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63650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7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2011年4月 赴海口学习,,一、概念,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它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包括浅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概念是1992年由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和外科感染协会

2、组成的联合小组在原手术切口感染(SWI)定义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和开始使用。,,二、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3、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炎症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面情况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口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者肝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度烧伤创面。,,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以

4、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一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

5、)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四、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类别 危险因素病人 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抽烟、肥胖、远处感染灶、有微生物移生、免疫反应改变手术 刷手时间长短、皮肤消毒、手术前剃毛、抗菌剂洗涤、手术时间 长短、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手术室空调、器械灭菌不完全、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放置引流管、手术技术(止血效果不佳、死腔形成、组织创伤),,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6、 年龄 确实 肥胖 确实 远隔感染灶 确实 鼻腔金葡菌定植 很可能 营养 很可能 术前住院日数 很可能 吸烟 很可能 糖尿病 可能 类固醇 可能 种族 非危险 性别 非危险,与外科手术相关的因素,,五、手术前感染预防要点,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处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适合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

7、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防止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五、手术前感染预防要点,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六、手术中感染预防要点,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

8、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六、手术中感染预防要点,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六、手术后感染预防要点,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谢谢观看,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