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3).ppt

上传人:李国权 文档编号:2346340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课 贞观之治,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朝的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何谓贞观之治?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统治者措施)?,读课文“贞观之治”一目,想一想:,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贞观政要,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以上材料反映出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思想?他为什么能有这种认识?,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一、唐高祖,(建唐,618年,长安),二、唐太宗,(“贞观之

2、治”),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合并州县,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一、唐高祖,(建唐,618年,长安),二、唐太宗,(“贞观之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文中提到的魏征是个怎样的大臣?从以上论述来看,你又能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兼听则明,偏

3、信则暗。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籍忠臣。,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注意任用贤才,善于虚心纳谏,合并州县,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一、唐高祖,(建唐,618年,长安),二、唐太宗,(“贞观之治”),(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 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注意任用贤才,善于虚心纳谏,合并州县,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一、唐高祖,(建唐,618年,长安),二、唐太宗,(“贞观之治”),(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后人为何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