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营销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目录 案例 1张裕用心良苦做市场. 案例 2宝洁公司和一次性尿布. 案例 3三个业务员寻找市场. 案例 4福特的经营观念. 案例 5爱尔琴钟表公司的经营观念. 案例 6非常可乐如何作为. 案例 7“ 米沙”小玩具熊的滞销 . 案例 8小油漆厂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案例 9青啤、燕啤“山东淮海战役 ”实战. 案例 10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 案例 11宝马汽车公司的营销组合. 案例 12“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案例 13娃哈哈的品牌延伸 案例 14美国的政府采购管理 案例 15柯达与富士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案例 16小灵通冲击中国电信业 案例 17乐凯挑战国
2、外品牌 案例 18沪上老年用品市场细分 案例 19万客隆的定位策略 案例 20米勒公司是市场定位 案例 21麦德龙的现购自运配销制 案例 22罗布麻产品的开发 案例 23百威啤酒的产品包装创新 案例 24安利公司的营销策略 案例 25吉列按刮脸次数卖剃须刀 案例 26“ 价格杀手” 国美的真面目. 案例 27哈尔滨“中央大街 ”药店大战案例. 案例 28戴尔直销. 案例 29九阳公司是如何选择经销薄的 案例 30LG 电子公司的渠道策略 案例 31西安杨森的销售渠道 案例 32乐华渠道变革:冒进还是过渡 案例 33百事可乐:抛掉明星小处着眼. 案例 34借助比较广告中国移动攻击竞争对手. 案例
3、 35本田摩托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案例 36PPA 引发史克危机. 案例 37强生公司的危机处理艺术 案例 38利用“卖点”理论开拓市场 案例 39非凡的推销员 乔吉拉德 案例 40可口可乐的体育赞助 案例 41三元公司的营销策略 案例 42摩托罗拉手机市场营销案例 案例 43可口可乐新配方饮料的失败 案例 44“ 爱迪塞尔” 败笔之作. 案例 45“ 野马”起死回生之作 . 案例 46沃尔玛的营销策略 案例 47亚马逊书店的网络营销策略 案例 48Dell 公司度身定制的网络直销 案例 49贴近用户的网络营销宝洁 案例 50中国电子商务的亮点首都电子商城. 案例 51V26 减肥沙淇营销案例.
4、 案例 52安利公司的营销策略 案例 53北极神海狗油的营销策略 案例 54宝洁的品牌战略 案例 55乐华的渠道变革 案例 56联想战略降价 案例 57上海“冠生园”的品牌之争 案例 58小灵通移动市话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案例 59中国自行车在美国破“反倾销” 案例 60好思家乳胶漆营销案例 案例 1张裕用心良苦做市场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创办于1892 年,至今已有 107 年历史。她是中 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产品有白兰 地、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中成药酒和粮食白酒六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 8 万余
5、吨,产品畅 销全国并远销世界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百年张裕历经坎坷创辉煌 1892 年,著名华侨巨商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张裕之命名,前袭张姓,后 借 “昌裕兴隆”之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裕终于酿出了高品质的产品。1915 年,在世界产品盛会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一举荣获四枚金质奖章和 最优等奖状,中国葡萄酒从此为世界所公认。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环境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裕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多次在国 际、国内获得大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然而,名牌不等于市场,金字招牌对于张裕来说是一个极 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
6、势却不足以使张裕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在改向市场经济的头两年中,由于市场观 念差,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盲目生产,等客上门,受到了市场的惩罚:1989 年,张裕的产值较 上一年下降了%,产量下降了 %,6 条生 9 线停了 4 条,1/4 的职工没有活干,近一半的酒积压在 仓库里,累计亏损 400 多万元,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关键时刻,张裕人并没有躺在历史上顾 影自怜。在积极反思失败原因,努力摸索市场规律,下功夫钻研营销后,公司树出了“市场第一”的经营 观念和“营销兴企 ”的发展战略,实现了 2 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企业由“销售我生产的产品”转变为“生 产我销售的产品” ,一切围绕市
