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梳理知识脉络深度挖掘内涵以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为例_2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66381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梳理知识脉络深度挖掘内涵以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为例_2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梳理知识脉络深度挖掘内涵以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为例_2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梳理知识脉络深度挖掘内涵以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为例_2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梳理知识脉络深度挖掘内涵以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为例_2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梳理知识脉络深度挖掘内涵以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为例_2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梳理知识脉络 深度挖掘内涵 以先秦至汉代儒学发展为例,特级教师:谢芳青 江西省赣州中学,导语,高考是中学教学和备考的指挥棒,而经典试题更是高考命题的风向标。今天,我们结合经典试题,一起梳理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立足学科主干知识,深度挖掘内涵,不断拓宽学科视野。,一、梳理知识脉络,课标提示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儒学的发展历程,先秦:创立; 秦朝:第一次危机; 西汉:第一次振兴; 魏晋南北朝:第二次危机;唐朝:开始复兴; 宋明:第二次振兴; 明末清初:批判继承。,一张图梳理 古代儒

2、学发展历程,发展,春秋,秦,西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末清初,历程,创立,显学,边缘,正统,危机,复兴,振兴,批判,继承,【示例1】 2015全国卷1第40题(25分),整体感知试题 材料一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试题设问有:(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略(8分) (3)略(7分),带着问题看材料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

3、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学会认真审题,掌握答题技巧,按照问答题的限定语、提示语、中心语、求答项进行审题: 限定语: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提示语:指出、概括 中心语: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求答项:1.不同之处2.发展,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儒学发展演变历程。 先秦:仁政、民本、注重道德教化;汉代: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上升到国家

4、意志的高度;宋代:理论化、思辨化,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成为束缚人的社会律条。,深度挖掘 先秦至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先秦儒学:理想化的治国理念和道德教化。 汉代儒学:“宗教化”、“政治化”的国家意志。,(一)、先秦儒学:初创至显学 -理想化的治国理念和道德教化,治国理念方面,在道德人伦与法制之间更多地强调道德人伦。 道德修养方面,更多地提倡自觉修养。,1.孔子治国理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1.孔子治国理念,语译:如果用政令和刑法来引导和规范人民的行为,只能使人民不敢犯法,他们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和礼制来诱导和整顿人民的生活,人们

5、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会人心归服。,1.孔子治国理念,“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1.孔子治国理念,仁者爱人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2.孟子的“仁政”理念,“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2.孟子的“仁政”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3.荀子“法”

6、、“礼”思想,既重法又“隆礼”,认为“礼”与“法”的关系是: “礼者,法之大分”。-荀子劝学 礼是根本原则,法是具体措施。,4.对法制与伦理的取舍,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示例2】 2015全国卷2的第40题,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答:“抓起来就行了。” 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答:“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答:“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

7、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解答(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5.理想化的修养的途径,孔子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宪问。孟子主张: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 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虽然先秦儒学至战国发展成为显学,但因其主要精神太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始终没有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采用。所以,先秦儒家学说与以,后成为实际社会制度依据的儒学相比,它还只是一种关于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的一般性学说

8、,而这一遗憾恰恰为西汉董仲舒的儒学“宗教化”、“政治化”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二)、汉代儒学:边缘至正统,-宗教化、政治化的国家意志,从边缘到正统的原因,协助汉高祖树立君威 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迎合了汉武帝宏图大志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1.协助汉高祖树立君威,历史上第一个尊崇孔子的皇帝是刘邦。他在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个当初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为什么后来变得如此尊师重道呢?,是他的谋士儒生叔孙通让他开了窍。叔孙通用礼制操练那些与刘邦打天下的“哥们儿”,使他们懂得了君臣之道,也使刘邦体会到做皇帝的尊贵和高高在上的威严。,2.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汉初,文、景等

9、帝主要尊崇道家思想,实行黄老无为而治之道,修养生息数十载。期间,一批儒生如陆贾、贾谊等积极向统治者进言,总结秦王采纳法家而速亡的历史教训,极力推崇儒家以仁治国安民的必要性,在当时形成一股重要的舆论。,3.迎合了汉武帝宏图大志,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年少登位,认为国力已经恢复,应该大有作为,希望消除匈奴的外部威胁,打击刘姓诸侯王的势力。他颁布诏令,要求各地方官员推荐孝廉、贤良文学,等学者,以备朝廷策问。当时大儒董仲舒被推荐到首都长安,三次获汉武帝召见,上殿策问。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及博士弟子员,规定儒生只要精通儒经便可任官。,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10、,董仲舒继承了荀子关于礼法并重、刑德兼用的理论,吸收了墨家“兼爱”、“尚同”的理论,及其中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董仲舒对于儒学的发展不仅在于学理方面,而更在于他把儒学推向宗教化和政治化的方向。,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首先,宣扬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他认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宣扬天是有意志的,能与人相感应的,人间万物都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密切相关,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能感动天。,其次,鼓吹“君权神授”。他认为人间的皇帝就是天意的代表,认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人民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谁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以此来论证皇权的神圣性,为加强皇权提供理论依据。,第

11、三,神化人伦秩序,强化精神控制。他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的意志,从而把“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融为一体,通过强化封建伦理关系,达到强化统治权力的目的。,【示例3】 2014全国卷1 第24题,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这道题实际包含下列信息:官员、百姓因和祖先的特殊关系(承祖)而祭拜自己的祖先,而皇帝因为和“天(神)”的特殊关系(承天)而祭“天”,

12、由此,秦汉以后,先秦儒学倡导的人伦秩序在西汉被董仲舒宗教化、政治化,成为维护政治统治的国家意志。,【示例4】 2015全国卷2 第25题,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本题包含下列信息:秦代养子与养父之间并不遵循儒家伦理,而西汉之后的西晋,养父与养子之间的关系等同于亲子,必修遵循儒家伦理,这充分说明西汉之后,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结语,从先秦至汉代儒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先秦儒学那里,它是通过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去启发出人们遵守道德规范、追求理想社会的自觉。从西汉董仲舒开始,儒学社会政治层面功能逐步形成并加强,它成了不管你自觉与否,自愿与否,,都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因而它的修养意义和作用就大大地被减弱了。儒学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却使它在道德修养功能方面走向危机,而这一危机又为宋代理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