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财政史课件.pptx

上传人:guanlirenli 文档编号:2347752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X 页数:643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财政史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43页
中国财政史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43页
中国财政史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43页
中国财政史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43页
中国财政史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财政史(第三版),课程框架,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财政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秦汉时期的财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 两宋时期的财政 辽、金、元时期的财政 明朝的财政 清朝的财政:前期和后期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初期、抗战时期和崩溃时期,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国家财政,内容提要 中国财政范畴的产生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管理,第一节 中国财政范畴的产生,一、国家萌芽的出现 二、中国财政范畴的形成,一、国家萌芽的出现,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中期以前:只有一般的经济分配关系,

2、没有财政分配关系,没有剩余产品 中后期:齐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剩余产品出现,贫富之分更加明显。 部落联盟:进入奴隶社会。出现剩余产品,形成阶级,国家出现,二、中国财政范畴的形成,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国家和阶级的产物,并与国家发生着直接联系。 财政产生伊始, 满足了国家的下列职能需要: 满足了国家行政职能的需要 满足了国家公益性需要 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需要,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特征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特征,夏朝以农业

3、立国,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夏朝手工业的发展,标志着其经济已经由新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夏朝的建立使奴隶制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其政治特点是:首先,奴隶大量存在。其次,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最后,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宗法统治。,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特征(续一),商朝的经济与夏朝相似,以农立国,并进一步发展。商朝的畜牧业、手工业同样有一定发展。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之统治者的挥霍,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商王朝是一个以商王为核心、并由各部族和方国加盟的联合统治,商王是最大的奴隶主,各部族和方国的首领则是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特征(续二),西周的经济在商朝的基础上

4、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农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而物质的丰富,又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 西周是奴隶制日臻完善的时期。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及礼制。 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政治经历了一个由建立、巩固、发展到盛极而衰的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时期的财政制度与财政思想也同经济、政治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形成到健全、由简到繁的历史变革。,二、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奴隶制国家对土地的独占和控制以及对奴隶、平民的劳役剥削,将其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大部分集中起来,用以满足国家职能

5、和奴隶主阶级生活的需要,是这一时期国家财政的基本性质。其特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二、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续一),土地王有 创定贡赋 分田制禄与井田制赋 公私不分与分权财政,第三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一、田制 二、贡纳 三、田赋 四、军赋 五、徭役 六、工商杂税 七、官营经济收入,一、田制,在中国古代,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收,土地的广袤、土地的垦殖、土地的分配等状况决定着农业税收的状况,于是土地制度就成为了财政收入的重要基础。,二、贡纳,以下献上称为“贡”,在古文献记载中,贡分为贡纳和贡赋(即田赋),这里先谈贡纳。所谓贡纳即各诸侯国或臣服国向天子贡献的各种财物。贡纳收入是夏、商

6、、周三代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 夏朝的“任土作贡”,即以本地所出产的土特产品贡献给天子的贡献制度。 商朝的贡纳。 西周的“贡土所宜”,即适合贡什么,即贡什么,不一定是本土所产。,三、田赋,田赋是对土地征收的赋税。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对于夏商西周时期的田赋制度,因为文献记载简约,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看法不一。按照孟子的记述,一般认为夏朝实行贡法,商朝实行助法,西周实行彻法。,夏朝的贡法,夏朝的贡法包括的内容有: 在征税之前,明确各州的土壤性质、田地等级、赋税的等级等,以作为征收的依据。详见表1-1。 征收的对象是各地土地出产的农作物,并以实物交纳。 缴纳方式是按地理远近,分

7、为五服,分别采取不同的缴纳方式,以照顾运输条件和距离远近,兼顾税收公平。详见表1-2。 贡法的平均税率为1/10。但在征收时,既要考虑到土壤性质、土田等级、赋税等级和运输远近,还要考虑到常年平均产量,即所谓“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每夫的实际负担是有区别的。,表11 田等、赋等、贡物一览表,表11 田等、赋等、贡物一览表,表12 按地理远近确定不同的输赋方式一览表,表12 按地理远近确定不同的输赋方式一览表,商代的助法,商代实行的助法,是借助民力助耕公民,以公田的收获物作为财政收入的田赋制度。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助法的具体办法是:以井田为基础,中间是公田,四周的八块为私田,私田由各家自种,而公

