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学7,窦思东 教授,八、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为推拿临床常用手法,尤其受到正骨推拿流派的青睐。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其特点是手法节奏明快,对某些病症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应用运动关节类手法时,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熟悉人体各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及各关节的正常生理运动范围。 2作运动关节类手法须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反对盲目使用。 3作关节运动类手法之前,必须先使用轻柔手法,将关节周围放松以便手法的运用。,一 、摇法,一. 定义 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摇法。包括颈
2、项部,腰部全身四肢关节摇法。 二. 分类与操作 1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于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使头颈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摇转,可反复摇转数次。,,,2肩关节摇法:肩关节摇法种类较多,可分为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等。(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被施术侧肘关节屈曲,术者站于其侧,两腿呈弓字步,身体上半部略为前俯。以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于其肘部,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然后手臂协同用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2)大幅度摇肩法:术者站于患者前
3、外侧,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住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其前外方约45。时,将其上肢慢慢向其前外上方托起。在此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即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按并固定之,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动作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
4、摇转时,前足进一“、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向前外下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除以上三法外,还有拉手摇肩法和握臂摇肩法较常用。拉手摇肩法是让受术者拉住术者的手,术者在位于其外侧方的情况下主动圆周形摇转手臂以带动受术者的手臂运动,使其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摇转。握臂摇肩法是在受术坐位情况下,术者立于其后,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上肢的肘关节上部,同时做由前向外、向后下方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3肘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屈时约45左右。术者以一手托握住其时后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4腕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掌心朝下。术者双手合握其手掌部,以两拇指扶按于腕背侧
5、,余指端扣于大小鱼际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在稍牵引情况下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其次,受木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掌心朝下。术者以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并拢的四指部,在稍用力牵引的情况下做腕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另外,受术者五指捏拢,腕关节屈曲。术者以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捏拢到一起的五指部,做腕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5掌指关节摇法:以一手握住受术者一侧掌部,另一手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握捏住五指中的一指,在稍用力牵伸的情况下做该掌指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动。,,,6腰部摇法:包括仰卧位摇腰法、俯卧位摇腰法站立位摇腰法和滚床摇腰法。(1)仰
6、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髓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协调用力,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2)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摇转其双下肢时,按压腰部的一手可根据具体情况施加压力,以决定腰部被带动摇转的幅度。 (3)站立位摇腰法:受术者站立位,双手扶墙者半蹲于侧,以一手扶按于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脐部,两手臂协调施力,使其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4)滚床摇腰法:受术者坐于诊察床上,术者立于其后方,助手扶按双膝以固定。以双手臂环抱胸部并两手锁定,按顺时针或