7、场转; 二:是由“做买卖 ”转变为“做市场” ,从“推销”变成“营销” 。这两个转变使企业的经营不再是单纯的 生产和推销问题,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调研、决策、实施、监控的有机结合,在满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为 企业创造最佳效益。在正确营销观念的指导下 1997、1998 连续两年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均高 居同行业榜首;在 1998 年度全国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查中,荣获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实际购买品牌 和 1999 年购物首选品牌三项第一。 二、群雄逐鹿红酒市场竞风流 葡萄酒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能。葡萄发酵时能产生十几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缓解氧化反应、清 理动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脏
8、疾病。同时,葡萄酒还有助于消化,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1、B2、 B6、B12 和多种矿物质,可以使人容颜丰润。 近几年来,随着国人饮食健康观念的增强,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倍受青睐起来, 其消费骤然升温,成为酒类市场的新宠。10 多个国家的 100 多个洋品牌和 400 多个国内生产厂家和品牌在 我国市场汇聚,一竞风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国内葡萄酒生产年产量达万吨的企业已 经超过 20 个,称得上葡萄酒生产巨头的企业只有张裕、长城、王朝 3 家。据统计,实力雄厚的 3 个企业 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张裕%、长城%、王朝。消费者对 3个品牌的熟悉程度分别为张 裕 7
9、3、长城 35、王朝 30%;消费者最常喝的葡萄酒品牌张裕占 43、长城占 19、王朝占 15。其 中我国驰名商标张裕葡萄酒是消费者最熟悉又最常喝的品牌。 在经历了一场与洋酒的生死较量后,国产葡萄酒尤其是国产干红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取 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据统计,1996 年国内干红酒的消费近 4 万吨中,国产干红超过 2 万多吨,而洋品牌酒 只有约 1 万吨。自 1998 年起,张裕、长城、王朝三家就占据了 6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野力、 龙徽等十几种品牌则成长第二梯队,占据了剩下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杂牌洋酒组装厂家、小 企业、小作坊则生存艰难,几乎没有市场。19981999 年,倒闭葡
10、萄酒厂上百家。 三、培育市场 张裕用心良苦 1998 年底,张裕营销公司的市场调研部,在分析全国各地反馈回来的市场信 息时发现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城市的葡萄酒的终端消费者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沿海地区葡萄酒个人 消费比例很高,市场销量比较稳定;内地城市主要为公款消费,市场销量起伏也较 大。同时对终端消费者的心理调查表明:沿海地区消费者看重的是葡萄酒的保健功能及文化品位, 而内地消费者则看重的是身份标志和时尚。这表明沿海地区的葡萄酒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步入速 度减缓的市场成熟期,而内地城市则处在感性消费阶段,处在市场上升期。但因为我国葡萄酒的 主要消费区域在沿海地区,故而可以推测:1999 年的葡萄酒市场
11、增长速度将放慢,张裕公司必须 相应调整营销的策略,加大市场培育和开发的力度。 张裕很清楚:与啤酒、白酒比,葡萄酒的市场规模实在太小,整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充其量不 到 100 亿元。现在平均每个中国人葡萄酒年消费量只有升,世界平均水平的 1/20。而国人以 白酒为主的酒类消费习惯是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饮食业的一大特色,短期内很难改变, 引导消费须下大功夫。假如每个中国人每年消费两瓶葡萄酒(升) ,那么就需要 195 万吨葡 萄酒,市场规模即可达到 780 亿元。这表明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 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为了培养消费者,张裕着力于“沟通” 。受价格因素限制,经
