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应激与调节免费3天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62047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应激与调节免费3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心理应激与调节免费3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心理应激与调节免费3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心理应激与调节免费3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心理应激与调节免费3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心理应激与调节,2008年四川地震后自杀的官员,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 10月16日,乐山市夹江县政协委员、当地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县政府办公楼7楼跳下,当场身亡。谢的自杀可能与近期植物油期货价格暴跌有关。11月20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从15楼上一跃而下。何宗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何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非典”后的恐惧,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板蓝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一些地区出现停课、封校、工厂、商店关门的现象,一时

2、间商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顾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近2 亿人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仅为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本章教学目标,掌握 : 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源的种类 心理应激的模式 心理应激的调节 熟悉: 生活事件、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 了解: 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对应激的认识,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与模式,第二节 应激与身心健康,第三节 应 对,一、应激的概念,历史上的几种观点:,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应激是一种反应,应激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心理应激属于情绪维量上“紧张松弛”维的紧张极。但是,应激不是单纯的紧张状

3、态,而是包含着多种负性情绪的紧张状态,它可以以震惊、恐惧、愤怒等爆发情绪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处于高唤醒水平的压抑的潜在形式而存在;它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久的。,应激的认识,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到(通过认知评价)环境刺激(应激源)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心理应激看作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一种多因素作用过程。在这里,对于所涉及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等应激有关变量,可以分别从“应激源”、“中间影响因素”和“应激反应”这三个方面加以认识。(见下图) 。,应激源,中介机制 (心理、生理),应激

4、反应 (心理、生理),二、应激的两重性,积极性应激 积极性应激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运动、战斗和逃避。,消极性应激 消极性应激易消耗能量储备,增加机体负担,如果长期存在易导致疾病。,对于身心健康的关系,心理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心理应激可以增强人的适应能力。例如,运动员起跑时,精力集中,能量重新分配,以适应比赛的环境。消极作用:过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应激,会击溃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导致心身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我们的观点,适度的应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长期的、超过人的适应能力的心理应激是躯体与

5、精神痛苦的根源及就医寻求帮助的原因,且会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应激源的分类,一、生物性应激源,二、理化性应激源,三、心理性性应激源,四、社会性应激源,应激源 stressor,生物性应激源,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侵袭;外伤、疼痛、过度疲劳及各种功能紊乱;营养代谢障碍、疾病、衰弱、残疾、先天缺陷等。,理化性应激源,包括毒物、粉尘、噪音、药瘾,大量的吸烟、酗酒、浓茶、浓咖啡,吸毒,严重饥饿、节食减肥、放射线的威胁,温湿度的变化,空气或水源的污染等;地震、洪水、飓风、火山爆发、旱灾和虫灾等。,心理性应激源,是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导致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消极情绪。其原因有:不切实际的预测。是

6、由个体差异所致。人格发展缺陷。,社会性应激源,一、应激性生活事件,二、日常生活困扰,三、职业性应激源,四、环境中的应激源,life events,Holmes早期研究发现, LCU一年累计超过300,第二年有86%的人将会患病; 若一年LCU为150300,则有50%的人可能在第二年患病; 若一年LCU小于150,第二年可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Rabkin(1976) 研究发现生活变化单位的升高与突然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结核、白血病、多发性硬化、糖尿病、运动创伤和交通事故有类似的相关性。,应激反应,一、应激的心理中介,二、应激的心理反应,一、应激的心理中介,(一)认知评价 evaluati

7、on or appraisal,(二)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一)认知评价 evaluation orappraisal,两重评价说: A.初级评价primary appraisal B.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评价:是指个体觉察到刺激情境对自身影 响的认知过程。,二、应激的心理反应,(一)情绪性应激反应,(二)生理性应激反应,(三)认知性应激反应,(四)综合性应激反应,(一)情绪性应激反应,1.焦虑(anxiety) 2. 恐惧(fear) 3.抑郁(depression) 4.愤怒(anger),应激状态下常见的情绪反应:P105,焦虑 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

8、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恐惧 抑郁 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愤怒 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应激的生理反应以及最终影响心身健康的心身中介机制(mediating mechanism)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二、应激的生理反应,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该心身中介机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 当机体处在急性应激状态时,应激刺激被中枢神经接收、加工和整合,后者将冲

9、动传递到下丘脑,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导致中枢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心理的、躯体的和内脏的功能改变,即所谓的非特应系统(ergotropic system)功能增高,而与之对应的向营养系统(trophotropic system)功能则降低。,二、应激的生理反应,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该心身中介机制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当应激源作用强烈或持久时,冲动传递到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分泌,通过脑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使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

10、激素(氢化可的松)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但是,长期较强烈的应激会损害下丘脑,造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严重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和阻滞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等一系列变化,从而造成免疫功能抑制,降低机体对抗感染、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的能力。,二、应激的生理反应,典型表现:灾难化 主要表现为过度强调负性事件的潜在后果。 例如:考试焦虑,(三)认知性应激反应,(四)综合性应激反应,1.崩溃:是一种心身耗竭状态,通常是由过度的职业性

11、应激所致。,2.延缓性应激反应: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强烈应激经历之后,过一段时间再发生的应激综合征。,(二)行为性应激反应,不适应性反应,两种类型:,适应性反应,1.逃避与回避escape;avoidance,2.退化与依赖regression;dependence,3.敌对与攻击hostility;attack,4.无助与自怜helplessness;self-pity,5.物质滥用,1. 改变自我,2.改变应激源,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 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逃避主