7、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7腕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屈髓屈膝,术者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将其髋。膝屈曲的角度均调整到90度左右,然后两手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8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放松,另一侧下肢屈髓屈膝。以一手托扶其屈曲侧下肢的腘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9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用一手托握起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其次,受术者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术者以一手扶按于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趾部,
8、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本法较仰卧位时的踝关节摇法容易操作,且摇转幅度较大。,,,三. 动作要领 1摇转的幅度要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不同,因此各关节的摇转幅度亦不同一。 2摇转的速度宜慢,尤其是刚开始操作时的速度要缓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稍微增快速度。 3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它部位不应随之晃动 。,四. 注意事项 1不可逾越人体关节生理活动范围进行摇转。 2不可突然快速摇转。 3对于习惯性关节脱位者禁用摇法。 4对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以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五. 适用
9、部位 全身各关节部。 作用 主要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 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可用颈项部摇法摇颈项部,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用肩关节摇法摇肩。对肩关节周围炎早期,不宜施用肩关节大摇法,应小幅度摇动,以患者舒适为准。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可用腰部摇法。髋部伤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症,可用髋关节摇法。膝、踝关节扭挫伤,骨折后遗症等,可用膝关节摇法和踝关节摇法。各关节摇法均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有时还有一定的解除粘连的作用。如以滑利关节的作用而言,摇法可作为关节部的主法应用;如以解除粘连的作用而言,摇法则为辅助手法。摇法常
10、与扳法。 摇法作为保健手法使用,如操作得当,具有十分舒适的特点,各关节摇转时宜缓慢操作。,2、扳法,一. 定义 使关节做被动的扳动,称为扳法。扳法以巧力产生伸展、屈曲或旋转等运动形式,且多数情况下为短暂的,快速的运动。扳法为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如应用得当,效果立验。包括全身各关节部扳法。,二. 分类与操作 1颈部扳法: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环枢关节旋转扳法、颈椎前屈扳法和颈椎侧扳法。 (1) 颈部斜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其下领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其头部向侧方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略
11、停顿片刻,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之后可按同法向另一侧方向扳动。 颈部斜板法亦可在仰卧位情况下施用。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坐于其头端。以一手扶托于下额部,另一手置于枕后部。两手协调施力,先缓慢地将颈椎向上牵引,在牵引的基础上将颈向一侧旋转,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2) 环枢关节旋转扳法 患者颈微屈,一手顶按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以肘弯部托住其下额部。肘臂部协调用力,缓慢地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时,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稍大幅
12、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的拇指亦同时施力进行拨动。此时常可听到关节弹响声,拇指下亦有棘突跳动感,表明手法复位成功。,(3)颈椎旋转定位扳法一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患椎棘突旁,并嘱患者颈部慢慢前屈,至术者拇指下感到有棘突运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稳住在此幅度,再嘱患侧侧屈至最大幅度,然后术者用力一手托住其下额部,并向患侧方向旋转(注意旋转时头不能后仰、抬起),当旋转到有阻力时,随即用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与此同时按棘突的拇指要协调使劲,将患椎的棘突,向对侧推动,此时常可听到“喀嘈”一声,拇指下并有棘突的跳动感,标志手法成功。,,,(4) 颈