12、常性的葡萄酒消费者,主要 是中高收入阶层,另外,行政管理层人士也是不可忽视的主流消费群;偶尔性消费者,则以年轻 人为主。张裕沟通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些人,即将经常性消费者巩固下来,让偶尔性消费者逐渐转 向经常性消费者,同时开拓新的大量新生性消费者。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沟 通方式。 对经常性消费者而言,张裕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整合传播,主要展示葡萄酒的健康、自 然及其文化内涵 葡萄酒的品味和格调。它们通过对经常性消费者主要的信息,如高品位 杂志、体育节目、酒店等,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提高葡萄酒在这些消费者心目中的 亲和力,同时通过一系列品牌策略,树立起张裕东方红酒经典形象,
13、以“传奇品质,百年张裕” 作为主题,也使对葡萄酒的系统传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偶尔性消费者而言,张裕则侧重于诉展葡萄酒本身的时尚色彩,通过对大众传媒的控制性 传播,传达各种葡萄酒的时尚资讯,营造出一种氛围,即把葡萄酒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进行推广, 使其成为时尚潮流中一部分。如在报纸上开辟醒目的葡萄酒消费专栏,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葡 萄酒的各类专题,举办各种葡萄酒知识讲座等。通过日积月累的渗透式传播,让消费者开始树立 这么一种心态:选择葡萄酒就是在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事后的调查表明:很多消费者都受 到了这种传播的影响,并逐渐喜欢上了葡萄酒。 从 1998 年起,张裕通过一个声势巨大的全国性活
14、动,为其找到了很多新生性消费者:这就 是它近两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展” 。百年张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合璧 的张裕在市场开拓中越来越强调一种文化认同,即强调自己的东方个性。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 国葡萄酒文化展” ,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史实,详细介绍了中国葡萄酒 2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 新千年,张裕对 1999 年市场的预测得到了证实,葡萄酒开始进入消费平台期。但整个张裕 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比 1998 年上升了 36。在 2000 年张裕 的营销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且一如既往“用心良苦” 。张裕 表示:这种培育市场的工
15、作他们将一直做下去,力争在未来两年内把销售网络延伸到县一级,市 场占有率再提高 10 个百分点。 思考题: 1.张裕公司是在什么情况下转变观念的?在这方面你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2.如何看待葡萄酒产品的前景?葡萄酒与其他酒之间有无替代关系? 3.张裕培育市场的做法的依据是什么?有何可取之处?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4.张裕在新的一年提高市场占有率 10的目标能否实现?如果让你来完成这个任务如何实 现 ? 案例 2宝洁公司和一次性尿布 1956 年,宝洁公司开发部主任维克米尔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孙子时,深切感受到一篮篮脏尿布给 家庭主妇带来的烦恼。洗尿布的责任给了他灵感。于是,米尔斯就让手下几个最有
16、才华的人研究开发一次 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并不新鲜。事实上,当时美国市场上已经有好几种牌子了。但市场调研显示:多年 来这种尿布只占美国市场的 1%。原因首先是价格太高;其次是父母们认为这种尿布不好用,只适合在旅行 或不便于正常换尿布时使用。调研结果:一次性尿布的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正处于战后婴 儿出生高峰期。将婴儿数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换尿布次数,可以得出一个大得惊人的潜在销量。 宝洁公司产品开发人员用了一年的时间,最初样品是在塑料裤衩里装上一块打了褶的吸水垫子。但 在 1958 年夏天现场试验结果,除了父母们的否定意见和婴儿身上的痱子以外,一无所获。 1959 年 3 月,宝洁
17、公司重新设计了它的一次性尿布,并在实验室生产了 37000 个样子,拿到纽约州 去做现场试验。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试用者认为该产品胜过布尿布。降低成本和提高新产品质量,比产 品本身的开发难度更大。到 1961 年 12 月,这个项目进入了能通过验收的生产工序和产品试销阶段。 公司选择地处美国最中部的城市皮奥里亚试销这个后来被定名为“娇娃”的产品。发现皮 奥里亚的妈妈们喜欢用“娇娃” ,但不喜欢 10 美分一片尿布的价格。在 6 个地方进行的试销进一步表明, 定价为 6 美分一片,就能使这类新产品畅销。宝洁公司把生产能力提高到使公司能以该价格在全国销售娇 娃尿布的水平。 娇娃尿布终于成功推出,直