12、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逃到另一现实中:例如,某大学生过去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某种原因考试失败而受到挫折后,他不仅不从主观上分析原因,而是一改过去刻苦学习的精神,转向消遣娱乐、谈情说爱,试图以学习之外的活动避开因学习压力给自己带来的焦虑与不安。,逃向幻想世界:例如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小女孩幻想自己飞到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国,和她祖母一起过着幸福生活。现实中的挫折使人感到痛苦,幻想中的满足使人感到幸福,所以人们倾向于用幻想来应对挫折。 逃向疾病: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要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但若是一个病人则另当别论,不但会降低要求,而且还能赢得同情和关照。因此,

13、有人在遭遇挫折时,巴不得自己生病。现实生活中还真的有人因此病倒了。例如,某大学生在面临英语四级考试时,由于准备不足,害怕考砸了丢面子,又无正当理由提出不考,于是在临考前半小时,突然发高烧,被送往医院治疗,当这次考试结束时,他的高烧也奇迹般的消退了。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出现考前紧张性腹泻等疾病症状。这一类病不是诈病,而是机能性障碍。,退化与依赖 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依赖(dependence)即事事处处依靠别人关心照顾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应自己去做的事情。 敌对与攻击 敌对(hostility)

14、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攻击(attack)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根据攻击对象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 直接攻击:是指受挫者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例如,甲乙两同学在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甲同学就在背后散布乙同学的坏话,乙同学听说后又打了甲同学一顿。 转向攻击:是指受挫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而是把愤怒情绪发泄向与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即平时我们所说的“迁怒于人”、“迁怒于物”。例如,有的同学挨了老师的批评,不敢和老师争吵,

15、于是回到寝室摔桌子、砸板凳,借以出气。再如,有的人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里打孩子;孩子无端挨了打,憋了一肚子气,出去见到小朋友看着不顺眼,再打别的小朋友。有时转向攻击表现为攻击自己,某高校一名男大学生失恋以后,不忍攻击他深深爱恋着的女友,就用菜刀剁下自己的两节手指,留下了终身残疾。,无助和自恋,无助与自怜 无助(helplessness)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自怜(self-pity)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 物质滥用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16、 mechanism)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应对属于意识层面,心理防御机制属于潜意识层面。但也存在着内部联系:两者都是心理的自我保护措施。,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心理:酸葡萄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看到葡萄架上有很多成熟的葡萄,内心非常想吃,但因葡萄架过高,跳了三次都没有摘到葡萄,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狐狸就对身边的动物说:“葡萄味酸,非我所欲也。”平时人们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又得不到,就会故意说它不好。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

17、酸的,得不到某种东西说这种东西不好,就是酸葡萄心理。这种违背个人心愿的解释是很常见的。例如,有的人谈恋爱,本来很喜欢对方,但被对方拒绝了,这时就会说对方不好,眼睛小、嘴巴大、个儿也不高,不值得爱。这种解释虽然是违背自己心愿的,但它确实能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平衡。否则,对方越是不和自己谈恋爱,越想对方的好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超过心理承受能力时,将导致不良后果。,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甜柠檬心理:甜柠檬心理也是借助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有只狐狸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遍觅不得,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狐狸却说“柠檬味甜,正是我所欲也”。柠檬明明是酸的,却硬说柠檬是甜的。在

18、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故意夸大所获东西的好处,借以减轻所失东西产生的痛苦。例如,有的人没有考上大学,就会安慰自己到:没有考上大学,我可以去南方打工,打工挣钱比大学毕业生还多。这样一想,也就减轻了高考落榜的痛苦。,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否认作用 是指把已经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不可能发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例如,小孩打坏了东西,往往用手把眼睛蒙住,这与鸵鸟在敌害迫近时把头埋在沙滩里一样,否认当前可怕的现实。再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去世的消息,他会反复说“不可能,不可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当事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过程,来接受不得不接受的痛苦现实。

19、但是否认并不能使被否认的问题得到解决,长期否认也会妨碍对现实环境的适应。,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作用 压抑是指人们把自己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心理内容,不知不觉地排斥到潜意识之中的过程。由于压抑,痛苦的经历似乎被遗忘了,使人在现实意识中感觉不到焦虑和恐惧。例如,某大学生一时糊涂偷了本寝室同学的几元钱,事后羞愧难当,内疚不已,可他又没有勇气向同学承认错误,心理冲突所带来的痛苦时时折磨着他。过了一段时间,他努力把这件不光彩的事忘掉,恢复内心平静。然而这不是真正的遗忘,而是压抑。以后每当遇到同学丢东西,他就怕被怀疑,甚至在同学面前举止失常、词不达意,以致发展到怕见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影响正常的交往活动

20、。,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是行为主体的一种主动遗忘,它和由于时间延续过久而发生的自然遗忘不同,只是个体把不为社会接受的本能冲动、欲望、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意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避免痛苦。但是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一旦出现相似的场景,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威胁和危害。心理分析学派认为,一切心理疾病都是由于过度压抑造成的。压抑原本是希望忘记可怕的刺激,结果反而会因潜意识的活动引起更多的相关刺激。,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反向作用 一般情况下,人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动机是一致的,心里怎么想行为上就怎么

21、做,心里的想法在行为上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但在有些情况下则不是这样,一个人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往往做出与动机方向截然相反的行为。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相反的现象称为反向作用。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动和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例如,林黛玉明明十分喜欢贾宝玉,但却常常表现出对宝玉的不满和挑剔。有的同学对某个异性同学有好感,内心很喜欢对方,但在见面时反而采取冷淡的态度。凡是在别人面前自高自大、自我炫耀的人,恰恰反映了他内心有害怕别人瞧不起的强烈自卑感。“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都是反向作用的表现。,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身为心理辅导者,我们自己也对灾害、死亡充满了畏惧与不解。面对灾难我们的工作也必然充满了挫折与无奈。 我们的目的助人自助,勇敢面对死亡的现实、了解自己的哀伤,感受全社会的支持,爱惜自己的生命与,对未来树立信心。,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