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分带和特化染色体,第一节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异翅独尾草,阿尔泰独尾草,粗柄独尾草,中棉 2n=26,草棉 2n=26,海岛棉 2n=52,陆地棉 2n=52,核型(karyotype),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定义,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染色体组型分析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并做出核型模式图,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水平上的表型 确定物种的特征,确定种属亲缘关系 分析生物物种的变异和进化过
2、程 识别单条染色体、基因定位 临床应用(染色体疾病、产前诊断),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应用,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辐射的遗传效应的研究。,1测量每条染色体的长臂(q)和短臂(p)长度,算出染色体的全长(长臂+短臂)和臂比值(长臂/短臂),染色体核型(组型)分析步骤,2配对:根据所测数据结合目测,按次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形态和大小、染色体的形态及大小、臂比值、染色体长度是否相等将同源染色体配对。,3排队:将同源染色体对按一定原则排队,并编号 原则 染色体长的在前 按染色体大小相近及着丝粒位置相同进行分组排列 大随体染色体在前,小随体染色体在后; 性染色体排在最后,4剪贴:剪下染色体,按照顺序粘贴在
3、绘图纸上; 5计算染色体相对长度 相对长度=单个染色体长度/ 整套单倍染色体总长100 臂比率=q/p(1.0-1.7,1.7-3.0,3.0-7.0,7.0 以上),染色体核型(组型)分析,大麦(2n=14)核型,应最少以5个以上的细胞为准,测量的内容有: 绝对长度=放大的染色体长度放大倍数(单位以微米表示)。 相对长度=染色体长度染色体组总长度100,着丝点位置确定 臂比值 着丝点位置 符号记为 1.00 正中部着丝点 M 1.011.70 中部着丝点区 m l.713.00 近中部着丝点区 sm 3.017.09 近端部着丝点区 st 7.01以上 端部着丝点区 t 端部着丝点 T,6另
4、外,还要确定染色体长度类型、着丝点位置,,着丝点位置确定 臂比值 着丝点位置 符号记为 1.00 正中部着丝点 M 1.011.70 中部着丝点区 m l.713.00 近中部着丝点区 sm 3.017.09 近端部着丝点区 st 7.01以上 端部着丝点区 t 端部着丝点 T,7 绘制核型分析结果表、,8摄制模式照片,核型模式图. (idiogram).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 其特征绘制下来,绘制核型模式图 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和排列的核型图,用绘图纸和座标纸(座标纸放在绘图纸下面)绘制核型模式图。横座标为染色体序号,纵座标为染色体(臂)的相对,绘制核型模式图 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
5、和排列的核型图,用绘图纸和座标纸(座标纸放在绘图纸下面)绘制核型模式图。横座标为染色体序号,纵座标为染色体(臂)的相对,核型模式图绘制方法 根据核型分析结果表中所列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平均值绘制一坐标图。横轴上标明各染色体序号,每一染色体与其序号相对应,纵轴表示相对长度值(),零点绘在纵轴的中部,并与各染色体的着丝点相对应。此即为该细胞的核型模式图。,核型模式图,绘制核型模式图 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和排列的核型图,用绘图纸和座标纸(座标纸放在绘图纸下面)绘制核型模式图。横座标为染色体序号,纵座标为染色体(臂)的相对,8 核型公式表示方法 以芍药为例: n=2x=10=6m+2sm+2st,着丝点位置确定 臂比值 着丝点位置 符号记为 1.00 正中部着丝点 M 1.011.70 中部着丝点区 m l.713.00 近中部着丝点区 sm 3.017.09 近端部着丝点区 st 7.01以上 端部着丝点区 t 端部着丝点 T,9划分核型类型,10最后,根据各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