8、田由八家助耕;耕田时,先种公田,然后种私田;收获时,私田的收获物归各家,不收税,而公田的收获则全部上交官府。在这种方式之下,劳动者只提供一定的劳动力,对因土地肥瘠、年成好坏所造成的产量多少的情况,不负任何责任,这显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西周的彻法,西周田赋的征收制度实行彻法。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又说:“彻者,彻也”。 彻法的税率,一般认为是1/10,这可能是大致的平均税率,实际情况可能是有差别的,在不同地域实行不同的税率。,四、军赋,军赋是国家在井田制基础上,在向奴隶主贵族征调军队的同时而要求各级奴隶主贵族和平民提供的军需物资,包括战马、兵车、武器、粮草等。,五、徭役,西周的

9、徭役据周礼载,主管徭役征发的职官为小司徒,征发的徭役按土地的肥瘠情况。在实际征役时,每家不应该超过一人。,六、工商杂税,周礼所载“九赋”中的“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币余之赋”,实际上属于工商杂税。一般认为,西周后期才有关市之赋、山泽之赋等工商税收。,七、官营经济收入,官营经济“工商食官”,即官营手工业和商业所生产的产品和经营收入直接为王朝政府和奴隶主贵族提供服务,构成政府的官营经济收入。,第四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内容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一、财政支出的内容,祭祀支出 军事支出 王室支出 俸禄支出 公共工程建设支出 其他支出,二、财政支出的原则,节约开支的原则 收支对口的原则

10、 每一种收入,只对应一种支出,专款专用,不得相互挪用。这样,就以收入为基本前提,既能保证支出的需要,又对支出有所节制,避免大手大脚地花销,达到节约的目的。,表13 西周财政收支对口,第五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机构 二、财政管理体制 三、量入为出与建立储备 四、上计及会计制度 五、平抑物价制度,一、财政管理机构,尚书洪范的八政中,将食货列为首位,说明当时国家对财政管理还是十分重视的。但由于国家机构初建,财政与经济分配还未明确划分,故夏商西周三代尚未设立专门的理财机构,而采用分官任事的职任制度。 夏朝时疆域不大,政事不繁,官员设置不多。 商代的疆域扩大,经济发展,国家机构已明确地

11、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前者称内服,后者称外服。 西周时期,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有关财政的机构和职官的设置,更加严密和完备。,二、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体形式,其核心是如何在政府间划分财权和财政收支范围。夏商西周时期,由于实行土地国王所有制,具体又通分封制实现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所以,在三代时期财政管理体制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包括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包括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三、量入为出与建立储备,据礼记王制记载:“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

12、,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这里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量入为出;二是建立国家储备。这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预算制度,或者说是我国量入为出原则之滥觞。,四、上计及会计制度,史载,夏禹南巡狩至大越,登苗山而朝诸侯,“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史记)。这说明诸侯具有了会计核算,并有责成诸侯上报财政收支情况凭以考核治绩(即上计)的意义了。 西周时期,国家十分重视会计、上计与考核工作。周礼对此记载颇详,据载: “司会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即副本),以逆(接受

13、)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五、平抑物价制度,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的平抑物价的制度极为全面。 胥师 贾师 司虣 泉府,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略述中国财政范畴产生的历史背景。 2.试述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 3.试析夏商西周时期的田赋征收制度。 4.试析夏商西周时期财政支出原则。 5.试述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管理机构和体制。,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内容提要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春期时期的财政改革 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制度,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政治上的大动荡 二、经济的大发展 三、科技文化的大飞跃,一、政治上

14、的大动荡,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产品的丰富,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剧膨胀,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必然要扩大对被统治者的剥削。增加剥削量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次数愈来愈多,战争规模愈打愈大。,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战国时期,在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中,各国进行了更深刻地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从而促使社会经济很快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农业生产,发展得更为显著。 农、工、商各业的发展,人口的增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二、经济的大发展,三、科技文化的大飞跃,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

