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第2版)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6190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第2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第2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第2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第2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第2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赵国秋 教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副理事长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 理事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生 导 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院 长,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理解:1、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2、几种常见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征 应用:运用护理程序对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相关概念,应激(stress):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觉察到应激源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应激源(stressor):是指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进行调节,重新加以适应的生活境遇的改变和环境改变,也称应激性生活事件。 应激相关障碍

2、: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澈障碍、适应性障碍等。,应激相关障碍的共同特点:,1、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症状表现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关; 3、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 4、病因大多为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创伤因素。,9.11事件,云南地震,沙兰洪灾,印度洋海啸,吉林中百商厦火灾,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1、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2、在遭受刺激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 3、临床表现: (1)以意识障碍为主的表现。 (2)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 (3)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

3、性兴奋为主的表现。 (4)部分患者可伴有严重的情绪障碍,或自主神经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1、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 (1)闯入性症状 (2)回避症状 (3)警觉性增高症状 3、临床表现随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 4、症状通常在创伤后延迟出现,闯入性症状,闯入性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以各种形式重新回忆创伤经历和体验。三种形式: (1)短暂“重演”性发作 (2)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出现强烈的情感痛苦或生理反应。 (3)闯入性症状还会在睡眠状态中以梦魇的形式出现,表现为患者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

4、噩梦。,闪回,短暂“重演”性发作:即在无任何因素或相关物的影响下,创伤情景经常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患者的联想和记忆中,或使患者出现错觉、幻觉,仿佛又完全置身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强烈情感反应和明显的生理反应。这种现象又称“闪回”。,回避症状,回避症状:即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以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反映了患者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创伤。,回避症状的表现(1)回避表现(2)麻木表现 警觉性增高的症状:(1)难以入睡或易醒(2)易产生惊跳反应(3)难以集中注意,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

5、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障碍。 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或出现不良行为、生理功能障碍。,适应障碍的分型,1、以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的抑郁型和行为退缩型 (1)抑郁型适应障碍 (2)焦虑型适应障碍 (3)混合形适应障碍 2、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的品行障碍型和行为退缩型 (1)品行障碍型适应障碍 (2)行为退缩型适应障碍,3、以上类型均可出现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头痛、疲乏、胃肠不适等症状,同时可因适应不良的行为而影响到日常活动,导致社会功能受损。,治疗与预防,一、治疗治疗主要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去

6、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转移或消除应激原。 1、心理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选用指导性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通过疏泄、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手段,帮助患者摆脱痛苦,认识疾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提高适应能力。,2、药物治疗对于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用药物治疗进行对症处理,为心理治疗打好基础。 3、其他治疗对于严重抑郁、有自杀自伤行为,或明显冲动、有伤人毁物行为的患者,可采用电抽搐治疗,以迅速控制症状,保证患者和周围人的安全。对于木僵、抑郁等进食较差的患者,可给予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疗法。,预防,1、减少人为的应激原

7、2、增强个体应付应激的能力,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社会行为、应激原等方面的内容,1、应激原评估评估应激原的发生原因、种类、强度、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当时情景、与患者的切身利益关系是否密切、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 2、精神状况和行为方式评估 (1)评估精神状况 (2)评估行为方式 3、生理功能评估 4、心理应对方式和认知评估 5、社会功能评估,二、护理诊断,1、强暴创伤综合征 2、迁居应激综合征 3、有自杀自伤的危险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5、有受伤的危险 6、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7、睡眠形态紊乱 8、个人应对无效,9、焦虑 10、恐惧 11、自理能力下降 12、社交能力

8、受损 13、无效行角色行为 14、感知改变 15、思维过程改变,三、护理目标,1、患者不发生自杀、自伤、伤人行为,未造成走失、跌伤后果。 2、患者在自理能力下降期间,其基本生理需要能得到满足。 3、患者情绪稳定,无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 4、患者能正确认识应激事件,学会正确应对方法。,四、护理措施,对急性应激障碍发作期的患者,护理的重点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以及稳定患者情绪;对缓解期患者主要在于增强其应对能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主要在疾病早期以保障患者安全、消除情绪障碍为主,后期则以帮助其建立有效应对机制为主。对适应障碍患者的护理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提高对应激的应

9、对能力。,(一)脱离应激原,由于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较为明确,均为应激事件引起,因此对于应激相关障碍,最首要的护理措施是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包括对患者康复后生活或工作方面的指导或安排、必要时重新更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律等,以转移或消除应激原,最大限度地避免进一步的刺激和丧失。,(二)安全护理,1、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2、密切观察患者的 各种表现,注意有无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征兆出现 3、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4、对有自杀危险的患者,需加强沟通,掌握其病情、心理活动的变化,并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动摇或取消患者的自杀意念 5、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性

10、兴奋导致行为紊乱、冲动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保证患者安全 6、对意识障碍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三)生理护理,1、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2、改善睡眠 3、协助料理个人生活,(四)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 3、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 4、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 5、家庭干预,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主动接触患者 (2)耐心倾听 (3)操作前耐心解释 (4)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静静陪伴、抚触、鼓励关注的眼神,以传达护士的关心和帮助,2、支持性心理护理,(1)保持与患者密切接触 (2)鼓励表达 (3)认同接纳 (4)合理解释、指导 (5)帮助宣泄 (6)强化

11、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 (7)鼓励患者参加活动,3、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1)首先帮助患者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 (2)告诉患者其认知评价(即各种想法)是如何导致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的 (3)指导患者通过与现实的检验,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并找出认知歪曲与负性情感的关系,从而矫正这些认知障碍 (4)暴露疗法,4、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1)教会患者管理焦虑的方法 (2)帮助患者学习以问题解决法,处理压力情景 (3)帮助患者学会应激处理的各种积极、有效的认知和行为技能 (4)帮助患者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应对应激,5、家庭干预,(1)帮助患者和家属学习疾病知识 (2)帮助家属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境 (3)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恰当处理与患者的关系,(五)药物护理,遵医嘱给相应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帮助患者了解和自行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五、护理评价,1、患者是否发生自杀自伤、冲动伤人行为,是否发生跌伤、走失后果 2、患者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3、患者能否正确认识和应对应激事件 4、患者是否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 5、患者的适应能力是否改善,有问题吗?,谢 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