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234914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学效应,对别人感兴趣,可以使你在两个月里交到的朋友,比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在两年内交到的朋友还多。卡耐基,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有些人却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呢?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也不同呢?,思考,例如: 他工作效率高,但个性随便他个性随便,但工作效率高。 他头脑很好,但是男女关系复杂他男女关系复杂,但头脑很好。 他很努力,但最近没有精神他最近没有精神,但很努力。 这个便宜,但是难吃这个难吃,但是便宜。,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某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

2、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某博士在一项研究“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科学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名言,“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

3、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丁瓒教授,教学任务与目标,了解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心理学知识 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要心理效应与人际吸引规律 能利用人际交往心理效应原理进行人际交往 能利用人际交往吸引规律进行交往。,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 人际交往吸引规律,教学步骤,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基础,一、人际关系心理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主要研究人际关系的亲密性、融洽行和协调性的规律,包含一系列心理成分,如认知成分、情感成为和行为成分等。,二、人际交往理论,(一)象征性交往理论,又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4、符号互动论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社会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去寻找。 早期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库利、托马斯、米德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代表人物有布鲁默、戈夫曼等人。,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手势、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公认的意义。,早期符号互动论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从符号互动的角度看

5、社会2、符号互动中的客体3、对符号互动基本思想的归纳4、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戈夫曼的人际互动分析1、对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2、对社会机构以外互动的研究,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1)含义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以“镜中我”来形容自我是与别人互动的产物。别人好象一面镜子,“我”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并评价自己。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

6、我”。,(2)“镜中我”概念的三个因素(阶段) A.我们对我们的形象在他人面前的想象。 B.我们对别人就这一形象所作的判断或评价的想象。 C.由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例如,自豪、屈辱等。,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于分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应。 在客观环境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主观定义的过程,即“情境定义”。 环境变化情境定义作出行为如果人们把一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1)心灵 A.含义:心灵的本质

7、是一种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隐藏性的意识活动;它是个人想做某事、去做某事的内在动因。 B.内容:心灵的内容由生理性的冲动和反映性的理智共同互动构成。前者是心灵的主体,后者是心灵的客体。C.心灵的(意识)能力:其一、用符号来表示环境中的客体;其二、暗中排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路线;其三、能够抑制不适当的行动路线,并选择一种可公开采纳的合适的行动路径。,(2)自我 自我是客我(me)和主我(I)的对立与统一的综合体。 主我也称作“自然我”,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未经社会化的我。客我是经过社会化的我,是社会化的结果。 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产生自我,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构成一个呈现于社会经验中的人。,(3

8、)社会 A.形成。在米德看来,社会代表着不同个人之间的有组织的互动或定型化的互动,是自我与“他人”互动的产物。 B.内容。 社会的内容是由个人和集体互动构成的。这种互动体现于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由人创造和使用的符号的总和。,象征性交往理论的主要观点:,把个体看做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 研究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提出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的公式 认为人与人在交往中相互影响。,(二)社会交往理论,代表人物霍斯曼,主要观点: 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即对方的反应给个体带来的直接奖赏和惩罚。 交往中存在着

9、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中的心理体验。,社会交往理论的不足:,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简单化,用单一理论解释复杂的现象,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奉献,甚至献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三)人际特质理论,代表人物: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以人际需要理论为基础阐述人际关系的理论。,理论设想: 1、每个人有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表现为希望和他人交往、交际,有与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愿望)支配需要(表现为在权利上有要求控制别人的愿望)感情需要(表现为在爱情和友谊上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

10、系的愿望。) 2、依据人的三种需求和人际关系的趋向(主动型和被动型),可以分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主动/被动包容型,主动/被动支配型,主动/被动感情型,(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在其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将人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见图。,主要观点,人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激励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需求的激励处于一种动态水平中,依次逐渐发展变化。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决定着人的行为。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上升到高一层次的需求。 需求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 每个人都具有5种需求,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简要评价,优点:把需求看作是多层次多水

11、平的系统,提出逐步实现的观点,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把人的需求看作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具有辩证因素。 缺点:忽视了层次间的矛盾与斗争,没有指出人的需求具有社会性。认为高级需求只有在低级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实现,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人的理想、信仰、世界观等对需求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人际认知,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具备知觉信息的选择性、认知行为的互动性与印象形成的片面性等特点。,人际认知包括: 自我认知:对自己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的认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主要通过社会交往中认识自己。 他人认知:是指交

12、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情感、情绪、能力、个人倾向和特征的认知,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人际环境认知:对自身交往的小环境、小空间有目的地观察,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与他人的关系的认知。,一、首因效应,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基础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主要是人的知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13、”“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心理学实验1、,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题。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心理学实验2、,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