15、字,不仅限于契刻与陶铸,而且可以直接书写在竹简与丝帛之上,这就方便了人们思想的书面交流,也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所以春秋以后的各种思想、典章制度便由口头流传转变为竹简传承。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大飞跃时期。,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一、齐国的财政改革 二、晋国的财政改革 三、鲁国的财政改革,一、齐国的财政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 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赋役制度的改革 对私田征税制度的改革 征发徭役,无夺农时 实行轻税 实行盐铁等物资的官营 改革官俸制度,二、晋国的财政改革,土地制度与军事制度的改革 作州兵,废除按田征兵役之制 作爰田,实

16、行土地私有 赋税制度的改革 俸禄制度的改革,三、鲁国的财政改革,初税亩 土地制度的改革 征税制度的改革 作丘甲 用田赋,四、楚国的财政改革,楚国突出的财政变革就是实行量入修赋制度,蕴涵着两重意思: 其一,土地无疑已经私有化了。 其二,征收制度改革按收入的多少而征赋。,五、郑国的财政改革,郑国是周宣王弟友的封国。简公时,郑国任用子产为相执政,铸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具体的财政改革有以下诸项: 为田洫:兴修水利,重新划分土地疆界 作丘赋:按丘中的土地征军赋,而不是按夫征军赋。,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一、魏国的财政改革 二、楚国的财政改革 三、秦国的财政改革,一、魏国的

17、财政改革,魏国是在三家分晋时新独立出来的诸侯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并确立宰相制度。李悝在魏文侯四十一年(前406年)所进行的财政改革,不仅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废除世卿世禄制 推行“尽地力之教” 实行“平籴之法” 改革兵役制度,创立武卒制,二、楚国的财政改革,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后,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任用吴起进行变革,使楚国再一次得到振兴。 精减官吏,废除世卿世禄制 整顿吏治,减汰冗官 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三、秦国的财政改革,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励精图治,广募贤能之才,商鞅应召入秦,他建议秦孝公要顺应形势推进改革,富国强兵,成就霸业。商鞅的变法取得

18、了很大的成功,秦很快富强起来,并奠定了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商鞅变法中有关秦国的财政改革措施(续一),废井田,开阡陌,募民耕垦 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重嗜好品之征 开征人头税 强制分居立户,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制度,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三、财政管理,一、财政收入,田租 军赋 其他收入 关市之征 盐铁专卖 贡纳收入,二、财政支出,军事支出 祭祀支出 王室支出 俸禄支出 其他支出,三、财政管理,财务会计制度 仓储出纳制度 上计制度 财政体制,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试述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的财政改革措施。 2.试述战国时期魏、秦等国的财政改革措

19、施。 3.试析春秋战国时期财政改革的历史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财政收入、支出? 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财政管理制度?,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内容提要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秦汉时期的赋役 秦汉时期的工商税收 秦汉时期的官营事业及其他收入 秦汉时期的财政支出 秦汉时期的财政管理,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一、秦朝的政治、经济概况,政治方面 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统一官制 统一文字和交通。 经济方面 实行“黔首自实田”政策 补充和修改秦律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打击各国奴隶主贵族,二、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一)汉初的休养生

20、息 调整阶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约法省禁”、“与民休息”,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二)汉武帝的开疆扩土与昭帝宣帝的中兴,强化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削弱和打击地方势力 大肆开疆扩土 厉行重农抑商政策,重点打击富商巨贾 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 重视农业技术,发展农田水利,(三)王莽执政时期的错位改革,昭帝、宣帝以来的中兴持续了三十几年,天下灾荒并臻,财政支出渐绌。之后成帝、哀帝、平帝三帝相继即位,这时土地兼并日趋激烈,统治阶级已日渐腐败,汉朝的军政大权逐渐落入王莽手中。 王莽执政以后,财政收入制度越发混乱,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这些改革都

21、是不成功的,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新朝的国民经济就在这种无序改革中崩溃了。,(四)建武永平的经济恢复与永元以后经济的衰落,王莽的倒行逆施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刘秀借助绿林起义军的力量消灭了其他义军,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东汉政权,国号为建武,是为光武帝。此后明帝、章帝相继即位。这个时期,统治者恢复了西汉初年的若干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已经逐步得到发展。 但好景不长,到和帝时就遭遇了连年的天灾,加之与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摩擦,政治局势出现不稳定因素,东汉政权开始衰落。 至献帝,小股的农民起义终于汇成大规模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被地主武装镇压下去了,但东汉政权也随之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无休止的

