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多采用选择题考查。从考查角度来看,不同的能力要求所占的考查比重也不尽相同:仿用类相对较多,且都无一例外的和修辞结合在一起考查;变换类有三套卷涉及,分别考查了“下定义” 、 “重新描述一段文字” 、 “改写招聘启事” , 后面两道题的题型有所创新,是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变换,考查网络语言与应用文说明性语言、整句与散句之间的变换;选用类相对较少。综合性增强,也就是多个知识点综合考查,尤其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题目同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考查。 “修辞”从命题方式来看,在试卷上一般不会直接地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扩展语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等)” 、 “诗歌鉴
2、赏” 、 “现代文阅读” 、 “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从知识点设置上看,仿句题常将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作为侧重考查的修辞,其他修辞作为次要考查。“修辞方法”指的是“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实质上,修辞是一种同义语言比较,即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言(客体 )比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常规语言 (本体)表达要更形象、更具体、更易于感受。“常见的侈辞方法”,即所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大纲对此作出了十分明确的界定,规定考查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就明确了复习的重点。“正确运用常见
3、的修辞方法”,指能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的上述九种修辞方法自然生动地表达,重在考查运用。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修辞方法”指的是“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实质上,修辞是一种同义语言比较,即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言(客体) 比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常规语言(本体) 表达要更形象、更具体、更易于感受。“常见的侈辞方法”,即所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大纲对此作出了十分明确的界定,规定考查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4、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就明确了复习的重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指能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的上述九种修辞方法自然生动地表达,重在考查运用。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分解出以下五个能力考查点:能够对语言运用中的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纲所述九种 )进行辨识;能够对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进行理解;能够对语言运用修辞方法的恰当与否、优劣进行鉴别评价;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表达;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修辞效果进行鉴赏。一、选用句式(一)解题思路
5、熟悉各种句式,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这是正确解答选用句式的前提和基础。解答选用句式的思路是:1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选用能与上下文相通的句式。3解答选择题,要比较各个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要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例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
6、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 ,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A BC D结合本题看,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叙述张丹、张昊在比赛中受伤的事实;第二句也就是横线部分显然是写两人在挫折面前的表现;第三句是对他们这种顽强精神的揭示。因此答案为 C。第三步,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再次确认一下。【答案】C (二)答题技巧1结合具体句意理解。理解句意
7、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判明本语段是围绕什么进行表达或表述的,中心是什么,主体是什么,有何表达方式。由此判断采用从一而贯的句式,或者选用能够准确表达这个中心以及强调重心、情感、语气等的句式。2结合具体语境确认。句式的选择总是为了使表达规范、语意明确,因此必须考虑语意和表达的需要,要特别注意试题所提供的语境。3结合主体语序调整。倘若一个句子附加成分太长,就容易遮蔽句子的主干,影响语言表达的清晰,这就需要对语序作出调整,直到表达清晰为止。例 2、选择恰当的句式,按要求重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植物学家和园艺师们共同努力。昙花的开放时间可以延长。生长激素和新的栽培技术得到普遍
8、应用。(1)强调“科技人员的努力”:_(2)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_ 组,是一组。这样分析之后,结合主体语序调整,答案便清楚了。【答案】(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同生长激素和新的栽培技术的普遍运用固然可以使昙花的开放时间延长,但是这离不开植物学家和园艺师们的共同努力。(2)诚然,植物学家和园艺师们的共同努力使昙花的开放时间得以延长,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生长激素和新的栽培技术的普遍运用。【方法点睛】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更加规范、准确或生动,从汉语的表达上来说,不同的句式可以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但不同的句式之间往往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如上下文的连贯,内容的准确性,文
9、章的感染力,表达的清晰等。句式的选用往往就是对这些细微区别的考查。1话题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例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_,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_,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连贯的基本要求,还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性,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同时还要注意特定的情境氛围。一般来说,说话或行文总有特定的语境,而特定语境中往往还有特定的氛围。还要特别关注那些能够显示句
10、间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答案】D2词语照应。词语的照应和暗示是选用句式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关键词语关系和句意的分析,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照应的内容。例 2:下列各项中,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答案】C3氛围一致。选用句式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情调,或明丽蓬勃,或冷落
