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冒的刮痧疗法,中医学院,感冒,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风热和暑湿之分。,一、风寒感冒,(一)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白稀薄;重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小便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
2、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
3、。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1)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堵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人参、茯苓、桔梗、甘草)每次3克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 (2)柴麻解表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2-3次。 (3)感冒清热冲剂,二、风热感冒,症状: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咽喉肿痛,口
4、于而渴,咳嗽痰黄粘稠。舌尖边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二)治法(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
5、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1)银翘解毒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2丸,每日23次。 (2)羚翘解毒丸,每次温开水送服2丸,每日23次。,暑湿感冒,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或腻,脉濡数。 (二)治法(1)选穴 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2)定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合
6、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 支沟: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3)刮拭顺序 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的中脘,然后是上肢内侧的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膻中至中脘,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可过重。然后刮上肢内侧孔最,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顺序都为由上至下。,咳嗽,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7、一般由于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于肺以致的咳嗽,称之内伤咳嗽。本证常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可伴有胸闷、气促,少数患者可见少量咳血。外感咳嗽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表现。 X线胸部检查多无异常,有些可见双肺纹理增粗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多为风寒、风热、风燥侵袭肺系所致。 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如肝火犯肺、脾失健运而痰浊内生犯肺等。,一、外感咳嗽(一)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二)治法(1)选穴 大椎、风门、
8、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冲。,(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问隙。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问隙的后方凹陷处。,(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4)刮拭方法 泻法。太冲、肺俞可放痧。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
9、,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肺俞、太冲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二、内伤咳嗽(一)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二)治法(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2)定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
10、下凹陷中。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再至肾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至膻中穴。,鼻渊,鼻渊是因
11、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为特征的鼻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和某些鼻炎。 鼻渊局部症状可见鼻塞,流黄浊涕、量多、带臭味,鼻塞呈交替性或持续性,并有暂时性嗅觉障碍,头痛严重,常由鼻窦区放射至同侧头部。临床分为肺经风热和胆经郁热2型。,一、肺经风热(一)症状 表现为鼻塞,涕多白黏或微黄,或多见于发病初期或慢性鼻渊因外感而急性发作,伴头痛咳嗽。 (二)治法 (1)选穴 尺泽、合谷、迎香、印堂、风池、上迎香,定位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O.5寸,当鼻唇沟中。 印堂:在
12、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上迎香: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面部印堂、上迎香、迎香,再刮前臂尺泽,最后重刮手部合谷。,(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部风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为止。然后刮面部印堂、上迎香,迎香,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前臂尺泽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
13、后重刮手部合谷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二、胆经郁热(一)症状 表现为鼻塞头痛,涕黄黏稠如脓样,量多,有臭味,多见于急性鼻渊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检查可见嗅觉缺失,鼻黏膜充血且肿胀,鼻腔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侠溪、迎香、上星、印堂、行间。,(2)定位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O.5寸,当鼻唇沟中。 上星: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
14、后方赤白肉际处。,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头面部上星、印堂、迎香,然后刮足背部行间、侠溪。,(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部风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为止。然后刮面部上星、印堂、迎香,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然后重刮足部行间、侠溪穴,30次,可不出痧。,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是口咽部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本病包括咽部黏膜炎症和淋巴组织炎症,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一、风热外袭(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
15、,伴恶寒发热。(二)治法(1)选穴 尺泽、合谷、廉泉、天突。放痧:少商、商阳。,(2)定位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尺择: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廉泉,再刮前臂尺泽,然后刮手部合谷,最后放痧少商、商阳。,(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然后刮拭廉泉穴,30次,不宜过重,稍出痧即可。重刮前臂尺泽穴,至
16、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少商、商阳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二、肺胃实热(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赤肿疼痛,痛连耳根和颌下,颌有硬结,压痛明显,伴高热、头痛、腹胀、便秘。(二)治法(1)选穴 内庭、天突、丰隆、支沟、天枢。放痧:少商。,(2)定位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问缝纹端。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少商:拇指
17、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天枢:脐中旁开2寸。,(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腹部天枢,再刮前臂支沟,放痧少商,刮下肢丰隆,最后刮足部内庭。,(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龟点刮30次。然后刮腹部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外侧部支沟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受。,少商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岳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
18、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然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三、病例 某女,30岁:因患急性咽喉痛,咽下疼痛难忍,甚则饮水也感疼痛,伴有发热恶寒四肢酸痛,烦躁无汗,表情痛苦。取尺泽、合谷、廉泉、天突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并予以少商、商阳放痧。1周后,发热恶寒、四肢酸痛、烦躁无汗、表情痛苦症状消除,但仍有吞咽困难。继续治疗1周,症状消除,患者痊愈。,牙痛,牙痛是口腔疾患中最常见的症状,牙齿及周围组织的疾病,牙邻近组织的牵涉痛及全身疾病均可引起牙痛。本病分为实火与虚火2
19、型,由于牙病引起的牙痛有以下几种: 龋齿(蛀牙或虫牙)二般无自发性疼痛,多在遇冷、热、酸、甜刺激时才感到疼痛; 急性牙髓炎(牙神经痛)的疼痛呈自发性,遇到冷热刺激时加重;,急性牙周膜炎呈持续性的跳痛,牙齿不能咀嚼,病牙好像比其他牙长出一些,有浮起的感觉; 急性智齿冠周炎的疼痛皇持续性,牙龈红肿,有时伴有喉痛或张口困难; 牙釉重度磨损或牙颈部楔状缺损(常由刷牙不当引起)时,牙本质暴露,多在遇有冷热或机械性刺激时感到酸痛。,一、实火牙痛(一)症状 表现为牙痛甚剧,牙龈红肿,兼口臭口渴,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二间。,(2)定位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
20、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二间:微握拳,食指桡侧缘,第二掌指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凹陷处。,(3)刮拭顺序 先点揉下关、颊车,再刮前臂合谷、二间,最后刮足背部内庭。,(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点揉下关、颊车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和二问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二、虚火牙痛(一)症状 表现为牙痛隐隐,时作时止,常在夜晚加重,呈慢性轻微疼痛,齿龈松
21、动,咀嚼无力。 (二)治法 (1)选穴 太溪、合谷、颊车、下关、行间。,(2)定位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行间: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3)刮拭顺序 先点揉头面部下关、颊车,再刮手部合谷,然后刮太溪、行间。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点揉下关、颊车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太溪、行间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