13、椎前屈扳法 固定其头部,两手分别抓住患者对侧肩部,然后缓慢抬起前臂,使患者颈椎作缓缓前屈运动,至极限位后放下,再前屈,如此反复35次。,(5)颈椎坐位侧屈扳法令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并靠近胸部,另一手按住患者对侧肾部,然后,两手协调用力,缓缓将患者颈椎侧屈至极限位置(有阻力时),再复原,反复操作5次左右(图79)。 令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部侧面,另一手按住患者同侧的肩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作向健侧侧弯运动,弯至有阻力时,再作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的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喀咯”之声,标志手法成功。,2胸背部扳法,包括扩胸牵引扳
14、法。胸椎对抗复位扳法,扳肩式胸椎扳法和仰卧压肘胸椎整复法。其中扩胸牵引扳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较常用。 (1)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侧膝关节抵住其背部病变处,两手分别握扶住两肘部。先嘱患者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患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术者随即用“巧力寸劲”将其两肘部向后方突然拉动,与此同时膝部向前顶抵,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2)胸椎对抗复位法 患者坐位,两手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站其后方,两手臂自其两腋下伸入,并握住其两前臂下段,一侧膝部顶压住病变胸椎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
15、压,而两前臂则用力上抬,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顶压住患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3)扳肩式胸椎扳法 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站于其患侧,以一手拉住对侧肩前上部,另一手以掌根部着力,按压在病变胸椎的棘突旁。拉肩一手将其肩部拉向后上方,同时按压胸椎一手将其病变处胸椎缓缓推向健侧,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4)仰卧压时胸椎整复法 患者仰卧位,两臂交叉于胸前,两手分别抱住对侧肩部,全身自然放松。术者一手握拳,拳心朝上,将拳垫在其背脊柱的患椎处。另一手按压于其两肘部。嘱患者深呼吸,当呼气时,按时一手
16、随势下压,待呼气将尽未尽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向下按压,常可闻及“喀喀”的弹响声。,,,(5)坐位胸椎定位旋转扳法 患者以骑马势坐于床上,两脚分置于床缘外,以固定骨盆,双手在前胸交叉抱紧,术者站于其后方,一手从腋下穿人,经过前胸,抓住患者对侧肩部,另一手拇指按于偏歪的棘突旁,然后分三步(即胸椎前屈、侧屈、旋转)完成整个动作。先嘱患者主动慢慢前屈胸椎,当术者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时,即稳住此幅度,使病变节段被限制在这个脊柱曲线的顶点上,接着再做旋转运动,将患者旋转至最大限度(即有阻力时),此时,术者扶于对侧肩部的手向下按压,并使肩部上抬,作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扳动,同时拇指用力顶
17、推棘突,常可听到“喀咯”的响声,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复位成功。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纠正小关节错位,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之功效,适用于第七胸椎以下节段的椎骨。常用于治疗第七胸椎以下椎体小关节错缝引起的腰背部疼痛、板滞和运动障碍等症。,,,(6)坐位旋转推扳法 操作方法:患者以骑马势坐于治疗床上,两腿分置于床两旁,以固定骨盆,双手在胸前交叉抱紧,术者站于其健侧,一手从腋下穿人经过前胸扶住对侧肩部,使之向健侧旋转并略向上牵拉,另一手掌根抵住错位的肋骨角,当身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即有阻力时),再作一个有控制的;涌大幅度的(加大旋转幅度510)突发性地扳动,同时掌根向患处前上方推压
18、,使肋骨复位。 功效。常用于治疗第八胸椎关节错缝等症。,(7)胸椎侧弯扳法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胸椎棘棘突,并用胸部紧靠患者肩部,使之稳定,当侧屈至极限后,再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加大脊柱侧屈幅度约5左右)突发性扳动,按压棘突的掌根,也同时推压之,使之复位。,(8)俯卧抬肩扳胸法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上身放松,术者站于患侧(胸椎棘突的偏斜方),以一手掌根抵住偏歪之棘突,另一手从对侧肩腋下穿入扶住其肩的前部,并向上抬起,使胸椎旋转至有阻力时,而后两手协同用力,作相反方向运劲,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扩大扭转幅度5左右)突发性扳动,使之复位)。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纠正关
19、节错位之功效,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上节段的椎骨错缝的整复。,(9)俯卧提骨盆扳胸法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棘突偏斜的侧方),一手掌根抵住偏歪的棘突,另一手抓住对侧骼前上棘部位,逐渐上提,使脊柱扭转至最大限度时(有阻力时),然后两手协同用力,作相反方法运劲,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整复错缝、松解粘连之功效。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下节段的椎骨,常用于治疗椎骨错缝引起的腰背部疼痛、运动障碍等症。,(10)胸椎对抗扳法 方法:患者敢坐位,双上肢上举,挺胸,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上肢环抱其上臂的下端,另一手拇指顶压住偏歪的棘突,俩手协调用力