11、萧条,或闲适畅快,或悲凄伤感对于景物描写的语段,要分析语境因素: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分远、近、动、静,色彩有亮丽、暗淡之别,气氛有热情、凄凉的区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有褒有贬。所有这些在语段中都应保持和谐一致。例 3: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00 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_。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A在干燥的沙漠长出几棵小草,它们用自己
12、的身躯点缀着沙漠,给沙漠带来宝贵的生机 B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 C苍茫的大漠,宽广而静美,在五千年的晴空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D感觉自己置身于波光粼粼的大海,沙子自觉而乖巧地排成鱼鳞状,润泽而光滑 【解析】选用句式,不仅要结构严谨,还要使文段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同其中的景象高度一致,才能让文脉贯通,语意畅达。我们应先从整体上揣摩文本的情感基调,然后找出与其情感最吻合的物象或景致。通读上文,文段描写了大西北特有的景致, “空山绝谷” “阴凉”“茫然”等词语,尽显荒凉、沉寂、没有生气、人迹罕至的情调。A 项中的“小草” “点缀”等给人绿色和生机;C 项中的 “晴空” “耀眼
13、的光芒”都呈现出明亮而温暖的色调;D 项惟妙惟肖地描写沙子,沙子变成一群可爱的生灵,流露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这些显然与文段的格调不一。而 B 项中的“ 铁色戈壁” “空旷宁寂” “四顾无援”等就与文段的情感氛围融合统一了。【答案】 B4语气语调。句式的不同,会使句子的语气相应地发生变化,也会使语调的重点发生转移。选用句式题有时并不是单独地就某一考点进行考查,而是进行综合性的考查,所以应注意多方面地思考、分析。 例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
14、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答案】A【答题建模】1答题要领句式也就是句子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变式句和“把”字句等。就句式而言,本无孰优孰劣之分,只有恰当不恰当之别。 “选用句式”就是根据表意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轻重的不同等)或行文的需要( 如不同表达方式的需要、语境的需要等 )而选择最为恰当的句式来表达意思。句式选用的目的就是使表达更加流畅而富有表现力,为的是达
15、到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2答题步骤 (1)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意思。(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给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种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选用能与上下文相通的句式。(3)解答选择题,要比较各个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要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二、句式变换解题步骤:先熟悉各种句式变换的方式,掌握各种句式相互变换时的特点,然后依照下列步骤答题:1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分句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等。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
16、,同时必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例如:将下面的 3 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 35 个字) 。(3 分)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答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方法点睛】1长句变短句四步法 (1)提取句子主干。把长句的基本结构( 主、谓、宾)抽出来独立成句。例 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在歌德遗留下的一部分手稿中,人们
17、发现了这本记载着这位一生爱自然、爱真理的漂泊者,靠着自学和个人奋斗而成为一代思想巨子的传奇式人物那些“充满于每日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的、并不十分厚的集子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提取主干句: 人们在歌德遗留下的一部分手稿中发现了这本集子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2)剥离修饰、限制成分,使其独自成句。剥离的原则是:由大到小,先看有几层修饰、限制成分;其次找到每一层的动词谓语和对应的主语,然后形成独立的中(短) 句。如上题的修饰成分可按时间顺序排列组合,这个长句就可变为下列五个短句:歌德是一位一生爱自然、爱真理的漂泊者。他靠着自学和个人奋斗而成为一代思想巨子。他是一个传奇式人物。这本集子记
18、载着那些“充满于每日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 。它并不十分厚。(3)整合信息,调整句序,合理表达。即合理安排各内容要点的表达顺序,使语意连贯,为表达需要,可适当补充必要的关联词或指示代词。如上题在组织答案时,第二次叙述“歌德” “这本集子”时就应添加指示代词“他(它) ”,以使语意更简洁、连贯。所以上题的答案是:歌德是一位一生爱自然、爱真理的漂泊者。他靠着自学和个人奋斗而成为一代思想巨子。他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人们在他遗留下的一部分手稿中发现了这本记载着那些“充满于每日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这本集子并不十分厚。注意:调整句序要讲究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如果
19、修饰限制成分是由并列短语组成,因无先后主次之分,可依原长句的顺序安排。如果改成的短句间存在着时空或事理上的关系,那么就应按时空或事理顺序调整短句间的关系。(4)检查信息是否有遗漏,是否改变了句子原意,各短句是否有语病,是否合乎题目要求。2短句变长句主干枝叶法 短句变长句一定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保证变换后的句子是一个单句。弄清该系列短句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可做长句主干的一个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将其他短句改作该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并按一定的语法或语意的关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一定要注意变后的句子是一个单句,切不可成为复句甚至句群。给某个概念作解说或下定义也可用这种方法。例 2: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
20、,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 。(不超过 35 字)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3整句与散句的变换整句指的是句子结构相对整齐、一致的一组句子,多为排比句、对偶句、对比句;散句指的是结构比较自由、错落有致的一组句子,主要
21、是非排比句、非对偶句以及长短句交错的句子。整句和散句变换的关键主要落实在重复性用词上。整句变为散句,应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语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散句变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其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对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进行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例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解析】排比句即是一种整句,它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结构一致的句子组成。从原句可以提取出重复性的“常成为”之类的词语,由此可以确定各句的
22、句式为“常成为” 。这样,将句子中的四种人的四种灵感情况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即可。【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成为霎时的喜悦。【答题建模】1答题要领(1)明确各类句式特点,掌握句式变换方法。明确各类句式的特点是句式变换的基础。(2)不能改变句子原意,这是进行句式变换必须遵循的原则。句式变换是“同义句”的变换,只是句子形式的变换。必要时需增删或变动个别文字,但不应影响对句子原意的准确表达。有些句子,语序、结构变化可引起句意的改变,不属于句式变换。2答题步骤(1)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