14、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比较1、,同学A的性格 精明的 勤勉的 冲动的 善辩的 倔强的 嫉妒的 映像:正面性格,同学B的性格 嫉妒的 倔强的 善辩的 冲动的 勤勉的 精明的 映像:负面性格,比较2、,同学A的考试评价 第一次考试为甲 第二次考试为甲 第三次考试为乙 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失利,同学B的考试评价 第一次考试为乙 第二次考试为乙 第三次考试为甲 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得甲,首因效应的启示:,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注意使用恰当的身体语言、适当微笑、行为举止要得体。,

15、首因效应的启示:,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首因效应的启示:,3.注意克服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误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以貌取人,二、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会掩盖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近因效应十个好,百个好,一个不好全遮了。以新代旧,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

16、也称为“新颖效应”。,举例1、,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举例2、,有的大学生平时一贯表现很好,可一旦做了一件错事,或犯了一点错误,就容易给别的同学留下很深的负面印象。与此相反,有的大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一到评优或选班干部时,着意表现自己,做一点表面文章,也容易迎合一部分同学的好感。有的大学生之间长期交往密切,关系融洽,但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闹矛盾,不团结,甚至反目为仇,完全不考虑平时的愉快交往。,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

17、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心理学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编撰了两段文字研究心理效应。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并外向的人。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心理学实验:,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

18、,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实验结果:,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二组中只有18%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有95%, 第四组只有3%的被试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近因效应的启示:,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功亏一篑。,2、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3、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4、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因近因

19、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三、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由于主观推断而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往往从一个局部出发,进而扩散得出整体印象,好比在云雾的作用下,日月的光辉扩散到四周,形成了一种光环,又称“光环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例如:,凯利在演讲前对一个班的学生说,演讲者是如何热情、平易近人;而对另一个班说,演讲者是如何冷峻

20、,不易被接近。结果学生们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演讲者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晕轮效应的启示:,1、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2、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要实事求是。,3、要尽量消除“偏见”,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分析取舍。4、正确利用晕轮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所谓的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的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四、刻板印象,例如:,“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肯饿着,也要靓着”。,刻板印象的启示:,

21、1、不要从交往对象的性格、地位、背景出发交往。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穿着“印象外套” 交往。,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实质在于“强加于人”。,五、投射效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案例:,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

22、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故事:,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表现:,1.相同投射从自我出发做判断 2.愿望投射把自我主观愿望强加于人 3.情

23、感投射以自我的爱憎指引交往,投射效应的启示:,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3、在交往中遇到问题要理性分析,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五、刺猬法则,心理学上讲的刺猬法则也称作距离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既能保留彼此之间的美好印象,又能避免因为走得太近而带来伤害。,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可天气

24、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得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

25、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刺猬法则的运用,1 戴高乐总统“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

26、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2 斯通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 。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但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在上,也不会使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

27、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3 周总理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万隆会议(Bandung Conference)。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

28、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1955年4月11日,当时根据原定行程,周总理应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从香港搭乘飞机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参加万隆会议。根据中国外交部解密文档中英国驻华代办欧念儒面交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的关于克什米尔公主号破坏案的警察调查综合报告显示,国民党当局在港特务用60万港币买通香港启德机场清洁员周梓铭(化名周驹),在周恩来预定搭乘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洛克希德星座式749A型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的右翼轮舱处,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这架“克什米尔公主号”机上乘载了8名机组人员和11名乘客(全部为参与

29、万隆会议的中方代表团人员和记者),但是暗杀目标周恩来本人却因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前首都仰光赴万隆参加会议,在“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炸弹爆炸,导致飞机右翼第3号发动机吊舱后面的地方局部着火;正在距海面18,800英尺高空飞行的飞机被迫紧急在海面上降落,最后11名乘客全部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生还。事件发生后香港警务处立即展开调查并查明事件嫌疑人周梓铭。但是周在警方能够采取行动将其逮捕之前成功逃往台北获得庇护。,新刺猬法则,无论狐狸想任何办法来谋害刺猬,刺猬只需要缩起来,狐狸就无计可施了。由此说明一个企业只要找到一个简单有效的发展模式,无论市场和对手发生任

30、何变化,都能轻松应付,获得快速增长。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 ),刺猬在天气寒冷时候,喜群居依偎在一起,以便相互取暖,然则其背脊有刺,不能太靠贴近,以免刺伤。我暂把它叫做“刺猬原理”。人与人之间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总期盼着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却害怕别人对自己太关心。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恋人之间,太近了会互相伤害,太远了,又感觉不到温暖,那让人困惑的是,那种不远不近的距离在哪里呢?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第三节 人际交往吸引规律,一、人际交往的一般过程:1.定向阶段2.情感探索阶段3.感情交流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时空接近性 能力 相似性 互惠的好感 外表吸引力,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影响因素1,

