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王欣平,定义:主要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损害,毛细血管肿胀变形,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起视网膜渗漏,发生黄斑水肿,使视力受损;如果不加以治疗阻止,继之新生血管形成,引发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经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丹麦等2060岁有工作能力的成人糖网病是导致失明的第一疾病 美国: 患糖尿病15年以上1型 糖网病发生率63%,其中20%失明2型 75%视力降至不能工作,其中一半病人为法律盲人,中国,近20年,经济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致盲的主要原因已由过去的传染性眼疾(沙眼),转变为以 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
2、主要致盲原因,我国的DR 发生情况,全国糖尿病调查(2003 年)显示: 我国住院患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为34.3% 糖尿病双目失明1.1% DM治疗的水平提高,人口寿命 DR致盲 .,重视不足!,30%50% 的糖尿病病人从来不做眼科检查 30%已有视网膜病变 每年定期作眼科检查的人,不足10%,患糖尿病的病程,中国:510年 10%15年 50%25年 8090%,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出血、水肿、渗出、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损害视力,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基本病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 周细胞的选择性减少甚至消失 细胞移行、增生 新生血管形成 出血、渗出、膜增殖、牵拉性视网
3、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分期( ),前三期称为单纯型:期 有为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期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期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糖尿病视网膜分期( ),后三期称为增生期: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发视网膜脱离,糖网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超过15年发现时间,不是患病时间血糖控制不好同时伴有高血压已经出现糖尿病性肾脏并发症 高血脂,临床症状,早期: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糖网病是导致失明的无形杀手!晚期:严重视力下降 (出现视网膜大片出血、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水肿)
4、,眼底表现-有特征性,微血管瘤 出血斑 渗出 视网膜静脉扩张、动脉变细、小血管闭塞 新生血管 玻璃体积血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检查手段,眼底镜:简便易行眼底照相:客观记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更清楚、更敏锐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手术指征,浓重VH 看不清眼底 累及黄斑的TRD 伴有裂孔的TRD 进行性纤维血管性增殖 虹膜红变VH影响光凝治疗 血影细胞青光眼 浓厚黄斑前出血 由于黄斑前玻璃体收缩引起的ME,预防更重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定期检查眼底(彩照、造影) 早发现、早治疗 是患者在有生之年,保持有用的生活视力的唯一有效的预防办法!,一经发现糖尿病,眼科散瞳查眼底 无眼底病变:每年查至少
5、一次眼底 出现轻微病变:半年 查眼底,照相每年 FFA 出现新生血管性病变:6个月 眼底+照相+FFA(FFA即荧光素血管造影。用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特定的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灌注的过程 )积极进行激光治疗,正 常 眼 底,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PDR5,PDR6,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缺乏接受玻切术的知识,常有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易造成应激性高血糖。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病情,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麻醉方式和手术前后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消除思想顾虑,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6、。,用药指导,术前口服降糖药的应用 术前三天停用中、长效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改用短效胰岛素、避免低血糖 服用短效口服药者:手术当日停服一次,晚餐前再给 服用长效口服药:停药一天,次日再服 服用双胍类药:停药,以防术后引发乳酸酸中毒 术前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用量可根据病情、手术时间长短及最后一次胰岛素剂量调整,饮食管理,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告知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禁烟酒,给予糖尿病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定时、定量、定餐,根据病情和个体需要,计算每日对糖、脂肪、蛋白质的需要量,将一天的热量按早餐15、中、晚餐25的比例分配 严格控制饮食的同时又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
7、供给,必要时可从静脉给予营养补充,可避免患者术后因营养不良而影响伤口愈合。,(一)视物模糊,1.病室光线明亮,避免强光刺激,物品摆放有序,地面防滑。 2.观察患者视物模糊或变形的程度,评估跌倒的高危因素,悬挂标识,加装护栏,督促其更换防滑鞋。 3.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全黑或漂浮的圆形黑影等眼底出血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二)目睛干涩,1.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阅读及使用电脑大于1小时应闭目休息10分钟。 2.遵医嘱眼部中药湿敷。 3.遵医嘱眼部中药熏蒸或雾化。 4.遵医嘱眼部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上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三)头晕耳鸣,1.出现头晕、头痛加重、血压升高时卧床休息并及时报告医生,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防止跌扑。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肾、神门、交感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