23、原句的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变换句式打下基础。(3)依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三、仿用句式(一)解题思路1定“型” 。即确定试题在句子结构、表达形式、修辞方法等要求上有哪些明示或暗示,仿句须与之保持一致。2定“类” 。即分析考查要求。试题要求展开联想还是想象,要求运用哪种联想或想象。3定“神” 。即仿句在语境、思想、感情、风格、贯通等内容方面要与原句协调。4定“心” 。即根据材料,确定仿句表达的中心意思。答案要做到有诗意、有新意、有深意和有情意。例如:请仿照画“_”部分的表述
24、,在横线上将语段补写完整。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青松不惧风雪,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刚毅;_ ,_ ;_ ,_ 。【答案】稻谷低垂着头,是在告诉我们处世要谦让虚心;绳索锯断木头,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雄鹰翱翔天空,是在告诉我们眼界要阔大高远。(二) 答题技巧1仿写题往往与修辞考查连在一起,极具文学色彩和文化色彩。仿写的审题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里是最重要的。审题不仅要审题干及例句里的显性要求,更要审出隐性要求。隐性要求指例句中的结构关系及感情基调等。2做仿写题时要用相近或相似联想打开思路、搭好架子。例句中给的事物是“雨” ,就要联想到“风” “云”
25、“雷” “电” 等。大致架子搭好后,接下来就是在框架内发挥联想、想象,填充内容,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例如: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垂 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什么是感恩!【答案】示例一: 示例二:礁 石 种 子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鲜花的绚烂没有沙粒的平和 没有虬枝的沧桑却以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 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什么是坚守! 什么是执著!【方法点睛】仿写类试题作为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重要题型,总让许多考生头痛不已。其实,只要弄清原句特点,把握五个一致,不愁拿不到高分。以下题为例,谈谈仿写技巧。例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
26、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1话题一致。即明确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如该题要求自选话题,既可以是原话题,也可以是新的自选话题。如本题要另选话题,可以选“宽容” “坚强”等。2主旨一致。即理解原句含意,特别是隐含之意。如该题意在从正面强调话题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哲理性和启发性。如本题的第二句必须是所选话题的“作用” 。3句式一致。仿写的句子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形式上具有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
27、、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注意句子结构形式要与之高度一致。如该题的句式是:“是中的,使者了” 。【答题建模】1答题要领(1)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用途,对易混修辞手法能切实理解、清晰区辨、准确把握;切忌只追求修辞的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合理性。(2)审清被仿句句式特点,做到仿写句和被仿句保持一致。(3)分辨被仿句修辞特点,做到仿写句修辞手法和被仿句保持一致。(4)把握要求仿写的话题,做到仿写句不脱离话题范围。(5)依据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2答题步骤一审:审主旨内容。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根据例句,审清仿句的内容主旨,做到内容一致。审句式结
28、构。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及成分与例句相一致。审修辞格式。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常用的九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九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问、夸张、反复。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不超过 60 字)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
29、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这道题需要审的有:审主旨内容:“时间” 。审句式结构:复句。审修辞格式:比喻。二定: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 )。例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 “时间”开头,主语加以限定,则确定的对象为喻体。可确定的对象有:清风、细雨;清泉、流水;良药、利刃三仿:遣词仿写。根据审题信息,例句的内容是描写书籍的作用,而仿句的内容是要描述时间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相通这一特点,仿写出的语句有: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清泉能洗涤污垢,流水能冲走痛苦的回忆;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四连:连贯语句。根据句式一致的要求,把以上内容连贯成与原文主旨一致的几句话。仿写出的语
30、句有:时间好比一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时间好比一池清泉,它能帮助我们洗涤心灵上的尘垢;时间如同一股流水,它能协助我们冲淡心灵上痛苦的回忆;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帮助我们减轻心灵上的伤痛;时间如同一把利刃,它能协助我们切除思想上的毒瘤五验:检查验证。 审视所仿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下面几个仿句是从学生答案中抽出来的,请看它们是否得当:时间好比黄金,它能引导我们懂得珍惜生命。时间好比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时间好比太阳,它能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温
31、暖和光芒。上述句子在内容上、句式上、修辞上都符合题目要求,但是,这些句子有语病,比喻不当,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即不符合比喻句的特点。由此可见,答完题后,最后的验证也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在考试中,如果能做到审题、解题、验证三者相结合,那么“句式仿写”这种题的解答就能万无一失了。四、修辞修辞的范围很广,从广义看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旨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狭义看则专指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表达方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修辞”条目规定了考生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方式,它们是:考点一:比喻【要点解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
32、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方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比喻的种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语,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是