18、至今天仍然是宝洁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 思考题: 1.宝洁公司开发一次性尿布的决策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 2.宝洁公司是否把握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 案例 3三个业务员寻找市场 美国一个制鞋公司要寻找国外市场,公司派了一个业务员去非洲一个岛国,让他了解一下能否将本公 司的鞋销给他们。这个业务员到非洲后呆了一天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没有市场。我即刻返 回。 ”公司又派出了一名业务员,第二个人在非洲呆了一个早期,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鞋的 市场很大,我准备把本公司生产的鞋卖给他们。 ”公司总裁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后,为了解到更真实的情 况,于是又派去了第三个人,该人到非洲后呆了
19、三个星期,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原因是他 们脚上长有脚疾,他们也想穿鞋,过去不需要我们公司生产的鞋,因为我们的鞋太窄。我们必须生产宽鞋, 才能适合他们对鞋的需求,这里的部落首领不让我们做买卖,除非我们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和公关活动搞大 市场营销。我们打开这个市场需要投入大约万美元。这样我们每年能卖大约 2 万双鞋,在这里卖鞋可 以赚钱,投资收益率约为 15。 ” 思考题: 1.市场营销活动要求企业的营销人员应具备什么素质? 2.分析三个业务员对市场的职业敏感性。 案例 4福特的经营观念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在生产他那闻名世界的 T 型汽车时,步人了自我意识的陈旧观念泥潭,从而使福 特汽车公
20、司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处于无所适从的十字路口。 1908 年,福特突然宣布,他的公司日后将只生产一种汽车,即T 型汽车。T 型汽车在当时的确集中了 先前所有各种型号汽车的最优良的特点。而且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临结束,T 型车的销售量逐年增加,而 价格则逐年下降。对于这种汽车的赞扬声来自四面八方,甚至美国税务上税委员会也在 1928 年回顾说,T 型车“是一种很好的经济实惠的汽车。它的声誉极好,各阶层的人都使用它。它是市场上最便宜的汽车, 而按它的价格来说,它的实用价值又超过任何别的汽车。T 型车市场的需求量比任何公司的汽车市场需求 量都大。 ” 然而,对于在发生变化的汽车工业中的竞争条
21、件,以及逐渐增长的城市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心理, 福特的适应能力则要差一点了。第一次大战后,经济繁荣了一阵子,到 1920-1921 年出现了大衰退。福特 通过大幅度降低成本勉强渡过了这个难关。但是,20 年代初期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占市场销售 额大约 20的通用汽车公司。通用公司希望继续扩大它的市场占有额,它增加了产品系列,利用独立部门 销售,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雪佛莱是低价车,接着是别克、奥尔兹和庞蒂别克,最后则是最为昂贵和豪华 的卡迪拉克。 补锅匠出身的老福特认为,对付竞争的唯一办法,是遵循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先例,降低 T 型汽车的 成本。这一方针的焦点是在底特律附近鲁日河边建立一
22、个巨大的中心生产工厂,一年 365 天,天天都能以 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汽车。然而,到 1923 年,情况已经很清楚,福特的低价政策并没有吸引买主, 福特的个人统治为他带来的好处也不及通用公司权力分散的管理制度为扩大销售量带来的好处。 通用公司扩展市场的策略集中于美国人买车的赊购方法以及更重要的生活习惯每一两年改变一 下汽车的式样。而在福特的生产和经营观念中,这是十足的邪门歪道。福特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敦促福特 改变他的基本方针,以便更好地对付竞争。甚至福特的夫人也劝告福特不要再固执己见。但是福特拒绝了, 他争辩道:“我们希望造出某种永远能用下去的机器,我们希望买了我们一件产品的人永远不需要再
23、买另 一件。我们决不会作出使先前样式废弃不用的任何改进。 ” 他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他的大多数助手纷纷离去以及销售量的大幅度下降。到 1927 年,他把所有 34 家工厂关闭 6 个月,以便重新安排生产。但是关闭以后整整有一年时间生产没有全面展开。到 1936 年, 在轿车销售量方面,它屈居第三,排在通用公司和克莱斯勒之后。 1927 年以后,通用汽车公司的实力表现在每年大张旗鼓地介绍新式汽车,研究及试制行驶性能更好的 封闭汽车,以及精明老练地处理二手车的业务。而福特则喜欢取笑这些科学的管理制度。他把组织系统表 比作一棵树,认为“结满累累的果实,每个果子上写了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名字,每个人都有头