22、诸侯割据争霸。,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赋役,一、田制与户籍 二、租赋 三、徭役与更赋,一、田制与户籍,(一)田制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朝廷宣布“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内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汉承秦制,并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发展。 秦汉时期的土地占有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公田(或称官田);另一类是民田。,(二)户籍,秦汉时期,征收赋税以人头税为主,所以对户口的管理十分严格。 编制和核查户口,汉称“案比”。“案比”的方式,一种是集县内民众至县衙所在地,统一案验、登记,验视地点在户曹。另一种方式是县衙有关官吏直接到各乡进行案比这种做法,便利了百姓。 两汉时的户口数字,据杜佑考

23、证,衰时400余万户,2 100余万人,盛时1 600余万户,近6 000万人。,二、租赋,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国家对私有土地所课之税,称为“田租”,属收益税性质。国家按人头课征的税,称“赋”。因秦汉时期实行按田征租、按人征赋的制度,故统称 “租赋制”。 田租:秦汉时期的田租包括正税和附加税,多以实物交纳。田租的征课依据是每年“案比”的土地数量。 人头税:人头税在秦朝称“口赋”。汉代的人头税在秦朝的基础上更为完善,其内容包括口赋、算赋。,三、徭役与更赋,徭役是指国家对百姓征发的各项劳役,其中包括力役(或称劳役)和兵役两部分。 秦朝的徭役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内兴功作”的力役,二是“外攘

24、夷狄”的兵役。 汉代的徭役包括在地方、郡县、京城和边境所服的各种兵役,还包括为皇室和郡县所服的各种劳役。 实际上,真正到边境去从事防守或参加作战的,只能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其余不去戍边者,要交纳一定的代役金,即更赋。所以,更赋就是对按规定应该服役而未能服役的人所征课的代役钱。,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工商税收,一、盐铁酒的征税与专卖 二、关市税 三、算缗、算商车及告缗令 四、贳贷税 五、牲畜税 六、山林川泽税,一、盐铁酒的征税与专卖,(一)盐铁的征税与专卖 在各地设置主管盐铁专卖的官府和官吏 严厉制裁私自煮盐、冶铁者 全国各郡县实行统一的盐铁专卖制度 (二)酒的征税与专卖 酒专卖始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

25、98年)。 此法只实行了17年,因在盐铁会上遭到贤良文学的坚决反对,不得不作出让步,于昭帝元始六年(前81年)七月,改专卖为征税,每升税四钱。,(三)实行专卖的利弊,利: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好处,解决了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有助于增强财力,有助于国防建设和边境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汉代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弊:在盐铁专卖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主要是价格太高,民多不便;铁器质量粗劣,又无选择的余地;有时还征调人民去服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二、关市税,(一)关税 秦汉时期的关税包括关津税(境内关税)与边关税(陆路国境关税)两种。 关津税包括城关税和水关税。 汉代的边关税,可能在汉初即

26、已征收,只是视边关的形势而时开时禁。 (二)市租 “市租”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市赋”。到了秦汉时期,市租既包括对市肆商品营业额所征的税,这种税具有营业税性质,同时也包括对集市上的流动商贩所征收的税,属于交易税性质。,三、算缗、算商车及告缗令,算缗、算商车属于一种财产税,它们及告缗令,都是汉朝实行的抑商政策措施。 算商车,是对车、船所有者征收的税 算缗钱, 是对商人手中积存的缗钱及货物所征的税 告缗令,鼓励百姓揭发检举偷、漏税之人。,实施缗钱税、车船税、告缗令的社会效应,正效应 充实了国家财政,缓解了财政危机,支持了汉武帝的对外政策 削弱了分裂和守旧势力,巩固了封建政权 负效应 在打击商人富豪的同

27、时也沉重地打击了商品经济 没收的奴婢过多,增加财政负担 国家财富的徒然增加,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化欲望 私田变为公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减少了田租的收入,四、贳贷税,贳贷税,是指对放贷、赊欠人的行为及财产所课之税。这种税的征收主体是高利贷者,征收对象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属于财产行为税,而不属于利息所得税。,五、牲畜税,牲畜税是对牲畜所课之税。汉初,对牲畜并不征税。汉武帝时,因对外用兵,军费猛增,入不敷出,所以,在实行盐铁酒专卖、官铸货币的同时,也开征牲畜税。 牲畜税征课的对象,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六、山林川泽税,山泽税:对经营山泽产品的征税 江河海陂税:对经营江河湖海产品