33、”“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联结。例如: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徐志摩再剖)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
34、不是比喻句:同类比较: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列举: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考点二:比拟【要点解说】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比拟的种类:拟人: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
35、从文遥夜)拟物: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甲物)当彼物(乙物)来描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运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性情相悖。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星星的特征。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
36、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比拟和比喻的异同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其不同点在于: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即“比方”), 即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
37、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考点三:借代【要点解说】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与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人或事物。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专名代泛称。例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
38、题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符合“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指代反面人物。借代不当常表现为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不明确。借代和借喻
39、的异同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但是也有不同之处: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而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而借喻的作用是“比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是“代而不喻”,没有可比物,不能改为比喻;借喻是“喻中有代”,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改为明喻或暗喻。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考点四:夸张【要点解说
40、】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故意言过其实,对原有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要求使用时合乎情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
41、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平原上整天都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人们就在这大风中刨地耕地”风既然那么大,人们怎么还能刨地种田?自相矛盾。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比喻、比拟和夸张的区别因为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
42、,所以,二者的区别主要看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如果有夸张的成分,尽管使用了比喻或者比拟的修辞格,也应当归于夸张。考点五:对偶【要点解说】将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意义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似、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放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严格的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互相对应的词性一致、平仄协调、实虚相对。现代诗文中对偶运用相当宽松,只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声韵大体协调就可以了。对偶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田园居)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
43、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
44、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对偶与排比在结构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对偶项只能是两个,排比句却至少有三个;第二,对偶在字句上的要求比排比严格;第三,对偶的目的是使上下联互相映衬或补充,排比的目的是要加强语气。现代人写的对偶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个别时候还会差一个字),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三种:如果上下句意思相近,是从两个角度说明同一个内容,前后互补,就是“正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45、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互相映衬,以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质,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上下句之间包含因果、承接、条件之类的关系,就是“串对”。例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考点六:排比【要点解说】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
46、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排比的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分四类: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复句排比。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
47、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使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排比和反复的运用,都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失之于滥。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这句中几个词语意义相同,生硬地排列,显得重复,无病呻吟。排比与对偶的区别排比必须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
48、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考点七:反复(重现)【要点解说】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这种住辞方法叫反复。例如: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等待着,等待着,把一个前方战士的崇敬,献给你。四次反复使用“等待着”,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悲痛之情。反复的种类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层递、排比、反复的区别从语言单位的数量看,层递、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才能构成这两种修辞方式,而反复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