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云生,消化病学发展现状及前沿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 INSTITUTE OF DIGESTIVE DISEASES ,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我国消化学科发展现状,国内外消化学科对比,我国消化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消化系病学科发展趋势和需求,我国消化学科前沿发展方向,提 纲,2. 消化系统疾病谱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消化系常见病以感染性疾病多见 胃肠道炎症、肠道寄生虫病、肝血吸虫病 阑尾炎、甲肝、乙肝 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是常见和多发疾病 食管癌、胃癌和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2. 消化系统疾病谱的变化,近20年来,慢性病逐渐成为突
2、出的问题 感染性疾病明显下降,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增多 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相对下降,而胃食管反流病成为主要病种,并有增高趁势 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降低 结直肠癌、胰腺癌、胆道肿瘤上升; 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的主要致死原因,胰腺癌在死亡率前十位恶性肿瘤中居第九位,2. 消化系统疾病谱的变化,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改变 目前我国消化学科“新的问题”,包括炎性肠病、酒精性和高脂性胰腺炎、脂肪肝、肥胖症等 非甾体抗炎药(NASIDS)在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引起NASIDS相关性胃肠病和消化道出血增多 社会生活压力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增加
3、 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和动力性疾病迅猛增加,其中功能性胃肠病(FGIDs)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人占消化专科门诊的40%-60%左右,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社会职能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反复就诊和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是未来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新问题。,3. 目前我国消化学科现状,(1)学科规模扩大 已建立一定数量的消化病专业医生队伍,消化内外专科医师约有6000名以上;占世界医生的3%,在服务占世界人口的20%; 在县市级二甲以上医院消化专科渐渐已从传统的大内科独立出来,基本保障服务国民健康的需求 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消化科已经成为专
4、科中心或研究所,成为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新技术应用推广、疑难疾病转诊的诊治和消化专科人才培训基地,3. 目前我国消化学科现状,(4)基础研究 近年,在研究起点、跟踪发展、国际论文发表等方面都有较明显进展,但人才培训体系、机制、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仍有较多问题亟待改革 食管癌、肝癌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研究具有中国特色,抗体新药研制也已启动 病毒性肝炎研究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全部国产化,部分自主研发的新药如新型聚乙二醇干扰素已经开始临床实验。但创新诊断设备、临床检测标志物和技术、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还较少,3. 目前我国消化学科现状,(5)国际学术地位提高 近十年,在多领域发表有重
5、要价值的科学论文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我国消化病学科在世界的影响在逐渐提升,大陆学者越来越多的走向国际讲台,展示我国的研究成果和表演手术的操作水平-DDW,UEGW,APDW等。2013年世界胃肠病大会将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世界消化内镜大会也在筹划将在中国召开,大陆学者走向国际消化领域的最高学术领导位置正在出现,我国消化学科发展现状,国内外消化学科对比,我国消化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消化系病学科发展趋势和需求,我国消化学科前沿发展方向,提 纲,1. 国内外研究重点对比,发达国家重点研究:炎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s食管、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治、内镜微创治疗、肥胖
6、的消化道治疗、麦胶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以及研发相应的检测新方法、新设备、新药物 我国重点研究: 感染性疾病研究逐渐减少,重点在HBV感染相关问题 消化道肿瘤、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HP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胆道疾病如胆管结石和胆管癌等、急慢性胰腺炎、静脉曲张与非静脉曲张出血等问题是我们消化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炎性肠病的研究也在逐渐加强和重视,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2. 研究方法及策略对比,我国消化学科发展现状,国内外消化学科对比,我国消化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消化系病学科发展趋势和需求,我国消化学科前沿发展方向,提 纲,1. 挑战,(3)优化管理 常规医疗数量巨大、严重
7、超负荷工作 科研时间少,人员短缺,配备不合理 学科发展与人员计划体制不协调,使得学科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协调和到位困难 只有在管理上先做到有计划、合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制度运行等,消化专科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才会畅通的发展,1. 挑战,(4)装备不平衡 虽然我国逐年增加对医疗和科研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力度,但存在投入的随机性,基层消化诊疗装备普遍不全或落后,影响学科发展和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普通的胃镜、肠肠等明显不足,多数中高段的消化病治疗技术尚未普遍开展,1. 挑战,(5)老龄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但老龄人口迅速增加 消化系统疾病所需求的家庭护理和医生培训制度尚待建立,是目前和未来
8、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2. 机遇,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科技等快速发展,对学科的投入不断增加,为我国消化病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些学科优势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在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消化病兼具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特点,疾病谱广,患者数量庞大,是我们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诊治的优势 是我们培养优秀或出色的临床医师的重要条件和机遇,我们的一些知名临床医师医疗水平已在国际上出类拔萃或领先 并为我们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研究等提供保障,我们在循证医学研究领域可以大有作为,2. 机遇,信息技术全球化和国际开放交流增多,提供了与发达国家合作的机会,利用其先进理念和技术手
9、段,合作研究和建立培训基地,可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消化学科发展。 近十年消化病学科在世界的影响在逐渐提升,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提供广阔平台。,2. 战略对策,(1)学科建设经费投入 我国逐年增加对医疗和科研机构的投入,但消化学科整体基础设施和装备不平衡,差异大 通过加大对专业、专病的资金投入,加强消化学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逐步加强和建立起我国消化学科在世界的优势地位,2. 战略对策,(2)加强人才建设 明确消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任务,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加强规范培训、人才质量和合理数量的人才队伍是消化学科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消化学科研究型人才明显不足,日常工作负荷过大;消化学科专科医生队伍