31、研究一:我们会跟谁成为朋友? Festinger, Schachter & Beck, 1950 MIT已婚学生夫妇宿舍,入住前互不熟悉,随机安排。一段时间后,要求各住户列出在整个住区中最好的三位朋友。 结果: 65%的朋友是住在同一栋建筑里的; 41%的人和隔壁的邻居成为了亲密朋友,22的人和隔壁两三家的人成为朋友,只有10的人和宿舍另一端的住户成为朋友; 1号和5号更可能拥有住在楼上的朋友,影响因素1时空接近性,结论:与我们接近、并交往最多的人,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 接近效应 (proximity/propinquity effect)原 因 ?,影响因素1,研究二: Morela

32、nd & Beach, 1992 在大学教室里安排女助理。这些女性不和教授或其他学生交流,只是走进教室并安静地坐在第一排,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她们。每个女助理出现在课堂上的次数有所不同,从0次到15次之间。学期结束时,研究者播放这些女性的幻灯片请班级的学生观看,要求学生对这些女性的吸引力做出评分。,结果:,影响因素1熟悉,结论:我们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就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 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提高熟悉度曝光率越高越容易成为朋友?,网络对“时空接近性”的挑战,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关系与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的关系有何不同? 从屏幕过渡到面对面交流,这种关系是否经得起

33、考验? “见光死” 网络约会、网络恋爱与网络婚配,影响因素2,优秀的人比平庸的人更令人欣赏,也更容易吸引我们。 研究三:优秀的人一定受欢迎吗? Aronson, 1966 让实验参与者听一盘大学生面试的录音带,录音带中出现四种大学生: 优秀大学生 打翻了咖啡的优秀大学生 平庸大学生 打翻咖啡的平庸大学生 让参与者评价他们比较喜欢哪一种大学生 结果:最受人喜欢的是打翻了咖啡的优秀大学生,影响因素2能力,结论:犯错误会使人们对有能力的人更加喜欢 犯错误效应(pratfall effect) 原因:“平常人” 拉近心理距离了 性别差异 自尊心,相似 VS 互补?,封闭的场环境 vs 开放的场环境 “

34、物以类聚”? “异性相吸”? 时空接近性熟悉好感基础 进一步发展友谊相似/互补?,影响因素3,研究四: T. Newcomb, 1961 在新学期开始时把Michigan大学的男生随机分配到某一寝室,一学期后调查他们与哪些人成为了朋友 结果: 地域背景相似 态度和价值观相似,影响因素3相似性:态度和价值观,结论:背景、态度、价值观的相似有利于增加好感和相互间的吸引力其他证据?,影响因素3,研究五: Boyben, Carroll & Maier, 1984 关于男性同性恋者的研究,对参与者进行性别特征测试,并要求他们描述最希望寻找的同性伴侣应具备哪些特征 结果: 在典型男性特质测验中得分高的男

35、同性恋者最希望寻找一个逻辑性强的伴侣; 在典型女性特质测验中得分高的男同性恋者则最希望寻找一个具有很强表达能力的伴侣。,影响因素3相似性:人格,结论:相似的人格特征对于朋友和伴侣来说非常重要关于对已婚夫妇的人格相似性研究发现:相关并不显著(既非相似也非互补)文化差异,影响因素3,研究六: Burleson & Samter, 1996 结果:被认为有吸引力的人是那些在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喜欢谈论人际交往的程度等问题上与自己相似的人,影响因素3相似性:人际风格,结论:为人处事,接人待物方面的相似人相互吸引 高人际技巧人眼中的社会交往 低人际技巧人眼中的社会交往 预测人际关系质量和婚姻质量的重要指标

36、,影响因素3相似性:兴趣和经验,社团、俱乐部等 时空接近性和相似性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相同的兴趣爱好时空接近共同经历经验相似性,为什么相似性会促进人际吸引?,被人喜爱的渴望 被人确认的需要 对他人性格的推论,影响因素4,研究七:对于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Curtis & Miller, 1986 大学生结对实验。在参加实验之前互不相识,结对小组的一方被随机挑选出来接受特定的信息。研究者让某些学生认为他所结队的学生对他有好感,而让另一些学生认为他们的结对学生并不喜欢他们。然后,允许这对学生见面并交谈。 结果:那些相信对方喜欢自己的学生和伙伴在一起时表现得更讨人喜欢,他们进行更多得自我展露,对于讨论的问

