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授课类型 新 授课标依据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 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丁肇中于 1991 年 10 月 18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 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作者以一名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
2、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本文对新课改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有很大的启发和帮 助。来源:Z_xx_k.Com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应了解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方式:1、并列式 2、总分式 3、对照式、4、层进式知识与技能1、积 累词语:“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诚意、正心”等词语。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3、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确定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成果 课外研究。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 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
3、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联 系学习实际,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重点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及效果。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2、引导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做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五、教法学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质疑问难,合作交流对学生交流阅读时勾画的疑难问题,质疑、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对话,通过思考交流弄明白疑难问题。在平等的氛围里积极探讨明确下列问题: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 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又是什么?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
4、而得到知识。作者谈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现实意义?明确:提倡“格物致知”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是应付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5、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保留一个怀 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语文活动活动主题:格物致知离你并不遥远。要让学生觉得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法布尔观察绿色蝈蝈那么亲切,离我们那么近,就像我们在拿一只蝈蝈在观察。让学生一方面体验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树立信心: 格物致知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像法布尔关注昆虫一样1、划分文章结构,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议论文写作手法 2、复习议论文三要素,接触常见的议论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积极地观察探究实验,你就是一个能够拥有创造力的人,不断地努力就会成为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结合绿色蝈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文章,谈谈对格物致知的理解认识。亮出你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格物致知精神的看法,谈谈怎样能具有格物致知精神,交流分享。三、布置作业语文活动:做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现代中国人。活动方法:查找资料,阅读思考,学写小议论文。活动目的:培养搜索论据资料的能力、写小议论文的能力;体验树立格物致知精神。3、分析文章内容及内涵,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启示4、继续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