20、作胸椎伸屈运动,当胸椎后伸到有阻力时,两手协同用力,作相反方向运劲,扳动胸椎,使其复位。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整复关节、舒筋通络之功效,适用于胸椎。,3腰部扳法,包括腰部斜扳法。腰椎旋转复位法和腰部后伸扳法,均为临床常用手法。 (1)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屈髓屈膝;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术者以一时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时或手抵于臀部。两时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按于肩部的时或手同按于臀部的另一时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施以
21、“巧力寸劲”,做一个突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喀”的弹响声。,(2)腰椎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以右侧病变向右侧转扳动为例。助手位于患者左前方,用两下肢夹住其左小腿部,双手按压于左下肢股上部,以确使其坐位情况下身体下半部姿势的固定。术者位于患者后们侧右方,以左手拇指端或罗纹面顶按于腰椎偏歪的棘突方,右手臂从其右腋下穿过并以右掌按于颈后项部。右掌缓慢下压,并嘱患者做腰部前屈配合,至术者左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棘突间隙张开时则其腰椎前屈活动停止,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然后右侧手臂缓慢施力,左拇指顶按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以为支点,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腰部向右旋
22、转至最大限度。略停片刻后,右掌下压其项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向对侧顶推偏歪的棘突,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3)直腰旋转扳法:患者坐位,两下肢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放松。以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术者以两下肢夹住患者的左小腿部及股部以固定。左手抵住其左肩后部,右臂从其右腋下伸人并以右手抵住肩前部。然后两手协调施力,以左手前推其左肩后部,右手向后拉其右肩,且右臂部同时施以上提之力,如此则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直腰旋转扳法的另一种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两下肢
23、并拢。术者立于患者对面,以双下肢夹住其两小腿及股部。以一手抵于其肩前,另一手抵于肩后。两手协调用力,一推一拉,使其腰椎小幅度旋转数次,待腰部充分放松后,将其腰椎旋转至有阻力位时,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弹响。,(4)腰部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下肢并拢。术者一手按压于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其两下肢膝关节上方并缓缓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调施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下按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的用力扳动。 腰部后伸扳法另有以下二种操作方法。 一是患者俯卧位,术者骑坐于患者的腰部,两手托抱住其两下肢或单侧下肢。先做数次小幅度的下肢上抬动作
24、以使其腰部放松。待其充分放松后,臀部着力下坐,两手臂用力使其下肢上抬至最大幅度,然后用“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二是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按压于其腰部,一手臂托抱住患侧肢的膝上部。两手协调施力,下压腰部与上抬下肢并举,当下肢被上抬至最大限度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如上腰椎扳法,腰椎伸直,减少屈膝屈骸的角度,操作时加大下半身旋转的幅度。如下腰椎扳法,增大屈膝屈髓的角度,操作时加大上半身旋转的旋转幅度。 此外,腰椎斜扳法与其他扳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松解腰椎后关节的粘连,以及腰椎问盘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的功效,故不应以听到响声和无响声为准则,而应以左右斜扳数次,才能达到
25、效果。,(5)腰椎定位斜扳法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患侧向上。术者面对患者而站,用一手食、中指分别置于偏歪的棘突与上椎体的棘突间隙,另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向后移,使脊柱绕其纵轴向后旋转,当手指触摸到错位的棘突与其上一节段的棘突问互相扭错,而错位节段以下椎体无相对运动时,即停止旋转,并保持这一体位,然后令患者双手交叉,抱住对侧肩部,术者用一手稳定患者上面的肩部,另一手的食、中指移至偏歪棘突的下两个椎体的棘突间隙,令患者下面下肢轻度屈髓,使腰椎生理弧度由前凸转变为伸直位,扩大后关节的间隙,屈髓的幅度则以偏歪棘突间隙不动,而下一节段棘突间隙扩大为准,再令患者上面的肢体屈膝屈髓,搁置于下面下肢之上,接着,术
