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与表达(二十九)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 300 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 800 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 100 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 ”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
2、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2001 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 ”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 750 年至 800 年,这个地区发生了 7 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从公元 9 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
3、峰 )开始,一场持续 100 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 100 多年中,公元 810 年、860 年和 910 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 9 年、3 年和6 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性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 100 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 810 年、860 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 910 年的
4、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唯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选自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 ,略有改动)1.下面对第 1 段中“不可思议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繁华的城市。B玛雅人的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C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至今不明。D古典玛雅文明达到了顶峰之后,迅速崩溃。2.下列说法,不属于“干旱导致玛雅文明
5、衰落”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A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B810 年、860 年和 910 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其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C玛雅人的农业和城市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D过度繁衍的人口使玛雅人生存的环境难以承载。3.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有 关 玛 雅 文 明 衰 落 原 因 的 假 说 很 多 , 总 的 来 说 , 不 外 乎 “天 灾 ”和 “人 祸 ”两 类 说 法 。B里查德森吉尔最早提出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2001 年,霍德
6、尔等人找到的证据支持了这一假说。C玛雅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一直在影响玛雅文明的发展,恶劣的气候环境促使玛雅文明走向衰落,以至崩溃。D玛雅文明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说基本成为定论。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
7、,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曰:“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
8、钟山。(节选自明史二十三)注:伊、吕:伊尹、吕望(姜子牙)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 家:安家B、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 隐:疾苦C、学未成,请俟异日 俟:等待D、命爵辄辞,终成其高 成:成功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陈遇受到尊敬的一组是( )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 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 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遇沉稳专一,博览群书,喜欢用周易卜筮,在元朝时就曾做过温州府学的教
9、官。B、太祖曾多次授予陈遇要职,但均被陈遇婉拒。陈遇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C、 陈遇遇事冷静睿智,西域进献良马,他即以汉朝旧事为例加以规劝;朝中大臣有过失被皇上责问,陈遇极力替他们开解,那些大臣大多能够得到保全。D、陈遇多年以来一直陪侍在太祖周围,多有建树,深受皇上器重,朝臣们的爱戴,就连太监们都多次到府上拜望。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5 分)、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11 分)行舟 李益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
10、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扬子 , 天晴共上望乡楼。注释:信:任凭。扬子:古代将今仪征、扬州一段的长江叫扬子江。近代也称长江为扬子江。8此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 分)9简析本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共 6 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连峰去天不盈尺, 。 (李白蜀道难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 ,申之孝悌之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三、小说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晚
11、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
12、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 X 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
13、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
14、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骂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
15、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
16、偷光了!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但过了一会,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 “我鬼迷心窍了, ”他嘟囔了一句, “真是鬼迷心窍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选自俄罗斯文艺2009 年第 2 期,有删改).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
17、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B “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6 分).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6 分).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
18、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8 分)第 卷 表 达 题四 、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 20 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B黛 玉 将 手 一 摔 道 : “谁 和 你 拉 拉 扯 扯 的 ! 一 天 大 似 一 天 , 还 这 么 涎 皮 赖 脸 的 , 连 个理 也 不 知 道 C在奶奶的娇惯下,这个孩子缺乏教养,我行我素,真是少不更事。 D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食。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21 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
19、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B.电影祝福增加了祥林嫂拿刀怒砍门槛的情节,我认为不妥的原因是因为它不符合祥林嫂的性格。C. 蜀道难这首诗对小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中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D.我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了 1000 多名同学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资助对象。14把下列句子整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写序号) (4 分)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他执著地追寻着“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20、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15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以下是宛风和李老师的通话记录,请你从得体的角度修改不合适或遗漏的用语,找出三处,不重复纠正。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5 分)宛风:李老师,你好!我是宛风。李老师:噢,宛风啊。宛风: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你,你看行吗?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老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在哪儿等我们呢?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 3 点到我办公室吧。宛风: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你。李老师:好的,再见。修改: 16请从下列文学大师中任选一位,陈述你喜欢他的两条理由。要求表达简明通顺,不
21、超过 60 字。 (5 分) 曹雪芹 鲁迅我喜欢 。 , 五、作文题17.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 分)世界上最著名的杂志之一生活的办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丰富充实着你的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请以“去看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在横线内填入一具体的词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悟。立意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 700 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