28、的征税 园池税:对经营园池产品的征税,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官营事业及其他收入,一、均输、平准与常平仓 二、屯田 三、其他收入,一、均输、平准与常平仓,均输、平准 均输是行之于郡县的调剂运输的制度 平准是行之于京师的平抑物价的制度 常平仓 常平仓同平准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平抑粮价,而非为赢利。只是作用的方向有区别,常平仓实行于边郡,旨在保证边郡粮食价格的稳定;平准实施于京师,旨在保证京师物价的稳定。,二、屯田,汉代的屯田之制,包括民屯与军屯两种制度。所谓民屯,即由官府组织百姓实行屯田;所谓军屯,是由军将组织士兵一面屯种,一面守边。 民屯 军屯,屯田的利处,节省国家的军费支出 省徭役 有

29、利于充实国家财政 屯田发展了边疆社会经济 屯田增强了边防军事实力,三、其他收入,贡献收入 献费、户赋、酎金都属于贡献类收入,按户征收,也具有人头税的性质 卖官鬻爵、赎罪、买复等收入 卖官鬻爵收入是国家向富有的地主或商人出卖一定级次的官阶和爵位,所取得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 赎罪收入是国家出卖免刑权取得的收入,触犯国家刑律的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死罪可以变成徒刑,徒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买复收入是国家出卖免役权取得的收入,百姓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即可获得免征徭役的特权。,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财政支出,一、皇室支出 二、官俸支出 三、军费支出 四、祭祀等迷信支出 五、交通、农田

30、水利支出 六、移民垦殖支出 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支出 八、社会保障支出,一、皇室支出,秦汉时期的皇室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很大的,仅次于军费支出和官俸支出,这是因为秦汉时期宫室建筑支出急剧膨胀、皇室生活日益侈靡、后宫人数包括宫女、宫廷杂役大量增加,致使皇室支出大幅度增加。,二、官俸支出,秦汉时期的官俸制度有很大的变化。此前的官俸制度,实际上就是分田制禄制,而自商鞅变法以后,废除了分田制禄制,实行军功爵制,秦统一中国后沿袭未改,汉承秦制并稍有变化,这标志着中国的官俸制度,已经封建制度化。 汉代的官吏俸中不仅有正俸,而且还有定期不定期的赏赐。,三、军费支出,秦朝的军费支出 秦统一中国之后,其战

31、争费用,支出浩大。 北伐匈奴、南攻越,这些应属于战费支出;而戍五岭、筑长城,则属于边防支出。 汉代的军费支出 汉代时期的军费,除平时的养兵费外,还有对匈奴、鲜卑、羌的战争经费和大量的边防经费。,四、祭祀等迷信支出,祭祀是封建社会的重要支出内容之一,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已较奴隶社会大幅度降低。如封禅、祭山川、祠祀等。 汉代的祭祀承秦制,既有封禅、祭山川之事,又有寻长生不老药之事,而且更甚于秦。特别是修建祖庙一事,尤甚于秦。,五、交通、农田水利支出,秦统一中国前,就大力兴修水利。如兴建都江堰工程,开“郑国渠”。 秦朝统一中国后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兴修道路,使全国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汉代沿

32、袭了秦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所以也同秦代一样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而且较之秦代又有更大的发展。,六、移民垦殖支出,秦时的移民政策包括二大类,一类是政治移民,既充实了国都咸阳,又便于控制六国旧贵族及其后裔,还可节省移民之费。一类是经济移民,主要是为了充实琅邪台下的户口, 汉代的移民与秦一样,也有政治移民和经济移民两大类,但这两类移民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其政治移民的目的既有控制富民,加强统治的目的,又有移民实边,开发边疆以巩固国防,抵御匈奴目的;其经济移民,则主要是为了解决灾民的安置问题。,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支出,汉武帝末年,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曾大力推广赵过的代田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这项技术可以提

