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涎腺疾病_3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75056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涎腺疾病_3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涎腺疾病_3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涎腺疾病_3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涎腺疾病_3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涎腺疾病_3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涎腺常见疾病 Salivary gland disease,南方医院 口腔科 李少萍,概述,涎腺炎症(化脓性、特异性、病毒性) 涎石症 舍格伦综合征 涎腺粘液囊肿 涎腺肿瘤 涎腺良性肿瘤 涎腺恶性肿瘤,涎腺的解剖生理,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位于口咽、咽部、鼻腔和上颌窦粘膜的小涎腺(腭腺、唇腺、磨牙后腺、颊腺) 涎腺的腺泡 浆液性腺泡 粘液性腺泡 浆液粘液混合性腺泡,涎腺的解剖生理,唾液的作用:消化、吞咽、溶媒、润滑、冲洗、中和、稀释和缓冲、杀菌和抗菌、粘附和固位作用等 分泌量:正常人24小时涎腺分泌的总量是10001500ml,其中90%是腮腺和颌下腺分泌的,5%是舌下腺分泌的,5%

2、是小涎腺分泌的,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Acute pyogenic parotitis,病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严重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和腹部大手术 腮腺区损伤 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 颌面部的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下颌骨骨髓炎,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次是链球菌, 肺炎双球菌、奋森螺旋体少见。,临床表现,常为单侧受累 多发生于成年人,特别是体弱病员 炎症早期,症状较轻,腮腺区轻度疼痛,肿大,压痛;导管轻度红肿,疼痛 炎症进一步发展,则进入化脓,腺组织坏死或坏疽期: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临床表现,再进一步发展: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伴发蜂窝织

3、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导管红肿,有脓液溢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T升高,40以上,WBC,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波及咀嚼肌时,并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散在的多发性脓肿,分散在小叶内,鉴别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发生于儿童,多有接触传染史;常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发生;一般一次感染可终身免疫;查导管口无红肿,无脓液溢出,分泌液清亮;WBC正常,分类淋巴细胞,尿淀粉酶 咬肌间隙感染:主要见于牙源性感染,如冠周炎,尖周炎,故有牙痛史,肿胀中心在下颌角部,张口受限明显,查导管口无红肿,分泌液清亮。,治疗,支持疗法 提高机体抵抗力 全身应用抗生素 局部理疗,保持口腔卫生 进酸性食物 脓肿形

4、成切开引流,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Chronic pyogenic parotitis,包括: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病因,腮腺先天性结构异常 免疫缺陷 导管排泄功能紊乱,如涎石,异物或瘢痕挛缩导管狭窄或阻塞,唾液流出受阻逆行性感染,引起腮腺炎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转变成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原菌,常见的是绿色链球菌与肺炎双球菌,临床表现,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在双侧腮腺 有反复疼痛,肿胀不适病史,间歇期无症状 患者可有持续性轻微疼痛,不适,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口臭,晨起床觉腮腺

5、区胀痛,从导管口流出咸味液体后,胀痛减轻或消失,临床表现,涎腺导管有结石、狭窄时,出现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是酸性食物)加剧腮腺区的疼痛与肿大,停食后症状又逐渐消失 检查:腮腺稍肿大,中等硬度,轻微压痛,导管口轻微红肿 一般无全身症状,X线,腮腺造影: 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 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形成腊肠样改变 腺泡破坏,脓腔形成 平片:导管涎石,鉴别诊断,流行性腮腺炎 良性腮腺肥大 腮腺区肿瘤与瘤样病变 舍格伦综合症继发感染,治疗,局部理疗 抗生素局部导管冲洗 全身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 导管扩大术 涎石摘除术 放疗(3040Gy),颌下腺炎 Inflammatio