24、衔和一些 职责,他们都严格受到果实大小的限制?”一个下级职员要把信息传递给董事会主席或总裁大约需要六 个星期,而到那个时候,他要报告的事很可能已成为历史。 亨利福特不仅仅是补锅匠,他是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美国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价值标准根植于 农村,他所理解的城市,大规模生产的价值,是越来越多人买得起这些产品,买卖中不做手脚,以及卖主和买主的长久关系,他提供服务也大体上符合农村的良好 传统。然而,对于 T 型车而言,福特收到了最糟的宣传效果不满意的顾客。因为有些城市的价值标准 同农村的价值标准是搀和不起来的。 降低汽车价格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却很少适用于西尔斯、彭尼、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出售的低价
25、商品。 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是变化的,而且是迅速变化的,到 20 年代,汽车已成为美国人个性的延 伸。随着城市居民第一次超过农村居民,美国人发出了要求体现个性的呼声,而这在渴望自由呼吸的城市 大街上拥挤的人群中曾受到长期的压抑。 统一样式的 T 型汽车,用福特本人的说法就是:“任何顾客都可以把它的车子漆上他喜欢的颜色,只 要它是黑色的就行。 ”而通用汽车公司的口号则是:“为不同经济能力的人和不同用途提供汽车。 ”在这样 的口号下,通用汽车公司提供给顾客的是大家都买得起的形形色色的汽车。而福特公司在老福特的错误观 念引导下,一直只生产一种型号的汽车,甚至只生产一种颜色黑色的汽车,终于导致
26、了它在当时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直到 1947 年福特逝世以后,他的公司改变策略,才重新获得了它早期那种在经 济上的领先地位。 思考题: 1.如果你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名主管人员,请设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固执的老福特改变主意? 2.请福特公司的经营观念。 11 案例 5爱尔琴钟表公司的经营观念 美国爱尔琴钟表公司自 1869 年创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 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由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构成的市场营销网络 分销产品。1958 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造成这种
27、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消费者对名贵手表已经不感兴趣,而趋于购买那 些经济、方便、新颖的手表;而且,许多制造商迎合消费者需要,已经开始生产低档产品,并通过廉价商 店、超级市场等大众分销渠道积极推销,从而夺得了爱尔琴钟表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爱尔琴钟表公司 竟没有注意到市场形势的变化,依然迷恋于生产精美的传统样式手表,仍旧借助传统渠道销售,认为自己 的产品质量好,顾客必然会找上门。结果,致使企业经营遭受重大挫折。 思考题: 1.爱尔琴钟表公司持有什么样的经营观念? 2.该经营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有什么区别? 12 案例 6非常可乐如何作为 1998 年 5 月,娃哈哈集团
28、推出非常可乐,原本平静的中国可乐市场掀起了波澜。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 的条件之一是企业在其所在的行业占据相当稳固和非常有利的地位,然而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4 月 份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娃哈哈集团原来的拳头产品娃哈哈果奶在乳酸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仅为 18, 比后来居上的乐百氏低了 14 个百分点。这种放弃拥有 3 亿儿童的超级市场去换取另一个未知市场的意义 何在? 事实上,以“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为号召的儿童营养液为起点,娃哈哈通过果奶、八宝粥系 列产品已在儿童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形象,娃哈哈为何不充分利用形象优势专注儿童市场的发展,把这个蛋 糕做得更大、更精?对于是否进入可乐市场,娃哈哈人做
29、了十分详尽的产业结构分析和企业的优、劣势分 析。 可乐市场及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1市场快速增长。1998 年中国饮料工业的业绩非常喜人,饮料总产量在 1997 年已提前 3 年实现 1000 万吨目标的基础上,又以 188的增速跨上了 1200 万吨的台阶。其中碳酸饮料约占 50左右。 2可口可乐公司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等品牌,以及百事可乐集团下属的百事可乐、 七喜、激浪、美年达等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碳酸饮料市场的分割已基本完毕,可口可乐、百事 可乐统领的市场竞争颇为有序。如果非常可乐此时闯入风险大、代价大。 3可口可乐公司在近五年来,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开发。中国内陆已被可口