26、者触摸棘突的食、中指顶推偏歪的棘突,用前臂的上端推压臀部,使其向前下方旋转至最大限度,此时,脊柱扭转中心恰好位于错位的腰椎,术者两手协同用力,作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同时手指用指端向下按压偏歪的棘突,常可听到“喀喀”的响声,即可复位。,三. 动作要领 1要顺应,符合关节的生理功能。各关节的构成要素虽然基本相同,但在结构上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其生理功能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把握好各关节的结构特征。活动范围,活动方向及其特点,宜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 2操作时要分阶段进行。扳法操作第一步是使关节放松,可使关节做小范围活动或结合摇法而使关节逐渐放松。松弛;第二步是将
27、关节极度地伸展或屈曲,旋转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实施第三步的扳法。 3扳法所施之力须为“巧力寸劲”。扳法在扳动时所施之力,一为“巧力”,二为“寸劲”,故名为“巧力寸劲”。所谓“巧力”即指手法的技巧力,是与蛮力,浊力而言,须经长期的习练和临床实践才能获得;所谓“寸劲”指短促之力。即所施之力比较快速,能够充分的控制扳动幅度,作用的快,消失的也快,做到中病即止。 4扳动发力的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如发力时机过早,关节还有松弛的运动余地,则未尽其法;如发力时机过迟,关节在极度伸展或屈曲,旋转的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易使松弛的关节变得紧张,而不易操作。若用力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用力过大,则易导致不良
28、反应。,四. 注意事项 1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超越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扳动,容易使关节自身及附着于关节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受到损伤。对于脊柱而言,属半关节性连接,其中椎管内有脊髓,马尾及神经根组织。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于颈,胸部做扳法时,尤其应加以注意,决不可逾越其生理活动范围。 2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所谓粗暴用力,是指操作时手法粗糙,无准备动作,不分操作过程的阶段性,入手即扳,且扳动时所施力量不知大小,不能有效控制。所谓蛮力,是指所施扳法力量有余而灵巧不足,能发而不能收,呆板笨拙。其后果轻则患者不适,重则造成损伤,而发生推拿医疗事故。 3不可强求关节弹响。在颈。胸及腰部施用扳法,操
29、作过程中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是关节弹跳或因扭转摩擦所发出的声音,一般认为是关节复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未能出现这种响声,也不宜过于追求。若反复扳动,易使关节紧张度增大,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 5老年人伴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患者禁用扳法。,五. 适用部位 适用于全身各关节部。 作用 扳法主要用于颈椎病、落枕、环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外伤后功能障碍等病症。,4、骶髂关节扳法,(1)强屈复位扳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于患者患侧,用一手臂托住
30、患者小腿后侧,另一手扶住患侧下肢的臀部外上侧,以固定髋关节,而后逐渐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至最大限度,再将该下肢外展外旋,此时术者一手下按髂脊,另一手抬肘,两手协同同时用力作屈髋伸膝动作,并嘱患者踝关节作自行蹬空动作。 临床应用:此法能拉紧大腿后侧胭绳肌,使髂骨向后旋转,适用于骶髂关节半脱位(前脱位)。,(2)后伸复位扳法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健侧在下。术者站于其后侧,一手托住患者大腿下端的前侧,另一手放于髂骨翼的背侧,向后牵拉大腿,使髓关节后伸,达最大阻力时,两手协同用力,一手向前推动骼骨翼,另一手向后牵拉,扳动髂骨,使其向前旋转复位。 临床应用:此法可拉紧髂腰韧带及股四头肌,使髂骨
31、向前旋转,适用于骶髂关节半脱位(后脱位)。,3骶髂关节后脱位扳法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健侧下肢略屈膝,使腰椎处于中立位,患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跟搁置于健侧下肢的胭窝部,使骨盆与床面成垂直状。术者一手按于患者肩部,另一手用掌根抵住患侧骼后上棘,在患者全身放松情况下,作脊柱扭转运动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同用力,按肩之手稳定身体,同时按于髂后上棘之手作一个有控制的、突发性的、向前(患肢股骨纵轴方向)推压扳动运动,即可复位。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纠正错缝之功效,用于 骶髂关节半脱位(后脱位)。 骶髂关节半脱位、后脱位,也可通过推压骶骨沿躯体纵轴向上移动来完成。此时为了固
32、定髂骨,患侧应向下侧卧,掌根接触部位,则改在骶骨的下端。,(五)肩关节扳法,肩关节基本动作有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上举等运动,故肩关节扳法,有前屈上举扳法、外展上举扳法、外展扳法、内收扳法、后伸扳法等。,1肩关节外展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肩关节放松。术者站于患肩前面或者后侧,一手掌按住其肩部为支点,另一手握住其肘部(或者用前臂托住患肢的肘部),作患肩外展运动,至90时,两手协同用力,一按一提,作肩关节外展扳法。,2. 肩关节内收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屈肘关节,将患肢放于胸前。术者站于其后侧,紧靠其背部,稳住其身体,用自己与患肩同侧的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托住患肢的肘部作肩关节内收
