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眼外肌病,桂林医学院眼科教研室,2,复习解剖,3,4,眼眶与眼球的位置关系,眼球位于眼眶前部中央。 眼眶外壁与头颅矢状面呈45夹角 眼球与头颅矢状面呈25夹角 休息眼位或睡眠时眼球有偏外趋势,5,眼眶筋膜,眼球筋膜囊(Tenons Capsule)肌鞘(Muscle Sheaths)肌间膜(Intermuscular Membrane)节制韧带(Checklingaments),6,节制韧带的作用,防止眼外肌过度收缩或舒张第一眼位时有助于保持眼球正位节制韧带异常是引起斜视的机械因素之一手术时的作用,7,8,单眼运动,外展或外转 内收或内转 上转 下转 旋转 斜方向运动,9,双眼运动,同向运
2、动:水平平行运动,侧向注视,垂直平行运动,旋转平行运动,斜方向运动 异向运动 辐轴运动和开散运动,10,主动肌 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时起主 导作用的肌肉协同肌 协助同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 要作用的肌肉拮抗肌 单眼向某方向运动时互相制约、作用相反的肌肉配偶肌 双眼作同向共同运动时使双 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眼外肌的相互作用,11,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作用,12,眼外肌的运动神经支配定律,谢林顿氏定律:当某一条眼外肌收缩时必同时伴有其拮抗肌的松弛。 海林氏定律:指双眼运动时的配偶肌之间的关系。当一眼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其主动肌及主动肌的配偶肌均同时等量的发生收缩以保持双眼单视。,13,六个诊断眼位,1
3、4,双 眼 视 觉 基 础双眼视觉是人类视觉的高级形式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15,形成双眼视觉的条件,1、双眼视轴几乎平行,视野绝大部分发生重叠2、视网膜对应点 两眼视网膜上具有相同视觉方向的成分。是双眼单视的物质基础3、多种基础反射的形成,16,17,双眼单视必备条件:1.两眼视觉知觉正常或近似(视力)2.正常的视网膜对应点3.双眼眼外肌平衡协调4.大脑皮层中枢融合机制完善,18,双眼视觉的分级:级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感知物象存在级 融合功能 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 级 立体视觉 大脑将两个存在细微差异的图像信息融合
4、而产生单一并具有深度感的视觉。是双眼视觉最高级的表现。,19,干扰双眼单视功能的因素,光学障碍 高度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器质性眼病。 感觉障碍 视路疾患,眼球震颤 运动障碍 眼外肌异常,双眼不能充分协调转动 精神变态性障碍 高热,外伤等,20,双眼单视与眼外肌的关系,眼外肌的运动协调一致是双眼单视形成的物质基础,没有眼外肌运动的协调一致,保持视轴的相对平行,双眼单视将无法建立。,21,视轴偏斜后的异常,复视 :两眼黄斑中心凹接收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而出现双 重像的状态 抑制:为消除复视干扰,视中枢自动关闭一眼视觉信息的传入的现象 异常视网膜对应: 为消除复视,视网膜新建立的点点对应关系
5、 偏心注视: 单眼视情况下,视网膜的中心凹以外区域用于注视的现象 弱视:,22,第二节 斜 视,融合功能失控,眼球发生偏斜,即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眼位偏斜。分类 隐斜显斜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内斜外斜上斜(垂直性)A或V型,23,一、斜 视 检 查 法询问病史望诊视力及屈光检查斜视的定性、定量检查1. 遮盖试验2. 角膜映光法3. 三棱镜法4.视野计检查法5. 同视机检查法,24,水平或垂直位6. 复视试验 同侧或交叉最大分离方向7. 歪头试验 上斜肌或上直肌麻痹单眼抑制8.视觉感知检测 潜在融像功能立体视功能,25,26,27,28,二、斜 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A”型和“V”型斜视、
6、垂直斜视。按病因分:1.共同性斜视: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均无器质性病变。2.麻痹性斜视: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的器质性病变,29,一、共同性斜视内斜视病因:1.眼外肌发育异常:强弱不均 2.调节与集合力不平衡:如高度近视看近无须调节而使集合力相应减弱,可伴有外斜。3.中枢融合功能不全:使双眼散开或集合失控导致斜视。4.两眼屈光参差过大或一眼因黄斑病变,造成弱视或失明而诱发,30,临床表现:1、一眼注视目标,另眼向鼻或颞侧偏斜2、眼球运动基本正常3、向任何方向注视、斜视角均相等 4、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相等5、无复视及代偿头位 6、常合并程度不同的远视,31,共同性斜视,32,
7、33,34,35,36,37,共同性外斜视病因 融合功能不良,集合不足或散开过强 调节与集合力不平衡 屈光参差 解剖因素 废用性,38,39,40,共同性斜视的治疗,目的:获得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 方法: 矫正屈光不正 弱视治疗 正位视训练 手术治疗,41,特殊类型的斜视病因: 解剖异常、神经支配异常等 类型:A或V型斜视当上方注视的水平偏斜角和下方注视时的水平偏斜角不同时的斜视DVD或DHD眼球后退综合症,42,三、非 共 同 性 斜 视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斜视分类与病因 先天性 发育异常、产伤等后天性 炎症、外伤、肿瘤、 血管性、代谢性疾病 等,43
8、,临床表现 1、眼球运动障碍2、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3、各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等4、复视5、代偿头位6、 眼性眩晕鉴别诊断,44,45,46,47,48,49,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鉴别,鉴别点 麻痹性 共同性 发病时间 骤然 、成人多见 逐渐,多为儿童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动作 无异常方向障碍 复视 有 无 斜角 第2斜角第1斜角 第2斜角第1斜角 代偿头位 有 无 屈光状态 无明显屈光异常 内斜多为远视,50,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抗炎神经营养、能量药物等肉毒杆菌毒素A 光学疗法 理疗 遮盖患眼 手术,51,第三节 弱 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所引起的
9、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o.8)没有可察觉的器质性病变。,彭燕一:,52,弱视流行病学,发病率高:3的发病率,估计患病儿童达三千万以上。早期治愈率高:5岁以前治愈率可达99,53,病因及分类斜视性屈光性形觉剥夺性先天性,54,临床表现1、视力减退:矫正视力 0.8轻度 0.6 -0.8中度 0.2 -0.5重度 0.12、拥挤现象3、光觉正常,55,弱视检查,眼球检查:角膜反射,红光反射,瞳孔反射,眼底检查 斜视检查 视功能检查:婴幼儿期:跟随动作, 嫌恶反应,VEP,优先观看法儿童期:图形视力表,E 型视力表,立体视检查,56,治疗病因治疗遮盖疗法压抑疗法精细操作训练,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