30、可乐总公司列为全球业 务发展最快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最好的市场之一,其销量已位居亚洲第二、全球第六。 4就各类饮料发展趋势而言,可乐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竞争将异常激烈。5行业利润率相对 稳定,且较其他行业高。但是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容易。 6在中国可乐市场,缺乏国有品牌。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一些碳酸饮料品牌,如天府可乐、昌宁 可乐、奥林可乐等等,一时间也踌躇满志,可最终还是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收购、兼并、联合风中败 下阵来;90 年代初,崂山可乐、中国可乐等,或合资后产品改用外国晶牌,将市场拱手让给外国产品;或 产品无人问津,造成经营亏损、资不抵债,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娃哈
31、哈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 民族品牌优势。娃哈哈是中国驰名商标,在占人口约 70的中国农村,娃哈哈的知名度相当高。 市场网络优势。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娃哈哈在全国各地拥有上千家实力强大的经销商。非常可 乐正可利用纯净水、果奶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网络资源的共享。 容易创造价格优势。饮料业属于典型的“设备生产型”产业,一流的设备意味着一流的生产效率、 较低的生产成本。如果娃哈哈能引进比洋可乐更为先进的生产线,那么非常可乐已经与洋可乐站在同一生 产成本起跑线上。同时,娃哈哈的管理费用、人力成本又低于洋可乐,因此,非常可乐能够以相对较低的 13 价格出售。 2劣势 心理劣势。一些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青少年
32、选择可口可乐,并非因为它是最好喝的饮料,只是一 种习惯。事实上,口味并不是可乐抓住消费者的决定因素。百年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中的心理优势是非常 可乐的最大对手。 管理劣势。只有十年经验的娃哈哈相对于百年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来说显得年轻了些,管理制度 和体系不够成熟。 人才劣势。 “可口可乐 ”与“宝洁”公司一并成为中国白领的“黄埔军校” 。中国许多优秀的人才 都向往可口可乐公司,而可口可乐公司也通过严格的培训、选拔、任用体系,造就了许多有用的人才。这 一点校办厂出身的娃哈哈公司难与争锋。百事可乐也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资金实力对比。1996、1997 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营业总额
33、都在 185 亿美元以上。1998 年,可口 可乐公司的广告费用为 18 亿美元。娃哈哈 1997 年的年产值不过 20 亿人民币,利税仅有亿人民币!从 1978 年底开始,可口可乐在中国内陆的总投资已达 8 亿多美元。面对压力,娃哈哈经过缜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做出了进军可乐市场的决定。1998 年,娃哈哈集团 与法国达能公司合资,推出非常可乐系列。 非常可乐的营销策略 1产品 非常可乐在口味上进行了改进,其甜度低、口感清爽,香味与可口可乐可乐有所不同。在低价策略的 指导下,包装全部采用塑料瓶。 2价格 娃哈哈非常可乐系列以低于可口可乐 20的单价推出,具有较大优势。 3渠道 利用娃哈哈原有
34、的销售渠道,顺利进入千家万户。并且成功避开了可口可乐城市中的直营销售体系。 4促销 非常可乐的上市配备了电视媒体的“地毯式轰炸” 。上至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下至地区县级电视台, 全国数百家电视广告同时播出。半个月后,整个中国都知道了“娃哈哈出了个非常可乐” 。紧接着娃哈哈 又推出“集五张非常可乐标签送礼品” 、及“喝非常系列,得非常大奖”等大规模促销活动,并在各级电 视媒体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 “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非常可乐以民族观赢得了一部分消费者。 首战告捷,1998 年下半年非常可乐系列销售约亿元,整个夏季产品供不应求。在浙江、安徽、辽 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非常可乐系列市场占有率平