33、至有阻力时,两手同时运劲作肩关节内收扳动。,3肩关节上举扳法 操作方法: (1)肩关节外展、上举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侧前方或侧后方。用上臂托起患者上肢,同时用手掌按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掌按于手掌背上,作肩失节外展,使肩关节外展上举到一定限度时,手掌下按,前臂外展,同时用力扳动肩部。 (2)前屈上举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以半蹲位站于患者前侧方,患者上肢伸直,前臂搁在术者肩上,术者用双手按住其患肩,以患肩为支点,慢慢地用肩将患肢猜起,作前屈上举被动运动,当有阻力时,协同用力,作肩关节前屈上举扳法(此法术者站于侧方,也可作外展上举扳法),4肩关节后伸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放
34、松,术者站于其侧方;用自己与患肩同侧的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患肢后伸、屈时,手背贴于背部缓缓上提至最大限度时,而后沿脊柱向上扳动。 临床应用:肩关节扳法具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功效。常与抖法、摇法等配合应用,治疗肩关节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等症。,(六)肘关节板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肘关节后上方,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反复伸屈肘关节运动,至肘关节伸直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运劲,扳动肘部: 临床应用:肘关节扳法,具有理筋整复、松解粘连之功效。常与搓法、拿法等方法配合运用,治疗肘关节强硬、屈伸障碍等症。,(七)腕关节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
35、坐位,术者站于其前方,一手握住患者前臂的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先将腕关节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再作腕关节的屈伸扳法,或左右侧屈扳法。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疏经通络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腕部伤筋、腕骨错缝,以及腕关节活动不利等症。,(八)踝关节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足跟后方,一手托住其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厢趾部,先作拔伸,在此基础上,再作踝关节的屈伸扳法以及内、外翻扳法。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疏经通络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踝部伤筋、踝关节酸痛、活动不利,以及踝关节骨折后遗症、畸形等病症。,三、伸屈法,一. 定义 伸是使关节伸展,屈是使关节屈曲。 伸屈法常用于功能障碍
36、的关节,助其伸展或屈曲的一种被动运动手法。,二. 注意事项 1.应用伸屈手法前,应首先了解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要在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运用伸屈法。 2对功能受限的关节,要充分估计其增大的幅度,然后运用缓慢、均衡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能增大的幅度。 3增大的幅度,要在病人能够忍受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使用暴力,或蛮劲作伸屈法,以避免加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甚至骨折、脱位等医疗事故。 4做伸屈法之前,明确诊断,排除伸屈法的禁忌症,如骨折、肿瘤、结核等骨质病症。,(一)伸肩法,操作方法:术者半蹲作骑马势,站于患者侧方,将患肢放于术者颈后,使其肘部恰好搭于术者肩上。术者两手围抱患者肩部,缓缓地站起,根据
37、患者肩关节可能外展和前屈的程度,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持续23分钟,再放松,然后逐渐增大幅度,反复进行,35次即可。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软组织痉挛或关节内组织的嵌顿以及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及骨折后遗症引起的肩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症。,(二)伸肘法,操作方法:患者与术者相对而坐。术者用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并将患肢的手夹于术者腋下,另一手孩住患者的肩部,然后作推肩、抬时动作,使患肢肘关节伸直。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大小和伸屈的幅度,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可使用蛮劲。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疏经通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肘关节僵硬、屈伸功能障碍等
38、症。,(三)伸膝法,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放松。术者站于患侧,以一手托住患肢小腿,使其小腿搁在术者前臂上,另一手夹住其膝关节上方,使患肢作屈膝屈髓运动,然后术者两手协同用力抬时作伸膝运动,即托扶小腿之手,作抬时动作,置于膝关节之手作向后推膝动作,使其膝关节伸直、井同时使患肢上举。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松解关节粘连,解除软组织的痉挛以及松解坐骨神经根粘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腰椎问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并配合腰椎后伸扳法和左右斜扳法治之。,(四)伸腰法,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站于其身后。一手握住患侧之踝部,另一手按于其腰部,然后两手协同用力,将
