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是故乡明第 11 课 想北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sh) 私塾(sh)立功赎罪(sh) 渎职(d)B贻笑大方(y) 含饴弄孙(ti)怡然自得(y) 百战不殆 (di)C阿谀(y) 须臾(y)丰腴(y) 瘐毙(y)D逾越(y) 痊愈(y)矢志不渝(y) 揶揄(y) 【解析】 B应为“含饴 y 弄孙”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惑”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解析】 D糊涂;A、B、C 三项均为“疑难的问题” 。【答案】 D3对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
2、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Error! Error!A与不同,与相同 B与不同,与不同C 与相同,与相同 D与相同,与不同【解析】 两个“师”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当“从师”讲;副词,表推测, “大概、恐怕” ;代词,指士大夫之族。【答案】 D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金:黄金B术业有专攻 攻:攻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D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古老的道路【解析】 A金指金属刀具; B攻指学习、研究; D古道指古人从师学习之道。【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解析】 B 项的“也”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其余三句的“也”均为句中虚词,表提顿作用。【答案】 B6补出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名句。(1)生乎吾前,_,_;生乎吾后,_,_。(2)是故 _,_,道之所存,_。(3)孔子曰:“_,_。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如是而已。【答案】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2)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3)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吴起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
4、“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
5、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子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
6、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选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侯浮西河而下 浮:泛舟B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崇尚C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 贱:轻视D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夷:诛杀【解析】 B. 娶(公主)为妻。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用兵如神,所以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太守来抗拒秦、韩,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B吴起认为君王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国家险峻的地势,而要依靠德行,不修德义,国家终究要灭亡。C公叔依计设下圈套,使吴起谢绝娶公主而
7、令魏武侯不再信任他,为避祸患,吴起只好离开魏国。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树立了赫赫战功,但却没有善终。【解析】 由第一、二段可知,吴起被任命为西河太守是因为他廉洁公平,夺秦五座城池是在他为将时而不是做西河太守时。【答案】 A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译文:_(2)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译文:_【答案】 (1)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 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2)(他)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士。 【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
8、,善于用兵。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事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
9、,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 ”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
10、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 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 ”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
11、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二) 阅读下文,完成 1014 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
12、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知杭州仁和县 ( )(2)以谢平昔奖进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答案】 (1)知:掌管,作知县。(2)平昔:往常,过去。(3) 冀:希望。(4) 峻:高傲。11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文学受知于王
13、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解析】 A 项中的“以”为介词,含义是“因为”或“凭” 。 C 项中的“以”为介词,但含义为“用” ;(中学课本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 项中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 。D 项中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 ;所以应选择 B、D 。此种用法。【答案】 BD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译文:_(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译文:_【解析】 第 1 句中三个关键实词“及” , “略” , “课”的含义要理解正确,省略的成分要补充,语序要略加调整(甚急课其职事) 。第2 句的关键词为“患
14、” , “达” ,句首省略介词“以” 。要补充出来,理解为“凭” 。【答案】 (1)到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不但一点儿没有特殊的礼遇,还非常严厉督查(考核)他的政务。(2)凭鞠咏的才气,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13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_【答案】 担心他恃才傲物。14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_【答案】 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宋朝时,鞠咏准备参加进士考,凭自身出众的文学才华,受到王化基的赏识。等到王化基出任杭州知府,鞠咏考试登第中了进士,脱下布衣一下子就提升为大理评事,担任杭州仁和县知县。鞠咏将上任时,先写了一封信,连同所作的诗寄给王化基,感谢王公对他的勉励和提携,并说如今又成了王公的下属,更能以文相乐了。王化基没作答复。到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不但一点儿没有特殊的礼遇,还非常严厉督查(考核)他的政务。鞠咏大失所望,便不再指望对方了解自己,进而专心学习处理政务。后来,王公入朝任参知政事,首先推荐的便是鞠咏。有人问其缘故,王公说:“凭鞠咏的才气,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只是他盛气凌人,骄傲无羁。我故意压抑他,是想让他成就德行罢了。 ”鞠咏听说了这件事后,才把王公看作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