6、n of submaxillary gland,特点:常与涎石并发 颌下腺炎多为慢性过程,急性颌下腺炎较少见,病因,导管阻塞和狭窄 手术或损伤颌下腺导管或邻近组织形成瘢痕挛缩导管狭窄或阻塞,导致逆行性感染 异物(骨片、鱼刺、牙刷毛、竹签、麦芒及牙垢等)进入导管造成导管损伤,引起炎症 涎石的阻塞发生颌下腺炎是最常见的原因,慢性颌下腺炎,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病史 自觉颌下区不适或轻度疼痛,导管口有带咸味的分泌物流出,挤压颌下腺能压出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 导管有阻塞时,症状加重,并在进食时腺体肿大明显,受累的颌下腺剧烈疼痛,食后肿大及疼痛减轻 长期病变后,纤维组织形成,腺实质萎缩,腺功能降低,阻塞症状

7、大为减轻,慢性颌下腺炎,查体:导管轻度红肿,挤压颌下腺可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 颌下腺肿大,有压痛,质稍硬 口底部导管内触及涎石或呈条索状 X线检查:咬合片:显示导管涎石 颌下腺碘油造影,导管外形不整齐扩张与缩窄等,急性颌下腺炎,颌下三角区肿胀、疼痛、压痛,边界不清,表面皮肤红肿 口底舌下肉阜也肿胀 颌下腺导管红肿,有脓性液自导管流出 全身反应,T,WBC,中性WBC 并发症:颌下间隙蜂窝织炎,鉴别诊断,慢性颌下淋巴结炎:有反复肿大病史,淋巴结位置较表浅,双合诊不能触及到颌下腺肿大,导管口正常,没有进食时肿胀疼痛现象 颌下区肿瘤: 来自颌下腺的肿瘤, 来自舌下腺肿瘤 急性牙源性颌下区蜂窝织

8、炎 流行性颌下腺炎:与流腮相同,治疗,急性颌下腺炎与一般急性炎症处理相同 慢性颌下腺炎 消除病因:摘除涎石,扩大导管 理疗 颌下腺摘除术,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特点: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粘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不清,分类,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病变仅限于外分泌腺本身; 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病变于外分泌腺,同时,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 主要症状:眼干,口干,涎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症; 口腔科:口干,严重者言语咀嚼及吞咽困难。查见:口腔粘膜

9、干燥,口底唾液池消失,唇粘膜发红;腮腺呈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也可伴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肿大;,临床表现,眼科:眼干、异物感,摩擦感或烧灼感,畏光、疼痛、视物疲劳;干燥性角膜炎;泪腺肿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 约10%患者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等。,辅助检查,施墨试验检测泪腺分泌功能; 玫瑰红染色检查角膜病变; 唾液流量测定; 涎腺功能的测定; 涎腺造影: 活检:唇腺 血沉,球蛋白,血清IgG,类风湿性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SS-B抗体;,治疗,目前没有很有效的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口腔科:人工唾液润湿口腔;保持口腔卫生;急性炎症时,使用抗生素,配合中药治疗; 眼科:缓

10、解眼干症状,用0.5%甲基纤维素滴眼;预防角、结膜炎:0.25%氯霉素眼水,四环素眼膏; 泪腺严重肿大者,考虑手术。,涎腺粘液囊肿,最常见的涎腺瘤样病变。 包括: 一般的粘液囊肿(小唾液腺粘液囊肿) 舌下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分类,外渗性粘液囊肿 较多发,占80%以上。一般由外伤引起。组织学特点:粘液性肉芽肿或充满粘液的假囊,囊壁无上皮衬里。 潴留性囊肿 少见,主要由于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所致,如小的涎石、分泌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组织学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的粘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临床表现 (粘液囊肿),部位:下唇及舌尖腹侧。 特点: 表浅,位于粘膜下,半透明、浅兰色小泡。 质软,有弹性