35、均已达15,紧跟在可口可乐之后,位居百事可乐 14 之前;而在个别省份如湖南,非常可乐销量直逼可口可乐,大有赶超之势。据消息,非常可乐系列月订单 金额已达 2 亿元,而其实际月产值仅 5000 万元,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统计资料显示,1998 年非常可 乐以 10 万吨销售量夺得全国可乐市场 2的份额,发展势头很是不错。1999 年更是打破了两家洋可乐垄 断市场的局面。由于经营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逐渐展现出成效,非常可乐的销量大幅增加,已占到可乐市 场份额的 15,超过了“老二”百事可乐。对于非常可乐的迅速崛起,一直在可乐市场稳坐头把交椅的可 口可乐反应相对比较平淡。可口可乐有关人士认为,非常
36、可乐的市场份额还小,对可口可乐构不成威胁。 “ 如果利用可口可乐系统强大的实力与联合机制,完全可以投入一笔资金,展开价格战而置竞争者于死地。 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主旨是共同发展 ,不会这么做。 ” 娃哈哈的战略安排 在可乐市场上已初步站稳脚跟的非常可乐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突破,已经成为非常可乐乃至 整个娃哈哈集团的战略重点。 1扩大产量999 年,娃哈哈非常可乐的生产线从原来的 3 条猛增到了 10 条。非常可乐的年生产能 力达到 100 多万吨。据娃哈哈公司总经理宗庆后介绍:“非常可乐现有碳酸饮料生产线 3 条,可乐产品年 产量不足 20 万吨,虽然一直供不应求,但和可口可乐 200
37、 多万吨的年产量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这决定 非常可乐在目前的市场上,只能充当配角。此次新上的 7 条新线,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机。这将使非常 可乐的产量达到 100 万吨,和百事可乐不相上下,接近可口可乐的一半。 ” 2寻求新的产品诉求点娃哈哈集团内部对于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产品诉求点存在较大的意 见分歧。一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认为,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仅凭一腔爱国之情维系生存。 3准备价格战999 年末,百事可乐已从每箱的 45 元降到了 37 元。同时,可口可乐北京公 司的新厂在技术开发区落成,这使得北京可口可乐厂的生产能力从 2334 万标准箱增加到 6170 万标准箱, 一下子扩产两倍
38、以上。而且,在新厂旁边还预留出了第二期的位置,准备过两年后再度扩产。其他国内厂 商如汾煌可乐也正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大可乐厂商大规模扩产,使得 2000 年的产量一下子增加了 200 万吨,但是可乐的市场需求增长相对平和,200 万吨的产量很难被市场消化,竞争必然十分激烈。 4产品多样化果汁、茶饮等非碳酸类饮料对可乐产品显示了强大的替代作用。近年来,由于人们 日益崇尚天然饮食,带动了果汁和茶饮料的消费,碳酸饮料市场地位逐渐弱化。 思考题: 1.你对娃哈哈进入可乐市场如何评价? 2.非常可乐的营销组合策略的利与弊各有哪些? 15 案例 7“ 米沙”小玩具熊的滞销 1977 年,洛杉矶的斯坦福布
39、卢姆以 25 万美元买下西半球公司一项专利,生产一种名叫“米沙”的 小玩具熊,用作 1980 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吉祥物。此后的两年里,布卢姆先生和他的伊美治体育用品公司 致力于“米沙”的推销工作,并把 “米沙”商标的使用权出让给 58 家公司。成千上万的“米沙”被制造 出来,分销到全国的玩具商店和百货商店,十几家杂志上出现了这种带 4 种色彩的小熊形象。开始, ”米 沙 ”的销路良好,布卢姆预计这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可达 5000万到 1 亿美元。不料在奥运会开幕前,由于 前苏联拒绝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总统宣布不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奥运会。骤然间, “米沙”变成了被人深 恶痛绝的象征,布卢姆的赢利计划成
40、了泡影。 (市场营销学吴健安,版,第 69 页) 思考题: 1.分析“ 米沙”小玩具熊所面对的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2.如何改变 “米沙”小玩具熊销售的被动局面? 16 案例 8小油漆厂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英国有一家小油漆厂,访问了许多潜在消费者,调查他们的需要,并对市场作了以下细分:本地市场 的 60%,是一个较大的普及市场,对各种油漆产品都有潜在需求,但是本厂无力参与竞争。另有四个分市 场,各占 10%的份额。一个是家庭主妇群体,特点是不懂室内装饰需要什么油漆,但是要求质量好,希望 油漆商提供设计,油漆效果美观;一个是油漆工助手群体,顾客需要购买质量较好的油漆,替住户进行室 内装饰,他们过去一向从老式金属器具店或木材厂购买油漆;一个是老油漆技工群体,他们的特点是一向 不买调好的油漆,只买颜料和油料自己调配;最后是对价格敏感的青年夫妇群体,收入低,租公寓居住, 按照英国的习惯,公寓住户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油漆住房,以保护房屋,因此,他们购买油漆不求质量,只 要比白粉刷浆稍好就行,但要价格便宜。 经过研究,该厂决定选择青年夫妇作为目标市场,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经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