39、患肢向后牵拉,置于腰部之手同时向前推按,似拉弓状,如此一拉一放,可重复操作数次。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解除软组织痉挛之功效。常用于腰椎小关节错位、腰椎问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肌劳损、腰部僵硬等病症。,(五)屈伸下肢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肢侧下端(踝关节的上方),另一手捏住其足跟部,使患肢屈膝屈髋,然后术者两手同时用力,使其髋、膝、踝关节同时屈曲,并尽量使患肢大腿贴近其腹部。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之功效。常与髋关节摇法配合使用,治疗髋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等症。,(六)屈髋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其两足跟部,另一手扶住其膝关节前方,使两侧膝、髓关
40、节作屈伸动作,达到一定限度后,术者可弹动性地推动膝部,逐渐加大屈髋的角度,使其大腿尽量贴近腹壁。 另外,此法也可把托住足跟部之手改为托其臀部,使其躯体作前屈动作。此法也称为屈腰法。,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弯曲的角度,幅度由小到大。 2随着屈髋角度的增大,逐渐加大推送力量,不可使用暴力,力量应由轻到重。 3作双屈髋法,同时可配合腰部左右摇动,即在保持患者躯体前屈位的状况下,托臀之手和扶膝之手协同动作,使其腰骶部作缓缓地左右摇动各数次。 4。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慎用此法。,临床应用 双屈髋法,不仅能促进髋关节的活动,还能改善脊柱的活动功能。具有松解粘连、解除软组织的痉挛,或关节
41、组织的嵌顿及滑利关节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腰痛,腰骶关节劳损,骶尾部挫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肥大,以及髓关节酸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七)屈膝法,操作方法: 令患者俯卧位,术者于患肢侧面,用一手握住其小腿的下端,另一手抓住其厢趾部,然后使膝关节逐渐屈曲,增大弯曲的角度。注意事项: 1屈曲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也可视病情而定。 2动作应由慢到快,缓缓进行,不可粗暴。 临床应用: 本法具有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之功效。多用于治疗膝关节酸痛、僵硬、伸屈不利等症。,(八)垫膝屈膝法,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站于患肢侧方,用一手前臂垫置于膝关节后侧(胭窝部),另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部
42、,然后作屈膝屈髋运动,达最大限度时,垫置膝后之手向前推压膝关节,另一手用力下压小腿,作膝关节屈曲动作。此时常可听泵旷喀喀”的响声,表示手法成功。 临床应用: 本法具有松解粘连、增大关节间隙、解除软组织痉挛或关节内组织的嵌顿及滑利关节之功效。多用于治疗膝关节酸痛、运动功能障碍。如慢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病症。,四、拨伸法,一定义 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或半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拔伸法又名“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和“拔法”,为正骨推拿流派常用手法之一,包括全身各部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方法。,二. 分类与操作 1颈椎拔伸法:包括掌托拔伸法,肘托拔伸法和仰卧位
43、拔伸法三种。 (1)掌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以双手拇指端和罗纹面分别顶按住其两侧枕骨下方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然后掌指及臂部同时协调用力,拇指上顶,双掌上托,缓慢地向上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牵引。,(2)肘托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托住其下颊部,手掌则扶住对侧颜面以加强固定。托住其下额部的肘臂与扶枕后部一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持续的牵引。 (3)仰卧位拔伸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以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扶托下额部。双手臂协调施力,
44、向其头端缓慢拔伸,拔伸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使颈椎得到持续的水平位牵引。,2肩关节拔伸法:包括上举拔伸法,对抗拔伸法和手牵足蹬拔伸法。 (1)肩关节上举拔伸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臂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身体后方。以一手托握患肩侧上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外展位将其手臂缓缓抬起,至120140 左右时,以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同时握上臂一手上移其下。两手协调施力,向上缓慢地拨伸,至阻力位时,以钝力持续进行牵引。肩关节上举拔伸法还可于侧卧位时操作。,(2)肩关节对抗拔伸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患侧。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肘部,于肩关节外展位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