11、,破裂后流出蛋清样液体,囊肿消失;破裂处愈合,囊肿再次形成。 反复破损后不再有囊肿的特点,而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囊肿的透明性减低。,舌下腺囊肿,单纯型:占多数。位于舌下区,呈浅紫兰色,质软,有波动感。较大囊肿可将舌抬起,形似“重舌”。破裂,囊肿可暂时消失,但很快能复原。 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位于颌下区,质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肿物可稍有增大。 哑铃型:即混合型,舌下区及颌下区均可见肿物。,鉴别诊断,口底皮样囊肿 位于口底正中,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表面粘膜及囊壁厚,囊腔内含半固体状皮脂样分泌物。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感,可有压迫性凹陷。 颌下区囊性水瘤 常见于婴幼儿,

12、穿刺:囊腔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黄清亮,涂片镜检:见淋巴细胞。 口底血管畸形 颇似舌下腺囊肿,但无肿块破裂后消退史,穿刺可抽出血液。,治疗,小唾液腺粘液囊肿 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0%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后再将碘酊吸出。主要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手术切除。 舌下腺囊肿 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可先作简单的袋形缝合术,等以后再行舌下腺切除术。,涎腺肿瘤,肿瘤是涎腺组织的常见疾病。 绝大多数是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较少见。 涎腺肿瘤类型复杂,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不相同。 良性肿瘤占75%,以多形性腺瘤及沃辛瘤最常见。,多

13、形性腺瘤 (又称混合瘤),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良性肿瘤。包膜常不完整,手术不彻底,易复发。部分可恶变。 最常见于腮腺,其次是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小涎腺以腭部最常见。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50岁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多形性腺瘤 (又称混合瘤),肿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 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诊呈结节状,一般可活动; 可恶变:肿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可考虑恶变的可能。,治疗,手术切除。 注意: 不能做剜除术,应在肿瘤包膜外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时应保留面神经,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应包括颌下腺一并切除。,沃辛瘤 (又称腺淋

14、巴瘤),男性多见,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常有吸烟史,发病可能和与吸烟有关; 肿块有时大时小的消长史; 部位:多位于腮腺后下极; 扪诊: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软,有时有囊性感; 多发性:双侧肿瘤或单侧多发。,治疗,手术切除。 注意: 由于肿瘤常位于腮腺后下极,可考虑作连同肿瘤以及周围组织0.5cm以上正常腮腺切除的区域性切除术。可保留腮腺导管及大部分腮腺的功能。 术中应切除腮腺后下极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以免出现新的肿瘤。,涎腺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25%; 常见的肿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高分化或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中,粘液细胞占50%以上,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中

15、间细胞不多; 低分化或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粘液细胞不足10%,中间细胞或表皮样细胞形成实性团片,瘤细胞间变明显; 中分化或中度恶化粘液表皮样癌,粘液细胞多于10%,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较多。,临床表现,女性多于男性;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好发年龄为2049岁,40岁为发瘤高峰; 发生在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颊部磨牙后腺; 颌骨中心性癌中,粘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2),低分化者,属高度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且可出现血行性转移。术后易复发。 高分化者,属低度恶性肿瘤。呈无痛性包块,生长缓慢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呈结

16、节状。肿瘤侵犯面神经可出现面瘫症状。术后可复发。颈部转移率较低,血行性转移率罕见。,治疗,手术为主, 高分化者应尽量保留面神经,可仅做局部扩大切除; 低分化者,则在局部行根治性切除,同时还应给予术后放疗,全身预防性化疗及免疫,以提高远期疗效。 预后较好。,腺样囊性癌,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腺样、管状及实性型,前者分化较好,后者较差。 部位:以小涎腺多于大涎腺。主要在腭部小涎腺及腮腺,其次是颌下腺。发生在舌下腺的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 年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数在中年人。,特征,具有局部侵袭性强的生长特点。绝大多数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易沿神经鞘膜及组织间隙扩散。 具有远处转移的特征。血行转移,主要转移部位肺,且常为多灶性。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且多数在较晚期病例。,治疗,手术切除:应有足够广泛手术切除缘;术中宜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围是否正常。 术后常需配合放疗,以提高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利于防止远处转移。 术后可选用化疗,以预防血行性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