33、高开垦土地的速度和耕种土地的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八、社会保障支出,赈灾 两汉时期的赈灾措施主要有:(1)免租、免役、免赋。(2)开仓赈粮。(3)贷予种子、口粮或耕牛,甚至免收债息。(4)将皇室园林、公田、荒田租借给百姓以赈灾。(5)皇帝和官府节约开支以赈灾。(6)对受灾百姓,官府给以医药、衣物。(7)对因灾死亡者,官府发给丧葬费,或直接收敛。(8)对因灾民,实行赈粥。 恤贫、养疾、“礼高年” 借助官吏和民间财力赈灾,第六节 秦汉时期的财政管理,一、财政管理体制 二、财政管理机构 三、预算、审计管理 四、漕运管理,一、财政管理体制,秦汉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从纵向上看,实行的是中

34、央集权为主体的财政管理体制;从横向上看,则主要是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分开管理。 中央集权为主的纵向财政管理体制 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分立,二、财政管理机构,中央财政管理机构 国家的财政管理机构 皇室的财政管理机构(少府) 地方财政管理机构 在地方,郡设郡守,郡下设县,县有县令,县下设乡,乡官的啬夫是主管乡财政的职官,三、预算、审计管理,预算审计自西周以来就受到国家统治者的重视,至秦汉时,预算审计管理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预算年度:冬十月至次年的九月、“太初历” (历年制) 上计制度:地方行政长官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以文书的方式向上级行政长官报告本地财政收支状况及相关内容的制度。包含会计、预决

35、算和审计等管理内容。,四、漕运管理,漕运本意是将国家所征收的税粮经水路运送至京师,谓之漕运。后来,不论水路、陆路、海路,凡是将国家税粮运送到京师,或国家指定地点的运输,都称之为漕运。中国的漕运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在秦朝统一中国后,漕运方式得已进一步扩展,并曾凿渠运粮。汉在建国前后都曾用漕运供给军食。,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试析秦朝灭亡的财政原因。 2.汉朝的田租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汉朝能够实行轻田租政策? 3.汉朝是怎样利用算赋调控社会经济生活的? 4.汉朝的财产税包括哪些内容?有何利弊? 5.试析汉朝盐铁专卖的利弊。 6.什么是均输、平准?汉朝的这两项制度有何作用? 7.汉朝的财政管理体制包

36、括哪些内容? 8.什么是上计?汉朝的上计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内容提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三国时期的国家财政 两晋时期的财政 北朝时期的财政 南朝时期的财政,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点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的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概况,魏晋南北朝的400年之间,始终贯穿着国家的分裂、战乱的纷扰与民族的融合,这是这个时期的突出的政治特点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国体上仍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国家,政体上仍然是君主制,行政上,在中央实行三省制,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各级

37、官员为皇帝负责。不过,这一时期居于权力核心的是门阀士族地主。,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点,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中原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财政的特点,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控制财源 财政制度不断变革 货币之征受到弱化,第二节 三国时期的国家财政,一、三国时期的赋役 二、三国时期的盐铁专卖及杂税 三、三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四、三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一、三国时期的赋役,屯田 田赋 徭役,(一)曹操实行“建置屯田”,改强制移民屯田为自愿移民屯田 屯田地域广阔,且以民屯为主 对屯田吏、民的屯田情况进行考核,即所谓“明功课之法” 对屯田所得

38、,实行官民分成制,从而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二)三国时期的田赋:按田征租、按户征调,曹操在屯田的基础之上,废除了口赋、算赋,而将临时性的征发制度化,实行了按田征租、按户征调的制度。曹操的这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减轻和均平赋税负担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弱化了对人的束缚,加强了对户的管理 具有适应性并奠定了收益课税向财产课税转变的基础 体现了很强的法制约束,二、三国时期的盐铁专卖及杂税,对于盐铁专卖,三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 三国时期还征收一些杂税。比如,蜀汉对蜀锦的征税,在蜀汉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曹魏则有关津之税。 此外,三国时期还有其他一些收入,如土特产品之入。,三、三国时期的

39、财政支出,三国时期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皇室支出、官俸支出和军费支出等项。由于当时各国财政都比较紧张,所以用于皇室支出、官俸支出的数量相对不大,而军事支出则占很大比重。而在战事较少的相对和平时期,皇室支出则占较大比重。,四、三国时期的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机构工商税收及漕运的管理 盐铁课税的管理机构 漕运制度,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财政,一、两晋时期的田制与田赋 二、两晋时期的徭役 三、两晋时期的工商杂税 四、两晋时期的财政支出 五、两晋时期的财政管理,一、两晋时期的田制与田赋,曹魏后期,由于屯田屡遭主管官吏的侵蚀,加之统治者不断提高剥削率,屯田已经无法持续下去,魏末晋初,屯田制已被逐渐废止。为保证国家