37、题持有更少的异议,并且总体上表现出更热情、更令人愉悦的交际方式。,影响因素4互惠式的好感,结论:相信对方喜欢自己的人也更容易表现得招人喜欢 之所以对某些人产生好感,因为他们也喜欢我们,尽管我们可能并不相似 互惠式的好感自尊作为中介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5,研究八:外表的第一印象对人际交往有多大影响? Walster, Aronson, Abrahams & Rottman, 1996 关键词:明尼苏达大学 新生 舞会 人格、性向 评价 结果:与人格和智力因素相比,外表的吸引力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影响因素5外表的吸引力,结论:有吸引力的外表足以产生强大的好感 性别差异 男女对外表吸引力的重视程度是一

38、样的 vs 男性比女性更重视外表? 性别差异在测量态度时要比观测真实行为时更大 可能的解释:男性比女性更可能“说”外表吸引力对他们很重要;但在实际行为上,两性对外表吸引力的反应是一样的,外表吸引力的性别差异,情境 性伴侣 vs 结婚对象 性伴侣:都把外表吸引力列在首位 婚配对象:男性比女性更注重外表吸引力,但均未被列在首位,什么样的外表有吸引力?,什么样的外表有吸引力?,研究九: Michael Cunningham, 1986 关键词:男大学生 女性照片 测量 结果:高吸引力与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窄小的下颚、高耸的颧骨和窄小的脸颊、高挑的眉毛、大大的瞳仁和明显的笑容有关; 对女性的调查显示:

39、男性高吸引力与大眼睛、宽大的下颚、高耸的颧骨和宽大的脸颊,以及一个明显的笑容呈正相关,吸引力的标准,大大的眼睛 “娃娃脸” 激起了观察者温暖以及想照顾他人的欲望 高耸的颧骨 性成熟 有吸引力的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的“娃娃脸”特征 笑容 安全感,“美”是否存在跨越文化的标准?,跨文化的高相关 婴儿与成人的一致性 研究十: Langlois & Roggman, 1990 关键词:照片 合成 比较 结果:合成照片更具吸引力,16,24,美的标准之一:平均化,结论:对人产生吸引力的面孔是处于整个人类面孔的代数平均数的位置或中间水平的,而非位于极端水平 平均化的合成照片是一张典型的或“熟悉”的面孔,面孔

40、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消失了,留下的是一张周正的面孔,具有令人熟悉和高度愉悦的特性 “平均”面孔最吸引人的面孔?,最有吸引力的面孔,研究十一: Aerrett, May & Yoshikawa, 1994 关键词:两种合成面孔 “平均吸引力”面孔 “高吸引力”面孔 评价 结果: 参与者认为“高吸引力”面孔的吸引力程度远远超过“平均吸引力”面孔; 日本和英国的参与者显示出一致; “高吸引力”的女性面孔比“平均吸引力”的面孔有着更高的颧骨、更窄的下颚以及更大的眼睛;,对称的美,美的标准之二:熟悉,研究十: Little & Perrett, 2002 关键词:合成 异性面孔 评价 结果:他们给那张“克隆

41、”了自己的异性面孔以最高的吸引力评分 结论:偏好与自己最相似的面孔 意味着安全、可靠、值得信赖对安全的偏好,请描述一下这个人:,“美丽”的刻板印象,“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将许多与外表无关的正性特征和漂亮的人联系在一起 漂亮的人被认为更好社交、更外向、更有人缘,更快乐,也更自信。是否存在文化差异?,“美即是好”,研究十一: Chen,Shaffer & Wu, 1997 关键词:韩国 北美 大学生 评分 结果: 两性参与者都认为那些外表吸引力高的人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友善、适应性更强 美国、加拿大学生个人力量的特质 韩国学生正直和关心他人,美的刻板印象的文化差异,韩国、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刻板印

42、象特质好交际 外向 讨人喜欢快乐 有人缘 适应良好友善 成熟 镇静在性方面令人感到温暖和有回应的 加拿大和美国刻板印象中的其他特质坚强 强势 具有控制力 韩国刻板印象中的其他特质敏感 同情心 慷慨诚实 值得信任,“美即是好”的作用,调查显示:漂亮的人的确具有良好的社交技巧 研究十二: Snyder, Tanke & Berscheid, 1977 关键词:男大学生 异性照片 电话通话 结果: 当男大学生认为他们的伙伴有魅力时会以更友善和更热情的方式与她们交流; 独立观察者听这些女性的谈话时也认为她们更有吸引力、更自信、更生动且更热情 结论:我们以一种帮助对方展现出最好和最突出特征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自我实现的预言,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