不安,不随便宽容自己,他曾经说白天从妻儿那里观察,晚上从睡梦中卜测,两方面都没有亏心事,才可以谈到学问。他

17、去世后被追赠直华文阁,特赐谥号为端宪。沈焕的朋友舒璘字元质,是奉化人。舒璘乐于教诲他人,他曾经说:“在师道尊严上,我不如沈叔晦,如果说启发后辈,那么我不敢太谦虚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清 平 乐张 炎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 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孤花 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注 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8词的上片是如何

18、描写兰花的?请简要分析。(5 分)答:_参考答案:上片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1 分)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此兰花和作者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2 分)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2 分)( 从正、侧面描写,对比联想等角度合理分析,亦可)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6 分)答:_参考答案: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2 分) 作者借对兰花的

19、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2 分) 又表露了作者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 (2 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论语为政 中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做过辩证的论述:“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 。(3)古人常用莲花来比喻君子不受环境影响的高洁品格。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表明自己喜爱莲的这一品格的两句是“_,_” 。参考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乙 选考题请

20、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25 分)卖 琴加拿大 费利克斯勒克莱尔 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 ”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

21、,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 ”“您想卖掉它?”“是的,先生。 ”“贵姓啊,您?”“于贝尔托马斯。 ”“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16 年了。 ”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 ”“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 ”“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 16 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 ”“我需要钱。 ”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 “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 ”他咬咬嘴唇。 “公众音乐会也

22、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 ”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 16 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迄今为止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

23、乐家。 ”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进行了演奏。 ”音乐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我演奏了回忆 ,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

24、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着:“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 汪的一声!”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老人接着说道:“有些情

25、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 ”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 16 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 ”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

26、凳上。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音乐家要把自己拉了 16 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主要目的是完璧归赵,他相信制琴师会好好保管它。B “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 是说音乐家在制琴坊听到制琴师的故事后,灵魂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改变了生活态度。C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表现了他不同的心态:第一次,主要是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第二次,珍爱而唯恐淋坏。D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

27、节我记不太清楚了” ,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E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 ”,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所有东西都十分喜爱、十分珍惜的心理。解析:A 项, “完璧归赵”只是一种推测,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D 项, “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错,制琴师记住了许多细节,是因为那是他唯一的演出,印象深。至于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 ,是讲与狗搏斗的过程,因为是夜晚,又慌急害怕,加上过去了多年,确实有记不住的地方。E 项, “所有东西 ”范围扩大。参考答案:答 C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D、E 不给分。(2)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

28、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 分)答:_解析:分析人物的形象,可以从人物对话入手。根据制琴师所说的“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可知,他曾录制过唱片,并且很受欢迎。根据托马斯所说的“我需要钱”及“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等,可知他有过辉煌的过去,此时他处境落魄,丢掉工作。听制琴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托马斯受到了启发,最后振作了起来。参考答案:他是一位穷困潦倒的音乐家。(2 分) 他曾辉煌无限,是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录制的唱片很受欢迎。(2 分) 后来因病不能拉琴,丢掉了工作,陷入痛苦之中,最后在制琴师的教导启发下,重新振作了起来

29、。(2 分)(3)小说三次提到制琴师的妈妈没能去听他演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如第一处,因为“一场可怕的暴雪” ,路没法走,可见环境的恶劣;而正因为这样, “我”才被狗咬了,可见妈妈没能去听演奏为下文作了铺垫。同样,第二处是演出成功之后,妈妈没有来,这突出了一种遗憾;第三处是与音乐家的辉煌形成对比,以此启发音乐家。参考答案:第一次:点明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被狗咬的情节作铺垫。第二次:使得演奏的成功、满心的激动与唯一的遗憾形成对比,突出遗憾之深。第三次:与音乐家的辉煌形成对比,目的在于启发音乐家改变生活态度。(

30、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4)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小说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答:_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题时,可从小说本身入手,从情节设置的需要、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小说主题的突出及作者的写作目的等方面入手,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情节设置的需要。制琴师的故事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促成音乐家转变生活态度的关键。突出人物形象的需要。制琴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量描写使其形象丰满。突出小说主题的需要。通过写制琴师的故事,表达了即使陷入困境也不能绝望,而要积极追求、热爱生活的主旨。写作意图的需要。音乐家虽是主

31、人公,但制琴师才是作者想要重点表现的人物,所以要浓墨重彩。(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答出三点给 8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 年 9 月 9 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两岁丧母,九岁逝父,在伯母的照料和家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长大。16 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3 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1851 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

32、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1855 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从 1852 年开始, 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 ,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而又孤独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到 1864 年,托尔斯泰的 20 多篇中、短篇小说,已经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 1864 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

33、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 19 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从 1873 年到 1877 年,托尔斯泰用 5 年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 1877 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

34、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从 1889 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 10 年,在 71 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认出玛丝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在作品中,孤独而内省的托尔斯泰将聂赫留朵夫塑造为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的形象。这是 19 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综观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

35、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1847 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 1859 年到 1862 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 20 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1861 年,托尔斯泰还担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他维护农民利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

36、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1868 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在 1879 年到 1882 年之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为实现平民化的夙愿,孤独的他曾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因为不幸患上肺炎,出走 10 天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37、1910 年,最后一次出走的托尔斯泰被送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墓地” 。百年来,墓冢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 ,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名字都见不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感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选自光明日报 ,作者韩显阳,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本文翔实地介绍了托尔斯泰在文学和思想上的辉煌成就及深远影响,清晰地勾勒了这位文学巨匠一生的轨迹,饱含对托尔斯泰的敬重爱戴。B托尔斯泰

38、一生都思考农民贫困的根源并力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亲自耕种,为农民盖房子,为农民的孩子办学校在这些努力都失败之后,他选择了皈依宗教。C1847 年,托尔斯泰从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退学回家,决定改变自己贵族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平民化的愿望,他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D 安娜卡列尼娜一开始只想讲述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最后却变成对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社会各阶层种种矛盾和痼疾的深度审视和剖析。E托尔斯泰晚年完成的复活 塑造了聂赫留朵夫这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是 19 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也是他自己最重要的作品。解析:B 项,亲自耕种和为农民盖房子是

39、在皈依宗教之后。C 项,平民化尝试发生在托尔斯泰人生的最后几年。E 项, 复活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参考答案:答 A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2)结合托尔斯泰一生的事迹和成就,分析他的“伟大而孤独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答:_解析:回答托尔斯泰“伟大而孤独”的具体体现,就要把握文章中对托尔斯泰的具体描写,可以从文学创作方面、作家的个性品格方面、他的实际生活方面思考。比如文学创作方面,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文学家,创作了很多不朽的作品;再如托尔斯泰的社会实践方面,他积极投身社会改革等。参考答案:文学创作方面。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有安娜卡列尼娜

40、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众多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史诗一样的作品。而从童年中的小主人公到复活中替自己阶级赎罪的聂赫留朵夫身上都找得到托尔斯泰自己孤独内心的投射。思想意识方面。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是深刻的思想者,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人生真谛,想寻求社会弊病的根源,但无论是社会科学、哲学还是宗教都没有给出他想要的答案,他感到迷茫,甚至忧郁。社会实践方面。他是真诚的实践者,想通过亲身实践找到社会改革的途径。但从庄园实验到平民化努力,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均以失败而告终。(每点 2 分)(3)文中引用罗曼 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有什么作用?(6 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