45、定其身体上半部,与牵拉之力相对抗。 (3)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术者下肢的足跟置于其腋下,双手握住其腕部或前臂部,徐徐向外下方拔伸。手足协调用力,使其患侧肩关节在外展位20度左右得到持续牵引,井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与之对抗,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使患肩内收,内旋。,3腕关节拔伸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体侧。一手握住其前臂下端,另一手握其手掌部。双手同时相反方向用力,缓慢地进行拔伸。腕关节拔伸法还可以双手握住患者的掌指部,嘱其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以助手固定身体上部,进行持续拔伸牵引。,4指间关节拔伸法操作方法:以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捏住患指未节,两手同时施力,相反方向拔伸。,5腰部拔伸法
46、操作方法:患者俯卧,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术者立于其足端,以两手分别握其两踝部,向下逐渐用力牵引。在牵引过程中,身体上半部应顺势后仰,以加强牵拉伸的力量。,6骶髂关节拔伸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略屈,会阴部垫一软枕。术者立于足端。以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臂穿过其腘窝后,握住扶膝一手的前臂下段,并用腋夹住其小腿下段,再以一足跟部抵住其会阴部软枕处。然后手足协同用力,将其下肢下方逐渐拔伸,身体亦同时随之后仰,以增强拔伸之力。,7踝关节拔伸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以一手握住其患肢侧的小腿下段,另一手握足掌前部。两手协同施力,向相反方向牵拉拔伸。在牵拉拔伸过程中,可配合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
47、8髋关节拔伸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双手抓住床边,或由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双手握住患肢的踝部或用腋下夹住踝关节平面以上部位,并屈肘用前臂托住小腿后侧,握住对侧手臂下13处,另一手拔伸用力。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疏通筋脉、懈痉止痛、滑利关节之功效,多用于治疗髓关节酸痛、运动障碍等症。,(九)膝关节拔伸法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患肢屈曲90”。术者站于患侧,用一侧膝部按住大腿后侧下端,用双手握其踝部,向上拔伸膝关节。 或者患者下肢自然伸直,助手双手(或用肘部)抱住患侧大腿远端,术者双手握住小腿,两人协调用力,向相反方向持续拔伸。 临床应用:本法具有活血止痉、滑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膝关节酸痛、运动不
48、利等症。,三动作要领 1拔伸动作要稳而缓,用力要均匀而持续。 2在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拔伸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 3要掌握好拔伸操作术式,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和施术部位的不同,控制拔伸的力量和方向。,四注意事项 1不可用突发性的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 2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 3在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疼痛、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推拿套路操作,1五指抓头顶:患者正坐,两眼平视。术者站于患者左侧方,左手稳着前额,右手五指分别放于头部五经(中指督脉,食指、无名指放于膀脱经,大拇指、小指放于胆经),而后同时屈曲各指间关节,由前向后脑移动至颈结节,分两
49、侧三指拿向下至颈部。35次。 2拿颈部:接上势,继而术者用三指拿法轻快地分别捏拿斜方肌的上部和左右胸锁乳突肌。 3推桥弓:继上势,术者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成八字形,四指置于颈部后狈腿稳定作用,大拇指由臀风穴向下沿胸锁挛陕肌后缘作单方向抹至缺盆穴,成一直线。左右交替进行,各35次。 4扫散法:继而术者一手扶头狈j部,另一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成八字形,并自然屈曲成90”,用大拇指偏峰放于率谷穴处,四指放于后脑的脑空与风池穴处,然后作耳上由前向后下单方向直线推动,以酸胀为度。左右交替约各30次左右。 5分法:术者用两侧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四指放于头部两侧稳定头部,两大拇指由正中线向两侧分别抹前额、眉弓、上眼眶、眼球、下眼眶、迎香、人中、承浆穴。,(一)头面部,(二)胸腹部,1擦前胸:术者站于患者左肌用手掌擦于胸前上部,由上而下至腹部(男女有别)。 2擦背部:继上势,术者转用右手擦于背部,由上而下至腰部,再转用右手掌擦背部,由上而下至腰部(重点大椎、命门、腰阳关、以及八髎穴等)。 3转至用右手擦于胸前部,由上而下。 4擦两肺尖:术者站于患者后方,用四指擦两侧肺尖,同时点揉膻中、中府、云门等穴,以酸胀为度。 5擦胃院部:继而术者取坐位,手指并拢微屈,用后掌横擦胃脘部,以温热为度。 6擦胁肋部:术者站于其后,用双手擦两侧胁肋部,以温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