40、的财政需要,于是占田、课田制应运而生。 太康元年(280年),即晋统一全国的当年,晋武帝司马炎遂颁占田、课田制。,一、两晋时期的田制与田赋(续一),西晋在占田课田制基础上的租调,依晋书食货志和初学记所引晋故事记载,包括如下内容: 田租 户调 对于“食封”诸侯的秩奉规定 其他规定,(一)实行占田、课田制度的社会意义,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保护国家税源 有利于鼓励垦殖 有利于平均赋税负担,(二)占田、课田制度存在的弊端,占田制只规定了百姓占田的数量为一夫一妇可占田百亩,但没有具体措施保证农民占到足够的数额。 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占课田制虽然规定了士族地主占田的最高限额,但没有规定超过限额的

41、处置办法,这实际上是默许士族地主的占有现状,不去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 此外,对还田、有新增人口如何分田等内容,也缺乏具体地规定。,二、两晋时期的徭役,两晋的徭役包括兵役、劳役和其他杂役。 西晋曾于咸宁元年(275年)罢屯田官,太康元年(280年)罢州郡兵,兵役减轻。东晋时实行“有事则征民为兵,无事则散而为农”的政策,兵役相对较轻。但也曾发私奴为兵的情况,人不堪命。这说明当时的兵役制度也有一定随意性。 在劳役方面,东晋沿袭西晋的做法,但服役年龄则进一步宽泛。,三、两晋时期的工商杂税,舂税:官设舂米设施,凡民舂米则收取使用费。 樆税:官府对客舍所收之费。 关市之税:所贩卖的货物对经过关卡进入市场所

42、征收之税。 估税:对市场交易行为所课之税,包括输估、散估两种。 鱼税 牛埭税 桁税:商旅通过浮桥时必须缴纳的过桥税。,四、两晋时期的财政支出,两晋时期的财政支出,以军费支出为主,此外还有俸禄支出、皇室支出等。 皇室支出 军事支出 俸禄支出,五、两晋时期的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机构 库藏管理制度 工商税收的管理制度 常平仓制度 漕运制度,第四节 北朝时期的财政,一、北朝田制、三长制与租调制 二、北朝的徭役 三、北朝的工商税和杂税 四、其他收入 五、北朝的财政支出 六、北朝的财政管理,一、北朝田制、三长制与租调制,(一)北魏的均田制 太和九年(485年)十月,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孝文帝采纳李安世的建议,

43、下诏实行均田制,具体内容包括: 授给农民露田 授给农民桑田或麻田 新定居的农民给予少量的宅地和菜地 官吏依职位高低,授给公田 授田和还田,都在每年正月举行,(二)北魏的三长制,李冲:“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三长全由有能力且办事认真的人充任,并给予免役的优待,即“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 三长的主要任务,一是清查民户,勘定户籍;二是督课赋税,征发徭役;三是推行均田,劝课农桑。,(三)北魏的租调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北魏统治者不得不考虑对旧有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及时总结魏晋时期租调制的经验,结合北魏的社会

44、实际,设计出一套新的租调制。,(三)北魏的租调制(续一),据魏书食货志载,具体办法是: (1)以一对夫妇为单位,出帛一匹,粟二石。 (2)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4人,或奴婢从事耕织者8人,或耕牛20头,出一对夫妇的租调。 (3)出麻布的地方,一对夫妇除出粟二石外,出布一匹,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奴婢从事耕织者、耕牛等仍按上述比例交纳。 (4)所纳绢布,大率十匹为公调,二匹为调外费,三匹为内外百官俸。此外,还有随时征收的杂调。 (5)减免规定。民年八十已上,听一子不从役。孤独癃老笃疾贫穷不能自存者,三长内迭养食之。,二、北朝的徭役,北朝时期,连年征战,兵役频繁,一般劳役也很繁重,始终未有轻简之时。当时