10、建设尚不成体系,人才资源不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由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消化专科家庭医生和护理队伍明显缺乏 因此,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消化专科医生培训体系、充分调研社会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增加大型医疗单位和科研人员编制,进行科学性管理,有计划的合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有效解决消化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2. 战略对策,(3)整合资源,重点投入 针对目前我国消化学科实际需求大、导向不明确、研究分散等现状,促进公益事业支持的国家级重大疾病防治中心和研究技术平台,实现消化学科重大疾病基础研究、一二级预防方案和指南研究、关键诊治技术研发推广覆盖全国的临床和科研协作网络,推动消化病诊治重要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发
11、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以技术研究、转化为导向,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合作,建立以多学科、医疗器械和医药研发及上游基础实验室的紧密合作,瞄准和重点投入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分子影像、干细胞技术、细胞移植、内镜微创、机器人技术等前沿新兴技术和领域,实现消化系统重大疾病、重要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体系,2. 战略对策,可在以下消化病领域进行重点研究和突破 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内镜、分子探针、分子影像技术);早期治疗(内镜、机器人手术);新技术疗法(细胞移植、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介入医学) 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及胃食管反流病等):新药物研发,特别是结合利用我国的中医特色进行研发,微创治疗技术及相
12、关附件的开发应用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干细胞治疗、细胞移植、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内镜和介入医学微创治疗新技术等 造成死亡的重要疾病:包括肿瘤、出血、重症肝炎、重症胰腺炎等 胃肠功能动力性疾病:重点研究我国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理、新药研发、微创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身心医学、中西医结合研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肥胖症以及由肥胖症带来的脂肪肝、代谢异常综合征等问题的研究 肠道微生态: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研究胃肠道微生态分布、种群、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对于微生态制剂、新药物研发等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我国消化学科发展现状,国内外消化学科对比,我国消化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消
13、化系病学科发展趋势和需求,我国消化学科前沿发展方向,提 纲,1. 多中心循证医学和临床路径研究,开展流行病学、疾病诊疗手段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数据库和标本资源库 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推进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治到新的高度 建立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基础和指导,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相对标准化的诊断或治疗模式或医师操作程序 目前一些消化病的临床路径已开始试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路径正在开发,并且临床路径需随着循证医学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发展,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2. 新型诊断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proteomi
14、c fingerp rinting, PFP) 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种类全貌的高通量技术 通过对比分析患者图谱与正常人图谱,发现新的疾病相关特异性蛋白质 PFP技术能对临床常见的体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而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和超敏感等特点,现已成为检测分析疾病蛋白质变化,寻找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新手段 PFP技术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可应用于筛查对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乙肝携带者、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综合判断病变的性质,及时发现早期肝癌 也可用于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研发。 PFP技术可用于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如肝炎、肝硬化、炎性肠病、先天性巨结肠、肠道淋巴瘤
15、、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 干细胞技术应用,急慢性肝病干细胞技术应用 与全肝移植比较,肝干细胞移植具备技术简单、对受体影响小、即时使用、并发症低等优势,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已有临床报道 所使用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肝干细胞等) 常用方法包括腹腔移植、脾移植、门静脉移植、肝动脉移植等 但广泛、规范、标准化开发应用还有较多问题待解决 消化系肿瘤干细胞研究 在所有的肿瘤细胞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具有产生肿瘤并维持肿瘤生长和异质性的能力 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肝癌、结肠癌胰腺癌肿瘤干细胞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发展相应的方法以及特殊的治疗手段对
16、消化系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4. 胃肠功能动力性疾病研究与新技术开发,胃肠功能动力性病是一大类疾病,发病机制不清,流行病学资料有待完善 近10年来,一些新技术开始应用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经内镜黏膜下隧道技术进行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便秘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肠病新的传感技术用于研究肠道动力和传输功能 应用新的分子信号转导机制开发新的治疗药物,5.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获得根治的最佳手段 内镜诊断技术:新的内镜诊断技术如荧光内镜(AFI)、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微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7、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口腔、穿孔的内镜下闭合技术、NOTES等微创方法研究与推广,新方法、新附件研制等 影像新技术,6. 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某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通过特异性激活或阻断,来调控病理生理过程或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近年来,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炎性肠病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为消化系疾病分子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仍有较多问题仍待研究解决,7. 纳米技术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望用于分子靶向显像造影剂、分子探针技术、线粒体相关显微镜和纳米激光光谱法等 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纳米粒子的抗肿瘤作用、磁纳米粒子靶向性化疗、磁化疗和磁热疗的联合应用,纳米材料制作消化道支架等 纳米药物载体研究,8. 机器人研究,手术机器人已开展腹腔脏器疾病的手术 我国医用机器人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医工结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肝胆胰手术机器人、胃肠内镜手术机器人、胃肠腔内微型机器人等有广阔的前景,是发展的新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