45、的劳役种类繁多,包括筑城、挖濠、修堤、运输等,以及各种名目的杂役。,三、北朝的工商税和杂税,坑冶税 盐税 关市税 牲畜税 税僧尼 杂调、横调、增调,四、其他收入,贡献收入 出卖权利的收入 借债收入,五、北朝的财政支出,北朝的财政支出主要有皇室支出、俸禄支出、军事支出、外交支出、赏赐支出、封建迷信支出、赈恤支出、经济事业支出、教育支出等,但其大宗的财政支出只有皇室支出、俸禄支出,其他支出都微乎其微,即使是军事支出,因无稳定的军事建制,也无固定的军事支出。,五、北朝的财政支出(续一),皇室支出 俸禄支出:北齐沿袭了北魏的俸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省并郡县,以节省俸禄支出 详细

46、规定了各职级的俸禄标准 规定了俸禄发放的内容 规定俸禄的升降制度 军事支出,六、北朝的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机构 户口检括制度 漕运制度 和籴制度 屯田制度 义租制度,第五节 南朝时期的财政,一、南朝的田制与田赋 二、南朝时期的徭役 三、南朝时期的工商杂税 四、南朝时期的其他收入 五、南朝的财政支出 六、南朝的财政管理,一、南朝的田制与田赋,田制占山令 田赋丁租户调制 刘宋政权沿袭了东晋的丁租户调制,只是田租的额度稍有减少。 其他田赋的征收办法,例如,丁租田税并征、九品相通的“评赀法”等。 刘宋政权也常常实行折纳。 此外,南朝时期,还有“三调”之说。,二、南朝时期的徭役,南朝的徭役制度大都沿袭东晋

47、的徭役制度,开始实行“民年十三半役,十六全役”。 南朝宋太祖文帝元嘉六年(429年),接受王弘的建议,改行为十五至十六岁半课,十七岁成丁全课。 南齐在正式的法令中,规定以前朝所定法令为准,即“男女年十六岁已上至六十,为丁”。 南梁的徭役更为繁重,甚至征及女丁。,三、南朝时期的工商杂税,南朝的杂税名目繁多,其中大多是从东晋沿袭下来的,也有新创者,所以较之东晋更杂、更滥。 关税 牛埭税 塘丁税 市税 盐、酒专卖,四、南朝时期的其他收入,捐献及借贷收入 口钱 卖官收入 赎罪收入,五、南朝的财政支出,皇室支出 俸禄支出 军费支出 封建迷信支出,六、南朝的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机构 户籍管理制度 土断制度:

48、整理侨置郡县制度 户口检籍制度:清查户口 包税制的雏形,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曹操的屯田有何特点?简述其与租调制的关系。 2.简述西晋时占田、课田制实行的背景、内容、意义。 3.简述西晋的俸禄制度。 4.北魏的均田制和新租调制有哪些特点? 5.南朝为什么实行土断制度?效果如何?,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内容提要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隋朝的财政 唐朝的赋役 唐朝的工商税收及其他收入 唐朝的财政支出 唐朝的财政管理 五代十国时期的财政,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隋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唐朝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一、隋朝的政治经济概况,杨坚在建立隋朝以后不久,便于公

49、元589年平灭南陈,完成了国家统一的大业,与此同时先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政治方面 改革了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精简机构,并省郡县, 裁减冗员。 实行府兵制,寓兵于农,节省军费开支。 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科举制度。 经济方面,二、唐朝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唐朝建立之后,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迅速恢复了封建统治秩序和经济发展秩序,并一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晚年,沉溺酒色,怠于政事,不纳忠言。天宝十四年(755年),暴发了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国家政权,日趋衰落,乘机崛起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肢解了大唐帝国。 五代十国时期,各个朝代,各个国家,政治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总的情况,但是有个别朝代、个别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政治比较安定,工商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二节 隋朝的财政,一、隋朝的田制与户籍 二、隋朝的财政收入 三、隋朝的财政支出 四、隋朝的财政管理,一、隋朝的田制与户籍,田制 均田制的局限性: 均田制不是将全国的土地进行平均分配,只是对公田和无主荒田的分配,对地主原来占有的土地并没有触动,因而这种均田难以抑制兼并。 公田数量不能满足均田的需要。 户籍 隋朝的户籍实行输籍定样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财政/国家财政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